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宅眼看就要倒塌,實在心痛!不知大家有何高招?

秦巴山區的洵河沿岸,山高路險,土地貧瘠,人們自古生活苦難。然幾百裡洵河山道又是旬陽人走西安的重要驛道,自古山裡人就習慣把當地的土特產背運到西安換鹽,才解決了山裡人的吃鹽問題。茫茫山道,造就了一些鹽商,也成就了少數富商,富起來的商家就用賺來的錢在家鄉大興土木,他們選料考究,建房佈局合理,房子自然建的奢侈氣派,這也成就了那時代百里洵河少有山中豪宅。但伴隨時代的發展,這些豪宅的命運終將如何?請大家隨著我的目光一起來看看我村裡的這座豪宅吧。

  • 我村子位於秦巴谷地的旬陽縣白柳壩子,這兒也是古鹽商走西安的主要驛站。我鄰居的祖輩們一直走西安背鹽,他們幾代人攢足了金錢,在雍正年間蓋下了一院豪宅,因用石料考究,木料上乘,施工精細,所建院子幾經歷風雨和地震,但房子䇄然端正完好。
百年老宅眼看就要倒塌,實在心痛!不知大家有何高招?

周正大氣的門樓,十三級青石鋪就的臺階,東西各三間正房依山而建,且兩處正房均有一間寬暢的地下室,無不彰顯主人的富華。據老人們講,當年建造這座豪宅所用民工達百人之多,用時也用時達一年半之久,讓方圓百里的人們無比的曈景和羨慕。

隨時代的發展,前幾年村裡規劃了新街,主人就在30米外的新街新建了6層樓,老宅從此落寂了!由於失去了管護,門樓右側已出現了坍塌,或許不久這座山裡少有的百年老宅也將走向斷臂殘垣了。

百年老宅眼看就要倒塌,實在心痛!不知大家有何高招?

西頭正屋的側牆上建有涼臺,可見主人的設計之妙和匠心的可贊。如今,涼臺也在腐爛,在風雨中苦苦支撐。

百年老宅眼看就要倒塌,實在心痛!不知大家有何高招?

西頭正屋的房上瓦片己經脫落,唯有上乘的楠木在頂擋風雨。

我很想再給大家介紹介紹院內繁華,苦於主人遠走上海,今天無緣了,下次一定讓大家看看院內和室內楠木和匠心的精華。

面對這些百年老宅的不斷遠去和落敗,不知朋友們都有何高招能挽留住這些鄉愁?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