乾隆皇帝有17個兒子,為何傳位給了資質相對平庸的嘉慶皇帝?

wm30947889


乾隆皇帝號稱“千古一帝”,還自己給自己起了個外號“十全老人”。可惜,這個十全老人卻沒有給後世子孫留下什麼“十全”的功績。

(乾隆皇帝)

乾隆這一生天下玩兒了不少,妃子也娶了不少,兒子也生了不少。可以說乾隆的一生是享樂的一生。

到了晚年,乾隆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終將有一天,他將去到清東陵的裕陵,再也出不來了。但是大清的天下還得走下去呀,必須把皇權交到一個可靠的人手裡。

但是老皇帝愁啊!雖然生了不少兒子。但是長大的沒幾個,成氣更沒有幾個。

首先我們來說乾隆的長子——永璜,不幸早夭。

乾隆次子——永璉,這是一個被寄予厚望的皇子。名字由雍正皇帝所起,隱示承宗器之意。乾隆決心從自己開始,由嫡子繼位。稱永璉“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並被秘密立儲。

只可惜,因病而亡,年僅九歲。乾隆的夢想破滅了。

後來,乾隆和皇后的有一個孩子——永琮,一樣被乾隆寄予厚望,只可惜,兩歲而亡。

可想而知,乾隆皇帝得有多麼傷心難過,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個又一個的離開自己,關鍵還是準備立為太子的。



(老年乾隆)

後來,乾隆只能等待了,看看這些皇子裡哪一個有有著非凡氣概,能夠將來繼承皇位。

後來,他終於發現了五阿哥永琪,只可惜,永琪同樣早逝。就這樣一個有一個的皇子早逝,到了乾隆晚年,已經沒有幾個人可以供他挑選了。

僅僅有六位皇子長大成人。

這對於一個英勇的帝王來說,是一件多麼傷心的事情。不僅英雄遲暮,居然沒有一個可以讓他放心把天下交給他的兒子。

這個時候乾隆能怎麼辦呢?

也只能是平中選優,矮子裡邊拔高個。就這樣,資質平庸,卻相對來說有優勢的永琰被選中了,這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就這樣,嘉慶繼位。

這說明資質平庸一點沒關係,關鍵是要有個好身體,等競爭對手都不在了,皇位自然就找上自己了,這不比“九子奪嫡”來的輕鬆嘛。


觀復一鑑


向敬之

乾隆生子十七人,真正熬到乾隆禪位時只有四人: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嘉慶和皇十七子永璘。

永璘最小,卻最不成器,整天遊蕩,惹是生非,為乾隆深惡痛絕。永瑆文才傑出,但不好騎射,為人吝嗇,天性陰忮,好以權術駇人,持家苛虐,亦為乾隆所不喜。永璇舉止輕浮,既不得體,多次遭到乾隆的公開斥責。

乾隆曾一度明立嫡長子為皇儲,後又擬立嫡次子為繼,但二子命薄幼殤。乾隆最想立的,為皇五子永琪,然其在乾隆三十一年英年早逝,成為乾隆一生最大的遺憾。

乾隆諸子,整體素質並不高。這是與其鑑於皇祖康熙,自撫育儲君,同時注重其他皇子教育,使之他們大多文武兼備,各有優長,又充分培養諸皇子參決大政、分領旗務,導致諸子奪嫡,紛爭不已,延續到雍正在位打壓眾兄弟,被乾隆當成了血的教訓。

乾隆繼承了雍正的秘密建儲,並將此制度化,不露聲色,即便在三十八年將皇十五子永琰(後改顒琰)秘密建儲,五十四年封為和碩嘉親王,但始終不賦予儲君之權。

永琰學習能力強,愛讀史籍,度量豁達,儀表英俊,從小深得乾隆喜歡。然而,他資質不高,規矩聽話。乾隆牢牢地將皇權掌控在手中,並對寵臣和珅的委以重任,使永琰嚴重缺乏理政實際操作機會。

這一個守成之君在親政後,意欲勵精圖治,但實力不濟,不可逆轉大清王朝迅速衰敗的命運。


以禮觀書


清朝的一代雄主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活了88歲。乾隆有17個兒子,嘉慶在乾隆的17個兒子當中僅僅排行第15,年齡極其靠後、母親魏瓔珞又是漢人,史家對嘉慶的評價也是不屑一顧的“平庸”二字。 那麼,嘉慶是怎麼“搶”到這個皇位的呢?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正月初一,在這舉國歡慶的除夕夜中,乾隆寫下了自己對新年的祝福: 御繪歲朝圖志語,有以迓新韶嘉慶。

在看見這首詩句的最後那個“嘉慶”二字時,乾隆非常高興,這是多麼喜慶、吉祥的字眼呀。隨後,在眾人齊口稱讚中,他龍心大悅,接過太監奉上的貢酒,一飲而盡……

就在這一年的十月初六,在這個“嘉慶”字眼的幫助下,在圓明園的綺春園中,一個小皇子誕生了。

這個小皇子,就是清朝的第七代君主永琰。 永琰未來使用的年號,恰恰就叫“嘉慶”!

