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畝地,怎麼做循環生態農業?

田園養生老房


您好,我認為澳大利亞魚菜共生系統是非常完美的循環生態農業。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生態農業的概念,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結合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我認為魚菜共生系統完美契合了這些要素。

魚菜共生(Aquaponics)是把水產養殖(Aquaculture)與無土栽培(Hydroponics)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如果我們只是單獨養魚,那麼魚的排洩物使水中氨氣增加,我們需要隔一段時間換一次水才能保證魚的正常生長,換下的肥水會造成環境汙染,不環保。蔬菜的生產需要有營養的供給才能茁壯成長,化肥的使用不符合生態綠色健康的理念。而在魚菜共生系統中,養魚水被輸送到無土栽培系統,水中的氨氮經過細菌微生物分解成亞硝酸鹽,再被硝化細菌分解成硝酸鹽,最後被植物吸收利用。魚菜共生整個過程沒有任何排放和汙染,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係,是一非常完美的生態農業。

用這種方式生產出的產品,不論是魚兒還是蔬菜都是有機綠色食品,價值和產值很高。


知農道農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今年做農業第二年,一直想做循環農業,就需要種養結合,100畝地種鮮食玉米,在種點小雜糧,養豬,養牛,不需要規模大,在搞一個大棚,這樣就可以把循環農業坐起來了,這是我5年的規劃,現在只是種植



小路生活錄


生態農業

是利用自然生態資源,按照生態種養殖規律,在傳統農業種養殖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手段,能獲得較高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特徵的,環境友好,綠色高效農業經營模式。

循環農業

是儘可能利用高科技,將生態農業種養殖以生態規律為基礎與加工業有機聯繫起來,以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以達到經濟、社會與生態和諧統一為特徵的,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營橫式。

一百畝地,怎樣做循環生態農業?

首先必須理解兩個概念:

① 什麼叫有機農產品?

關鍵是土壤無汙染,不施化肥,不打無機農藥,農產品無農藥殘留,無致癌物質,保證人們的健康食用 。

② 什麼叫低碳循環經濟

即一個企業生產出產品時,剩下對環保有害的廢棄物,恰恰是另一個企業生產產品的主原料,主輔料。

如養殖場的牲畜排洩物,對有機肥料廠來說恰恰是主要原料。有機肥料廠生產出來的有機肥,對種植業來說,又是促進植物生長的主要輔料。

循環生態農業有多種模式,下面提供我的理解(供參考)

★ 具體到有機飼料,有機肥料,有機農藥這三個環節,最重要的必須對源頭的把控。

首先把收割糧食完後的殘留物如玉米秸、稈、葉、稻稈葉、麥稈、葉等多種種植廢棄物,進行集中、粉碎、除塵、消毒,壓縮包裝完畢後原地收集,倉庫存放。

然後按量、按需送到飼料廠,以100斤玉米秸粉為準,加入四種輔料,玉米麵、稻糠,X1.X2各2.5%,加水Y斤,攪拌均勻後進入發酵池,再加入H9.Y9兩種微生物細菌液。

喜歡氧氣的H9從外往裡吃.討厭氧氣的Y9從裡往外吃,兩種菌一裡一外在發酵池裡,只需要七天,生物菌分解秸杆顆科,將其轉化成一種營養酶。

這種飼料一旦進入到牛馬羊豬雞鴨魚肚子裡後,會產生一種促進胃消化的有益菌。消化好了,禽類動物就長得快,長得重,而且肉的品質也有大幅都提高,完全達到有機食品的各項指標。

有機飼料廠佔地10畝(約),主要是原料倉庫,成品倉庫,發酵池,菌液培養液,技術資料檢驗室等,各種、養殖面積及設施農用地,根據國家相關生態農業農用地規定合理規劃。


夢中翔之夢


我本身是一個集垂釣,餐飲,養殖,種殖為主的農莊創業者,誠懇地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一百畝土地只是量,而體現不出質的情況,是山坡地,還是平原地?

二,土地國家政策使用範圍包括什麼?

三,準備投資多少?

四,距離市鎮多遠,人氣指數如何?

想搞好一件事,不是隨便一個問題就能解決的,凡事要綜合考慮,有詳細的規劃及計劃方可實施。

我用了近十年的時間,莊園還不具規模。簡單敘說一下,望指正。

位置於海陵湖畔,距鄉鎮兩公里,縣城三十公里,市區五十公里。處於兩縣接處。垂釣面積二十畝,一次可接納六七十人。蠅蟲房一百四十平方,平均每天可供用不同日齡土雞一千隻(不是所喂蟲)。

可供四季釆摘果樹鈣果,葡萄,梨,杏等若干棵(一般可供客免費釆食,不許帶走)。溫室大棚兩座,只供本農家樂使用鴨,鵝,兔等若干,笨雞蛋,鵪鶉蛋,鴨,鵝蛋每天都有。農家樂一家。假山,秀竹,綠化樹,茶室,棋牌室,KTⅤ皆有。不再多敘。

