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疫”線,有你最美」第一聲警報在這裡拉響

【直擊“疫”線,有你最美】第一聲警報在這裡拉響

己亥末庚子初,新冠病毒像一隻黑色的幽靈藉助潮水般湧動的人流由武漢向全國各地蔓延。距離武漢700多公里的古城邯鄲,在市委市政府召開防控新冠病毒會議後,各級各部門立即行動,投入到防控工作中去。尤其是各定點醫院,作為防控的主戰場,人員、物資等重點向防控新冠病毒傾斜。但是,善良的人們還是默默祈禱,新冠病毒千萬不要來啊!

1月20日,邯鄲市中心醫院召開了疫情防控工作會議,佈置了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啟動了東、西兩區發熱門診,清空感染性疾病科普通病人,留出隔離病房收治來自疫區的發熱病人。感染性疾病科的職責是:對來自疫區的發熱病人進行篩查、診治、隔離留觀;對全院發熱患者會診;疫情直報工作等。

1月22日,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太陽早早就從東方升起,沒有人在意陽光下的那一絲稀薄的霧霾。感染性疾病科的醫護人員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春節臨近,分流後病人並不太多。夕陽西下,醫生們、護士們就要放鬆一天煩悶的心情,關係密切的甚至相互開起玩笑來。

“5點50分,我記得特別清楚,這個時間對於我們來說永遠也不會忘掉。”感染性疾病科範曉英主任說。

5點50分,一個40多歲的男子由妻子陪同走進發熱門診。“我昨天剛從武漢回來,現在覺得發燒、有點咳嗽。”趙某某一句平靜的土語,在當班的醫生護士心裡不啻投下一顆原子彈,但從他們臉上看不出一絲慌亂。就像一個加滿了油的機器,感染性疾病科立刻又高速運轉起來。辦理手續、診治、隔離,肺CT、抽血……感染性疾病科的醫護人員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直擊“疫”線,有你最美」第一聲警報在這裡拉響

範曉英是任感染性疾病科主任17年的資深主任醫師,是參與過2003年非典、2009年禽流感、2012年埃博拉防控的具有豐富經驗的醫生,也是非典時期火線入黨的老黨員。肺片沒有問題的結果讓有的醫護人員鬆了一口氣,但範曉英主任和科室同仁們會診分析認為:1、趙某某長期在武漢工作,接觸人員較廣泛,有流行病史;2、發燒;3、化驗結果符合新冠肺炎特徵。高度的責任心、職業敏感讓她感覺這個病人極有可能是新冠肺炎患者。關係要好的其他科室的主任打來電話求情:“如果沒有什麼問題,就讓他回去吧。”“慎重、慎重、一定要守好第一道防線。否則——”“不能有否則!”範曉英主任一再提醒自己。

那時候,核酸檢測必須由全院專家會診同意才能把標本送到省裡去化驗。為此,範曉英主任曾連續三次提出會診要求,堅決要求做核酸檢測並積極與市疾控中心聯繫。之前,邯鄲市還沒有一個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專家們誰也沒有見過,得慎重啊!該患者有武漢返回史,發熱8小時入院,雖然雙肺CT未見異常,但是血常規提示白細胞不高,淋巴細胞降低,提示炎症的指標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均正常,常見呼吸道病毒譜均陰性,考慮病毒感染可能性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能除外。她在會診會議上據理力爭,私下,找專家們一個一個解釋、爭取。最終,專家組被這位快要退休的老主任的一再堅持而感動,同意採核酸做檢測。

核酸檢測的結果出來了,陽性。雖然肯定了自己第一次判斷的正確,但也引起了範曉英高度的擔憂。核酸檢測兩次陽性才能由省裡判定為確診病例。第一次核酸檢測結果按照相關規定得嚴格保密。“身邊無疑就有一個原子彈啊!”她為身邊親如兄弟姐妹的同事們擔心。那兩天,她緊盯同事們的防護是否到位,就是有一丁點兒的瑕疵也會招來她一頓訓罵。小護士們私下囔囔:“咱主任今天是怎麼了?”