對於這種巧合的現象,後世史官們都要大書特書,甚至不惜餘力地讚美這件事。因為在他們的眼中,這就是天意,這就是永琰剛剛出生就要君臨天下的證明!

那麼,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並不是。 在後宮佳麗如雲、皇子成群的乾隆家中,這個小皇子根本不顯眼,他出生的時候,乾隆已經有十四個皇子了,因此他並沒有格外的高興,過了整整十天,乾隆才想起來: 哦,朕又有一個兒子出生了,朕得給他起名……

除此之外,永琰母親魏佳氏即電視劇《延禧攻略》的魏瓔珞身份也非常低,在後宮八個等級中,魏瓔珞的身份一開始僅僅是一個“貴人”,後來被乾隆寵愛,封為令貴妃。

魏瓔珞雖然被乾隆寵愛,但因為她是漢人,她生的兒子一般不可能被立為儲君,當時年幼的永琰因為母親魏瓔珞的漢人身份,甚至得不到父親乾隆的太多關愛。

現存各種史書中,關於永琰的記載都是從他做皇帝開始的,也就是說,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公開皇太子身份之前,基本沒有什麼事蹟記載。由此也可見永琰默默無聞的地位。

那麼,先天條件一般的嘉慶是怎麼得到這個皇位的呢?

其實在乾隆登基的元年(1736年)乾隆就迫不及待地封嫡出的永璉為皇太子,準備讓他未來繼承大業。

要知道,這個永璉是乾隆的第二子,生母是出身高貴的皇后富察氏(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容音),是真正的“嫡長子”。

而且,永璉聰明伶俐、才思敏捷,深得祖父雍正的喜愛。一想到當年祖父康熙喜歡自己的情景,乾隆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永璉。

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即乾隆三年(1738年),永璉就不幸夭折了,死的時候只有八歲。而對這個結果,乾隆痛哭流涕,他宣佈了永璉的皇太子身份,併為他舉辦了一個隆重的葬禮。

但這並沒有改變乾隆立嫡子的決心,過了幾年,他又立富察皇后的第二個兒子皇七子永琮為皇太子。沒想到在公元1747年,皇七子永琮也死了,僅僅兩歲。


兩個皇子的相繼去世,讓他們的生母富察皇后即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容音傷心欲絕,不久就鬱鬱而終,年僅36歲。

兩個嫡子和摯愛皇后的相繼離世,讓乾隆悲痛欲絕,他越想越難過,最後把矛頭指向了庶出的兒子們,尤其是皇長子。

一天,乾隆忽然指著皇長子永璜大吼道:“這一下子,你高興了!” 一聽這話,皇長子永璜嚇了一跳,急忙跪倒在地,全身顫抖不已。 “你不高興?朕的嫡子全都死了,這回輪到你了!”乾隆繼續歇斯底里地大吼道。

至此,群臣都聽明白了,乾隆這是痛罵皇長子永璜“幸災樂禍、覬覦太子”之位。

實際上,這全是推測之詞,皇長子永璜每天都規規矩矩的,一點出格的事情沒做過。

沒想到乾隆越說越生氣,最後歇斯底里地大罵永璜道: “與其留你這個禍害,未來殺弟弒父,不如現在就殺了你!”

說完,乾隆就撲向自己身邊的侍衛,意欲奪取他們腰間的佩刀。侍衛哪裡敢放,他們一擁而上,死命地攔住皇帝,並掩護皇長子永璜撤退;群臣也立刻起身,高聲勸慰,現場亂成一片。

經過這件事情,皇長子永璜是既害怕又委屈,他的身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公元1750年,22歲的永璜就去世了。

據說,皇長子永璜死的時候一直在重複著一句話:“兒臣沒想過殺父皇,兒臣從來沒想過要殺父皇……”。

乾隆聞此大哭了一場,他封皇長子永璜為定親王,以親王之禮安葬。

然而,對於乾隆而言,這一系列的打擊僅僅是一個開始。他想立誰當皇太子,誰就會死,這個堪稱詛咒的現象並沒有結束。

此後,乾隆想立皇三子永璋,結果,這個念頭剛一出來,公元1760年,皇三子永璋就死了,年僅25歲;後來,他又動起了想立皇五子永琪的念頭,結果這個主意還未醞釀成形,公元1766年,皇五子永琪也死了,又年僅25歲……

雖然乾隆的兒子多,但也架不住這樣接二連三地“掛”呀!何況,這麼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事情,乾隆哪裡受得了呀!他乾脆不想了,也不提了,這樣總行了吧!