不是三言兩語能解答。

忠言逆耳,冒犯處請原諒。


老邪說事


一百畝地不多,規劃好還是可以打造一個舒適的生態農業環境的。下圖就是一百畝生態採摘園以供參考。需要的是整體規劃,劃分功能區。例如水果採摘區域,蔬菜瓜類種植區域,休閒娛樂區域與親子科普教育區域等等……。區別只在於是如何定位一百畝地,是隻做生態農業種植還是與商業結合。









金子Y爛泥


首先一百畝土地可以考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發展工廠化食用菌,佔地五十畝左右。工廠化食用菌可利用農業廢料如秸稈等為原料,實現週年化穩定出菇;其次,工廠化食用菌下腳料可再次利用生產雙孢菇等菌類,產生效益;最後重複利用的菌渣還可以製作有機肥,用於農作物及果蔬。





福建漳州小陳


100畝可以種養殖相結合呀,先把養殖做起來,哪一部分土地規劃好種植20畝為單位的水果,為什麼不能全部種植一類水果呢,這樣風險大了,而且一起成熟怕到時候賣不贏就虧大發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水果價格浮動大,規劃多類水果就是規避風險.





農農鄉味A


如果我有100畝地,我就種幾十個塑料大棚專種反季節蔬菜,另外種幾個棚的櫻桃3月份上市價格每斤40左右挺好賣的,再種植幾十畝其它棵樹搞採摘遊總投資約150萬元兩年回本沒問題,資金不用擔心你必須成立農業科技方面的公司銀行很原意給你貸款……


wuyong展望未來


一百畝地,怎麼做循環生態農業?首先應懂得科學生態技術,這是最關鍵第一步。比如,大棚種植就能達到循環種植各種不同的蔬菜。不同的季節產不同的蔬菜,反季節蔬菜銷量相當好。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當然就離不開技術,沒有技術談不上循環種植。只有搞大棚種植才能循環種植各種蔬菜,露天種植只能種當季蔬菜,這樣達不到經濟較益。這是我個人見解,不正確之處請各友友指正謝謝!


專長古玩


循環農業最重要的是“循環生態”這個概念,著重於生態循環產生效益。

“生態循環”農業如果和訂單農業相結合的話,我認為會是最完美的結合和最佳組合方式。在這裡我不說訂單農業,只說“生態循環”農業。“循環生態”做不成高大上的農業模式,只能是“生態”的“循環”的,利在“生態”,贏在“循環”。以“生態”吸引休閒客人和長期的訂單客戶,以“循環”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

當我們把這一百畝地做成一個全方位的自我循環的小農場的時候,一百畝不大,也不小了。以長江以南地區為例,一百畝土地我做如下安排,其佈局方式如下:

1、用二十畝地做成水田,作為其他土地的供水兼水產養殖。水田可養泥鰍,黃鱔,桂魚,田螺,禾花魚,小量的鰱魚,甚至是甲魚螃蟹等。水田開廂,廂與廂之間按需深挖,形成全田通流的循環水體,廂上插水稻,全田水深以漫過廂隴適宜水稻生長為宜,水稻作單季稻,第二季為再生稻,利於水產養殖。水田埂上因地置宜種上絲瓜,豆角,辣椒等季節性強的瓜菜。形式上和農村的傳統農業生產一樣,體現濃郁的自然傳統農業的味道。

2、具一定水深的池塘十畝。養四大家魚或特種魚,兼為水田蓄水補水用。池塘放魚時注意適當密集,且安排釣位,為下鄉休閒的城鎮人等休閒垂釣。也為日後的訂單農業作前期廣告。

3、旱地七十畝,除分二大塊(常規和特色水果三十畝,常規和持色蔬菜三十畝。)數個可循環的類別,種季節性蔬菜和水果外。留出約十畝左右種植蔬菜的土地,供休閒客人租用自助種萊。農場注意標註土地用途和客戶信息。

4、建一畝左右標準大棚,用作食用菌拌料裝袋,發菌的場所。利用稻草和果園果樹的廢枝生產食用菌。食用菌生產的前期發菌管理必須在室內完成,出菇可以放在果園和菜地的縫隙見縫插針進行生產,合理安排菌種批次和投料量。避免生產過剩造成損失。

5、建不高於500只一批次的小雞養殖房0.5畝,培養仔雞,待仔雞換絨毛時置果園放養。

6、建農村樣式的簡易房屋數間,每一獨立房間具臨時休息的臥室,廚房和衛生間,桌椅,茶具等,為部分休閒客人提供自助食宿休閒的整套設施。

7、因地制宜在場外設置停車場地,場內只能有板車道和狹窄的人行道和田埂。

農業生產的終極目的是生產生活和產生效益,沒有效益便難以生存,更不用說發展了。“循環生態”農業要利“生態”且可“循環”,就需要在作物的生產週期安排上下功夫,既要生產千家萬戶生活中常備的,又要量大且容易生產的,既要生產週期短的,還要兼顧生產週期長有特色且稀有的,爆眼球,吸引人的。

總之,要合理利用以短養長的農業生產特點,還要常態又要常新,不能死水一潭,否則,賺不了錢,也活不下去的。“循環生態”也就無以為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