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島上空的A-10(上)

擁有海空軍事優勢的美國向來片面強調國際法賦予的公海航行自由權,並不惜主動惡化地區局勢。2016年4月22日,4架參加美菲“肩並肩”演習的美國空軍A-10C“雷電”II攻擊機,首次飛赴中國實際控制的黃巖島水域飛行,美方強調A-10機群是在黃巖島一帶國際空域活動,執行所謂“空海態勢感知飛行”。美國駐菲空軍分隊指揮官卡德聲稱:“我們的工作是根據國際法確保海空區域保持開放,這極其重要,國際經濟有賴於此——自由貿易有賴於我們運輸貨物的能力。”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更是渲染,這些綽號“疣豬”的飛機在美菲演習結束後繼續留駐菲律賓克拉克基地,主要從事海空偵察、救援和反海盜行動。專家指出,美國“疣豬”鬧海純屬“自找沒趣”,中國在南海實施正當的國防與海洋維權活動不會受到絲毫干擾,“時間仍然站在中國一邊”。


黃巖島上空的A-10(上)


南海“攪局”

據美國《空軍時報》披露,到南海“攪局”的A-10原屬駐韓美國空軍第25中隊,當初主要針對朝鮮龐大的裝甲集群,側重近距離空對地火力支援(CAS),至於“空海態勢感知飛行”,算得“大姑娘上轎——頭一遭”。前美國A-10飛行員傑伊·凱勒認為,作為一款突出長時間盤旋特性、大任務載荷的慢速飛機,A-10只能活躍於己方具有較大制空把握的區域,或者在不甚敵對的國際空域“轉悠”。因此,美國將這款“客觀上容易被打下來”的飛機派到南海,某種意義上是在“噁心”中國人,如果不動手,擁有較長續航時間和巨大武器掛載的“疣豬”就總在你面前晃盪,如果打(或者驅趕),美國正好“借坡下驢”,指責中國影響“航行自由”,把“屎盆子”往別人頭上扣。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注意到,美軍在南海加緊舞刀弄槍,恰恰在2014年8月雙方簽署內容詳盡的《海空相遇行為準則》之後,這份文件確保中美機艦發生“性質敏感”的“相遇”時能夠依章辦理,防止誤判。美軍似乎將規則當成“防撞墊”,不僅能持續試探解放軍是否遵守相關規範,還能以此為由,讓美軍機艦在南海“自由進出”,維持軍事存在。不過該刊承認,美軍持續以“維持海空航行自由”的理由派遣艦機深入南海,穿越有中國軍人守衛的南海島礁附近,但沒能達到阻撓中國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目的,況且每次美國機艦出現,都有解放軍通過無線電警告和相關艦艇,美軍除了“敲鑼打鼓”證明“我來了”,真正有價值的情報蒐集或威懾傳播目的都沒達到。


黃巖島上空的A-10(上)


日本《外交學者》承認,不要說A-10,即便是更早前的2015年美菲“肩並肩”演習期間,美軍P-8A反潛巡邏機飛越中國南沙島礁時,照樣受到解放軍監視和無線電警告,而且美機過後,中國在相關島礁建設方面進一步加速,對相關海空區域的監控能力進一步提高,這恰恰是美國最不願看到的。從種種事態來看,美國艦機出沒南海,中國艦機和固定島礁駐軍進行監控,結合兩軍已有的規則,形成“鬥而不破”的局面,倒是符合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中常態化的“競合博弈”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