轉眼間,時間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經62歲了,成了花甲之年的老皇帝,他要是再不立皇太子,可能就來不及了! 但是,立誰呢?

要知道,在乾隆強大的“詛咒”下,整整十七個皇子,如今還活在人世間的兒子,就只剩下六個人了。

而在這六個人中,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早已過繼給了乾隆的兩個叔叔為嗣子,自然就失去了繼位的可能性; 皇十二子永璂的生母是繼皇后烏拉那拉氏,因與乾隆鬧翻,被乾隆收繳封后寶冊囚禁而死,因此也沒有繼位可能。 皇十七子永璘只有7歲,年齡太小。

可供乾隆選擇的也就僅僅三個人而已。 分別是27歲的皇八子永璇、21歲的皇十一子永瑆、13歲的皇十五子永琰。

作為皇十五子的永琰還沒有成年,前面有八哥與十一哥兩座大山,再加上本身就不受重視,可謂是機會渺茫。但是,他最終還是勝出了,不過,完全是造化弄人,即不是自己太厲害,而是對手們太無能。

嘉慶第一個無能的對手,就是皇八子永璇。

在儲君的爭奪戰中,皇八子永璇擁有很大的優勢。第一,他在倖存的兄弟中居長,27歲正是年富力強;第二,永璇不僅聰明絕頂,而且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絕對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不過,優勢明顯,缺點也同樣驚人,永璇腳有點殘疾,就自暴自棄,一副吊兒郎當的“公子哥”派頭,天天不務正業,就喜歡在家裡啃老。

要知道,根據清朝的規定,皇子們必須自食其力,要去各個衙門上班。

當然了,畢竟你是皇子,不管是能力問題還是政治問題,都不能給你一個重要的工作,只能幹一些雞毛蒜皮的輕鬆之事。

話雖如此,但在皇帝關注期間,還是要盡職盡責的,畢竟皇帝給你發工資了,你總得對得起這份錢吧。

那麼,看看永璇這個公子哥是如何表現的: 有一次,北方大旱,就是不下雨。為了讓老天下雨,國家就得舉行儀式,準備老天愛吃的豬頭等,向上天“祈雨”。

剛開始的時候,老百姓祈雨,這些人面子小,當然求不來雨;緊接著,各級官員輪番上陣,但是大家的面子也不夠,老天還是不下雨;

於是,皇帝的兒子們出場了,當然了,如果還求不到雨,只能皇帝自己赤膊上陣了。

永璇要是把這件事情辦好了,既能夠替父親乾隆分憂,又能夠替百姓祈福,更能夠增加自己衝擊皇太子的砝碼,可謂一舉三得也。

但是,就是這樣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卻被永璇搞砸了。

眾所周知,祈天下雨是一件無比神聖、莊嚴的工作,而且,越是這種嚴肅的工作,它的儀式就越多。往往在烈日炎炎暴曬之下,衣冠楚楚地站半天,各種自虐似的程序、儀式,根本停不下來,這得需要一顆多麼強大的心臟!

很顯然,永璇沒有這顆強大的心臟。 在祈了一會雨後,永璇見天空依舊萬里無雲,老天並沒有下雨的意思,一時怒由心生,他把祈雨祭文一扔,不祈了,去你媽的老天,你愛下不下,隨後揚長而去。

乾隆知道這件事情後,心情可想而知。為此,乾隆沒少訓斥永璇,後來也懶得管了,愛咋咋地,他對這個兒子漸漸死心了。

第二個無能的對手,就是皇十一子永瑆。 如果說皇八子是一個紈絝子弟,那麼這位皇十一子永瑆跟哥哥正好相反,他是一個大文豪、還是著名的書法家,更重要的是永瑆的嫡妻是大學士富察傅恆的女兒,即乾隆最愛的富察皇后的親侄女。

永瑆本來應該繼承大統、成為下一代皇帝的,可惜他性格上有嚴重的弱點。

永瑆是一個大藝術家,但藝術家除了擁有無可比擬的才能和天賦外,還存在著各種“怪癖”,就是所謂的“精神分裂症”,盡做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

按理來說,永瑆的老爸是乾隆皇帝,他從小錦衣玉食、不愁吃喝地生活。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永瑆卻養成了一種摳門、吝嗇的習慣。

有一天,永瑆的家裡死了一匹馬,這讓他痛苦不已,永瑆就堵在門口哇哇地哭,死活不讓別人把馬拉出去埋了,他要吃了這匹馬,好“彌補”自己的財產損失。 不過,他覺得馬肉不好吃,但是又捨不得不吃,所以無處發洩委屈,只能哇哇地哭。

漸漸地,乾隆對永瑆這個“精神病人”也死心了,畢竟讓一個“瘋子”治理國家,不定出什麼亂子呢。

乾隆這麼一看,能夠繼承大統成為自己接班人的,只剩下中規中矩的皇十五子永琰了。 乾隆沒有第二個選擇。

其實,對於這個皇十五子,乾隆皇帝也不滿意。因為在乾隆眼中,永琰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突出的缺點;而永琰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任何的優點。

每每想到這裡,乾隆就苦惱到了極點,自己一世英明,開疆拓土,整頓朝綱,開創一片繁榮盛世,怎麼生出了這麼一群熊包兒子!

