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為什麼要拼命賺錢,這些女星告訴你真實的答案

曾看過一篇文章《假如我是個男人,有一天發達了,我也會拋棄糟糠之妻》,剎那間,有種被刺痛的感覺,但又不得不認同文章所講的:一個女人,如果停止了成長,喪失了賺錢的能力,別說等男人發達被拋棄,絕對是時時刻刻被拋棄的角色。


《簡愛》裡有一段話說:

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仲伯,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為太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婚姻也一樣,也需要勢均力敵。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婚姻裡,經濟實力決定女人的家庭地位。女人有經濟收入,生活才有保障,才會有退路。


有人對此理直氣壯地說,才不是呢,那個XXX很愛我的,我只需要負責貌美如花,他負責養我,他說的。


如果說世界上最令人感動的話是久別重逢,失而復得,虛驚一場,那麼“我養你”就是世界上最虛偽的情話。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馬伊琍主演的羅子君就是被“我養你”深深毒害的鮮活例子。

丈夫陳俊生的一句“我養你”,羅子君美滋滋的窩在了舒適區,從此她的世界只有丈夫,孩子公婆等幾個家人,外加一個閨蜜,她每天就是逛街購物,花錢,美容,煲劇。


有人說,這種十指不沾陽春水,養尊處優的富家太太生活多好呀。羅子君就是被這種思想所侵蝕,慢慢地被切斷了與社會接觸的途徑,慢慢地在安逸的生活中喪失了工作賺錢的能力,慢慢地成為了一條依附他人的寄生蟲。


所以當她的婚姻出現危機的時候,就剩下了哭,見人就哭訴“是他說好養我的,不用我工作的,現在怎麼就嫌棄我了呢”。


因為十年不工作,沒有經濟來源,羅子君差點連兒子的撫養權都爭不了,可見所有的生活都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不管世界怎麼運轉,賺錢永遠不會錯。


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錢卻能幫我們解決生活中80%的問題,所以有了錢,就有了抗爭的底氣。


電影《寄生蟲》裡有句話至今都讓我深受感觸: 錢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熨平,錢就是熨斗,熨平了人的脾氣。


對女孩而言更是如此,當你有錢,你可以輕鬆熨平一切,世界才會對你和顏悅色。


正在熱播的《我在北京等你》,江疏影飾演的盛夏,男友凱文是個妥妥的富二代,只要她願意,立刻就可以嫁入豪門,成為富家太太,但她始終堅持萬事靠自己努力,始終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夢想。


因為她明白:女人這一生,依賴他人給與,總會有被收回的一天,唯一不會背叛你的,是你辛辛苦苦工作,工資卡上殷實的餘額。


女人這一生,努力經濟獨立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就是為了把自己的人生,真正握在自己手裡。


毛姆說:“人追求的當然不是財富,但必須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使自己能夠不受阻撓的工作,能夠慷慨,能夠爽朗,能夠獨立。”


女人為什麼要出去工作?要努力賺錢?


知乎上有位網友這樣解釋到:因為不出去工作就沒有平臺,沒有格局,沒有視野,就很容易沉溺於生活本身,沉溺於情緒,沉溺於單一的視角里,然後一天比一天焦慮。


《我的前半生》裡,羅子君的閨蜜唐晶(袁泉飾演),職場女強人,信奉著獨立自強的價值觀念,在職場上披荊斬棘。所以她活得漂亮和灑脫,擁有由內而外散發的美麗與自信。


楊冪,號稱業界拼命三郎。為什麼人紅錢多的她,如今仍然如此拼命?記得她在某檔綜藝節目曾被問到,買房子給父母需不需要徵詢老公同意,當時回答“不用,我自己買的起”。


有經濟實力的女人就能做到這樣霸氣,硬核!


魯迅先生在《墳·娜拉走後怎樣》一文中寫道:

錢是要緊的。錢這個字很難聽,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們所非笑,但我總覺得……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所賣掉……為準備不做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里,經濟權就見得最要緊了。


有了經濟實力,自由,尊嚴,抗爭的籌碼也就有了。


知乎網友夏星對於女人為什麼要努力賺錢,是這樣說的:


我喜歡的感覺是,開著自己買的車,住著自己買的房子,逛街的時候不用美麗的大眼睛乞討地看著男朋友或者老公的臉色來買海藍之謎和香奈兒,我不用像小狗一樣搖著尾巴把主人伺候到位來換取一件漂亮衣服或者一件首飾。


我喜歡的感覺是,我的爸爸媽媽生病了,我有能力讓他們享受好的醫療水平,而不是照顧著爸爸媽媽還要問老公要錢付住院費看老公和公婆的臉色。


我喜歡的感覺是,我親一個人,不是為了要一直口紅,而是他長得帥。我和一個人在一起,不是為了住一所房子,而是他對我好。我和一個人睡覺,不是為了換取生活費,而是為了我愛他。


深以為然。

手心朝上,伸手向別人要錢,終究是靠不住的。要想活的自由,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唯有自己努力才會有。


請記住:

錢,是女人擺脫焦慮的武器;

錢,是女人在婚姻裡最大的底氣;

錢,是女人擁有話語權最好的前提;

錢,是女人最終的歸屬。


有了錢,就有了對立的勇氣,也有了撤退的途徑,所以沒事少矯情,有空多賺錢。

女人為什麼要拼命賺錢,這些女星告訴你真實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