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際上是可靠學

科學實際上是可靠學

[1]

什麼是可靠?值得信賴依靠。[2]什麼是可靠學?通過方法找到值得信賴依靠的知識的學問,儘量讓得出的知識真實可信。

通常這些方法是怎樣的?

王允(137年)說: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3]

重視邏輯,而不是感覺和本能。不是朝三暮四,狀態、感覺為主。

邏輯能自洽,而不是自相矛盾,認為按摩喜歡大的地方大,如胸,按摩喜歡小的地方小,如臉。

重視證據,而不是張口就來、拍腦門決定、空對空、噴子、信口開河、信口雌雄,甚至指鹿為馬。

追求真實、可證實,而非喜歡玄奇幻、添油加醋誇大其詞、說不明白。

王陽明也批評寫文章文山匯海:

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樸還淳而見諸行事之實乎?抑將美其言辭而徒以譊譊於世也?天下之大亂,由虛文勝而實行衰也。……孔子以天下好文之風日盛,知其說之將無紀極,於是取文王、周公之說而贊之,以為惟此為得其宗。……《春秋 》以後,繁文益盛……自秦、漢以降,文又日盛……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實衰,人出己見,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譽。徒以亂天下之聰明,塗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爭務修飾文詞,以求知於世,而不復知有敦本尚實、反樸還淳之行。[4]

你所說的闡明儒道,是讓人返璞歸真以體現到行事的實際效驗上呢?還是為了以華而不實的言辭混淆世人的視聽呢?天下大亂的原因,正在於虛文盛行而實行衰微。……孔子因為天下愛好文飾的風氣日盛,知道這些繁文縟說將不受限制地膨脹,於是取來文王、周公的說法來提倡,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留《易》道的正宗。……《春秋》以後,繁文更盛行了……自從秦、漢以來,繁文又日益興盛……天下之所以得不到治理,都只是因為虛文盛行而實行衰微,人人發表自己的見解,以爭奇鬥豔的面目互相攀比,炫耀於世人而獲取榮譽。只是白白地擾亂世人的聰明,混淆世人的視聽,使天下人一陣風一樣去追求虛飾的文辭,以求顯達於世,而不再知道還有敦本尚實、反樸還淳的品行。(沙灘孤雁 白話)

可預測,而不是神秘主義和冒險主義。

不排斥複雜,不貿然喜歡簡單化、貼標籤、上綱上線。

提倡懷疑精神,鄙視深信不疑、做“殘”粉、迷弟/妹。

可重複,容易通用,而不是“特產”。

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過把癮就死”。

所謂的科學,實際上是可靠學。



  1. 圖片來源老爸評測。 ↩
  2. 《漢語大詞典》/第3444頁/可靠:解釋1.可以信賴依靠。解釋2.真實可信。 ↩
  3. 王充《論衡》,藝術中國網,1947年/頁378。 ↩
  4. 《傳習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