遙想爺爺康熙時期,九子奪嫡固然殘酷無比,但是連父親雍正都承認,他的兄弟們個個擁有繼承大統的能力。

這麼一對比,乾隆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乾隆晚年八十多歲的時候,他常常對最鍾愛的十公主即乾隆64歲才生下的小女兒,也就是和珅的兒媳“固倫和孝公主”說道:“汝若為皇子,朕必立汝儲也。”

可見,乾隆對這群兒子是多麼的失望透頂。當然了,根據中國的傳統,要是兒子不給力,也可以傳位給孫子,這樣選擇的餘地也更大。

比如說,當年冤死的皇長子永璜的二兒子綿恩,不僅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而且文采出眾、武功了得。對比其他不學無術的子孫,綿恩長期擔任京城禁衛軍的統領,直接負責北京城的安全,可見乾隆對他的信任程度。

何況綿恩出生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雖然是孫子輩的,但是他的年齡比十五叔永琰還大14歲。

可見,年齡不是問題,能力也完全勝任,如果讓綿恩繼承大統也完全可以。

但是,當時北京城的清朝文武百官,他們更願意把寶押在永琰身上。因為這些官員們不太相信,乾隆能夠繞過兒子直接傳位給孫子,這樣既不合情也不合理,不僅會留下禍根,也會招來後世無窮的非議。

除此之外,乾隆在談經論史的時候,也不止一次批判過朱元璋。批評朱元璋不負責任,沒事把皇位傳給孫子,種下了骨肉相殘的禍根。

這樣一看的話,乾隆真的沒有第二個選擇。 好吧,是對是錯,是好是壞,就是你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乾隆終於下了決心,立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他寫下了“秘密建儲”的諭旨,派人放在了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面,並且昭告天下。

當然了,乾隆只是說立了皇太子,他沒說立誰,群臣也不敢問,只是心知肚明罷了。 這一下子,國家的儲君問題終於解決了,乾隆能夠放心了吧。 非也,還差得很遠、很遠……

這年冬天,乾隆舉行祭天大典。在北京的天壇上,乾隆仰望蒼天,他默默祈禱道: “所立皇十五子永琰,如其人賢,能承國家洪業,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願潛奪其算,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 乾隆請老天幫自己把把關,看看永琰是不是當皇帝的料。如果是,就請保佑永琰,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如果不是,老天您就替我早點弄死他,我們好另立賢君。總之,祖宗的江山社稷、國家的命運至關重要,絕對不能交給一個“不賢”的人!

在那個非常迷信的時代裡,把這樣惡毒的語言加在自己親兒子身上,乾隆完全不顧及父子之情了,這不僅體現了他對永琰信心不足,更顯示了自己的不甘與無奈。

公元1775年,為了防止母以子貴後宮干政,據說乾隆還效仿漢武帝殺鉤弋夫人,派人毒死了皇太子永琰的母親,48歲的皇貴妃魏瓔珞。

根據考古專家研究,魏瓔珞屍體至今沒有腐爛的原因是因為她死之前已經中毒了。

就這樣,從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一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為止,永琰整整做了22年的皇太子。

22年雖然有些漫長,但嘉慶終於熬出了頭, 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已經改了名字的顒琰終於登基稱帝,成為嘉慶皇帝。

嘉慶登基以後,大權仍然掌握在太上皇乾隆手裡,乾隆重用寵臣和珅,嘉慶又忍氣吞聲熬了三年,終於等到乾隆壽終正寢。

嘉慶為了完全掌握最高權力,在乾隆去世以後立即除掉了權臣和珅,就像康熙除掉鰲拜,崇禎除掉魏忠賢那樣英明果斷,嘉慶雖然遠遠不如康熙,但總比明朝亡國之君崇禎好很多。

不過清朝也在嘉慶時期開始走下坡路,證明嘉慶並沒有力挽狂瀾的雄才大略,最多算一箇中規中矩的守成之君,乾隆對嘉慶的擔心並非完全多餘 。


厚德載物49847


乾隆之所以傳位於實力平平的嘉慶,絕大部分原因是迫於無奈。


為何迫於無奈?我們先一起分別來看看乾隆這十七個兒子就知道了。

1、愛新覺羅.永璜,乾隆帝長子。乾隆十三年孝賢純皇后去世,乾隆因永璜表現的不夠傷悲,被訓斥不合體統,不懂禮節從而失寵。並於乾隆十五年去世。

2、愛新覺羅.永璉,乾隆第二子。永璉是乾隆最愛的孝賢純皇后所生,也是所謂的嫡出長子,且聰明貴重,器宇不凡。因此乾隆一登基就密定永璉為皇太子,奈何永璉不爭氣於乾隆三年夭亡。


