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大家知道,美國軍隊自二戰後開始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財大氣粗的美國軍隊也是懷抱著"我是天下第一"的百倍信心加入二戰的。然而,美軍在北非的初期表現卻讓人難以恭維,尤其是在1943年2月的卡塞林山口戰役被德軍著名將領——"沙漠之狐"埃爾溫·隆美爾打得大敗。戰後的各種宣傳和資料都把美軍失敗的原因歸於隆美爾太過強大,然而,給予美軍最重一擊的卻不是隆美爾;美軍戰敗的原因也不全是戰鬥力低下,主要是情報錯誤和盟軍指揮官失職。

話還要從突尼斯戰場的局勢說起。1942年11月,美英10萬大軍在法屬西北非大舉登陸,拉開了北非戰役最終一局較量的帷幕。隨後,盟軍啟用勞埃德·弗雷登道爾少將(Lloyd Fredendall)指揮的美國第2軍,從突尼斯中南部突入突尼斯山脊,企圖把突尼斯橋頭堡的德意軍隊和尚在利比亞境內的隆美爾非洲軍團分開,而後各個擊破。然而,盟軍在推進中連連受挫,幾次被老練的德軍打得滿地找牙。擔任美國第2軍裝甲先鋒的第1裝甲師只有B戰鬥群參戰,先後遭遇了三次大敗,得益於後方的及時補充才沒有崩潰;其餘兩個戰鬥群陸續參戰以後接連吃虧,只得撤出前線重組。

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1943年初,擔任美國第2軍軍長的羅伊德·弗雷登道爾少將。此人性格張揚,對戰局充滿樂觀,但是剛愎自用,對於下屬的建議經常不予理會。

這個時候,美國第2軍從上到下仍然處在一片樂觀的氛圍中,認為德軍已經在阿拉曼徹底戰敗,盟軍的勝利只是時間問題。美軍既沒有設法奪回法伊德山口,也沒有後撤到有利於防禦的地段,而是像攤麵餅一樣分散在法伊德山口外圍的幾個彼此孤立的據點。1943年2月初,美軍第1裝甲師A戰鬥群位於法伊德山口以西的西迪布齊德(Sidi Bou Zid);C戰鬥群駐守在A戰鬥群以北30公里左右的防線;臨時編成的D戰鬥群剛剛轉移到突尼斯-阿爾及利亞邊境的布切布卡(Bou Chebka);B戰鬥群正在突尼斯中北部的麥克泰爾(Maktar)配合法軍反攻。

2月11日,美國第2軍下令將駐紮西迪布齊德東北勒蘇達山(Djebel Lessouda)和駐守東南克賽拉山(Djebel Ksaira)的美軍分別合編成一支臨時的混合部隊,從正面阻擋德軍的進攻。第1裝甲師A戰鬥群下屬的第1裝甲團3營有51輛M4中型坦克,營長路易·海託華中校(Louis Hightower)將G連派遣到勒蘇達山外圍巡邏,H連和I連留在後方,準備協同第701坦克殲擊營A連和一個連的37mm自行高射炮反擊德軍。部署在三個據點之間的炮兵將提供火力支援。

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1943年,突尼斯橋頭堡的德軍指揮官漢斯·于爾根·馮·阿尼姆大將(Hans Jügen von Arnim,左一與士兵握手者)。雖然許多戰史材料都認為卡塞林山口之戰的勝利者是"沙漠之狐"隆美爾,但實際上,戰役中對美軍打擊最嚴重的"春風行動"是阿尼姆一手策劃的。

