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保衛戰決戰之際,推動“十大實事”儘快落地見效


加快推進“無疫情社區”創建


要把創建“無疫情社區”作為分區分級防控的精準舉措,作為小區封閉管理的發展方向,作為對外展示武漢抗疫成果及進展的重要宣示,以“無疫情小區”為切入點,逐步向創建“無疫情社區”“無疫情街道”“無疫情城區”拓展,最終實現“無疫情城市”。要堅持“疫情零發生、防控全到位”兩個標準,加大源頭防控力度,徹底切斷疫情傳染鏈。從一定意義上說,“無疫情社區”建成之時,就是社區逐步解封之日,是整個城市有序解封的重要舉措。建議市委市政府及各區抓緊研究相關配套政策,加快推進“無疫情社區”創建,讓居民從中得到實惠、看到希望、增強預期。


實事三:

做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服務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武漢群眾自我隔離了這麼長時間,有些情緒宣洩,要理解、寬容、包容。希望武漢各級幹部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把群眾的難點痛點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千方百計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當前,要暢通外地生活物資進出武漢的幹線運輸,保障米麵糧油、肉禽蛋奶、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應,維護市場價格平穩。要引導基層社區幹部精細做好封閉社區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特別是對孤寡老人、困難兒童、特困人員、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要落實包保聯繫人,加強走訪探視,及時提供必要幫助。要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尤其要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病亡者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


實事四:

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病人醫療工作


要加強醫護力量和醫療資源統籌,儘快充實非新冠肺炎救治科室的工作力量,兼顧其他患者的日常就醫需求,著手逐步恢復正常醫療秩序。當前,特別是要重視為非新冠肺炎血液透析患者、孕產婦和兒童患者、心腦血管和糖尿病重症患者等提供醫療服務。


實事五:

關愛抗疫一線醫護人員


醫護人員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建議武漢市儘快出臺關愛一線醫務人員的政策措施,幫助大家解除後顧之憂。有關部門要落實好防護物資、生活物資保障,落實好工資待遇、臨時性工資補助、衛生防疫津貼待遇,加強輪換和休整,盡最大努力確保一線醫務人員健康和安全。要主動加強與武漢校友和楚商的協商對接,把他們用愛心回饋仁心、捐助醫護人員的各項善舉落實好。


實事六:

關愛抗疫一線基層社區幹部


建議武漢市認真研究和落實有關政策措施,在安排輪休、安全防護、專項保險、專項招聘、職業化管理、先進表彰等方面給予更多關照和實惠,儘可能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機關下沉幹部可與社區幹部組成AB崗,輪替工作和休息。


實事七:

啟動滯留在漢人員離漢工作


要堅持“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策略,同時要在做好健康管理、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的辦法,集中精準輸送務工人員安全返崗,幫助外地滯留在漢人員安全有序返鄉。建議武漢市抓緊研究,特別是對因特殊情況急需離漢的人員,包括重症患者外出就醫難、來漢看病滯留人員、開學、家庭發生重大變故需離漢探望、外省復工復產企業召回在漢人員等,要儘快研究實施辦法,回應群眾合理訴求。


實事八:

提早研究啟動復工復產


建議武漢市在加強防控的前提下,採取差異化策略,適時啟動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條件的復工復產。要落實落細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有針對性地開展援企、穩崗、擴就業等工作,強化“六穩”舉措。鑑於有些村已連續1個多月沒有新增確診病例,可考慮農村先行一步,在嚴防外部輸入同時,允許有序恢復生活生產秩序,不誤農時抓好春耕備耕。要早準備、早動手,做好春季防汛工作,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有效應對“桃花汛”。


實事九:

研究改善市內交通出行


市內交通出行難問題是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三大問題之一。建議武漢市要專題研究,規範市民普通車輛出行證件辦理程序,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儘可能簡化手續、方便市民。同時,要提早研究恢復公共交通運營的方案和措施。


實事十:

未雨綢繆早防範早化解各類矛盾風險


當前,武漢社會治安大局總體平穩,但大疫大災可能會給社會穩定帶來一些風險隱患。希望武漢市未雨綢繆,提高工作預見性,跟進有效措施,做到早謀劃、早應對、早化解。要堅持依法防控,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加強社會面管控,妥善處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要正視疫情、輿情、社情相互交織影響,高度重視疫情防控、輿情引導和社情疏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在武漢保衛戰決戰之際,推動“十大實事”儘快落地見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