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貼怎麼做好吃?

揚帆起航147373102


鍋貼是一種傳統風味小吃,從外觀上來說有南北之分,北方的鍋貼往往是兩邊開口的長條形,南方的鍋貼則是跟煎餃差不多的月牙形。但無論北方鍋貼還是南方鍋貼,都要底部煎得焦黃酥脆,麵皮柔韌筋道,餡料鮮香豐富才好吃。作為一個愛吃麵食的北方人,我自然也抵擋不了鍋貼的誘惑,特別是三鮮鍋貼,更是我家飯桌上的常客。

三鮮鍋貼的做法並不複雜,首先在麵粉裡兌入開水,將其攪勻成面絮,再放到案板上揉成表面光滑的麵糰,然後把麵糰放入大碗中蓋上布醒半小時左右,因為醒過的麵食口感會更加細膩有嚼勁。接下來就可以調餡了,把豬肉餡、蝦仁、薑末、醬油、植物油和鹽一起拌勻,再加入滑好的雞蛋碎和剁好的韭菜繼續攪拌,一邊攪拌一邊淋上點點香油。餡調好之後,面也醒得差不多了,將其分成幾等分,分別搓成長條狀,揪出大小適當的小劑子,擀成麵皮,包入餡料,記得中間要捏緊,兩頭留出開口來。這時就可以入鍋煎了。

我習慣用電餅鐺來煎鍋貼,因為相比於鍋,鐺上煎出來的鍋貼主要是靠其本身含有的油脂和汁水烹熟,能把食材原有的味道發揮到極致,自然就比鍋裡用底油煎出來的鍋貼更香濃。每貼一鐺,我都先在鐺上抹好油,鐺燒熱後,往上一淋水,立即會冒出熱氣,這時趕緊把鐺蓋一蓋,熱氣就進到面胚裡了,等到鍋貼也熱了,再打開鐺蓋,用細長嘴油壺往鐺上淋一點油,煎至鍋貼底面起一層金黃色的焦底時就得了。


紅小豆館主


\n

{!-- PGC_VIDEO:{"hash_id": 4411228844204125548,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cd4000c30fc94ae78d5\

愛看美食


平時如果大魚大肉都吃膩啦,想吃點營養又健康的,那麼給大家推薦一個三鮮鍋貼!–––全國人民都愛吃的一個有面有菜的有海鮮有肉的這麼一個美食。

很多朋友都說自己在家做這個鍋貼都沒有餐廳做的好吃,所以今天咱們鍋貼是請教了五星級酒店大廚要的方子,可以說是金牌家宴,按這個方法做出來,你就是家裡面的金牌大廚。

用到的食材有花生油,豬肉餡,中筋麵粉,韭菜味精,醬油,香油,胡椒,姜粉,蝦仁,鹽。

1、我們先來和麵,1斤的面500克到盤裡,倒入花生油,讓面更光滑更潤澤。

2、分兩半先把一半用100度的開水燒開的開水給它燙熟,這樣我們這個鍋貼好贖出來了,以後我們的任性和柔韌度會更好,第二步我們在放冷水再把它和成麵糰,把我們的麵糰揉光。

把麵糰封上保鮮膜放到一旁,讓他醒15分鐘。

3、豬肉按四肥六瘦的比例剁好,肥瘦比例可以任君選擇。

4、放入盆中調味,先放兩小勺的鹽,喜歡吃味精的可以放一小勺味精,放一小勺白胡椒粉去腥,放四勺姜粉,放兩勺的鮮味醬油,然後攪拌均勻。假如肉餡還是稍微有點幹。這是正常的,因為鍋貼會往外冒水,所以我們不能往裡面打很多的水,最後放上20克左右的花生油攪拌均勻。

5、調好肉餡之後,我們來準備韭菜,比例一般是1斤的肉放2斤的韭菜,因為蔬菜在蒸熟的過程中會變小,多吃蔬菜對人體有益。

6、韭菜的根部去掉,其餘部分切碎,把韭菜放到肉餡裡,頂點香油增香,再放點花生油,防止我們的韭菜出湯。就這樣餡料就調好了,放在一旁讓他入味。

7、接下來是擀麵,在板上撒點粉,把麵糰切條,小條掰開一小團一小團做劑子。

8、小團麵粉壓扁之後一首拿麵糰一首拿擀麵棒,一邊轉一邊壓,這樣就可以壓出中間厚兩面薄,非常好用的餃子皮。

9、下面開始包鍋貼,把餃子皮放在手心上,在邊上給它粘一圈水,讓它更具有粘性。用筷子夾一些肉餡放於其中,再把蝦仁放在肉餡上,餃子皮一對摺把邊捏起來一個鍋貼就做好啦。

