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擊俱樂部》:黑色風格背後,是本體、分裂體、精神體的哲學觀

一個精神分裂、人格分裂者在本我和自我之間輪迴, 從小打小鬧上升到用暴力手段毀滅社會, 在快節奏的且零碎的劇情中,影中的主人公在痛苦和接近死亡中尋找自己的存在, 傑克從參加各種癌症患者聚會到與精神分裂體泰勒成立搏擊俱樂部, 用自殘的痛楚來喚醒被物慾薰染麻木的心靈, 用嘲諷和破壞來批判被消費主義扭曲變形的價值觀, 這些都是電影中人物以及電影和作者, 在尋找和思辨自身價值的體現。

《搏擊俱樂部》是一部大衛·芬奇的電影, 電影延續了一貫的黑色風格, 導演將故事建構在精神分裂者身上, 並用巧妙的視聽語言營造出一個巧妙的幻覺世界, 並延伸至銀幕外的世界, 隨著《搏擊俱樂部》的展開, 讓影片中的人物在本我與自我中尋找真實;觀眾在熒幕內、熒幕外尋找電影的真實;觀眾與觀眾內心的對話尋找真實。

本文將剖析《搏擊俱樂部》這部作品的黑色風格,並從本體、分裂體、精神體三個角度,淺析作品的哲學觀。


《搏擊俱樂部》:黑色風格背後,是本體、分裂體、精神體的哲學觀


01

黑色風格的貫穿

《搏擊俱樂部》與大衛·芬奇在《七宗罪》、《心裡遊戲》、《十二宮殺手》等影片張所呈現的風格基本相同。

  • 影像都呈現出較強的暗色調和幻覺風格, 同時照明、佈景以及演員服裝都契合影片整體的基調。
  • 在人物的化妝上, 傑克和泰勒都有黑圓圈以及打架留下的傷痕和一副精神疲勞的樣子;
  • 取景都是些荒涼的房屋, 黑色的街道以及昏暗的地下室。

這一切都符合影片的氛圍, 同時也是黑色電影的特點, 大衛·芬奇在原有一貫的風格基礎之上, 《搏擊俱樂部》也添注入了新的視聽元素來迎合這部電影的情緒。


《搏擊俱樂部》:黑色風格背後,是本體、分裂體、精神體的哲學觀


  • 視聽語言

影片《搏擊俱樂部》常常給人以一種零碎的感覺, 快速的剪輯和音樂強烈的衝擊。

例如在影片中, 有很多聲畫錯位的地方, 電話的鈴聲多次出現了聲音前置;聲音前置還出現在傑克與上司之間, 傑克由於搏擊而導致了聽力的減弱, 當傑克將報告扔給上司的時候出現了水的聲音而連接下一個鏡頭, 這樣就造成一種碎片感。

《搏擊俱樂部》中還有一個特殊的蒙太奇, 在影片開始的20分鐘內, 出現4次單格閃切鏡頭, 分別在4分07秒、6分19秒、7分34秒和12分36秒。傑克工作中打印資料時, 與醫生交談中, 在癌症安撫團體課上, 以及在和瑪拉分別的時候。

這種特殊的蒙太奇的出現, 暗示著傑克的精神分裂在一步步不知不覺的侵入, 以及一種潛意識的體現。

在《搏擊俱樂部》整部影片中都充滿了對社會的不滿和嘲諷, 泰勒在飯店中對著食物小便、在電影院放映限制級的單幀畫面以及用人體脂肪做成肥皂又流向市場, 通過泰勒這個人物的種種行為造成了一種絕佳的諷刺效果。


《搏擊俱樂部》:黑色風格背後,是本體、分裂體、精神體的哲學觀


  • 主題呈現

影片在主題方面呈現一個多樣複雜卻又統一的主題, 那就“我”的主題。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失去自我、迷失自我的形象, 主人公傑克和作為分裂體的泰勒是雙重人格的, 但仔細的分析會發現傑克的角色不僅僅是分裂體泰勒。

在此之前他還不斷的參加各種癌症團體課, 其實在這裡面傑克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雖然肉身是傑克, 這種身份不確定性和遊離性, 表達對自我認識的不確定, 對自己沒有認同, 是一種自我的迷失, 所以他佈置房屋需要用各式各樣的傢俱來標識自己, 證明自己的身份, 依靠所謂的CK襯衫、DKNY鞋子和AX領帶來表明自己的地步。

同樣, 對於其他任務而言, 這樣的情況也是相似的。

鮑特在沒有切除睪丸之前, 是一個健美明星, 擁有幸福的家庭, 而在患癌症後, 睪丸被切除之後這一切都改變了, 他破產了失去工作、家庭和身邊的一切, 甚至失去了作為一個男人的資格和身份。

