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現在中國電影?

ST餘書濤


國產電影爛片橫行被詬病很久了,大多數電影從業者和愛好者對此往往會痛心疾首。我倒是覺得,我們大可不必如此悲觀。

爛片橫行的本質原因是爛片有人買單,小鮮肉橫行的本質原因是有粉絲支持。說白了就是觀眾的問題。但是這說明我國觀眾的審美水平低嗎?表面看起來確實是這樣,但是根本原因不是這個。

我覺得,國產電影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亂象,根本原因是——電影的主力消費人群年齡太小。

2017年,30歲以上的的觀眾佔比只有36%,而25歲以下的觀眾則佔比37%。2010年-2016年,電影市場的規模翻了五倍有餘,增加的這部分觀眾,大部分都是年輕人。

這種現象的產生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就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太快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常年在8%以上。在發達國家,年長者往往擁有更雄厚的財力。而在中國,年輕人賺錢更多卻是常態。

收入端尚且如此,消費端的差距就更大了。從物資匱乏年代成長起來的老一代,有著更強的儲蓄觀念,在日常消費上往往不如年輕人大手大腳。

這樣就造成了電影消費的主力人群是年輕人的現狀。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30歲時對電影的審美一定比自己20歲的時候高。對年輕人來說,為偶像買單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對於人生經驗十分匱乏的年輕人來說,要求其辨別出“好演技”和“差演技”確實有些強人所難了。

不僅如此,即使是更成熟一些的中年人,對電影的審美也不見得比年輕人更高。因為他們是在文化產品匱乏的年代成長起來的,缺乏足夠的積澱。

因此,年輕人天生偏向爛片;年長者又因為過去的生活經歷也沒什麼辨別力,因此造就了整個電影市場對爛片的偏好。

但是我們完全不必如此悲觀。因為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當代中國的年輕人,是最有活力,最昂揚向上的一批人,他們生活在最好的時代,沐浴在互聯網的大潮之中,正以飛快的速度茁壯成長著。誠然,他們現在還在對偶像趨之若鶩,但是過不了幾年,他們就會變得理性和成熟,到那個時候,爛片也就無所遁形了。

————————這裡是華麗的分割線————————

時代的變化比你我想象得要快的多。直到17年7月份,電影市場依舊是爛片當道。但是8月份的時候,戰狼2橫空出世。以此為起點,國產口碑佳作此起彼伏。二十二、羞羞的鐵拳、芳華,哪個不是口碑票房雙豐收?

如果把進口片包括進來,口碑佳作就更多了。摔跤吧爸爸,尋夢環遊記,看不見的客人……

任何人在進行17年票房分析的時候,都無法跳過“口碑對於帶動票房逆勢上揚”的巨大作用。在我們感慨“這屆觀眾不行”的時候,觀眾的口味已經在悄然改變了。

今年在抵制爛片的那個人,也許去年還在為歐巴搖旗吶喊。中國觀眾已經準備好了,中國電影的從業者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