3、愛新覺羅.永璋,乾隆第三子。永璋與永璜一樣因不合體統,被乾隆訓斥,也暗喻著失去了皇位繼承的資格。於乾隆二十五年去世。

4、愛新覺羅.永珹,乾隆第四子。乾隆二十八年被出繼給和碩履懿親王胤裪為後。出繼後的皇子自然失去了第一繼承人的資格。並且於乾隆四十二年去世。

5、愛新覺羅.永琪,乾隆第五子,也就是《還珠格格》裡面的五阿哥。永琪自幼聰慧好學,文武雙全。深受乾隆所愛,並有意傳位於他。奈何他也不爭氣,於乾隆三十一年英年早逝。


6、愛新覺羅.永瑢,乾隆第六子。永瑢於乾隆二十四年被過繼給慎靖郡王允禧。永瑢不僅政治才能突出,而且寫詩作畫無一不通。於乾隆五十五年去世。

7、愛新覺羅.永琮,乾隆第七子。也是由孝賢純皇后所生。可是永琮連他同父同母的哥哥永璉還不如,僅2歲不到就掛了。至此乾隆想立嫡出為帝的想法徹底破滅。

8、愛新覺羅.永璇,乾隆第八子,也是清朝活得最久的皇子,道光十二年才去世,活了87歲,雖說長壽但他卻為人輕浮,沉湎酒色,向來不被乾隆喜歡。

9、乾隆第九子和第十子都因為早夭,沒有命名。

10、愛新覺羅.永瑆,乾隆第十一子。永瑆是清朝著名的書法家,但卻因及其刻薄吝嗇,多次被乾隆批評,還屢教不改。所以不得乾隆喜歡。於道光三年去世。

11、愛新覺羅.永璂,乾隆第十二子。是乾隆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所生。本來出身高貴,繼承大統也理所應當。卻因其母在乾隆三十年南巡途中突然失寵,殃及池魚,永璂也因此失寵,至死也沒獲得乾隆任何封爵。於嘉慶四年去世。

12、愛新覺羅.永璟,乾隆第十三子。也是輝發那拉氏所生,可惜只存活了十九個月就去世了。

13、愛新覺羅.永璐,乾隆第十四子。由《還珠格格》裡的令妃所生。於乾隆二十五年去世,僅存活了4歲。

14、愛新覺羅.顒琰,乾隆第十五子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與永璐一樣都為孝儀純皇后所生。於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為皇儲。

15、乾隆第十六子,也由孝儀純皇后所生,因其早夭,沒有命名。

16、愛新覺羅.永璘,乾隆第十七子。乾隆最小的兒子雖然深得乾隆喜愛,卻天天惹是生非,最不成器。於嘉慶二十五年去世。

乾隆雖然兒子有17個之多,但大多早夭。到乾隆三十八年立儲時,僅有四子永珹,六子永瑢,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二子永璂,十五子顒琰,十七子永璘。

四子永珹和六子永瑢在乾隆三十八年以前均被過繼出去了,因此失去了被立的可能。

八子永璇雖然說年紀較為年長,但卻舉止輕浮,且外表不佳,腳略有殘疾,又怎能為一國之君?

十一子永瑆雖然說在書畫方面造詣不淺,可他又是一個十分刻薄吝嗇的人,這樣的人又這麼會得乾隆喜歡?

十二子永璂因其母親輝發那拉氏所牽連,一生不得乾隆封爵,可見乾隆並不喜歡他,因此也失去了被立的可能。

十七子永璘在乾隆立儲時年僅八歲,且不喜學習,天天惹是生非。

而十五子顒琰,雖然資質平庸,卻能循規蹈矩,品格端方,再加上其母孝儀純皇后也深得乾隆所愛。所以相比較而言顒琰自然是乾隆心中最佳的皇位繼承人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認為乾隆之所以傳位於嘉慶實在是迫於無奈。嫡出之子和聰明靈慧的兒子均英年早逝。乾隆也只能在矮子裡面挑高個了。


歷史中的小白



嘉慶帝是乾隆帝的十五阿哥,生母是令懿皇貴妃魏氏,嘉慶帝被冊為太子後,母以子貴追封為孝儀皇后。誠如題主所說,嘉慶帝的資質的確只能說是平平。但是從後來的歷史來看,乾隆帝選擇永琰雖然出於無奈,但已是最佳選擇。永琰是乾隆三十八年冬被秘立為皇太子的,那麼為什麼乾隆帝要選年僅十三歲的永琰為太子呢?

