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生兒比率只有世界的10%!中國發明家王治陽呼籲鼓勵生育

真理1、馬寅初新人口論的錯誤在於在當時中國只有約六億人的情況下,就企圖通過二胎化,限制人口增長,勢必造成嚴重的老齡化人口危機。馬寅初說:我認為兩個就夠了,男孩代替父親,女孩代替母親。”。實行二胎,由於不婚不育丁克或一胎或意外傷亡的人較多,人口總量長期將不斷下降,這樣中國在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時就遇到越來越嚴重的老齡化危機,缺少人口紅利,經濟增長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有人測算:倘若從1959年開始搞二胎,到1999年,中國將只有6億人口,其中40歲以上人口4億,20-40歲人口約1億;20歲以下人口約1億。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老齡社會!

真理2、中國氣候優越,糧食畝產高,地少人多很正常,以人多地少為藉口,減少人口反而說明沒有充分挖掘資源潛力,造成資源浪費。耕地的畝產可以相差十幾倍,以為耕地的畝產是同樣多的,人均耕地少的國家的人口也應該少,佔世界百分之幾的耕地,只能養活世界百分之幾的人口是嚴重錯誤。有誤導中國人民之嫌。

人們常說:“我國用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現在只養活了佔世界18%的人口。)”,創造了世界奇蹟。——其實不是什麼奇蹟,漢朝用同樣的土地養活了世界35%的人口,宋朝用同樣的土地養活了世界40%的人口,清朝用同樣的土地,養活了佔世界33%的人口,後來清朝養活了世界25%的人口。中國雖然只佔世界7%的耕地,但氣候比世界上多數國家優越,糧食畝產高,糧食總產量高,能養活的人口多。五千年來,中華民族人口比率佔世界的比率一直較高,現在卻越來越低,漢族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更是越來越低。中華民族的人口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胡鞍鋼的國情論只談人均耕地,卻不提中國氣候優越、糧食畝產高,糧食總產量高、人多地少很正常的實際!越南的人均耕地只有中國的70%,卻以世界0.5%的耕地養活了世界1.26%的人口,還有大量的稻米可出口。越南的耕地面積只有俄羅斯的十幾分之一,但能養活幾乎跟俄羅斯差不多的人口。

真理3、不能長期搞一胎或二胎,只生一胎,中華民族將在900年內自然歸零,也就是滅絕!只生二胎,中華民族將在二三千年內自然歸零。也就是控制人口不應百年不變。當溫飽成問題時,可以暫時適當控制人口增長。溫飽解決後人口適度增長或者保持穩定有利於經濟增長。

真理4、根據哲學,數量、質量、結構是三個要素,其中結構是最重要的。人口結構比人口數量、人口質量。但馬寅初卻提出控制人口數、提高人口質量這個口號,把人口結構這個更關鍵的因素省略了,造成嚴重後果。打個比方一個14億人口都是六十多歲的袁隆平、屠呦呦之類的高質量傑出人才的國家還不如一個100萬年輕的文盲組成的國家!馬寅初當初提出二胎後來認可田雪原等人提出的一胎的生育政策,減少出生人口數量,卻無法減少老齡人口,造成人口急劇老齡化,改變了人口結構,進而嚴重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真理5、發展態勢比現有的數量更重要,中國新生兒比率只有世界的10%,也就是說將來中國人口肯定只有世界的10%!王培安只看到現有人口,說什麼中國不缺勞動力,卻看不到中國新出生人口在不斷下降,而且中國人口下降了,中國以外的大部分國家的人口卻在增加,美國人口數量卻在不斷增加,當中國美國人口相當時,中國老齡人多,美國年輕人口多,中國怎麼競爭得過美國?

真理6、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住房、醫療、教育成本開支增大(房價成為最好的避孕器),教育程度的提高,節育技術的推進,社會保障的提高,中國人口不但沒有出現馬寅初等人設想的數量級增長,反而出現日益嚴重的老齡化趨勢,生育率大大低於2.1。人口出生出現斷崖式下跌,在如此低的生育率下,再搞一胎或二胎等計生,限制人口增長,等於雪上加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