10、貼包好之後上鍋開烙,鍋內倒入油燒熱,鍋貼一個個的放進去,底部烤焦定型後,倒入少許水,蓋上蓋子燜熟,收汁,出鍋。


活力莞邑


鍋貼是我國著名的小吃,鍋貼的優點就是,口感外皮酥脆,內陷鮮香,傳說鍋貼的起源來自北宋,據說當時的皇太后駕崩,宋太祖茶飯不思,一日在散步的途中突然聞到一股香味,宋太祖抬頭一看發現到了御膳房,所以宋太祖就順著香味進了進去,發現御廚把剩下的餃子放在鍋中煎至,香味也是從這鍋中傳出,這時太祖命令御廚給他煎了幾個嚐嚐,由於宋太祖長時間沒有好好進食,所以吃下去感覺焦脆軟香,特別好吃,一連吃了好幾個,隨後問御廚這叫什麼名字,御廚答不出來,後太祖看到是用鐵鍋煎的餃子,隨口就說那就叫鍋貼吧,從此鍋貼就產生了(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起源)

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鍋貼陷怎麼做,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提前聲明,我的鍋貼陷不算多麼正宗,只是個人做法。喜歡就留著,不喜歡就看看

鍋貼陷配方

肉餡一斤,鹽四克,味精六克,雞粉六克,雞汁十克,十三香適量,醬油二十克,糖二克,水四兩左右,色拉油一兩,香油少許,蔥花一兩,姜沫十克,韭菜適量

製作過程:

把肉餡放入盆中加入鹽,味。雞粉,十三香,糖,醬油,雞汁,放一起攪勻然後加入水攪勻,然後加入香油,色拉油攪勻,然後加入蔥姜,和韭菜沫攪勻即可





廚房裡的麵點師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鍋貼的做法,喜歡的也可以試一下喔

餡料:

1. 豬肉餡500g(四肥六瘦),食用鹽10g,白糖30g,味精15g,雞精10g,白胡椒粉5g,生抽20g,生薑一小段(切末),大蔥半根(切末),肉皮凍650g(攪碎備用),小蘇打一小捏

2.把肉餡攪拌均勻,攪拌時需要順著一個方向攪拌,不能正反方向轉,中途打點水下去(估計100-150g)

3.肉餡攪拌好後再把豬皮凍加進去,然後和攪拌肉餡時的一個方向繼續攪拌,最後再放點香油(香油5g),老抽多放點(調色作用)

面:

1.燙麵:1斤麵粉放300g,豬油30g(用開水衝化),水燒開,和麵攪拌均勻

2.冷水面:1斤麵粉放冷水200g,食用鹽1-2g,和麵攪拌均勻

3.500g燙麵比例500g冷水面(燙麵:冷麵為1:1)

4.把燙麵和冷水面攪拌均勻,醒10分鐘左右(燙麵要一小塊一小塊地放入冷麵中攪拌)

5.將麵糰揉光滑,並搓成小圓條,然後用手揪成17-18g重的小麵糰,小麵糰上撒點乾麵粉,用擀麵杖把小麵糰擀成包子皮,再將肉餡放裡面,像包包子一樣把中間部分捏起來,兩邊口子開著先別捏,然後用拇指和食指把口子折成三角形狀態,捏成一隻耳朵,兩邊口子都捏,然後再用兩隻手的拇指尖互相往外拉,同時兩隻手的手腕往裡靠,包好放盆裡醒一會(盆裡先抹點油防止粘住)

6.鍋裡倒點油,燒開後把盆裡的鍋貼放入鍋裡,再轉動讓鍋貼定型,中途倒點油下去(防止油太少),煎至底部金黃,再倒點水下去,然後蓋上鍋蓋,煎5分鐘左右(中途可以加點水下去),撒點白芝麻,蔥花,再把火關掉悶1分鐘就可以了

