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你被催婚了嗎?

說來好笑,今天竟然是被催婚的一天。說實話,一直以來我媽真的沒有給我過這方面的壓力,今天突然提起,我還有點驚訝。從她的言語中我推斷出,她是因為疫情在家無聊,又看到她的小姐妹都在家裡玩外孫,所以萌生出了更年期婦女間強烈的勝負欲。我不會把她這種突發奇想的壓力放在心上,因為“玩外孫”的勝負欲,會隨著疫情的結束,被“夠燒瓶”的勝負欲所取代。

關於我為什麼不想結婚,甚至不想談戀愛呢,(是不想戀愛,還是不敢戀愛。我認為,如果每一種主觀意願背後是存在客觀原因的話,是不想,還是不敢,倒也不用分的那麼清楚了),好像我們這一代人都有這種困擾呢。


90後的你被催婚了嗎?


從改革開放到如今,我們花了40年走了其他國家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路,而處在這段發展時期的正當中的一代,就是90後。90後面對的是整個社會、國家與世界的鉅變。每一代人身上都有時代給他們的獨特“烙印”。物質的充裕,信息的多元,使我們盲目權威,活得更充分更隨心。我們自詡自己是最開放與自信的一代人,也是壓力巨大,最孤獨的一代。

在信息多元下成長起來的我們90後一代“自我意識”得到了極大的覺醒,非常的“自我”。但是這種“自我”,並不是一種貶義,是一種將發揮極致的“做自己”,是一種自由,讓我們在彼此交流時更加自信,也更不願意受到其他人的影響。而相愛,意味著改變,意味著失去一部分的自由,更甚者在《小王子》中,愛被描繪成“馴養”,彼此相愛就意味著彼此“馴養”。這就會和我們最強調的自由產生矛盾,因為我們90後大多數人其實是難以改變自己的,即很難被“馴養”。因此,對於一個把自由看的比命還重要的人來說,如果我的愛情是要以一點自由為代價才會得到,那我是不願意的,至少是在我現在一個人過得隨心所欲自得其樂的時候,我是不願意。所以,可以說,我現在不想戀愛,是因為我還不想心甘情願的付出相愛的代價。


90後的你被催婚了嗎?


或許有一天,我會心甘情願地為一個人割捨一點自由,他也心甘情願地為我割捨一點自由,我們願意將割捨的兩點自由看做成一種締結,而不是一種代價的時候,我們就相愛了。

只是即使那時候我走向了愛情,也不敢輕易地邁向婚姻。其實90後並不是害怕戀愛,反而常常是戀愛至上的,但是因為開放的觀念,讓我們認為戀愛與婚姻並不是一定是相互銜接的,或水到渠成的。一方面,從外部環境來說,在如今的社會仍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是自由的,是由幸福主導的。但是婚姻成了兩個家庭的事情,是複雜的,是由責任主導的。這就讓戀愛與婚姻有了割裂感。婚姻就成了一個能儘量延後就延後的責任負擔。另一方面,從內部因素來說,我眼中的婚姻的本質,可以描述婚姻是兩個獨立的人拋棄過去的相互融合,更像是“死亡”後的新生。可能我的描述過於悲壯。不過,這個本質可以以後再討論。畢竟它離我太遙遠,對於一個不敢邁出一步去相愛的人,婚姻簡直離著我十萬八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