回答這個問題,不妨看看此時其他幾位皇子的情況。

皇長子永璜,病逝於乾隆十五年(生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早逝)。

皇次子永璉,病逝於乾隆三年(生母孝賢皇后富察氏,已逝)。

皇三子永璋,病逝於乾隆二十五年(生母純惠皇貴妃蘇氏,已逝)。

皇四子永珹,病逝於乾隆四十二年,過繼給履懿親王允裪(生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已逝)。

皇五子永琪,病逝於乾隆三十一年(生母愉妃珂里葉特氏)。

皇六子永瑢,病逝於乾隆五十五年,過繼給慎靖郡王允禧(生母純惠皇貴妃蘇氏,已逝)。

皇七子永琮,病逝於乾隆十二年(生母孝賢皇后富察氏,已逝)。

皇八子永璇,薨逝於道光十二年(生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已逝)。

皇九子未命名而殤於乾隆十四年(生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已逝)。

皇十子未命名而殤於乾隆十八年(生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薨逝於道光三年(生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已逝)。

皇十二子永璂,逝世於乾隆四十一年(生母繼皇后輝發那拉氏)。

皇十三子永璟,殤於乾隆二十二年(生母繼皇后輝發那拉氏)。

皇十四子永璐,殤於乾隆二十五年(生母令皇貴妃魏氏)。

皇十六子未命名而殤於乾隆三十年(生母令皇貴妃魏氏)。

皇十七子永璘,薨逝於嘉慶二十五年(生母令皇貴妃魏氏)。

由此可見,去除已經逝世和過繼的,此時乾隆只有五個兒子。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皇十二子因受繼後斷髮不廢而廢的牽連,失去了繼承大統的可能,皇十七子永璘過於年幼。那麼太子之位只能從另三位皇子中選擇了。皇八子永璇出局是因為他有腿疾且行為不儉,皇十一子永瑆雖然才華橫溢,然吝嗇異常,且其漢人風範為乾隆帝所不喜,最後只能選擇永琰。永琰雖然平庸但是學習勤奮,禮數周到,他的生母令皇貴妃和養母慶貴妃為乾隆帝后宮中後期地位最高的女人,故而選擇了永琰。乾隆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四位君主,王朝進入穩定期,康雍乾三代開拓疆土,其後的君主確實只需一位守成之主,縱觀歷史,嘉慶帝確實還算是一位勤政、寬仁的君主,也算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蔚鸞


1,老君主活的年紀太大了對他的子嗣可不是件好事,真正是把孩子們都熬死了。

舉幾個例子,秦昭襄王在位57年,等到秦孝文王安國君繼位時,已經是五十三歲的人了,據說他正式在位僅3天,即使是秦始皇的父親子楚繼位,也僅三年就死了。漢武帝也是在位時間比較長的皇帝,晚年太子劇被逼自殺,只有選擇了幼子弗陵繼承大位。武則天活到82歲,神龍政變李顯登基的時候也快60歲了。作為歷史上活的時間最長的帝王乾隆,他的兒子們也逃不過時間的摧殘呀。


在權利的爭奪中贏了時間才能夠決定最後的勝利。

2,乾隆的孩子們都過早的夭折。 眾所周知,康熙晚年的時候,出現了九子爭嫡的現象。不僅是因為康熙兒子們都比較優秀,還因為他們都身體健康比較長壽。再看看乾隆的17個兒子,嫡長子永璉8歲薨; 皇七子永琮結果2歲殤; 皇五子永琪是個全才25歲也死了。剩下的兒子裡面夭折的有5個: 九子,十子,十六子幼殤,連名都沒有;十三子永璟與十四子永璐,幼殤; 長子23歲;三子永璋26歲;十二子永璂24歲; 被乾隆熬死的有兩個 四子永珹39歲;六子永瑢48歲,死於乾隆五十五年;


就剩下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五子永琰,十七子永璘。

其中老八永璇“沉湎酒色,又有腳病。” 小十一永瑆沉迷於藝術, 小十七永璘天天四處遊蕩,惹是生非。 只有永琰還算是一個身體健康、生性淳樸點的正常人,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也就只能選擇永琰做為繼承人了。

康熙的兒子個個都是英才,才會出現九子爭嫡,乾隆的兒子很多都夭折了連爭的機會都沒有,就像天意一樣讓大清國一下子就走向了下坡路。

更多見解敬請留言,期待您的關注!


