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授課模式的轉變

2020年是個不能被遺忘的一年。突然的災難,爆發的疫情,擾亂了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工人停工、企業停業、學校停學。我們的每一個行動,每一次外出都要因為疫情而受到限制,也就間接的導致了寒假的延長。疫情之下,教育部要求大中小學幼兒園等學校推遲春季學期開學時間。於是乎,眾多的線下教育機構紛紛加入了網上授課的熱潮,這也將網絡授課推到了人們的視線之中,加速了在線教育的發展,提高了家長對該教育方法的認知。

然而對於學校的教師而言,這種教學模式的轉變是更有挑戰難度的。畢竟真實的課堂與網絡課堂所能帶給教師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師無法像平常一樣為孩子詳細的寫下書本上的知識點,也沒有辦法保證每一個孩子的聽課效率,甚至於自己可能也因為模式的突然轉換,缺少授業解惑的狀態。

但是無論教育模式如何的改變,教育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作為一名教師,如何為學生上好一堂課是教育的重點;如何利用網絡工具上好課,是在線教育的重點。

首先,課前準備

想要上好一堂課,教師要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與線下的課程不同,教師在明確教育目的,強調教學重難點之外,還應精心準備上課所需的課件(PPT)和學生可能需要做的聯繫題,這是必須的。我們都知道,教師雖然可以不依靠書本與其他材料為學生授課,但是有學習材料的學生比沒有學習材料的學生,獲得的收穫會多一些。因為學習材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更有效果的掌握重點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彩色字體在ppt中,或加入有利於記憶的圖片,或情景來幫助學生記憶學習內容,這也就我們常說的無意記憶(這種效果就相當於老師在講臺上敲黑板,提高音量等)

製作課件的時候,希望各位教師可以認真對待,讓孩子的思維跟著你的課件走,跟著你的設計走,而不是隨便拼湊出來為了應付課堂。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對學生負責,只有把一切都準備好了,才能讓你的課堂更加靈活。

其次,課中實操

我們常常說要把教育與實踐相結合,要把教育與生活相結合。現階段正適合此方針的實施,老師在課堂上除了向學生講述相關的專業知識外,還應該考慮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注意力持續問題,興趣愛好問題等。只有讓學生自己帶著興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例如:你可以在課堂上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對病毒的預防措施;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戰鬥在一線的人民戰士和醫療人員,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榜樣;可以利用網絡上較為流行的趣味性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和教學(如何推導平方差公式、正餘弦定理等),利用網絡的特性,設計動態的圖形變化過程,加深學生的理解等等。

此外,在結束一部分知識點的講解後,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練習題,進行知識點鞏固。可以是選擇題也可以是主觀題,讓學生在屏幕上打出自己的答案,教師要對正確的答案進行講解,讓學生知道自己做的正確與否。要注意的是,做練習的時間不應過長,維持在8分鐘左右就好。時間太短學生做不完練習,時間太長學生易走神。

最後,課後總結

在每堂課結束的時候,教師應對本課的教學知識點進行再一次的重複,增加學生的記憶程度。教師還應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繫,掌握每一位學生的聽課狀態,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授課方式,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對於條件不允許的學生,應該與其家長做出調節,選定時間為學生補課。各位教師也可以在課後研究其他有經驗教師的講課方法,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最後,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在教室裡面學習,和同學們一起,和老師在一起。因為看見電腦屏幕上的各種文件,心情極度的不好。希望疫情早點過去,恢復我們的正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