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成本增加,免疫防控才是控制水生动物病害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在武汉市爆发,引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震惊。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病原特性、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逐渐有了一定认识,虽然可以预见新冠肺炎最终会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其带来重大经济、卫生和理念上的冲击,将会被人们反复提及,铭记历史。

在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的研究中,龟鳖类无辜躺枪成为推测的病毒中间宿主,由于文章缺乏科学依据和有效验证,基本排除与本次新冠病毒传播流行的关系。虽然水生动物与此次疫病病原传播无直接关系,但作为动物疫病防控中的重要一环,水生动物生物安保工作不可掉以轻心。目前尚未有人鱼共患病的报道,但是水生动物可以作为人类一些重大病原的中间宿主或者传播媒介,如携带甲肝病毒的毛蚶、携带血吸虫的钉螺、携带管圆线虫的田螺等,曾经轰动一时,给水产业带来极大冲击。而水产经济动物疾病的爆发,给生产带来惨重教训。

用药成本增加,免疫防控才是控制水生动物病害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随着动物疫病的不断发生,人们不得不采用药物等防治手段,药物等投入品在养殖管理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例越来越大,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9》统计,2018年渔药经济总产值194976万元,比2017年增长了10479万元。绿色低碳,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水产养殖,对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免疫防控是控制水生动物病害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新冠疫情暴露出的问题

1.1疫苗研发应未雨绸缪

疫情突然暴发,最有效的控制手段是接种疫苗预防,但疫苗的研发从病原分离鉴定到完成临床试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水产疫苗的研发一般需要5-8年的时间,而对人体使用的疫苗临床审批需要更加严谨的临床实验和审查,2003年流行的SARS病毒至今未有相关疫苗面世报道。2月13日在日内瓦召开的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上,WHO首席科学家表示,尽管目前已经有几款针对新冠肺炎的候选疫苗,但是至少要等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相关疫苗才能大规模使用。目前国内在研的新冠病毒疫苗种类有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2020年2月28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国家新冠肺炎药品医疗器械应急平台,

专家指出我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最快将在今年4月下旬左右开始临床试验。虽然在特殊情况下疫苗研发速度明显加快,但是目前新冠病毒确诊感染已经超过8万人,因此目前疫苗研发对于本次疫情爆发控制效果甚微,疫苗的研发需要长期的储备,一旦相关疫情爆发,就需要有现成的疫苗。

水产疫苗的研发已成为水生动物疾病防治领域研究与开发的主流产品,接种疫苗也已成为国际现代水产养殖业标准操作规范。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的现代生物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后,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水产疫苗的构建已由单价向多价,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单苗向多种/多型(价)联合疫苗,全菌体疫苗向纯化亚单位疫苗和高效价纯化浓缩疫苗过渡,寄生虫病疫苗也得到长足发展。另外,医用和兽用疫苗的灭活技术、冻干技术和实验动物标准化,以及实施良好的生产规范也得到了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7年,全球商品化水产疫苗数量总计154种,主要应用于鲑科鱼(包括鲑鱼和虹鳟鱼)、鲈鱼、大西洋鳕鱼等,且大多数产品为多联、多价形式,其中最高可达七联。水产疫苗的生产使用主要在欧美等发达地区,近年来东南亚水产养殖业发展强劲,印度尼西亚已有6个疫苗产品取得新兽药证书。

我国水产疫苗的产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截止至2019年底,我国仅有7个疫苗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有4个生产批准文号核发,现有的疫苗产品还远远不足以满足我们庞大的养殖产业需求。需要进一步针对主要养殖品种的重大疾病研究开发新的疫苗。

用药成本增加,免疫防控才是控制水生动物病害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1.2综合防控应灵活应用

虽然疫苗在疫病防控中起了举重轻重的作用,但是凭一种防控措施,仍然无法有效控制疾病爆发和传播。截止2020年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制订和修订诊疗方案就是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治疗技术、治疗策略和方法纳入诊疗方案当中,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救治水平。此次疫情中,中西医疗法双管齐下,其中中医疗法备受关注。辨证论治、整体治疗的理念贯穿于中医治疗的全过程,类似我们水产养殖的综合防控。综合防控技术一直是水产一线的强项。生命起源于水,水生动物种类繁多,生态结构复杂,虽然目前尚未发现人鱼共患病,水产病害的影响力还没有流感、新冠病毒等这样的烈性病原影响巨大,人们对于水生动物病原还处于很多的未知状态。但水产养殖生产逐渐摸索出诸如“健康养殖”、“生态混养”、“八字精养法”等重要理念,而且对中草药、免疫调节剂、水质调节剂、微生态制剂等多门类产品进行灵活应用,特别是对环境的调节,远远超过陆生动物,主要是由于水生动物多为低等动物,对水环境依赖性大,人们对水生病原的认识还没有到精准水平,防控困难,只能总体防控,类似中医疗法中的整体思维。很多可能由未知病原引起的病害基本在综合防控中得到有效控制。

