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朱元璋殺了三萬多人,他為何這樣做?

彭吉光


胡惟庸是明朝開國功臣,早年跟隨朱元璋打天下,深得朱元璋信任和寵愛。歷任寧國主簿、湖廣僉事、太常少卿。洪武三年(1370年),官至中書省參知政事,洪武六年,升右丞相,再升左丞相。胡惟庸任相七年,權勢顯赫。但是細數歷史上那些專權、擅權的重臣、權臣都沒有好下場。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事情到這一步還遠遠沒有結束。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頒佈《昭示奸黨錄》,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已故的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開國功臣。後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為藉口,究其黨羽,大開殺戒,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朱元璋如此大開殺戒,並且極力相把事情搞大,其中必有深層次的原因。



一是廢除宰相加強皇權的政治需要。胡惟庸擔任宰相時間長達七年,他為人過於獨斷專行,權傾朝野,獨掌生殺大權。由此造成朝中官員逐漸依附於胡惟庸。大將軍徐達跟他對著幹過,在朱元璋面前揭露過胡的種種權勢極盛的跡象,後來差點遭到迫害。御史中丞劉伯溫也彈劾國胡,到後來被胡陷害。這樣的做法不但沒有限制胡的權勢,反而使他的權勢更盛,往往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這引起了權力慾極強的朱元璋的深深厭惡和擔憂。因為按照原來的這個制度,皇帝把權力下放給宰相,他怕宰相權力過大,會危及皇權。如果收回權力,又與現存的宰相制度不相符。所以朱元璋對於相權的存在深為反感,他不能容忍相權過大,絕不希望有凌駕於眾人之上的權臣存在。處在這樣的困惑當中,他一直在找機會解決這個問題。剛好胡惟庸做了出頭鳥。胡惟庸的獨斷專行,使相權與皇權的矛盾更加突出。最終,他做出了犧牲胡惟庸的選擇,通過這個口子走上廢除宰相的路子。所以朱元璋在除掉胡惟庸後,並沒有就此停止,緊接著他立即罷左右丞相,廢中書省,直接統領六部掌管朝政,另設殿閣大學士供皇帝做為顧問,國家大事集中於皇帝一人。一切都是事先計劃好的,胡惟庸成了大明宰相制度變革的犧牲品。




二是大搞政治鬥爭進行權力洗牌的藉口。既然是胡惟庸謀反,那麼在查辦胡惟庸、廢除宰相之後,該案件應該可以停止了吧。但是事實上胡惟庸前後持續時間長達十餘年之久,因為“胡黨”而受株連至死或已死而追奪爵位的開國功臣涉及到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寧侯等一公二十一侯。這些公侯都為明朝建立立下了大功。由於他斷定胡惟庸謀反,加上他自身疑心很重,對周邊大臣猜忌不斷,所以由此聯想到跟隨他建立大明的功臣集團都有謀反的可能,鑑於此種考慮,他以胡惟庸為突破口,接著這把刀,不斷剷除那些他認為對他不忠的朝中大臣。“胡惟庸案”與後期“藍玉案”矛頭都直接指向開國功臣。



不管皇帝殺誰,處理哪個大臣,背後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加強皇權,穩定江山。正所謂誰不聽話就收拾誰,誰跳出來就拍死誰。表面的起因看似都是大臣專橫跋扈引起的,但是背後有深刻的政治意義。


文史劉磚家


這裡是歷史有點酷,以下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見解。

明史記載大明洪武十三年正月,左丞相胡惟庸及其黨羽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謀反被誅,前前後後有三萬多人受到牽連而死。這就是明朝著名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圖片)

胡惟庸案牽連甚廣,以至於三萬人受到牽連而死,明太祖朱元璋有何目的

第一,相權權力過大,朱元璋要加強自己手中的皇權實力。
(朱元璋劇照)