好吃的鍋貼就做好了,喜歡的朋友,可以幫忙點贊評價,也可以關注我喔



可可小廚房


最好吃的鍋貼秘訣都在這裡了,技術控壹周君幫你解密家裡做鍋貼,也能媲美餐館,外焦裡嫩,口口香。

冬天最治癒寒冷的食物是什麼?除了啤酒和炸雞,壹周君最愛的就是鍋貼。看著一隻只煎得油亮金黃的小餃子,個個精神得很,熱氣騰騰,鮮香可口,光想想就流口水,有一盤子壹周君能幹掉兩盤子呢。

很多朋友喜歡吃鍋貼,但是做得不多,因為不管怎麼做,都折騰不出餐館的那股子香氣,壹周君就用選料、調餡、油煎的方法幾個方面,給大家全面剖析。看完你就不會只舔屏了,趕緊回家鍋貼動起手來。

要想麵糰白有韌,用麥芯粉

有時候大家是不是有個感覺,早上和的面,放下午麵糰就黑了,而且麵糰吃起來不耐煮,也不筋道。這時候,大家要小心自己買到的麵粉是三拼粉,就是幾種質量不好的麵粉拼裝一起的。壹周君告訴大家,儘量選用麥芯粉。因為越接近買麥芯的位置,麵粉中的蛋白質含量就越高,蛋白質含量高,也意味著筋道力度越大,越是耐煮耐嚼,吃起來格外地香。

調餡子可以放五香油

咱們說鍋貼的餡子是各種各樣,特別豐富,壹周君最喜歡吃芹菜肉餡的,因為既有蔬菜纖維,又有豬肉的香濃,還特別脆爽。

西芹洗乾淨後分成兩份,切成儘可能小的小粒,必須脫水,可以用紗布包住芹菜,用手幹脫水,也可以用脫水機甩去多餘水分,脫水後放入保鮮盒待用。

豬肉和芹菜的比例是5:2的比例,然後一起剁吧。

調餡的時候要放五香油,味道特別香濃,還可以去除豬肉的特有的腥味。五香油是一種特殊的調料,用香料與油浸炸而成,香味濃郁,調味餃子餡特別好。

主料是花生油,其他的輔料三萘 草果 八角 丁香 香葉 桂皮 幹辣椒等。

製作方法:鍋裡放入花生油。等待油稍微熱一點,就把香料全部放進鍋裡,讓其在油中浸泡十分鐘左右,然後用小火慢慢炸,只要看到香料變色,那就是好了,讓油 冷卻,然後過濾待用。

加點麵粉,就能煎成冰花餃子

餃子包好後,放入鍋中擺放好,然後先加一點點油,用小火慢慢煎,大約4分鐘後,加入適量的涼水,這時,油水相容,鍋裡就會發出刺啦刺啦的聲音,那就是餃子漸入佳境了。此時,就要蓋上鍋蓋,等3分鐘,鍋裡充滿了熱氣,揭開蓋子,等3分鐘,如此,3個3分鐘後,中間將餃子翻面一次,再蓋蓋子等待5分鐘,就算好了。

如果想吃冰花餃子,就可以用麵粉加入水,調和一點麵粉水,在餃子即將出鍋的時候,倒入鍋中,小火等它慢慢煎幹,這樣鍋底就會出新一層薄薄的脆脆的底子,像雪花一樣好看,這就是餐館裡賣得最好的冰花餃子,又好看又好吃。


武漢壹周


你好,我是一個廚師,做了十多年的美食,有喜歡美食的朋友關注我一下,一起交流美食心得,說起鍋貼,真是太簡單了,剛好我前天也在家裡做了,今天就分享給大家

準備好五花肉末加入小蔥,生薑末放入食鹽 胡椒粉生抽,雞蛋一個攪拌均勻

然後和麵

然後包好,像包餃子一樣全部包好

平底鍋燒油放入鍋貼。加水燒,水不要太多 。一半就好

待水燒乾後,就可以吃了

鮮香酥脆多汁的鍋貼,又想吃的沒?