美軍預計德軍會發動反攻,但是大大低估了反攻的規模。英國第1集團軍司令肯尼思·安德森(Kenneth Anderson)和弗雷登道爾都認為,德軍所能調集的兵力只有第21裝甲師和受到嚴重削弱的德國非洲軍。事實上,德軍指揮官阿尼姆大將派遣他的參謀長海因茨·齊格勒中將(Heinz Ziegler)全權指揮反攻行動。德軍從北方調來了第10裝甲師和王牌部隊第501重裝甲營的一個連,將進攻部隊分成4個戰鬥群,共計有140輛坦克。第501重裝甲營2連裝備有7輛虎式坦克,威力和裝甲防護都遠勝盟軍裝備的坦克。

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春風行動"期間德軍進攻美軍態勢。

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1943年2月,德軍第10裝甲師的四號坦克從突尼斯的公路駛過。為了準備進攻西迪布齊德的"春風行動"。德軍第10裝甲師組建了2個戰鬥群,其中格哈特戰鬥群(Kampfgruppe Gerhardt)以坦克為主,擁有第7裝甲團團部及1營;雷曼戰鬥群(Kampfgruppe Reimann)以步兵為主,並得到第501重裝甲營2連的增援。

2月14日早晨6:30,德軍第10裝甲師格哈特戰鬥群和雷曼戰鬥群藉助猛烈的沙暴掩護,迅速通過法伊德山口逼近勒蘇達山的美軍陣地。美軍第1裝甲團G連在一片混沌中遭遇格哈特戰鬥群的30多輛三號、四號坦克。一陣急促的交火以後,接連有幾輛M4中型坦克被德軍擊毀。連長諾曼·帕森斯上尉(Norman Parsons)還沒來得及向勒蘇達山和A戰鬥群發出預警,他的坦克就被德軍打成了一團火球。美軍稍後才發現G連正在與德軍坦克激戰,連忙下令炮兵向法伊德山口轟擊,同時命令海託華中校帶領第1裝甲團3營的其餘兩個連和第701坦殲營的12輛M3坦克殲擊車去"搞清狀況"。美軍剛剛開動,軸心國軍隊的俯衝轟炸機和戰鬥機就呼嘯而至,把西迪布齊德小鎮炸得面目全非。

隨著風暴漸漸平息,勒蘇達山的美國守軍終於看清了德軍的進攻部隊:大批德軍坦克、裝甲車和運載步兵的卡車正從西北和東南兩個方向包抄過來!海託華中校收到勒蘇達山的求救信號,連忙沿公路加速趕往戰場。幾分鐘後,海託華隱約看見遠處冒出了幾輛德軍坦克的黑影。突然,幾發閃著刺眼火光的炮彈從對面打來,美軍隊列中的幾輛M4坦克應聲爆炸。

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1943年2月,突尼斯戰場的德軍虎式坦克。雷曼戰鬥群下屬的第501重裝甲營2連擁有7輛令人生畏的虎式坦克,在火力和裝甲上遠勝於盟軍坦克。

海託華辨認出德軍大約有4輛虎式坦克在向他們開炮。美軍坦克想要還擊,但是距離太遠,極少數命中德軍坦克的炮彈也在虎式坦克厚重的裝甲上彈開了。海託華中校擔心被德軍包抄,命令H連和一個炮兵營斷後,率領主力匆忙後撤。10:00,德軍格哈特戰鬥群從北面開上公路,與左翼的雷曼戰鬥群會合。德軍利用虎式坦克主炮射程長、威力大的優勢在遠處開火,步步為營地向前推進,並調來幾門88mm高射炮直射美軍坦克。在德軍強大的火力猛攻下,第1裝甲團H連全軍覆沒。10:45左右,德國空軍的"施圖卡"轟炸機再一次轟炸了駐紮在西迪布齊德以北的美軍坦克。A戰鬥群匆忙撤出小鎮。

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美軍M3坦克殲擊車。這款武器實際是在M3半履帶車上安裝一門75mm炮組成的,面對德軍的坦克和空襲生存力十分堪憂。

