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一個人越來越富有的4個跡象

夜讀丨一個人越來越富有的4個跡象

夜讀丨一個人越來越富有的4個跡象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這句有趣的話不知什麼時候在網上傳開。求富是許多人的心態,但富有並非所有人的狀態。

只有金錢的富有,只是虛得其表,而滿足了內在的需要,才是真正的富有。

一個人越來越富足的4個跡象,願你我都有。

夜读丨一个人越来越富有的4个迹象

眼界越來越寬廣

真正開始富有,是從眼界變寬開始的。

紅頂商人胡雪巖說過這樣一段話:“做事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下一省的生意;看得到一國,就能做下一國的生意;看到國外,就能做下國外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

大的眼界,才能成就大的事業;不同的眼界,成就不同的人生。看一個人的人生是否“出彩”,不以成敗論英雄,而是要看他的眼界。

古人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如果一開始的期望是一流,最後達到的效果可能只是中流;如果一開始期望的只是中流,最後達到的效果只能是末流;

如果期望只是末流,最後可能什麼都得不到。

見識短淺的人,面對複雜的情況只會手足無措,焦頭爛額;見識多的人,不但能應對自如,還能從中看到潛在的機遇。

眼界有多廣,世界就有多大。

開闊眼界,就是要讓自己不自卑也不自傲,不會瞧不起人也不會覺得別人高不可攀,然後保持一顆積極進取的心。

一個人只要眼界足夠開闊,就可以把所謂的不開心、心累,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夜读丨一个人越来越富有的4个迹象

知識越來越淵博

香港富豪田北辰曾經錄製《窮富翁大作戰》節目,與當地苦力勞動者進行身份互換。

他連著幹了兩天最累的活,吃了兩天最便宜的飯,在不足兩平方的籠屋裡住了兩天,終於承認“打臉”。

錄節目前,他曾說道,“如果你有鬥志,總會取得一定成就”。可結束錄製後,他說的一句話發人深省:“這個社會,正在狠狠懲罰不讀書的人。”

知識,越來越成為決定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標準。

讀書雖苦,卻是此生承受最輕的苦。讀書雖累,卻是改變生活狀態的最大轉機。

學歷,就是一座燈塔,照亮無數學子的路。富有,就是要用最有用的知識、思想來武裝自己。

從古至今,讀書一直是人類開啟天蒙,獲得知識,明瞭事理,學會做人的最基本方式。讀書能使一個淺薄無知又孤陋寡聞的人變成學富五車,知識淵博的智者。讀書不僅能直接改變一個人的狀態,更是能影響著一個人的三觀、氣質。

曾國藩曾說過:“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變化氣質。

讀幾天書未必能讓自己的學識與氣質有什麼改變。但讀多了,在日積月累中,我們的三觀都會有所改變,洗滌內心,改變氣質。

夜读丨一个人越来越富有的4个迹象

執行力越來越強

一個農夫打算去耕田,結果發現耕耘機沒油了。去加油的時候,忽然想起家裡的豬還沒喂,於是轉回家去。經過倉庫時,看到柴所剩不多了,於是拿起柴刀準備上山砍柴。走到半路看到了路邊的馬鈴薯,又想起家裡的馬鈴薯要發芽了,於是轉身……

結果他從早上一直忙到太陽落山,一件事都沒做好。

許多人會認為自己聰明能幹,但這些人卻活出了千姿百態。有人做事從不拖延,非常高效,十分鐘就能完成別人半小時的事情,然後把功夫用在其他地方。有人卻一直在磨蹭,拖延,浪費時間。

有較強的執行力,能夠處理一定複雜的事務,則是評價一個人“靠譜”的硬核所在。

靠譜的人執行力強,有能力,有擔當,不拖別人的後腿,與之相交,省心又省力。他們不僅能完美地處理好別人交辦的事情,還能根據需求,主動去找事情做。

如此一來,別人在他的身上也就看到了確定性,看到了驚喜,也因此產生了信任。

在相同的時間裡,執行力強的人會用來創造更大的價值,執行力弱的人,只會消磨時間。

時間不僅創造金錢,甚至決定生命的走向,每個人都不能辜負。

夜读丨一个人越来越富有的4个迹象

身體越來越健康

艾默生說過:“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

重視健康的人,擁有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天賦;忽略健康的人,就是在與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愛運動的人,總是比不運動的人健康很多。

網上流傳一個視頻《人生最後十年》,揭示了在人生最後十年裡,健康與不健康的人的生活狀態。

健康的人可以周遊列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健康的人被困在病房,每天離不開打針與治療。

健康的人可以陪伴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不健康的人只能靠家人照顧,每天對著冷冷清清的病房。

健康和不健康的人,過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所謂的“富有”又有什麼意義?

越富有的人,越明白健康的重要性。《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佈了一項持續15年,涉及8萬人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普通人通過鍛鍊身體,可降低28%的死亡風險。

人生的最大的富有不在於地位的高低,不在於錢財的多少,而是健康地生活著,知足地笑著。

願你我,都有這樣富足的人生。

夜读丨一个人越来越富有的4个迹象

主播:晏嬌

聲音工作者,聲音愛好者

用聲音塑造不同的角色,用聲音與你陪伴

文章來源:民生週刊(ID:msweekly)整理自畢老師說(ID:BiLaoShiShuo)

出品:民生週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人民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