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病從口入”市民主動銷燬購買的野豬

當前,重慶市發出“吃得文明”倡議,警惕廣大市民引以為戒,要吃得合法、吃得合理、吃得衛生、吃得禮貌、吃得乾淨。希望市民們管住“口”,從而切斷“病從口入”的途徑。

“再也不買了,更不敢吃了。”3月12日,市民楊某主動銷燬購買的一頭野豬。響應“吃得文明”倡議,江津區機關食堂帶頭行動,食材一律不涉及野味,同時,倡議全區廣大市民,著力糾正不文明用餐習慣,切斷病菌在餐桌上的傳播途徑,減少交叉感染風險,培養市民文明用餐習慣。

能不能吃野豬?不能!禁食野生動物

谨防“病从口入”市民主动销毁购买的野猪

“年前還沒有回到重慶的時候,就委託朋友訂購了一頭野豬,本來是準備過年全家人一起吃的,疫情來了,不敢吃了。”市民楊某在廣東中山跑運輸,每年過年都回重慶和家人團聚,也是從閒聊中得知,老家有人在出售野豬,出於新奇,楊某就訂購了一頭。

過年前夕,楊某從賣家手中拿到了宰殺好的野豬,個頭不大,總共花了1000多元。

谨防“病从口入”市民主动销毁购买的野猪

“恰好是過年那幾天,疫情嚴重了,子女們聽說我買了野豬,都叫我不要吃了,女兒擔心我捨不得,甚至還把買豬錢轉給我。”楊某說,起初,他也是敷衍著回答子女,後來看到情況越來越嚴重,心裡也怕了,也怕禍害了親戚,就把野豬帶回農村老家填埋了。

那麼,野豬到底能不能吃呢?記者瞭解到,以2月24日,全國人大審議並通過的《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為基礎,野豬、梅花鹿等屬於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不可以食用。

機關食堂帶頭,食材一律不涉及野味

“我們的食材一律不涉及野味,一日三餐均按照營養、葷素、口味進行合理搭配,區行政中心食堂將積極響應倡議,全力為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後勤保障。” 江津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主任彭麗娟介紹,為積極響應“吃得文明”倡議,江津區行政中心食堂推出“分時段錯峰就餐制”,3個餐廳劃分4個時段,每個餐廳均設置消毒點,保障千餘職工安全、文明、有序用餐。

按照該食堂的用餐要求,職工取餐前需進行消毒、洗手,取餐時要佩戴口罩,用餐時要避免交談,保持間距,避免扎推就餐,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在疫情嚴峻時期,食堂還採取了嚴格的分餐制,嚴格統計用餐人數,一個單位只能安排一位工作人員領餐,職工們均在辦公室內分散用餐,並在每層樓設置了2個餐具回收點。”此外,食堂還積極聯絡貨源,採購橘子等農副產品,幫助解決疫情期間當地農產品滯銷問題。

覆蓋全區業主,積極宣傳“吃得文明”

記者瞭解到,目前,江津區依託“鎮街村社—物業企業—業主委員會”三級宣傳導控鏈條,組織全區41個物業公司,367名社區物管幹部,開展覆蓋全區業主的微信群宣傳,累計宣傳“吃得文明”相關內容1萬餘次,讓宣傳在“指尖”進行。

同時,江津還引導全區80個市級及以上文明單位、22個文明村鎮,5個文明校園以及文明家庭,踐行“吃的合法,吃的合理,吃的衛生,吃的禮貌,吃得乾淨”文明健康理念,推動活動深入人心。

下一步,江津區商務委還計劃牽頭制定餐飲行業公約,抓好美食街城、美食地標的創建和宣傳推廣,單位食堂、餐飲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將文明用餐作為核心競爭力,主動提供、宣傳倡導、推廣使用文明用餐好做法。廣大家庭和市民要樹立“文明重在細節、習慣重在養成”的理念,自覺做到文明用餐。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