但是海託華仍想做最後一搏。大約11:30,海託華帶領第1裝甲團3營僅剩的15輛M4中型坦克不顧一切地向接近的德軍格哈特戰鬥群反攻。海託華指揮的坦克擊毀了4輛德軍坦克,但是他的坦克也被德軍炮彈命中起火。至此,海託華的第1裝甲團3營只剩下7輛坦克可用。海託華本人和其他乘員從熊熊燃燒的坦克爬出來,步行返回斯貝特拉(Sbeitla)的美軍指揮部報到。

12:45,德軍格哈特戰鬥群隆隆開進西迪布齊德小鎮。下午,德軍第21裝甲師的兩個戰鬥群擺脫美軍的干擾,從南部與第10裝甲師會合。A戰鬥群深感自己有被包圍的危險,連忙命令所剩單位和指揮部西撤。

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1943年2月初,德軍第21裝甲師下屬的第5裝甲團繳獲的一輛美製M4中型坦克。在對西迪布齊德的進攻行動中,第5裝甲團團長施滕克霍夫上校指揮以第5裝甲團1營為主組成的施滕克霍夫戰鬥群(Kampfgruppe Stenkhoff)擔任南翼進攻的主力。另一路的許特戰鬥群(Kampfgruppe Shütte)以步兵為主,加強有第190裝甲營。

這個時候美軍的指揮官又在幹什麼呢?盟軍收到了大量德軍進攻的警報,指揮部內忙作一團。然而,盟軍的最高指揮部雖然有所警覺,但是並沒有完全醒悟過來。弗雷登道爾這時還待在他特地命令第19工兵團炸開戈壁、花了三個星期建造的地下49m深的掩體裡,完全不瞭解前線的具體狀況。勒蘇達山和克賽拉山守軍幾次向弗雷登道爾請求撤退,都被他嚴厲地拒絕了。

第1裝甲師師長沃德想要抽調作戰經驗最豐富的B戰鬥群趕回戰線南部,但是弗雷登道爾和安德森只允許抽調詹姆斯·阿爾傑中校(James Alger)指揮的第1裝甲團2營組織反擊。同時,前線其他地段的美軍和法軍開始收縮。

然而,沃德自己也沒有對敵軍實力的準確認識。盟軍情報只說明德軍在進攻地段有第21裝甲師,沃德認為前線部隊誇大了當面德軍的規模,進一步"估計"德軍在勒蘇達山有40輛坦克,在克賽拉山只有20輛坦克。英國第1集團軍安德森更加固執地認為,德軍第10裝甲師從來就沒出現在戰場上。

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1943年,英國第1集團軍司令安德森中將在突尼斯戰場。他的誤判與固執己見也是美軍遭到重擊的原因之一。

在完全沒有意識到德軍第10裝甲師存在的情況下,美軍制訂了反攻西迪布齊德的作戰計劃:2月15日早晨,羅伯特·斯泰克上校指揮第1裝甲師C戰鬥群實施反擊,第1裝甲團2營頭前開路,對付德軍坦克;第6裝甲步兵團3營負責與坦克協同搶佔陣地;第701坦克殲擊營營部及B連、部分野戰炮、自行高炮、工兵負責支援。阿爾傑中校將首先帶領大約60輛M4中型坦克"處理"聚集在西迪布齊德的德軍裝甲部隊,為困守在兩邊高地的2000多美軍官兵解圍。可是,匆匆趕來的阿爾傑中校和斯泰克上校到半夜才抵達集結地,完全依靠捕風捉影的信息瞭解當面德軍的實力,甚至沒有當地的地圖。2月15日凌晨4:00,斯泰克和阿爾傑接到了反擊的命令。

阿爾傑中校帶著50多輛M4坦克向戰場進發,還在隊列中央安排了用做火力支援的自行高炮。正午時分,美軍抵達西迪布齊德外圍,阿爾傑和隨隊出發的海託華中校、第1裝甲團團長海恩斯上校(Heins)爬上一座小高地觀察地形。美軍指揮官大致規劃了坦克的進攻路線和敵軍可能的部署。但是,對於嚴陣以待的德軍部署,美軍仍然只有一個非常模糊的大概印象。