新冠肺炎对水产从业人员的警示

水生动物是人类优质的蛋白来源,从进化上讲,水生动物的分类地位和哺乳类相去甚远,因此存在人鱼共患病可能性极小。当然水生动物有可能充当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人们生食这些水生动物存在感染风险,但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因噎废食,全部禁绝。作为水产从业人员,为了实现绿色低碳,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水产业目标,应积极从以下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2.1 加快疫苗研发进度

此次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难点在于没有疫苗作为抓手,水产病害同样存在免疫防控品储备不足的问题。目前传统疫苗已由单价向多价,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单苗向多种/多型(价)联合疫苗,全菌体疫苗向纯化亚单位疫苗和高效价纯化浓缩疫苗过渡。发展新型载体的浸泡疫苗、口服疫苗,长效的油佐剂灭活疫苗,提高细胞培养密度和抗原产量,新型表面活性剂佐剂增效技术等一系列增效技术开始在水产疫苗中研究应用,将会进一步加快水产疫苗的研发。规范和优化水产疫苗使用技术,如用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强化免疫,可缓解某些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单独使用免疫效果欠佳的问题。

用药成本增加,免疫防控才是控制水生动物病害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2.2 改进疫苗生产工艺

水产疫苗由于其诞生的时间较短,水产养殖动物种类繁多,单个品种养殖总产值相对小,生产工艺目前大多停留在传统疫苗制备,疫苗的施用技术不规范,其产业化发展速度缓慢,规模较小,一旦疫情爆发,很难在短时间内供应市场。评价水产疫苗的水生实验动物尚无标准化,也成为当前制约水产疫苗研发的关键点之一。目前水生动物除了对虾从国外进口培育的SPF虾苗以外,供疫病防控研究和疫苗生产使用的标准化水生实验动物凤毛麟角,对水产疫苗的靶动物检验存在一定的偏差,会影响水产疫苗的评价。因此改善现有的生产工艺成为急需。灭活疫苗安全性高,但使用剂量大,免疫期较短,目前生产开始应用纯化与浓缩抗原制备疫苗,需要进一步优化工艺,制备多价疫苗或多联疫苗,尤其是冷冻真空干燥疫苗及疫苗的保存技术研究,以确保疫苗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免疫佐剂的开发利用,除传统使用的无机盐贮存型佐剂和矿物油佐剂之外,研制能代谢的油乳剂佐剂,同样具有缓慢释放抗原的作用,一次接种疫苗也能达到较高和较为持久的免疫水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能生产无致病性的、稳定的细菌和病毒,在相对可以预测的情况下提高使用安全性,所以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研究安全可靠、能够区别疫苗免疫和病毒感染的新型疫苗,探索新型疫苗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成为下一步发展产业的必要步骤。

2.3规范疫苗施用技术

此次疫情,人们从简单的洗手、戴口罩开始,反复强调相关日常操作,对于阻断新冠病毒的进一步扩散起到关键作用,给水产病害防控特别是疫苗使用启发很大。与陆生动物相比,水产疫苗的使用时间相对较短,普及率不高,其操作对很多人还很陌生,也制约了水产疫苗的发展。多年来,我国的水产疫苗使用,大都是从注射免疫开始。生产中的连续器注射免疫操作参考畜禽等操作,根据水生动物自身特点进行调整。由于操作使用的方法不得当、不规范,相关注意事项没有得到重视,不但影响使用效果,还会起到相反作用。因此规范使用水产疫苗,迫在眉睫,对于水产疫病防控,强化水生动物疫病净化和突发疫情处置,提高重大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科学规范水产养殖用疫苗的使用就是其中关键。

2.4 完善疫苗配套技术

无论什么疫苗都只是有针对性的解决生产中的部分问题,水无常形,水生动物生态复杂,病原变异快,因此更多的还是依赖于综合防控技术,良好的生产管理,规范的日程操作都是关键要点。此外,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水质调节剂等应用,也需要有科学性、规范性的指导,才能应对不同的地区、不同养殖条件下的不同养殖品种,发挥出更好的效能。

结 语

新冠肺炎疫情是公共卫生的大挑战,人和动物在重大和突发疫情中应急工作机制、疫情上报制度、实验室诊断和综合防控方面存在类似的问题,虽然此次新冠疫情在我国初步得到控制,但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蔓延趋势,形势依然严峻,将会对全球的公共卫生意识产生深远的影响。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疫病防控一直是生产中常抓不懈的环节,在国家层面,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上下贯通、横向协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为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生动物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本次疫情的爆发对水产从业人员尤其疫病防控人员提出警示,管理机制和人员素质将会随着此次疫情的控制而得到迅速提升。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作者:巩华、王庆、陈总会、陶家发,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