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所長 從化這群人變身抗“疫”先鋒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從化區各行各業都湧現出這樣一群人,他們發揮各自所長,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防疫工作中,奮戰在疫情防控的前線和後方,以實際行動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守護人民群眾的平安和健康。

文/信息時報記者 王智汛 通訊員 陳寶怡 鄺錦雯 李燁威 黃穎瑤 黃彥禎 楊敬 張毅濤

圖/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通訊員 從宣

发挥所长 从化这群人变身抗“疫”先锋

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人,開發區裡的他這樣戰“疫”。

從化經濟開發區明珠公共事務部部長 戚劍明

春節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各地的防控形勢日益嚴峻,人們的正常生活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內有大小數百家企業,人口多,人口流動大,周邊還有很多城鎮、村莊。開發區內從企業投資人到管理人員、生產工人都來自全國各地。因而,開發區成了從化區防疫最重要的前沿陣地。在防控的過程中,明珠公共事務部部長戚劍明發揮主觀能動性,深入做好防控管理。

防疫過程中,戚劍明按照“防疫先防人”的思路,與部門全體人員連續奮戰,逐一聯繫園區的240多家企業,詳細瞭解和登記各企業是否有來自疫情嚴重地區工人的情況,通過與大家的共同努力,終於排查掌握了園區100多家企業的情況。同時,按照管委會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壓實了企業的主體責任,要求企業對未返廠仍在疫情嚴重地區的工人及時落實勸阻。戚劍明還帶領工作人員對在冊管理的相關人員加強每天的健康訪視工作,在獲悉有數十名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工人已返廠的情況後,戚劍明多次到企業實地指導開展防疫有關工作,有效壓實了企業“看好自家人,管好自家門”的主體責任,有效解決了工人的隔離安置、生活保障問題。

為讓防疫“三人小組”順利開展健康訪視工作,戚劍明結合園區管轄情況,積極走訪並瞭解到鎮街職能部門、醫院以及有關村委,圍繞企業隔離場所不足、醫務人員配備、屋主禁止工人回出租屋隔離等問題,多次溝通,多次協調,及時解決了一些突出問題,有效化解了因疫情發生的矛盾糾紛。通過走訪協調,建立了“雙通報雙核查”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有效暢通了情況互通、信息共享的渠道,為防疫工作清淤除障,大大地推動了防疫有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有效落實。

隨著園區防疫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為能實現園區防疫到位、企業復工復產順利的雙贏局面,戚劍明嚴格按照園區管委會的工作要求,不斷加強企業防疫“一企一冊11+6”工作舉措的實施力度,在推動園區企業順利復工復產,護航園區經濟發展的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應有貢獻。據統計,目前達到復工復產條件的企業正在有序生產,其他企業的復工備案也在順利進行當中。

发挥所长 从化这群人变身抗“疫”先锋

為抗疫,他舍小家顧大家

呂田鎮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的主任 張金榮

疫情阻擊戰打響之際,我們疫情防控一線少不了基層工作者的身影,他們大局為重,舍小家顧大家,一邊是疫情下對家人的擔心、一邊是緊急的疫情防控任務。張金榮是呂田鎮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的主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兼任鎮防控辦常務副主任,他強忍著內心的擔憂,起早摸黑、日以繼夜,奔赴在抗疫一線。在全區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不畏艱險,迎難而上,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本色。

面對疫情,張金榮常常加班熬夜,完善工作方案讓工作更快落實,甚至工作到凌晨兩點,僅睡三四小時,早上六點又起床回單位開會抓工作落實。為了把工作落實得更細一些,把群防群治的防線織得更密一些,他常常錯過飯點,成為飯堂最後的訪客。有時,他確實忙得走不開,就叫同事幫他打一個盒飯,但往往飯菜都涼了他也顧不上扒上兩口。為了把工作做實,使措施更接地氣,他主動去社區入村進戶與村幹部、群眾座談,及時掌握第一手資訊。有時,從早上六點開始就一直忙碌著,連水也不喝上一口,中午實在太累了,他才停下來歇一歇。有時為了省時間,幾百米外的宿舍他也不回,只在辦公室外的車座位上打盹,然後繼續努力奮戰。