在參加了搏擊俱樂部之後, 本以為找到了自己存在的真正意義, 隨著搏擊俱樂部終結, 鮑特身份的確立也隨之成為虛無。


《搏擊俱樂部》:黑色風格背後,是本體、分裂體、精神體的哲學觀


影片大部分的故事都發生在搏擊俱樂部, 在搏擊俱樂部中沒一個人都是平等的, 沒有任何身份的差異, 他們試圖用格鬥獲得身體的痛楚來喚醒自我存在感和存在的意義, 用這樣的方式來找回自己,在這裡導演反映出在現實的世界中, 人們在消費主義的包圍下, 被金錢、物質、權利等, 在如今的社會中成為了一個公式化的人, 每天做著相同的事情,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進行著, 自我和個體的獨特性被慢慢的吞噬。

而搏擊俱樂部的出現, 用搏擊和疼痛的方式來找回自己, 但結果並非所想, 在搏擊俱樂部開始破壞世界之時, 他們也變得像奴隸一般, 更加迷失自我, 成為模式中的一員, 導演用這樣一個似乎無法脫離模式、無法找回真正自我的循環, 讓讀者思考真正的自己, 或者尋找真正的在外殼之下, 模式之外的另一個自己。

到此我們可以看到, 導演無論在視聽語言還是主題表達方面, 都充滿濃郁的黑色風格。

視聽採用慣用的手法和獨具匠心的新手法來呈現, 而在主題思想表達方面更是做到了大象無形, 大音希聲的境界, 在我們看似故事中人物在搏擊俱樂部中找回自己存在時, 之後卻隨著大破壞計劃的產生, 人們成為奴隸般棋子不顧一切的去完成命令, 似乎轉了找回自己的圈, 殊不知在圈中又轉了一個圈, 最後還是沒有尋找到自己而是在圈中, 和另一個自己接觸了一番、對抗了一番。


《搏擊俱樂部》:黑色風格背後,是本體、分裂體、精神體的哲學觀


02

鏡像中的“本體”“分裂體”“精神體”

《搏擊俱樂部》與其他的精神分裂題材電影不同在於, 馬丁·斯科塞斯的《禁閉島》是一個精神殺人犯腦中的幻想;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講訴的也是精神病人故事, 而《搏擊俱樂部》沒有把精神分裂放在一個個體上表現, 而是用本體和分裂體分別歸屬於新的肉身來呈現的。

整部影片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 首先,是本體即自我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失眠而產生了幻想並造成分裂體即本我 (泰勒) 的出現, 例如影片中本我在敘述時說道, 在每一次航班中醒來時都幻想著飛機失事, 在不同時間於不同地點醒來, 你會變成不同的人嗎?傑克在飛機上遇到泰勒;
  • 接著,泰勒的行動影響著傑克, 傑克認為自己想要過的日子, 真正存在的意義和真正的自己便是與泰勒一樣的生活, 於是與泰勒成立了搏擊俱樂部, 甚至還有些崇拜泰勒;
  • 最後,隨著搏擊俱樂部的發展和壯大, 傑克開始反對泰勒的做法, 但又次次在掙扎後順從了泰勒, 傑克的精神體出現即超我, 他開始獲得話語權, 開始試著打破夢境, 與泰勒進行博弈, 影片結束摧毀了泰勒, 迴歸了本我。

在影片中出現的本體、分裂體、精神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拉康所提出的“鏡像階段”——主體的形成過程的表達, 同樣建立在一個三分結構之上, 即想象、象徵、真實。


《搏擊俱樂部》:黑色風格背後,是本體、分裂體、精神體的哲學觀


A.“本體”的幻想

拉康說:“幻想指涉的不是滿足的需要, 而是為滿足的慾望。”

在影片中本我在一個充滿消費主義, 物慾橫流的世界中精神被閹割, 傑克能通過上司的領帶顏色分別出今天是星期幾;在飛機上幻想飛機失事的情景;在睪丸切除患者身上獲得那一點點的精神發洩,。

這些都證明了本體是一個在現代中, 精神和心裡都被封鎖, 被禁錮成了一個麻木的人, 如果故事僅僅如此那便就此打住, 之前說得造成了人的麻木和精神禁錮是環境所作用在人身上的, 而人面對這樣的環境, 做出了反應, 所以本體產生了幻想, 產生了去睪丸癌症團體中尋求安慰, 這便產生了慾望, 而慾望的產生變會出現幻想, 無論這種幻想是在潛意識中已經形成, 還是本體產生了慾望, 結果導致只好通過精神分裂用一個新的我來徹底否定過去的自己, 用全新的、一無所有的價值觀來代替過去的麻木、被閹割的自己, 來滿足慾望。


《搏擊俱樂部》:黑色風格背後,是本體、分裂體、精神體的哲學觀

就像片中泰勒對傑克說的:“你得先放棄一切, 你必須沒有恐懼, 面對你總有一天會死的事實。只有拋棄一切, 才能獲得自由。”傑克自己說道:“不顧一切, 感到黑暗, 沉默和完整。我找到了自由, 拋開所有希望就是自由。”從而獲得所謂的自由。


B.“我”中有“他”;“他”中有“我”

