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謝爾曼:“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是我一輛一口唾沫淹死你”(一)

綜述

M4謝爾曼:“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是我一輛一口唾沫淹死你”(一)

威廉·特庫塞·謝爾曼—南北戰爭北軍名將,M4坦克即以他命名。

M4中型坦克,是在M3中型坦克的基礎上研製的,各種改型的車身、引擎、炮塔、坦克炮、懸掛、履帶等都選用不同的裝備配置,構成車身的零件有高度的兼容性。謝爾曼坦克是二戰中產量最大的坦克之一,其產量達49234輛。


發展歷程

1940年8月19日,美國開始了新型坦克的研製工作。根據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的不足,軍方要求將75毫米火炮裝在旋轉炮塔上,研製代號是T6中型坦克,1941年9月,T6坦克定型並被命名為M4“謝爾曼”中型坦克。M4是在M3坦克的基礎上研製成功的,因而M4和M3,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它們的底盤總體佈置和行動部分都很相似。最大的區別在炮塔上,M4坦克的炮塔為整體鑄造炮塔,圓弧過渡,尺寸上比M3的炮塔要大得多。

M4謝爾曼:“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是我一輛一口唾沫淹死你”(一)


M4坦克的型號十分繁雜,僅美國官方公佈的M4系列改進型車,變型車,和實驗型車就有50多種。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這6種型號的改進型車,主炮有75毫米,76毫米,105毫米。

前期M4的火力雖略顯不足,但它的堅固,可靠和耐久性卻享譽軍界。在整個大戰期間,M4成為美軍坦克力量的骨幹。當時由於美軍不像德軍和蘇軍那樣裝備了重型坦克,M4有時也得權充重型坦克使用,儘管它根本不能勝任這個角色。

M4謝爾曼:“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是我一輛一口唾沫淹死你”(一)


從1942年開始,M4一批接一批地投入使用,以求儘快替換身有殘疾的M3。它第一個大顯威風的地方是北非戰場。當英軍撤至阿拉曼,已置身退無可退的境地時,大約四百輛謝爾曼被火速補充至英國第八集團軍。在十字軍式坦克和英國瓦倫丁步兵坦克的配合下,經過五小時的炮火準備,謝爾曼坦克率先向油料、備件嚴重不足,已成強弩之末的德軍發動衝擊。經過十二天激戰,英軍大敗德意志非洲軍團。

是役,曾在沙漠中令對手望風披靡的德意聯軍坦克被擊毀二百餘輛(德軍當時與英軍坦克傷亡比例為1比4,也就是說英軍擊毀1輛德軍坦克需要付出4輛坦克為代價)。沙漠之狐隆美爾從此一厥不振。而在突尼斯登陸行動中,美國陸軍的M4坦克也緊隨登場,為將德意法西斯趕出北非作出了巨大貢獻。

M4謝爾曼:“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是我一輛一口唾沫淹死你”(一)


此後,不論在歐洲戰場還是在太平洋戰場,隨處可見謝爾曼的身影。最先登陸諾曼底的坦克就是數百輛謝爾曼DD水陸坦克,成為盟軍邁向勝利的先鋒。

M4謝爾曼並不是二戰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巨大的裝備數量加上蒙哥馬利、巴頓等名將精明的運用,使它在盟軍的武器裝備序列中佔有重要地位。巴頓將軍指揮下的美軍第三裝甲師主要裝備就是M4坦克,它們在諾曼底登陸以後的歷次戰鬥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總體設計

M4中型坦克具備許多優點和採用先進的技術。首先,M4謝爾曼是二戰性能最可靠的坦克,其動力系統的堅固耐用連蘇聯坦克都遜色幾分,德國坦克更是望塵莫及。德國虎豹坦克每隔1000公里里程就需要大修一次,坦克必須運回工廠大修。謝爾曼坦克只需要最基本的野戰維護就夠了,故障少,因此美軍坦克出動率遠超德軍。


M4謝爾曼:“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是我一輛一口唾沫淹死你”(一)


謝爾曼坦克的生產設計大概也是二戰最優秀的。美國研製生產坦克的廠家是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汽車廠,採用的是亨利-福特倡導的生產線原理,因此能夠大批量生產,並且大幅度降低成本。美國二戰期間總共生產了各種裝甲戰車287,000輛,其中包括將近5萬輛M4謝爾曼坦克。最有趣的是,謝爾曼坦克的尺寸是參照美國“自由輪”的船艙設計,非常方便遠洋運輸。

M4謝爾曼:“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是我一輛一口唾沫淹死你”(一)


謝爾曼坦克還擁有幾項世界領先技術。首先炮塔轉動裝置是二戰最快的,轉動一週只需要不足10秒鐘,這使得謝爾曼在近距離坦克戰中能夠快速反應,迅速射擊從而擊毀對手。其次謝爾曼還是二戰少數裝備了火炮垂直穩定儀的坦克,能夠在行進當中精確瞄準目標開炮。

謝爾曼的500馬力汽油發動機也是二戰最優秀的坦克引擎之一,使謝爾曼坦克具有47公里的最高公路時速。這些優點都很對機動作戰有幫助。M4A2式坦克曾援助蘇聯,獲得蘇聯人高度評價,其閉式散熱器具有在較低功率下有效利用發動機功率的特點,獨特的五葉式散熱器風扇扇葉角度不一,高速運轉時可降低噪音,使坦克具有更好的隱蔽性。


M4謝爾曼:“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是我一輛一口唾沫淹死你”(一)