明朝建國之初。明朝的朝廷機構都是延用唐宋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度。朝廷的權力都集中到了三省中的各負責人身上,朱元璋認為相權嚴重削弱了的皇權的力量。

明朝建國十多年後。明朝國力有所上升,局勢比較穩定。明太祖朱元璋認為是削弱相權的時間已經成熟。於是朱元璋抓住了胡惟庸的把柄,通過謀反罪,最一舉拿下了左丞相胡惟庸及其黨羽。

最後,朱元璋宣佈廢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這樣相權和皇權都掌握在了皇帝一個人身上,大大加強了皇帝自身的權力。

第二,當時朝廷內黨派林立,明太祖朱元璋想通過胡惟庸案殺雞儆猴。

自古以來,黨派林立是每個封建王朝的固病。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從一個貧苦出身的農民,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登上了皇位。自然知道朝廷官員拉幫結派的危害。如果看著這些黨派做大做強,那不是隨時能夠威脅到甚至架空皇帝嗎!

明初洪武年間朝廷的最大的黨派應該是丞相胡惟庸的淮西朋黨集團,他不斷通過自己的手中的權力盡力的提拔自己的同鄉,只要像他示好的同鄉官員都會得到提拔。

胡惟庸自己能夠做到丞相的位置也是靠了同鄉的李善長向朱老闆舉薦的。李善長是前任淮西老鄉會的會長(話說朱元璋也是淮西的,不過人家是不屑當這個老鄉會的會長的。)所以在胡惟庸倒臺後六七年,朱老闆發現了李善長知道當年胡惟庸謀反而知情不報,馬上就把這個淮西老鄉會長給辦了,一家老小都受到了株連。



(胡惟庸圖片)

這裡說一個以胡惟庸的淮西派系對劉基浙江派系的打壓。結果以劉伯溫告老還鄉,最後被胡惟庸害死為結局。

為什麼胡惟庸這麼恨劉伯溫呢?可能是當初劉伯溫像朱元璋老闆說過胡惟庸這個人不適合當丞相的話被胡惟庸知道了吧。所以就一直耿耿於懷,不斷用手中的權力打壓以劉伯溫為主的浙江系官員。這也是劉伯溫向朱老闆辭職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是想通過胡惟庸案嚮明朝的官員敲響警鐘,從而告訴別的派系都要老老實實的,不要拉幫結派。

第三,為自己的後代也可以說是繼任者掃清障礙。

胡惟庸案受牽連而死三萬多人中,除了大多數是胡惟庸的族人(朱元璋滅了胡惟庸的三族)還有一部分是跟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在朝廷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影響力,都是一些老油條,會擺資格,不受管教。朱老闆正好藉此機會除掉他們,為下一任皇帝掃除統治障礙。


(朱元璋圖片)

朱元璋為自己的後代掃除障礙的佈置不止是胡惟庸案,還有藍玉案。兩個案子加起來收到牽連而死的人有十萬之眾。反正朱元璋之所以採取的這樣手段就是斬草不留根,為繼任者徹底的清除障礙。

結語

明太祖朱元璋通過胡惟庸案徹底的解除了相權對皇權的制約影響,從而加強和鞏固了皇權。這也為明朝的皇帝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幾乎所有朝廷事情都要經過皇帝的同意安排。在明朝要做一個勤奮的皇帝可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大家還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一些其他的不為人知的故事嗎?歡迎討論。


歷史有點酷


據說,洪武年間,胡惟庸案明太祖朱元璋前後殺了三萬多人,我覺得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消除潛在的威脅,保證大明王朝的穩定傳承和長治久安。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胡惟庸案,朱元璋所殺的人基本上都是功臣悍將,和隨同功臣悍將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相關人員。

明太祖朱元璋以布衣之身,憑藉農民起義,以三尺劍得天下。大明的開國功臣基本上都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從過往的歷史來看,農民起義軍在功成之後是很難經受得住糖衣炮彈的襲擊的,很容易貪汙腐化,橫行霸道,逍遙法外,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就可見一斑。