《搏擊俱樂部》傑克與泰勒是本體、分裂體的代表, 而泰勒就如傑克的鏡子一般, 不同的是照出了傑克心裡的另一個精神, 我們尚且可以把這樣的現象稱之為鏡像, 鏡像階段同時是嬰幼兒開始獲得語言的階段。

語言能力的獲得, 在拉康那裡, 是脫離鏡像階段的相像, 進入象徵秩序的標誌。至此, 一個“我”中有“他”、“他”中有“我”的主體得以確立。

在影片中“我”就是本體而“他”就是分裂體, 本體在現代社會物慾橫流的趨勢下, 不斷的尋找象徵自己身份的物質, 其思想也被物質化, 成為了現代社會的機器、零件, 已經失去了個體生命的意義, 本體的慾望又想摧毀物慾世界去尋找理想中的精神世界, 從而出現了分裂體泰勒。


《搏擊俱樂部》:黑色風格背後,是本體、分裂體、精神體的哲學觀

泰勒在摧毀掉傑克的房子後, 正是的與傑克在酒吧外面相遇, 泰勒放蕩不羈的性格和無拘無束的個性深深的吸引了傑克, 然後用搏擊的方式來宣洩痛苦, 讓痛楚來喚醒存在感, 從而達到兩種人格融合和交融。

之後泰勒帶領著傑克活在“自由”的國度, 開創搏擊俱樂部, 沉醉在每天搏擊的快樂中, 而那種所謂的存在可以視為每天的鼻青臉腫, 這種存在貫穿在生活、工作的每一個角落, 傑克在上班時間襯衫都是血淋漓的、臉上和身體上每時每刻都有創傷。

此時的本體與分裂體可謂是融為一體, 似乎意識形態、價值觀都開始被分裂體開始吞噬, 泰勒和瑪拉頻繁的交歡, 泰勒卻讓傑克不要在瑪拉麵前談及他, 傑克從了;

泰勒和傑克成立搏擊俱樂部泰勒在規定條例中命令所以人 (包括傑克) 不準提及搏擊俱樂部, 這種種的表現都是分裂體在用多種途徑向本體的精神本體宣傳甚至吞噬。

泰勒用燒鹼在傑克手背上烙印, 逼迫本體把自己的內心呈現出來, 抹殺自我, 正是痛苦不要任何一切, 只靠自己去尋找真理, 而泰勒的價值觀違背了人類的大流, 走向了一個極端。


《搏擊俱樂部》:黑色風格背後,是本體、分裂體、精神體的哲學觀


在搏擊俱樂部不斷壯大和發展, 當他們開始藐視一切不顧一切時, 分裂體將吞噬的步伐漸漸擴大, 本體此時在拉康的“鏡像階段”理論描述人在6到18個月生命經驗。

他們無法辨識自己的鏡中像, 到充滿狂喜地“認出”自己, 並開始迷戀自己的鏡像過程。傑克對於泰勒策劃的一起破壞金融機構行動開始猶豫和思考, 但最終還是沒有阻止和干涉。現在的本體開始了思考和辨識, 不想剛開始成立搏擊俱樂部時的樣子, 本體在這一時期已經獲得了語言的能力。

C.精神本體的迴歸

本體在象徵階段慢慢的獲得認識, 獲得了話語權, 開始了自我的確認, 本體越來越不能忍受分裂體的行為, 原有的傳統價值觀開始迴歸, 最終本體的精神體開始作用, 開始於分裂體決裂。

在影片的最後大破話壞中, 泰勒被傑克用空炮彈的搶在嘴裡“打死”, 這是一種自生自滅的方式, 在整個影片進程中, 開始的本體以為可以用搏擊找回自己, 沒想到在分裂體的不斷膨脹和極端, 本體的傳統價值觀迴歸, 即精神體的迴歸,。

在獲得話語權之後, 對一切開始進行確認, 確認過程大致是這樣的:找回了所謂的自己, 而後呢?找回以後有顛覆原有的價值觀和結構社會, 那就算顛覆了一切後, 又能怎麼樣呢?

分裂泰勒就進入了一個慾望的深淵, 而且這個深淵沒有目標和方向, 而精神體看到這樣的極端無非是一個慾望的怪圈, 所以展開了贖回真正價值的自己。

影片結尾雖然分裂體消失了, 本體迴歸了, 但大樓還是在爆炸中一座座倒下, 影片就此結束, 似乎給人們構造了一個謎團, 什麼才是真實的, 方向到底在哪?也許這也是導演的隱喻, 讓大家進入沉思和迷惑。


《搏擊俱樂部》:黑色風格背後,是本體、分裂體、精神體的哲學觀


總結一下:《搏擊俱樂部》在一個沒有答案的結局中結束, 主人公在經歷一個圓圈似的事件後, 還是回到了開始的傳統價值觀和世界中, 導演運用一貫的黑色風格完美的匹配出這樣一個黑色思想的主題, 主人公所做的一切到底是有意義還是沒意義, 到底是救贖還是神經質, 這是高於電影視聽語言的, 從結構到重建又製造一個結構的開始, 似乎讓我們不停的思辨不停的尋找, 不停的追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