實際上,德軍已經充分利用時間,在西迪布齊德鎮外的高地和空地部署了隱蔽良好的反坦克炮和88mm高射炮,其餘兵力分散隱蔽在小鎮內。第21裝甲師和第10裝甲師各派出了一部分坦克在小鎮西北和西南待命。只要美軍鑽進德軍精心佈設的口袋陣,就把口袋的缺口紮緊。

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1943年,突尼斯戰場上的德軍88mm高射炮。

"祝你們好運,願你們取得擊毀4:1的好成績!"阿爾傑中校帶著海託華中校的鼓勵鑽進坦克炮塔。正在這時,德軍14架"施圖卡"俯衝轟炸機攻擊了停在十字路口的美軍坦克。美軍損失輕微,但是德國守軍也通過飛行員報告獲知了美軍的詳細部署。

在阿爾傑中校有條不紊的指揮下,美軍坦克群排成標準的V字戰鬥隊形向前進發。坦克與坦克的間距恰到好處,一切宛如教科書和在訓練場演習那樣完美。但是,接下來的狀況就越來越不妙了。美軍坦克要抵達目標,需要穿過三道河谷。谷底的河流本來已經乾涸,但是在前幾天大雨的沖刷下,到處都是泥濘的水坑。美軍一輛坦克陷在沼澤地中不能前進,其餘的坦克也花了很大力氣才通過河谷。靠近第一個目標以後,阿爾傑命令部下暫時等待盟軍的空中火力覆蓋。可是,盟軍的飛機始終沒有來。自信滿滿的美軍坦克兵不再等待火力準備,駕駛坦克繼續衝向西迪布齊德。

突然,密集的炮彈在美軍坦克周圍的地面上落下。第一次聞到戰鬥氣味的美軍坦克非但沒有害怕,反而鼓起十足的勇氣,鉚足了勁衝向前方冒出火光的德軍炮兵陣地。溫克勒上尉(Winkler)率領D連穿越第二道河谷。美軍M4坦克一面用主炮和機槍還擊,一面咆哮著碾過德軍的反坦克炮陣地。D連擊毀德軍4門88mm火炮和2門47mm反坦克炮,殺死50名德軍。但是,阿爾傑中校的第1裝甲團2營被德軍的炮火截成幾段,三個連的坦克各自為戰。14:30,美軍第1裝甲團D連穿過第三道河谷,隨即遭到西迪布齊德周圍德軍埋伏在橄欖園和掩體後的反坦克炮和88mm高射炮的集火攻擊。

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1943年2月15日,阿爾傑中校率領的美軍第1裝甲團2營的M4坦克群向德軍陣地衝鋒,一輛M4坦克被德軍炮彈擊中,巨大的爆炸掀起了整個炮塔。

15:15,D連頂著德軍猛烈的反坦克炮火,佔領了一座名為西迪薩勒姆(Sidi Salem)的小村莊,並與從南側出現的德軍坦克交戰,擊毀了2輛德軍坦克。E連和F連正深陷德軍反坦克炮的糾纏無法自拔。這時,美軍坦克兵突然發現戰場北側與南側都出現了德軍坦克,正從南北兩面合圍。

面對美軍第1裝甲團D連的是德軍第21裝甲師施滕克霍夫戰鬥群。D連1排報告大約30輛德軍坦克向他們殺了過來。溫克勒上尉帶領部下拼死奮戰。1排注意到有4輛德軍坦克從一片仙人掌叢向他們逼近。美軍坦克等待德軍坦克穿過仙人掌叢,然後集中開炮,擊毀全部4輛坦克。隨後,1排在同一地點又擊毀2輛德軍坦克。第3排也拼命還擊,宣稱擊毀8輛德軍坦克。D連的1輛M4坦克遭到7輛德軍坦克圍攻。美軍坦克兵一刻不停地還擊,擊毀1輛德軍坦克後,被德軍開炮擊毀。