但是謝爾曼坦克還是有十分突出的缺點:一、火力不足以對抗德軍新式坦克。二、車體高大,增加了中彈的面積。


1942年春天,謝爾曼坦克第一次出現於北非戰場。當時隆美爾的德意志非洲軍團裝備的坦克主要為三號坦克以及少量四號坦克長身管型,三號坦克是非洲軍團數量最多的型號,但只能在500米以內擊穿謝爾曼的裝甲。於是謝爾曼坦克擁有無可置疑的戰場統治權,英軍在阿拉曼戰役中大量使用。戰役以後,隆美爾寫道:“敵方的新式謝爾曼坦克,比我們所有的型號都要先進。” 實際上,在北非戰場上德國只有少數幾種能在1000米以外從正面擊穿謝爾曼坦克裝甲的武器,如虎式坦克、Pak 40反坦克炮和四號F2型坦克。


M4謝爾曼:“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是我一輛一口唾沫淹死你”(一)


而到了諾曼底戰役,M4的對手不再僅僅是早期的三號坦克,四號坦克(長身管型)、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坦克的出現讓M4顯得不堪一擊。

火力系統

初期型謝爾曼坦克裝備一門M3型75毫米L/40加農炮。該炮發射早期M72穿甲彈能夠在914米距離上擊穿60毫米/30°鋼板,穿甲能力略比蘇聯T-34早期型號的76毫米F34火炮強。

但面對德軍加厚裝甲的四號坦克H型80毫米的正面裝甲,只能在100米處有效擊穿。與德軍四號坦克H型的75毫米L/48主炮相比更是相距甚遠。

M4謝爾曼:“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是我一輛一口唾沫淹死你”(一)


不過在1944年後,謝爾曼坦克大量換裝了M61型被帽穿甲彈,這種穿甲彈改良了對付傾斜裝甲和表面硬化裝甲的能力。且穿深達到了500米擊穿94毫米30°鋼板,穿透力比M72穿甲彈和蘇制F-34主炮優秀,且可以在500米的距離擊毀德軍在諾曼底的主力坦克----四號坦克H型。略比4號坦克J型遜色,面對虎式和黑豹坦克,更是無能為力。


M4後期型號換裝M1型76毫米L/52火炮,相比原裝的M3型75毫米L/40火炮,M1型76毫米L/52火炮在火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比蘇聯T-34/85坦克略優。

但比較德軍的KwK36 88毫米L/56和KwK42 75毫米 L/70還是有一定差距。英國人較有預見性,將17磅炮裝在謝爾曼上,改裝成了螢火蟲坦克,才有了遠距離擊毀德軍坦克的能力。

M4謝爾曼:“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是我一輛一口唾沫淹死你”(一)


後期的M4A3E8可以在1000米的距離使用76毫米炮的M93型高速穿甲彈擊毀虎式坦克,而謝爾曼螢火蟲可以在1500米的距離正面擊毀虎式坦克。

謝爾曼螢火蟲坦克是盟軍僅有能與德軍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正面抗衡的坦克。英軍經常使用螢火蟲坦克與德軍黑豹坦克或虎式坦克正面交鋒。

而裝備M1型76毫米 L/52炮的普通謝爾曼坦克,能在2000米以外正面擊穿四號坦克的裝甲。

M4謝爾曼:“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是我一輛一口唾沫淹死你”(一)


在早期的諾曼底戰役,裝備76毫米炮的謝爾曼坦克是僅有能擊穿虎式坦克正面裝甲的坦克,但實戰表現卻非常糟糕。

因為在實戰中,德國裝甲兵經常會為虎式暴露出一部分側面,形成一個斜角,大幅減小了炮彈的入射角,使得炮彈對付虎式正面時有傾斜裝甲的作用,所以無論使用M62型被帽穿甲彈或是M93型高速穿甲彈,76毫米炮都無法擊穿黑豹G型坦克的大傾角首上裝甲,但M93型高速穿甲彈可在1000碼(914米)距離以上擊穿黑豹G型坦克的110毫米炮盾,而M62型被帽穿甲彈則需迫近到200碼(182米)以內。

防護系統

早期謝爾曼M4、M4A1、M4A2早期型正面裝甲厚51毫米,56°傾斜。側面38毫米垂直。炮塔正面裝甲厚76.2毫米。

M4謝爾曼:“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是我一輛一口唾沫淹死你”(一)


後期謝爾曼M4A2、M4A3、M4A3E8型坦克正面裝甲厚63.5毫米,47°傾斜。側面38毫米垂直。炮塔正面裝甲厚89毫米。早期型號高2.74米,後期型號高2.97米。

M4A3相比德軍的四號坦克,謝爾曼坦克有防護性更好的正面裝甲,63.5毫米 47°的傾斜裝甲能夠提供大傾角效應。

M4謝爾曼:“也許我打不過你,但是我一輛一口唾沫淹死你”(一)


四號坦克只能在800米以內才可以有效擊穿謝爾曼坦克的大傾角裝甲,而雙方都可以在1km以外擊穿對方的炮塔裝甲,但四號坦克的炮塔卻更為薄弱(為50毫米,謝爾曼M4A3為76毫米)但側面和後面則是謝爾曼坦克略優於四號坦克。

美軍第3裝甲師登陸諾曼底時擁有232輛謝爾曼坦克,到戰爭結束,這個師共有648輛謝爾曼被擊毀報廢,另有700輛被擊傷,修復以後重上戰場,戰損率高達580%。諾曼底戰役中,美軍第2裝甲師在兩天裡就損失57輛謝爾曼坦克,傷亡363人。阿登戰役前夕,美軍裝甲師的傷亡如此慘重,出現了沒有足夠的坦克兵裝備坦克的局面,許多倉促上陣的坦克只有3個乘員,而不是規定的5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