為讓防控工作做得深入,在呂田鎮組建立了疫情防控專班,定人定崗定責,制定工作制度,建立暢通的指揮系統和調度系統。要求做到來件馬上辦,任務去向清晰,工作落實有反饋,幹一件成一件。在密鑼緊鼓的防疫戰鬥中,張金榮把團隊的力量激發到極致,出色完成各項緊迫任務。根據實際情況,他牽頭制定洗樓方案,取消墟日行動方案,一戶一表一樓一冊人員排查表,疫情防控辦公室工作指引,各線口人員防護指引,“穗康”小程序應用指引,外來人員防控指引等等,把工作做細做實。面對各種疑問和突發問題,他總能處變不驚,耐心解答,細心解釋,力求把工作做得細緻更走心。

除了敢於擔當,張金榮還善於作為,不僅把工作落實,還立足實際,出實招硬招。時刻關注上級文件精神及各方資訊,及時作出預判,向鎮領導提出工作建議。在疫情防控緊要關頭,他第一時間提議並落實應急預案,製表摸清疫情底數並提出下一步應對措施,建群拉起“吹哨”紅網,及時提煉工作經驗“五強化五提升”,主動協助鎮主要領導落實疫情防控工作一盤棋,全面防控一張網,跨界防控一聯盟,推動疫情防控工作科學有序、穩健紮實,取得明顯成效。

发挥所长 从化这群人变身抗“疫”先锋

情繫新開防疫,心繫村民安全

城郊街新開村黨總支部第一書記 何巧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是就責任。面對疫情,村裡有人問她:“這種時期,你是機關公務員,為何不好好呆在家裡,還到基層一線來?”她笑著答:“我是共產黨員,哪裡需要我,我就到哪裡。”作為新開村黨總支部第一書記,何巧清面對疫情沒有臨危退縮,而是忠於職守,充分展示了共產黨員的擔當,為當地村民防疫注入強心劑,切實發揮領頭雁作用,帶領全村人民守護著家園,為抗“疫”工作發光發熱。

為做好新開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何巧清在加強自身學習的基礎上,不斷強化村幹部對中央、省、市、區相關新型冠狀病毒防疫知識信息的學習,不斷提高他們指導服務防疫工作的水平。同時,她積極利用大喇叭、小喇叭、張貼公告、宣傳標語、微信群、短信、倡議書等方式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知識普及和宣傳,目前累計已派發宣傳資料3000多份、播放音頻近70小時、傳導正能量信息10000多條。從而引導村民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不聚會、不串門”等個人防護措施,號召村民取消各種形式的聚餐聚會活動,著力提高村民健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營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圍。

為了引導村民理性應對疫情,村委開通了公益熱線,為村民提供防疫心理疏導服務。何巧清和村幹部一道,及時為村民答疑解惑近1000例,做到回應關切、穩定人心,引導村民理性應對疫情,確保不驚慌、不恐慌。此外,何巧清大力發動全村黨員、幹部、社長、熱心村民等開展地毯式的入戶走訪排查,重點是對來穗返穗人員登記,堅決落實“排查不漏一人、監測不漏一人、管控不漏一人,並建立來穗返穗人員一戶一冊的監測臺賬,以便進行分類管理,杜絕隱患。

針對新開村人多、村大路口多、近郊外來流動人口較多等問題,何巧清堅決貫徹執行上級決定,在全村18個社的主要進出村路口設置了9個疫情防控檢查點,關閉其他小路口,組織村社幹部帶頭值班,同時發動黨員、志願者等進行輪流站崗值守,強化對全村進出人員的嚴格排查和體溫監測。疫情期間,公共場所的消毒殺菌十分重要。何巧清組織人員定時對全村公共場所進行消毒殺菌,同時發動村民注意保持居家衛生清潔,保證村民居住環境安全衛生整潔。