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1943年2月,西迪布齊德戰場的美軍第1裝甲團2營的M4中型坦克殘骸。

在D連與德軍坦克展開交火的同時,帶領F連的佩頓上尉(Perton)也驚恐地報告有25輛四號坦克(實際一部分是三號)從南部側翼出現!德軍第10裝甲師格哈特戰鬥群從兩個方向殺出,一部分坦克從正面吸引美軍的注意力,一部分坦克迂迴到毫無掩護的F連側後。在德軍多方位的火力打擊下,美軍多輛M4坦克被當場擊毀,坦克被擊中迸出的火苗點燃了油箱裡的汽油,大火很快就把坦克燒得剩下一副殘破的軀殼。

阿爾傑中校連忙回到後方,呼叫E連趕上接應,E連隨即和德軍格哈特戰鬥群陷入混戰。16:15,阿爾傑中校與D連失去聯繫。此時,溫克勒上尉正鑽出炮塔指揮,一枚炮彈集中了他的坦克,爆出的火光燒焦了溫克勒的頭髮和臉頰,炸瞎了他的眼睛。

16:45,在遠處觀戰的斯泰克上校覺得大事不妙,向阿爾傑發電詢問戰況如何。"正在交戰,戰況不利。"阿爾傑中校平靜地回覆完,他的坦克電臺就被德軍炮彈摧毀了。16:45,又一枚炮彈打在阿爾傑的坦克引擎上,坦克很快燃起熊熊大火。阿爾傑中校和其他倖存的乘員逃出坦克,向北面生死未卜的D連靠攏。德軍主力從東西南三個方向聚攏而來,倖存的美軍坦克發瘋般地向西狂奔,一輛輛陷在河谷的溼地。最終,美軍僅有4輛坦克隨同靠後的部分步兵和炮兵逃出重圍,阿爾傑中校、溫克勒上尉和其他幾十名美軍裝甲兵被德軍俘虜。

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1942年10月,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沙漠訓練的美軍坦克群。他們未曾想到,美軍裝甲部隊會在北非沙漠中遭遇如此慘重的損失。

短短兩天時間,美軍在德軍的凌厲攻勢下損失98輛坦克和大批其他車輛,2個坦克營幾乎全軍覆滅。盟軍指揮官只能在夜晚看到戰場上到處都是燃燒的火光,甚至還僥倖地認為那也許是被擊毀的德軍坦克。又過了一天時間,安德森和弗雷登道爾才恍然醒悟,連忙命令美軍第1裝甲師B戰鬥群星夜趕回斯貝特拉,要求困守勒蘇達山和克賽拉山的守軍自行撤離。一天以後,美國守軍2000多人被德軍俘虜。2月17日,德軍在停頓了一天後進攻斯貝特拉,宛如驚弓之鳥的美軍第1裝甲師A戰鬥群許多單位四散逃跑,在憲兵的制止下才勉強集中起來;B戰鬥群頑強地守住了陣地。B戰鬥群尚存的第13裝甲團2營僅有20輛M3中型坦克和少數補充的M4中型坦克,但他們在營長亨利·加德納少校(Henry Gardiner)的指揮下伏擊了德軍施滕克霍夫戰鬥群,宣稱擊毀15輛德軍坦克,自身損失10輛坦克。

美軍裝甲師首戰北非,揚言對德軍要1打4,兩天就損失100輛坦克

1943年初,北非戰場的美軍M3中型坦克。

之後,美軍撤離斯貝特拉,向卡塞林山口(Kasserine Pass)集中。在那裡,美軍才遇到隆美爾率領的德國非洲軍,最終再次敗退,為慘痛的戰場第一課畫上了一個同樣慘痛的句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