而朱元璋是布衣天子,對貪汙腐化,橫行不法是零容忍的,而且大明建國需要休養生息,所以朱元璋通過胡惟庸案來將影響治理天下的功臣悍將一起清除,消除潛在的威脅,保證大明王朝的穩定傳承和長治久安。

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朱元璋能夠元末群雄並起之中,笑到最後,登基稱帝,建立大明,其本身就是非常英明神武,英雄了得的,其一向做事的原則就是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胡惟庸當宰相數年,權傾朝野,不可一世,黨羽眾多,門生故吏遍佈朝野,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朱元璋是一個精力旺盛的皇帝,一生勤政,是決不允許胡惟庸這樣的人物存在的,所以通過胡惟庸案,以自己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行事準則,將與胡惟庸相關的人員一網打盡,同時廢除丞相制度,消除潛在的威脅,保證大明王朝的穩定傳承和長治久安。


花開花落緩行客


有人說朱元璋太殘忍,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曾經和他共患難的,為何天下取得了就殺掉。其實這裡面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為了鞏固政權。朱元璋殺10萬人都不含糊,是不是他就天下無敵,誰也不怕了呢?其實並不是這樣,老朱厲害,也有怕的人,這個人,不用猜,就是馬皇后。

是不是一點都不誇張啊,這麼厲害的皇帝,竟然懼內。馬秀英就是馬皇后的名字,而在現在一提到馬皇后,大家也有很多想說的,因為她的名氣很大,所以對於她祖宗幾代都被人翻出來了。看看一代皇帝喜歡的女人到底怎麼樣。

在馬皇后的父親犯了事之後,就把年幼的秀英託付給了好友,後來就成了郭子興的義女。而郭子興手下有個很厲害的戰將,這就是朱元璋了,為了表彰朱元璋,所以就把自己的義女馬秀英嫁給了朱元璋。而這兩個人婚後,真正的是琴瑟和諧,伉儷情深了。

兩個共患難的夫妻,說明朱元璋是不忘本的,那個時候朱元璋因為受到了郭子興的責罰,於是被罰關小黑屋,還不給飯吃,天又很冷了,為了讓老朱吃上滾燙的燒餅,馬皇后竟然做了這件事,就是偷拿了幾個熱餅放在自己的胸口,後來在給朱元璋拿出來吃的時候,連胸部都被燙的都是水泡了,難怪朱元璋會對她念念不忘的。

再到後來,老朱和陳友諒決戰的時候,馬秀英為了鼓舞士氣,親自帶領將士家屬給士兵縫衣服,後來還把自己的陪嫁手飾賣掉來犒勞士兵。而最後終於到了苦盡甘來的時候,很多皇后都去享福了,但是身為皇后的她,依然還是過著很節儉的日子。

有的時候老朱也會給髮妻一個小驚喜,比如和現在人一樣,拿些小手飾讓馬皇后挑,她總是挑一點中等的,這就讓老朱很疑惑,而馬皇后給的回答是,如果挑最差的,會顯的虛偽,挑最好的那就是奢侈了。現在百姓的日子還不是很好,我這個做皇后的肯定不能開奢侈之風的。這讓老朱很欣慰,在馬皇后死了之後,朱元璋更是傷心的一個多月沒理朝政。


洱海107758846


朱元璋第一是斬草除根,以絕後患,他覺得太子太孫比較仁弱,要為兒孫鋪平道路。

其次,朱元璋極端仇視商業,國庫空虛,利用胡惟庸案,故意擴大打擊面,沒收富戶的財產,充實國庫。

朱元璋覺得打擊富戶是維持國家穩定的重要手段。對富戶要打擊,對窮人要嚴控,惟其如此,朱家王朝才能千秋萬代。


晨四郎


為兒孫鋪平道路,不然他死後沒人鎮的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