葉子寫實


乾隆帝長壽,那麼在他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早逝的皇子自然沒有機會,即使他們很優秀,比如我們熟悉的五阿哥永琪(生母愉妃)。從電視劇和一些史料上來看,乾隆帝成年的兒子中,五阿哥永琪最為優秀,曾經是乾隆帝心中理想的接班人選。可惜天妒英才,乾隆帝這位最文武全才,最聰慧最優秀的兒子五阿哥永琪,在乾隆三十一年因病薨逝,年僅26歲。

那麼在乾隆帝眾多兒子中,最終活到成年並且活到乾隆晚年的,只有皇八子永璇(母淑嘉皇貴妃)、皇十一子永瑆(母淑嘉皇貴妃)、皇十五子永琰(母孝儀純皇后)、皇十七子永璘(母孝儀純皇后)。

再來看看在乾隆帝晚年的這幾個兒子的秉性,八阿哥永璇是“沉湎酒色、性行乖戾、屢失上意”;十一阿哥永瑆是“最著仁孝”,但“柔而無斷”,最小的兒子永璘既不愛讀書,又不善騎射,卻特別喜歡聽戲唱曲,常常微服溜出皇宮,可見也是不成器的。相比較之下,十五阿哥永琰少年時期勤奮刻苦,學習成績頗佳,年長後,尤喜讀諸史、通鑑,對比上述幾位皇子來說,已經算是比較優秀的。

再加上乾隆帝對孝儀純皇后的愛,心中也比較偏疼永琰,故而最終選擇了永琰作為接班人,即嘉慶帝。

喜歡的給阿淺點贊轉發支持下;不喜歡也留下你的寶貴意見,阿淺虛心接受哦!

若淺話史


嘉慶皇帝,永琰_乾隆帝的第十五子。他在位的二十五年沒有什麼作為,只是非常厭惡貪汙,在乾隆去世後他著手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可他又擔心懲治力度太大會導致朝政不穩,畏首畏尾之下以致於收效不大。最終貪汙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
很多人都奇怪,乾隆一生精明,為什麼會傳位給一個這麼資質平庸的永琰呢?小爬覺得這個永琰生來就有當皇帝的命,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站在他這邊!



一、乾隆帝一生雖然有著十七個皇子,但是古時生孩子都早,而且乾隆帝又是特別的長壽,以至於其中十三個皇子沒等到乾隆的退位,就先他一步早逝!最後只能從剩餘的4個皇子當中來選擇最佳人選!

二、四個皇子當中,老八因為身有殘疾,這點就已經喪失了當皇帝的機會。而十七皇子永璘雖然是最小的皇子,但是因為他從小不愛讀書,而且經常闖禍,到處惹事生非,這樣的更加不是當皇帝的料了。剩下的就是十一皇子永瑆和十五皇子永琰了!

永瑆自小就比永琰聰明,也很有主見,乾隆也是經常的誇獎他,按理傳位給永瑆是最佳的皇帝人選了。可是為什麼最終乾隆還是傳位給了永琰。



三、因為乾隆帝雖然有心禪位,但是掌握生殺大權這麼多年,倘若權利轉到他人手上,心裡肯定會有所忌憚,畢竟他太長壽了。

而永瑆雖是當皇帝的最佳人選,但是由於聰慧有主見,乾隆怕自己掌控不住他!而永琰雖然資質平平,但一直都是孝順聽話又沒什麼主見的孩子,這樣的皇帝是最好操控的,就算退位之後,乾隆還是能夠掌控實權的。所以最終選了永琰當皇帝。


努力的黃小爬


乾隆選擇傳位給嘉慶,細究緣由卻是一段心酸往事。

自古以來嫡子繼位都是歷代帝王的首選,乾隆皇帝也不例外。乾隆髮妻富察氏即孝賢皇后,跟乾隆之間的感情非常好,為乾隆先後生育兩子兩女共四個孩子。雍正八年,孝賢皇后生下第一個兒子,雍正親自賜名永璉。在乾隆元年七月二日被秘密定為皇太子。當時的乾隆不過26歲,早早建儲顯然太鍾愛這個兒子了。未曾想兩年多後永璉就因偶感風寒,於乾隆三年十月十二日夭亡,年僅9歲。傷心欲絕的乾隆罷朝五日,並把秘密立永璉為皇太子的諭旨公佈於眾,一切典禮用皇太子規格操辦,諡號端慧。特別是乾隆晚年,嘉慶被立為太子時,乾隆以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早有名分,非因以弟拜兄之故,命其向端慧太子行叩拜之禮,之後載其儀入會典。可見永璉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永璉死後,孝賢皇后還生了一子名永琮,同樣是嫡子身份,乾隆想立其為皇太子,然後悲劇再次發生,永琮只活了20個月就病死了。接連失去兩個兒子,孝賢皇后受到的打擊無疑是最大的,在乾隆十三年也病逝了。在孝賢皇后喪事期間,大阿哥永璜三阿哥永璋被乾隆斥責不夠悲傷,明確此兒子被剝奪繼承資格。受此打擊,永璜兩年後病逝,乾隆也頗為後悔,追封定親王,可見當年只是乾隆太過悲傷,遷怒於人了。



雖然後來乾隆立了烏拉那拉為皇后,也生下一子名永璂,在乾隆三十年,烏拉那拉氏觸怒乾隆失寵,永璂明顯受到波及,在乾隆四十一年,永璂病逝終年二十五歲,生前無封爵。僅以宗室公例治喪。