如果你對,烤魚配方,各種龍蝦配方,燒烤醃製配方.冒菜,麻辣燙,麻辣香鍋,乾鍋,火鍋配方,各種滷水感興趣,請私信我


我是大廚師


好吃的鍋貼有兩個概念,一個是精心細作出來的,味道豐富的香;一個是純色天然樸素真實,滿滿田野的味道。前者是飯館的味道,後者是家庭的味道。都很好吃,分不出誰高誰低。

飯館做出的鍋貼,有三個主要特點,家裡不好模仿。一是高湯入餡。老雞老鴨棒骨各種材料吊出的高湯,先就打進餡裡,自然地香味豐富;二是專制香料油調餡,各種香料燒製出的調料油,家庭最多也就是芝麻油;三是鍋厚火旺,外焦裡嫩味道正足。家裡不大可能為了吃一頓鍋貼買只專用厚鍋和改制灶具。

家庭廚房條件自然地與飯店大不一樣,但是一樣的能夠做出跟飯店一樣好吃的鍋貼,而且完全不一樣的特色,飯店也模仿不來。普濟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父親做的素鍋貼,老家叫做“老鱉炕鍋捱”,現在比較統一的叫法應該是“生煎鍋帖”,只是現在做鍋貼是平底鍋,那時候家家都是統一格式的一個柴灶兩口鍋,一大一小,大的做飯,小的炒菜。最大特點是尖底生鐵鍋。

小時候難得吃上肉,吃到雞蛋和豆腐也是稀罕,一天三頓青菜蘿蔔。父親是縣委炊事員,現在叫廚師。偶爾的週日回來給我們做一頓好吃的,無非有了雞蛋或豆腐,那就過年一樣的興奮了。普濟印象最深的就是夏天吃鍋貼。普濟排行最小,每當父親回家,自然的先被點將使喚,跑去菜地摘回幾條瓠瓜或一個大葫蘆。然後的母親給洗淨去皮刷絲,和麵擀皮。燒鍋都是普濟的。一家七口人的一頓鍋貼,從來只給2個雞蛋,煎成碎末,拌進餡裡,於是吃起來就有了發現星星點點煎蛋花的興奮和滿足。後來自己做的時候想要彌補兒時的願望,給了很多的雞蛋,反而沒有了當年的感覺。

具體做法:瓠瓜絲、煎雞蛋碎、鹽、豬油、荊芥拌成餡,包成長條狀,鍋底加水,沿著鍋口上沿貼上一圈包好的鍋貼。貼的時候蘸下鍋底的水,不然貼不住。然後蓋上鍋蓋,大火十幾分鍾,聞到麵食的焦香就停火,掀蓋起鍋。旁邊小鍋裡的豆腐湯同時好了,一起上桌,一大家子圍桌而坐,開心享用。就這樣每日裡繼續著清貧幸福的日子。


普濟


現在的鍋貼無論從味道還是造型,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大家好我是食神學徒,下面我教大家做一款最經典的最傳統的鍋貼


傳統制作的鍋貼特點是兩頭不封口,中間夾緊肉。下面說下做法

麵皮的製作

1,按比例和麵

按比例和麵的好處就是不會像你描述的一樣出現吃的時候麵皮太軟和太硬。具體為面水比例為1:0.45,也就是一斤面4.5兩水,這裡的水溫要求在70度左右,做出來才會筋斗彈牙,香脆不硬。

2.醒面

把面揉至光滑放入盆中蓋上蓋子半小時之後就可以了

3.出片

把面揉成細條,揪成200克的劑子,稍微比餃子皮大點,擀成長條片準備夾肉餡。
肉餡的製作

一斤肉,蔥姜各一兩,利康醬油一兩,鹽十克,一個雞蛋,胡椒粉五克。調料全部放在肉裡開始安順時針攪拌十五分鐘,大功告成!

最後這是重點,包好以後,電餅鐺或者平底鍋刷油,預熱200℃,下鍋貼要一個挨一個的放好,好,之後迅速噴上一點水,蓋上蓋子,這樣水分變成蒸氣,有利快速成熟,三分鐘後再次噴水重複一次,五分鐘後就可以慢慢享用啦

香脆的鍋巴底,加上肉香味,還有嫩嫩皮,簡直太享受啦!