趙某某的第二次檢測結果出來了,還是陽性。1月25日深夜11點,省裡確定趙某某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按照相關規定,確診病例須護送至邯鄲市傳染病醫院診治。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穿好防護服的趙某某從隔離病房下來。10點才回到家、11點接到護送通知的郭紅副主任醫師已經全副武裝等在120車旁。從傳染病醫院辦完交接手續回到中心醫院,零點40分,範曉英主任等在樓下。

“和傳染病醫院交接後,病人對我說‘謝謝你們’,有患者的理解,我覺得我值了。”郭紅醫生說。

“趙某某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以後,你作為他的管床大夫,害怕嗎?”我問在一旁忙碌的宋歡歡大夫。宋大夫30多歲,中共黨員,為人忠厚實在,工作積極善於協調,是科室的中堅力量,1月20日之後就沒有回過家。“害怕還是有的,怎麼能不害怕呢?我和我們科室的兄弟姐妹們也是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軀,也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孩子。面對新冠病毒,我們都是初見,我們都沒有經驗,但是,進入感染性疾病科的那一天起,就要和各種病毒、細菌打交道,我們沒有想過逃避,只能勇敢面對。穿上防護衣,進入隔離病房,容不得你想這想那。儘管我們竭盡全力,但也難免對病人有照顧不到的地方,請對我們的工作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宋大夫還不忘檢討自己。

趙某某是邯鄲市的第一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官方宣佈消息後,像一聲警報響徹在古城上空:新冠病毒真的來了,新冠肺炎就在身邊。此後,邯鄲市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提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人們不再串門拜年,戴口罩出門成為習慣,進而實行封閉式管理。

邯鄲市疾控中心張主任對範曉英說:“為你的執著、認真的工作態度點贊!”市委領導評價道:中心醫院領導重視,技術實力過硬,醫護人員有高度的責任心。我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的確診為防控工作起了決定性作用,為下一步防控工作指明瞭方向。

此時,範曉英主任帶領感染性疾病科投入到不分晝夜吃住在醫院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去。隨著病人的逐步增加,院領導果斷在原有基礎上,又開設了感染科二病區隔離病房,三病區隔離病房。截止目前,中心醫院感染性疾病科醫護人員由原來的25人增加到50多人,隔離病房共有76間。先後接診發熱病人近千人,留觀病人250多人,確診病例2人,疑似病例3人。

「直擊“疫”線,有你最美」第一聲警報在這裡拉響

接受我採訪的範曉英主任,原本的短髮已經顯得有些長了,並且略顯凌亂。薄薄的鏡片後是睿智的雙眼,還是能看出睡眠的不足。精明幹練而又如同偶爾露出的魏縣土話般樸實無華,不能大聲說話,嗓音還有些沙啞。在一個半小時的攀談中接了5個電話,有3名醫護來請示工作。對著監控隔離病房的電腦屏幕,範主任對我說:“只要進隔離病房,醫生護士不吃飯或少吃飯,不喝水。兩手不能摸到防護服的任何一個地方。我們醫院的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是受市、省雲視屏監控的。一次,只有那一次,一個病人把垃圾放在門口,護士沒有在第一時間撿起來放入垃圾桶,被省裡嚴厲批評。像你說網上看到的臉上的壓痕太普通了,我們醫護人員經常鼻樑壓破出血。他們幹了很多本不屬於份內的工作,就這樣還有的病人不配合,有哭的有鬧的還有威脅要上吊的。他們真是太難了!”範曉英主任數度哽咽淚下,一旁的醫生默默遞過紙巾。

讓範曉英主任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感染性疾病科的所有人員沒有一個感染新冠肺炎,更沒有一個醫護人員臨陣脫逃。

「直擊“疫”線,有你最美」第一聲警報在這裡拉響

李學軍,河北省採風學會、邯鄲市作家協會、邯鄲市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散見於《渤海文學》等報端刊物及文學平臺

作者 李學軍 邯鄲文聯 發佈 小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