生前冊封親王跟死後冊封親王有很大的區別,只有被冊封親王,才有進一步被立為皇儲的資格,在乾隆諸子中,只有三位生前冊封親王,分別是皇五子永琪,十一子永瑆,十五子永琰。其他皇子要麼是死後追封,要麼是嘉慶晉封。其中皇五子永琪,在九州清晏殿火災時,親自將乾隆從火場背出,次年就被乾隆冊封榮親王,也是第一個在生前就被乾隆冊封親王的皇子,意義不凡。只是命運再次跟乾隆過不去,在永琪被封親王四個月後就因病去世。



因此,在乾隆選擇十五子即後來的嘉慶帝為繼承人之際,最有資格的嫡子早已亡故,比他更得乾隆屬意的永琪也死在了他的前面,剩下的永瑆醉心於書畫,在書畫界有一定的造詣。最終乾隆選擇了永琰為繼承人,是為嘉慶帝。


居葉佳宜


乾隆帝對於自己立儲的問題上,遇到的煩惱不比祖父康熙皇帝小。立嫡長子為儲君是自古以來的立法,但是乾隆的嫡長子永璉(諸子排行第二)剛被立為太子沒多久就不幸夭折,死的時候還不到十歲。乾隆為此痛哭一場,為這位太子舉行了隆重葬禮。

太子夭折,接下來仍舊是嫡子繼位。永琮是皇后生的第二個兒子,哥哥死了他就是嫡長子了。然而不到兩歲的時候,這位小太子也死了。皇后僅有的兩個兒子先後死去,自此痛心疾首撒手人寰。乾隆傷痛不已,面對前來接皇后靈柩的庶出兒子們張口叱罵,第一個遭迎頭痛擊的就是庶出的皇長子。因為嫡子據死,按常理來說下一個就是皇長子封為太子了。因此乾隆看到皇長子就來氣,想當然的認為他覬覦太子之位。皇長子身邊的皇三子也被無辜波及,乾隆皇帝一時想不開竟要拔劍殺人,眾人趕緊阻攔。皇長子受了驚嚇很快病倒,沒多久也死了。乾隆皇帝這才緩過神來,又為皇長子痛哭一場,封他為定親王。

嫡子俱死,後來乾隆皇帝也不再另立皇后。太子只能從其他庶子中選擇。乾隆兒子雖多,但夭折了不少。成活的皇子成器者也少。直到乾隆晚年,立儲的問題實在不能再拖。而此時乾隆活著的兒子只剩下六個,其中兩個過繼給兄弟。剩下的四個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然而這四個候選人,乾隆一個也不喜歡。他常常苦惱自己英明一世,怎麼會有這麼一幫犬子。太祖時代諸王都沒受過系統的教育,但個個都有入承大統的能力。自己的兒子自幼飽讀詩書,結果都教育成這般模樣。

1.永璇是個瘸子,這般儀表難繼大業。再加上他比較散漫,做事缺乏耐心。儘管永璇年齡居長,詩詞書畫樣樣精通,乾隆還是不喜歡他。

2.皇十一子永瑆書法造詣極高,風雅多才。但乾隆覺得他附庸風雅、忘記滿洲尚武之風。但乾隆若是從沒考慮過他,也不是實情。但時間久了,大家對永瑆越來越沒信心。永瑆本來是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吝嗇地出了名。他府中攢著幾十萬兩白銀,卻天天領著大家喝粥。王府裡死了一匹馬,他也要求把死馬吃了省飯。時間久了,連王公大臣都拿他取笑。再加上他一身怪癖,乾隆就把他毫不猶豫地排除了。

3.皇十七子永璘年紀很小,後來也證明他確實不成器。他整日出宮閒逛,和販夫走卒侃大山。從小不愛學習,乾隆又覺得這孩子太輕佻。永璘倒頗有自知之明,對皇太子的位置沒有半點渴望的意思。所有的皇子都暗暗為當上太子努過力,偏偏他不屑一顧,當他的遊俠。

4.最後就剩下十五子永琰了。然而對於他,乾隆也不喜歡。永琰雖然學習刻苦認真,成績也不錯,舉止也算得上端莊大氣。不過乾隆認為這不過是普通皇子分內的事。乾隆渴望有一個才能出眾的兒子承繼大統,偏偏永琰既沒什麼突出的優點也沒什麼突出的缺點。乾隆十分寵愛和孝公主,曾說你若是男可立為太子。這側面反映了他對皇子們普遍不滿。乾隆曾想過直接從孫子中挑選繼承人,但礙於森嚴的禮法作罷。最終在萬般無奈之下,他終於決定讓相對不那麼糟糕,各方面平平的永琰做太子。

永琰後來登基,乾隆做了太上皇。過了三年提心吊膽的日子後,乾隆駕崩。嘉慶皇帝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國之君。


參考書目:《嘉慶皇帝》喻大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