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佬:我不是你想的那样

在香港电影『基佬四十』,家声(林子祥饰演)躲在厕所里说,「基佬结婚,就像和尚梳头一样滑稽。」


香港基佬:我不是你想的那样


他在这里回忆着和Sonny(陈小春饰演)的8年恋爱,但回忆结束后仍要面对现实,去和他「两小无猜」的女伴结婚。

这是一部在1997年发行的片子,但它似乎没有过时,依旧在描述着香港同志现在的生活。

香港同志的夜

香港分为三大区域:新界、九龙、香港岛。

新界位于香港的北边,约占香港总面积的二分之一,田地、围村、郊野公园都在其中。但它最大的特点是居住楼众多。就像帝都知名睡城「天通苑」一样,坐落在城市的北边,输送着支撑城市运转每日所需的劳动力。

因此,你大概没法在这里找到供同志消遣的绝佳场所。

要了解香港人、香港同志真正的夜生活一定要去香港岛的中环,这个叫「兰桂坊」的地方才是夜生活的文化中心。


香港基佬:我不是你想的那样

兰桂坊不是一家酒吧,而是由几条街道综合交错组成的酒吧文化区域。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位意大利籍商人在此开设了服装店及餐厅。这家餐厅成为了当时西方高知人士下班后闲聊的地方,后来,这里成了「有品味」的代表。

在兰桂坊里,有一家叫Petticoat Lane的GAY吧,是「西餐妹」的聚集地。这里的顾客大部分都是外国人,所以它的风格自然也很「奔放」。

迈克回忆,「有一次跨年来到这间酒吧,几乎都是外国人,一个穿着皮衣的外国小哥哥周旋于舞池的角角落落。但我却表现得很拘束。没想到那个外国人竟跳到我的面前,和我BATTLE。最后抱着我跳起来。吓得我面红耳赤地逃了。」

像这样的CLUB还有几家,因为热情洋溢的外国人的加入,所以大家的物理距离被大大缩短,仿佛能闻到对方身上荷尔蒙的味道。而另一些GAY吧则是另一幅模样,更像是清吧。大家站在那里聊聊天,见到喜欢的菜菜,会买一杯酒送过去。

迪迪说,「香港同志不管在GAY吧里多热闹,出了门之后普遍目不斜视,不会再多一些眼神的交流,和在工体西路上买份烤冷面都能吃出爱情的北京同志不同,香港同志很『克制』。」

对于香港同志,GAY吧的门就像『纳尼亚传奇』里的魔衣橱,从里头走出来就是另一个世界了,同志世界里的热情不带走一丝一毫。


香港基佬:我不是你想的那样

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中环的GAY吧还是太端着了,九龙(旺角、油麻地)的老建筑则是更好的去处,那里有较为密集的桑拿房。

不同的桑拿每周都会举办不同的主题活动,比如「毛巾派对」、「熊皇祭」、「爷皇祭」。尤其是在周末的时候,还会出现人挤人的场景。

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肯试着放下自己的「谨慎」。

「隐形」的香港同志

港男弯直难辨

生活在北京和上海的GAY很容易识别。在街上「狭路相逢」,不用看脸,只要辨认对方的说话腔调和身上的香水味就能猜出弯直。如果再配上着装,连擦肩而过的钢铁直女都能告诉身边的闺蜜,「别看了,弯的。」

但是在香港则弯直难辨,不是同志伪装成直男,而是直男太精致。

在尖沙咀转一圈,你的GAYDAR可能会一直「哔哔」大响,但如果你有机会和他进一步交流,则可能惊喜地发现,这个穿衣前卫、造型惊奇的男生竟然是一个「直男癌」。

在香港生活多年的童童对此深有感触,「香港很多元,『精致』也是港男日常的主旋律。」所以,在这里不会因为穿衣打扮而被「出柜」。在此我们CUE以下陈奕迅老师。


香港基佬:我不是你想的那样

生活里的隐藏

除了样貌上的毫无破绽,香港同志的「隐形」还在于工作、生活中的「不露马脚」。

迪迪曾在某同志场所和同事撞个面对面,但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就分开了。迪迪说,「其实那个地方并不大,转两圈,基本上所有人都能再碰一次面,但那晚我再没见到他。后来询问服务人员,形容了一下他的发型身高,才知道他提前离场。」

第二天见面时,对方没有那种得知对方小秘密的相视一笑,而是默不作声地正常对接工作,只有从他遣词造句时的不自然停顿,才依稀证明昨天的事确实发生过。

软件上的荒凉

迈克打开软件,数了一下屏幕里头像的数量,略显「荒凉」。在不考虑是不是「照本」的前提下,一页15个用户里,仅有4张轮廓清晰的头像照片。

而大家在软件上交流时,迈克说,「频率最高的就是『After you』和『Looking for』」,等同于内地的「你发我回」和「你找什么」。

这足以证明大家更喜欢在聊天框里交换照片,即使是只属于同志的互联网地图上,很多人也主动熄灭了灯,让人难以搜寻。

「热闹同志生活」和「隐形同志」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制约


香港基佬:我不是你想的那样

香港同志最特别之处,莫过于既拥有大量同志娱乐场所,大家又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

在和童童的交流中,他就用「discreet」(谨慎)来形容自己和大家。而这份谨慎来自于香港的传统。

这座外向度很高的发达城市依旧保存了珍贵的传统精神,既「摩登」又「传统」。我们从香港人对待「节日」和「辈分」的态度中就可以窥探一二。

香港的新春可以把整座城市变成一个巨型游乐场,尖沙咀的「花车」、维多利亚的「宵花市」、大埔林村许愿广场的「抛宝碟」和沙田马场大年初三的「赛马日」都共同营造出了一种独特且浓厚的「港味」。

对节日重视,对「长幼尊卑」亦如此。在录制综艺『漂亮的房子』时,一位即将亮相的神秘嘉宾引得大家竞相猜测,艺人潘宥诚问:「是华仔吗?」话音刚落,冯德伦皱眉说:「你叫华哥做华仔呀,你几岁呀?」这份「尊老爱幼」便是优秀传统的精髓。

然而,这些传统强调的是「传承」和「不越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是精神瑰宝,但对于同志来说,却是一种难以挣脱的桎梏。

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港同志Sean Chung说,「从我接触的环境来看,香港在同志方面非常保守」,他并不想出柜,因为前一阵隔壁「同志婚姻」话题热议的时候,他的大部分同事都表示了反对。Sean Chung还分享道,「在香港的电视节目里,也几乎没有同志话题。」

楼房的制约


香港基佬:我不是你想的那样

除了「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在阻挠着香港同志找到自我,「金钱」也同样在制约着他们。

作为宇宙楼市中心的香港,房租买房对于年轻一代都是一件难事。在九龙,一套30平方米,仅有卧室和厕所的小户型,租金就要20K,而白领一个月的工资才30K。所以大部分的香港人都和父母住在一起。

和男友合租除了要被父母质疑外,还需要一大笔开支。这成了香港同志长久关系的硬伤。

最后


香港基佬:我不是你想的那样

有人说,「香港同志圈不是开放,是闭塞。」

从家到GAY吧再到桑拿房,从一个不敢与同志交流眼神的「直男」变成了期待与人亲密沟通的同志,香港的同志一直在变换着角色。

当那一扇保证绝对私密的门关上之时,才是他们最真实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