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糧食價格長期過低賣不上價的話,對我國農民和農業會有什麼影響?對此你怎麼看?

老張談三農


糧食價格低是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影響的結果,同時也是國家政策為國民生活穩定而調整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單靠種自己的承包地顯然是不能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願望,而我們農民該怎麼辦呢?這種狀況會對我國農業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是對農民的影響非常大,糧食價格低,農民種糧食的積極性受打擊,相當一部分農民放棄農業生產,轉行其它產業就業。由於多年來糧食價格低迷不振,大部分農村生產力紛紛外出尋找出路,這也許是農民必須的出路。在我國農村,如果農民還堅守著原來的生產生活方式是很難走上富裕之路的,單靠糧食價格上漲同樣是無濟於事,再說糧食價格也不可能上漲,因為我國的糧食市場已經逐步開放,進口糧食對我國糧食的價格有直接的影響,農民要想生存,就要有所選擇,要莫放棄農業生產搞其它行業,要莫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現代化生產水平,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高收入水平。當前我國農民只有這兩條出路,而指望提高糧食價格來提高農民的收入的辦法是一條死路,我們廣大農民一定要認清現實,不要一味地乾等傻等糧食大漲價,只有安排好自己的出路,才能走上發家之路,千萬不要墨守成規,裹足不前,只想做千年不變刀耕火種的農民,那是不會有出路的。

農業要走規模化現代化的道路,這一實現的過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實踐。我國目前的農業還只是在維持農民的生活,真正要實現農業的發展,就必須走規模化現代化的道路,而要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就必須把人口眾多的農民的生活和工作進行調整和改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於一個龐大的群體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調整是不可能在十年八年就能完成的,還需要一個運作的過程,農民的一個適應的過程,只要把眾多的農民的生產生活轉移的事情做好,農業的規模化和現代化也就逐步實現了。許多人只是片面的看問題,僅僅看到了我國農業的生產技術落後,生產形式不夠現代化,他們根本沒有考慮還在依賴土地生存的農民的前途和命運,有的人一直埋怨糧食價格低,對農業生產積極性是一種打擊,而過高的糧食價格非但不能給農民帶來利潤,還會讓一部分農民對現有的生活方式有更大的依賴,模糊他們的視線,得過且過的生活。如今的農業現狀,廣大農民會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促使我們發展進步,只有把農業做到更好才能生存,要莫就要轉入其它行業,小打小鬧的農業生產方式真的已無法維持今天的物質生活。所以說,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是迫不及待的,而農民的生活方式的轉變是漫長的,這一矛盾解決的那一天,就是我國農業現代化實現的時候。

國家對農業政策的一次次調整,正是引導農民向富裕生活的道路上邁進,我們農民有時候會覺得陣痛,會有些迷茫,但我們的農業不實現質的飛躍,中國就不會成為真正的富裕國家。而農業質的非躍還要有廣大農民的生活有了根本的改善才能實現,因此,農民的富裕不能僅靠土地,更不能靠糧食價格的上漲來達到。


忙碌快樂農家人


水稻的產量1100算好的了,黑龍江省建三江地租500,加上生產資料500左右,1.2元每斤的價格,一畝地,剩下200多元,安種200畝地計算,四萬多元,最少三個勞動力,每年的花銷三萬元不夠,養老金和取暖費就佔一半,你算算農民一年到頭還掙錢嗎,再說那個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所以說不要說黑龍江北大荒的農民掙錢了


北大荒愣愣


天天網上都在吵農民,吵糧食價格,可是漲價是非常困難的,糧食是國家定價,農民一年的收入都在土地上,以一百畝水稻為例,一百畝水稻的收入都不如出去打三個月工的收入大,現在是70後種地,80/90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再過五年我們國家的糧食基礎保障真的很難說,糧價過低,農民收入沒有,都出去打工,長久下去,棄耕的會很多,


L天道酬勤


如果提高糧價就提高了民眾生活成本,國家要權衡利弊,漲價很難,再說國際糧價那麼低,糧價漲了,那些從事進口的商人不是賺瘋了,再說現在種糧的人還有多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裡剩下老人在種地,越來越力不從心了,種糧低收益,很多人改栽樹了,樹不要吃不要喝,幾年一伐,還能換點錢,也不用再受種地之苦,主要的收入是打工賺來的,糧田面積逐年萎縮,這就是真實的農村現狀,糧食安全問題大部分人覺的很遙遠似乎與我們無關,小農經濟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發揮了重大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型自動化機械開始出現,小農經濟已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了,如果央企能租用農民土地種糧,然後低價賣糧給國民,主動承擔種糧低收益,糧食安全問題才有保障。


何處春風不暖人


糧食價格如果上漲,受衝擊傷害的同樣是種糧人。就像大豆一樣,進口的比國內便宜。如果要讓農民有種糧積極性,最好是政策加大對鄉村的建設和對種糧人的補貼,就連美國都向豆農補貼。補貼對象只針對種糧食的人,誰種就補貼誰,補貼款項嚴格監管任何人不得挪用,把一分一釐都用在種糧人身上。而不是根據家庭土地面積發放補貼。這樣也許要好一點點。


0058618


我作為一個80後的農村人,我想反應一下大部分農村80後的想法吧。

第一,有很多種植地都種上了楊樹,因為你不種樹,邊上的地種樹了,你的地也就不能種糧食了,即使兩年後在種樹,你的樹也長不起來了。而且現在種樹的收益以及管理,也確實比種糧食要好很多。

第二,現在打工一天也得兩百多,種地的所有程序下來所用的時間還不如打工這幾天掙得多,誰還願意再去面朝黃土,背朝天。

我是一個農民,整理的也不是很全面,說的也不是很順嘴。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望包涵。


探險者2481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命脈,也是農民生活收入的主要支撐!糧價的平衡穩定不當只是農民的問題,更是全人類的問題。大家試想一下,就拿中國來說吧,如果沒有穩定平衡的糧食價格,任由農民漲價,那麼全國14億人的吃飯問題將會怎樣?反過來我們每天生活都離不開的食鹽,光由產鹽企業隨便加價,那我們又會怎樣?

所以解決農產品價格不是提升農民生活質量的解釋之道,而只能是在對種糧農民加大扶持力度和提高產能上下功夫!


舞娛蒼野


中國糧食短時間內不會有高價出現,起碼要等到農田完全大型承包制實現後,等到城鎮化實現以後農民等不用靠農田養活了,農田所有制改革成熟了,沒有農民完全可以照樣種糧了,這一天的到來就是糧價上漲的時候了。


陳宇寶13217020933


如果糧食長期過低,農民基本上沒啥收入,去了種子,化肥,人工,耕地的費用。農民不種地依靠進口糧食,那麼主動權在別人手裡,價格高低別人說了算。這就如同小白兔個小灰兔的故事一樣。把糧食價格提高一點,農民種地才能有積極性。有缺口在向外國進口糧食!


liuyanhua123456


在不讓農民種地有好收入,將有50%農民不種地到時候就中國糧食就是一個大問題來了,所以需要全面發展,認真搞好中國農業啊!一斤大米才可以換一瓶礦泉水,想想是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