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改寫你的人生故事

最近,後臺收到這樣一條留言:

“老師,我今年20歲,爸媽不在身邊,獨自一人在外地生活,遇到疫情公司為了減少成本,把我裁掉了,女朋友也在跟我鬧分手,我感覺太挫敗了,生活好辛苦。”

如何讓自己感覺生活的不那麼累?在今天的文章裡,你會找到一些答案。

01我們先來看一個經典案例。

連安是一個15歲的男孩,因輟學在家已經四個月了,很少走出房間,也不和別人溝通。他越來越孤立,更相信自己的未來一無所有,看不到生命的任何可能性。

他的母親佩妮也感到非常絕望,尤其當她發現兒子日記裡,記錄的都是自殺的主題時,確切地說,連安已經有過兩次自殺的行為。

他父親經常打他和他母親,為了逃離這個男人的暴力,母親才帶著孩子離開家,以為這樣會保護孩子,結果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為此,她心裡充滿了罪惡感。

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敘事治療創始人之一的麥克.懷特(Michael White)老師,通過與母子二人的對話,瞭解到孩子三個重要的生命故事。


感覺生活太辛苦?|嘗試改寫你的人生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連安8歲時發生的事情,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早上,父親為了某些原因正在打母親,突然聽到玻璃碎掉的聲音,原來是連安為了轉移父親注意力,冒著被父親痛打的風險,朝窗戶丟了一顆石頭。該行動被連安和佩妮命名為“抗議行動”。

第二個故事是連安6歲的時候,為了讓兩個因失去媽媽而傷心的孩子,和一個常被嘲笑的孩子開心一些,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他們,該行動被他命名為是“解救行動”。

第三個故事是因為連安的幫助,才讓堂姐維妮莎免遭她父親的暴力,從而得到兒童保護協會的幫助,該行動被命名為“伸出援手的行動”。

這三個故事如果不是懷特的好奇,相信故事不只是單簿的故事,早已被佩妮母子倆遺忘。

在懷特老師的鼓勵下,佩妮和連安這對母子嘗試著將這些故事與主題連結起來,並命名為“搶救人生”,這與一開始的連安對生活麻痺的故事有著本質的區別。

當被問到“你猜這一切會為你創造何種可能性?你還能做些什麼類似的事情?”時,連安的回應是他計劃再和同學丹尼爾聯絡,這是一個他十八個月沒有見過的朋友,曾經有過一段苦日子。

經過八次的諮詢,連安已經能夠有了很多的自發性的行動,在遇到挫折時,他能夠更坦然面對。正如他說的“或許比其他在正常家庭裡生長的孩子,更懂得如何因應拒絕,因為那些小孩子不像我有這麼多被拒絕的經驗”。看著那個曾經讓她頭疼的“問題少年”的改變,母親佩妮也由衷地感到高興。


感覺生活太辛苦?|嘗試改寫你的人生故事

02我們為什麼感到辛苦?

也許生活中會遇到一些被主流社會定義為“標準”、“正確”的事,我們沒有達到多數人的標準,或者多數人想要的結果,慢慢的這些事變成了回憶,無法從頭再來。有時我們會為這些“過去”苦惱,感受到自己的辛苦和不容易。

但是我們在經歷這個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努力的樣貌,我們獲得的一些經驗,同樣也是一些不可忽視的寶貴的生命故事。

懷特指出:“針對個案生活故事的任何重新評價,也是對自我認同的重新評價”。

這正是“重寫對話地圖”的魅力所在,通過繪製自己的重寫對話地圖,我們看到自身的行動是由許多目的、價值觀、信念、渴望、期待、目標及承諾所組成,讓我們能夠重新認識自己,看到自身的力量和希望,建構自己的生命故事。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過去所發生的一切,但我們用不同的思維去看過去,去看自己和他人,也許會有不同的詮釋,對自己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和認識。

生命就是故事,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由一個個不平凡的故事組成的內容豐富,多姿多彩的一本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裝版本,只是有些人不一定能全面客觀地去看自己,才會誤以為自己就是一本普通的簡裝版本。

感覺生活太辛苦?|嘗試改寫你的人生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