為做好外來外出人員的服務工作,何巧清在做好與出租屋主簽訂文明守約出租責任書、對外來人員發放臨時通行證等工作的同時,針對重點人群及時指引他們到區固定酒店進行安全隔離;而對中途返回的重點人群,在測量體溫無異常的情況下進行居家安全隔離,並督促屋主為其提供日常生活保障;在找不到屋主的情況下,由村委做好其日常生活保障。

发挥所长 从化这群人变身抗“疫”先锋

得知父親過世,從化這位堅守戰“疫”前線的護士長髮了一條朋友圈

鰲頭鎮中心衛生院外科護士長 鄺卿

“阿叔,你打針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啊?”“阿姨,你叫什麼名字?”“如果有什麼不舒服,記得要告訴我們。”……在鰲頭鎮中心衛生院內,護士長鄺卿正在發熱門診注射區內檢查著患者的診療卡,並叮囑他們要時刻注意身體,及時告訴醫護人員自身的變化。檢查完後,鄺卿又移步到診療區,與當值的醫生一起商討門診的相關事宜,包括病人的歸類、病人護理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等。雖然已連續上了接近一個月的班,但鄺卿沒有一絲怨言。“疫情期間,全國上下那麼多醫護人員都在一線工作著,我這算不了什麼。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鄺卿說。

為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1月23日早上,鰲頭鎮中心衛生院決定即刻開設發熱門診並保證24小時開診,為保障發熱門診工作的有序開展,決定臨時將內外科合併,鄺卿負責發熱門診的全部護理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接到任務的鄺卿沒有猶豫,直接答應下來,因為她深知自己身上的擔子與責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護士長,更是17年前參與過抗擊非典的有經驗的護士,她深知自己身上的擔子與責任。“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必須回去。”

但彼時卻無人知道,她年邁的父親就在幾天前因為一場交通事故導致全身多處骨折,正在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搶救。而鄺卿也連續過了好幾天白天工作、夜晚熬夜照顧父親的日子。回到鰲頭鎮中心衛生院工作後,鄺卿便為組建發熱門診、安排發熱門診的預檢、分診及護理工作忙前忙後,每天都在加班加點地工作著,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而這一回去工作便是好幾天,到了年初五凌晨,鄺卿得知父親去世的噩耗。當時,泣不成聲的她在朋友圈寫道:“女兒不孝,老爸一路走好。”

雖然父親的去世讓鄺卿悲痛不已、倍感自責,但她始終放心不下醫院發熱門診中與她一樣奮戰在第一線的同事們,時刻關注著疫情的發展。於是,在匆忙料理完父親的後事後,鄺卿再次拒絕領導讓她休假的好意,重新返回了工作崗位。年初七,那個熟悉的身影又出現在鰲頭鎮中心衛生院發熱門診內。“未能見到父親的最後一面,這給我留下了很多的遺憾。但我堅信,如果父親知道我是為了保障更多人的健康和平安,他一定會理解我的。”鄺卿說。

发挥所长 从化这群人变身抗“疫”先锋

24小時隨時待命,確保衛生防護企業復工復產

從化區科工商信局一級主任科員 餘慧紅

隨著務工人員相繼返崗,企業陸續開工,人員流動加快,疫情防控工作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產業園區和廠區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作為從化區科工商信局工業運行科的負責人,餘慧紅積極響應號召,挺身而出,深入一線,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保障工作,當起企業“指導員”“協調員”和“服務員”的角色,幫助企業打贏復工復產防疫“保衛戰”。

“每天加班加點都是常事,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是盡善盡美,不能有一絲懈怠,更不要計較。”除夕以來,餘慧紅堅持每天準點與領導前往區內福澤龍、金浪星、健朗、威萊等區內重點衛生防護用品和消殺企業瞭解生產經營情況,指導生產工作。隨後回到單位以後對企業報送的數據進行整理彙總,做好彙報工作,並按時每天下午2時30分以前將數據和企業情況報到區發改局和市工信局。餘慧紅表示,每天數據整理以後,還需要對企業存在的資質、缺少原材料及生產工人不足等問題進行梳理,並與市工信局、區市場監管局、區人社局等有關部門進行積極協調,以便更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問題,保障企業持續穩定生產,每天晚上都是10點以後才下班。