食神家的小學徒


做鍋貼的注意事項:

想要鍋貼底部煎的酥脆好吃,而且皮不能太厚,所以在倒入漿水的時候非常講究,漿水混合的不稠不稀,倒入之後煎出來厚薄適中,酥脆可口。

接下來以西葫蘆胡蘿蔔鍋貼來說一下詳細的製作方法。

~~【準備食材】~~

麵粉,西葫蘆,胡蘿蔔,雞蛋,鹽,植物油。

~~【製作步驟】~~

①先把麵粉裡面倒入少許清水,邊倒邊攪拌成絮狀,然後和成一個柔軟光滑的麵糰,蓋上保鮮膜醒發20分鐘鬆弛一下。



②西葫蘆先洗乾淨以後擦成絲,胡蘿蔔去皮擦成絲,然後加入兩勺鹽攪拌均勻,醃製十分鐘,把裡面的水分醃出來。③用手攥一下醃好的胡蘿蔔絲和西葫蘆絲,攥出水分以後放在一個容器中。


④把雞蛋倒入碗中,用打蛋器攪拌均勻,鍋裡倒入植物油,加熱到五成熟,然後放入雞蛋液炒熟,邊炒邊攪拌成碎粒狀。

⑤雞蛋冷涼一些放入西葫蘆和胡蘿蔔餡中,再放入鹽,植物油攪拌均勻。


⑥面醒好以後揉均勻,搓成長條,下大小均勻的劑子,再擀成大小均勻的餃子皮。


⑦把餡料包入餃子皮中,把頂部圓弧的地方捏緊兩頭不要收口。

⑧平底鍋裡刷上一層植物油,把鍋貼擺入鍋中,開小火慢慢煎至底部金黃以後倒入混合好的漿水,蓋上鍋蓋,轉中火開始慢慢煎。

⑨待湯汁收完就可以掀蓋,再翻個面繼續煎一下,兩面金黃就可以出鍋擺盤,冷涼一些即可食用。

~~【鍋貼之疑惑解答】~~

⑴做鍋貼和麵的時候加入水的比例是多少?

答:和麵的時候儘量軟硬適中,跟平時包餃子的時候和的面差不多即可,水的量根據不同麵粉的吸水程度而定,可以分少量多次的加入水,不要一次性倒入太多水分。

⑵漿水裡面都放什麼,比例是多少?

答:鍋貼做的好吃與否,與漿水調的好壞有很大的關係,漿水裡面除了放入麵粉以外,還要加入澱粉,油和水,麵粉,澱粉,植物油,水的比例是2:6:3:9,這樣做出來酥脆好吃。

⑶大火煎出來好吃還是小火煎的好吃?

答:煎鍋貼要小火來煎,這樣不容易煎糊,底部煎的起酥皮就倒入漿水,兩面都是小火煎。

⑷鍋貼兩頭漏湯汁怎麼辦?

答:餡料裡面湯汁很多的話建議提前攥水,如果少量湯汁出來也不用擔心,因為本身就要倒入漿水的,會一起煎到裡面。



烹飪小提示:

⒈包鍋貼的時候注意,水餃和煎餃都是兩側收口,而鍋貼是不收口的,只要把頂部捏緊就可以了。

⒉鍋貼下鍋的時候注意要用平底帶塗層的不粘鍋,底下刷上薄薄的一層油就可以,油不要太多,否則了煎出來太油膩,火要小一點,這樣能夠把底部煎的酥脆。

⒊放入的漿水也要非常注意,要按照上面說的比例來調配,這樣和出來的漿水不稠不稀,倒入之後煎出來的底部起冰花。

⒋一面煎好以後一定要及時翻面去煎另一下,兩面都煎到金黃酥脆才可以。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煎制鍋貼的詳細步驟和注意事項,所以要準確的區分鍋貼和煎餃,水餃的區別,這樣就能做出正宗好吃的鍋貼,鍋貼的餡料多種多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去選擇,剛開始製作的時候,可以多嘗試幾種餡料,找出自己最愛吃的口味,不同的餡料需要的火候和煎制的時間也不同,需要在製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去摸索經驗,喜歡這道美食的趕緊去做來試一下吧!這裡是鏟子愛廚房,我是球球媽,一個愛分享的美食博主,每天都會在頭條分享美食的製作方法和烹飪技巧,喜歡我的原創作品,記得點贊,轉發和關注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感謝您的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