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住持”、“方丈”, 到底誰才是老大?兩者有什麼區別?


那麼,佛教發展到今天,我們對它的瞭解有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於佛教寺廟中方丈和住持的區別。我們在電視劇裡面或者去逛寺廟時經常會看見

方丈和住持,有的地方叫方丈,有的地方叫住持,那麼方丈和住持之間到底是不是同一種稱謂呢?雖說他們都是寺廟的最高領導者,但是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



方丈

早期的方丈指的是仙人居住的島嶼,是道教全真派的名詞。後來佛教引用方丈這個名詞,是得道高僧或者長老居住的地方。在佛教中,方丈是指寺院長老或者住持居住的地方。印度出家人的住房以方一丈為制,方丈也由此而得來。到了唐代寺廟制度逐漸完善後,百丈懷海規定,方丈專指住持居住的地方,後來直接就把住持稱為方丈。

我們從電視劇裡面也可以看到,不管大大小小的寺廟都會有一個住持,但是不一定每一個寺廟都可以看到方丈。他們的區別在於方丈必須是上規模的寺廟才會設立,而住持只要是寺廟都會有,而且

方丈可能不止管轄一個寺廟,可以身兼多個寺廟職位,但是住持就不可以。現代社會的方丈,不是隨便命名的,而是要經過宗教管理部門和佛教協會的任命才有資格擔任。

舉個例子,我國最有名氣的寺廟少林寺,第二十九代方丈叫釋行正。戰爭時期,少林寺遭到日寇的多次焚燒和侵略。但是他始終沒有離開過,而是一直留守在寺廟看護文物,留守寺院,最終才得以讓文物得以保存,我們才可以看到今天的少林寺。

比如說當釋行正圓寂後,少林寺領導人物是釋永信。但是當時的釋永信根本不是方丈,只是暫代處理寺廟裡面的事物。直到1999年他才被政府正式任命為方丈。看來方丈確實不好當,一般都要經過數年的考察合格之後才有資格擔任。

總之,住持是由民主選舉誕生的領導人,一般小地方的寺廟裡面的住持就是這樣產生的,具有地方性,因為每個寺廟選舉住持的標準不一樣

。但是方丈就不一樣,都是由政府宗教管理局統一任命的,他們任職前必須是經過嚴格考察合格後方能上任,具有全國統一性,而且必須是具有一定規模的寺廟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