“駐企幹部除了要成為企業防疫的指導員,還要成為企業復工復產的協調員。”工作期間,餘慧紅及時對區內的防護用品及消殺用品企業進行摸查,盡力保障市、區的防護用品和消殺用品供應。大年三十晚上,為了及時應對防護物資生產工作,餘慧紅立刻對區內的衛生防護用品企業進行摸查,來到廣州福澤龍衛生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瞭解口罩生產情況,並商議復工復產問題,經過與公司負責人的多次溝通,該公司於大年初一進行復工復產,期間遇到的資金不足、原材料不足、工人不足等問題均得到解決,為該公司生產衛生防護用品贏得寶貴時間。目前,共協調組織消殺及衛生防護企業復工復產9家(包括口罩生產企業7家),協助解決企業原料供應、新增生產設備、生產資質、資金等問題,高效有序的保障了企業復工復產。

1月29日晚,鑑於衛生防護用品供應極度緊張,為更好地給區政府提供疫情防控決策依據,促進疫情防控所需物資生產企業達產擴能,餘慧紅與堅持在崗的同事一起加班到凌晨3點,整理現有防護用品企業生產情況及困難問題、關聯企業轉型生產防護用品情況及困難問題等情況。“做好協調工作是我的最重要的工作,每個企業復工復產不容易,很多事情需要我們這樣的角色去處理,這是我應該做的。”面對工作中的重重困難,餘慧紅毫無怨言,並一直強調這是自己的本職工作。

发挥所长 从化这群人变身抗“疫”先锋

警醫夫妻同戰“疫” “春暖花開時我再好好陪他們”

廣州市公安局從化區分局交警大隊民警 黃志鋒

“您好。這段時間,疫情防控需要,請停車,熄火。並接受有關檢查。請您理解並積極配合,謝謝。”這是廣州市公安局從化區分局交警大隊六中隊副中隊長黃志鋒每天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交警大隊六中隊負責大廣高速良口站、增從高速街口站疫情防控聯合檢查站的工作,對駛入的各類車輛嚴格落實“逢車必查”“逢人必查”的聯防聯控值守機制。自疫情發生以來,黃志鋒就堅守在這裡。檢查站24小時運轉,警力不足,作為戰時臨時黨支部書記的他,主動承擔最艱苦的深夜班次。入夜後的高速站口,伴著風雨,很冷。在沒有車的時候,他只得來回踱步抵禦寒冷。作出表率才是最好的動員令,才能更好的鼓舞士氣,他帶頭站崗,對進入轄區的車輛逐一檢查,確保不漏一車一人。防疫執勤期間,他平均每天排查車輛超200輛,核查和登記人員身份信息超300人次。

他的妻子巢力萍是從化區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部的臨時負責人。自疫情嚴峻以來,巢力萍便忙著組織單位的導診和後勤人員進行防控知識培訓,特別是相關隔離措施和個人防護知識的培訓,檢查各個科室的防控措施是否到位,每天都在單位加班加點。

為了工作照顧孩子兩不誤,夫妻倆對照班表,實行“錯時上下班”,各自的值班備勤,他們都是全天候忙碌著,彼此都非常體諒和支持對方的工作,互相鼓勵。“家中有倆小孩,關鍵時刻只能讓老母親幫忙照顧著,也辛苦她了。”“雖然這次春節沒能好好陪他們,但是我相信,待到春暖花開之日,將迎來我們美好相伴的時光。”“疫情在前,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我不能因為自己的事,給同事們增加工作負擔,家裡的困難我們自己解決”。談及家庭,黃志鋒顯得有些愧疚。自疫情爆發以來,夫妻倆都堅守崗位,取消休假,即便是春節,也沒能好好地吃頓團圓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