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家庭 当爱情与亲情撞车


重组家庭 当爱情与亲情撞车

我在母职与妻职之间纠结。受邀去照看第三代,如果是原生家庭,就不存在问题。而重组家庭在亲情不一致的情况下,选择就变成了难题。

■ 口述:赵兰 67岁 退休会计

■ 记录:丁宁

十多年前,丈夫病逝了,那年女儿刚上高中。丈夫得的是心血管病,卧床多年。照顾他的那许多年,我觉得身心疲惫,总算是尽心尽力地服侍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女儿上大学那年,我退休了。为了供她读书,我又找了一份兼职补差,直到她大学毕业,拿了奖学金到外面读书。

女儿走以后,我就不再上班了,一闲下来,更是觉得空空的。白天、晩上,出来、进去,总是一个人挺寂寞的。有时我会想,如果能有一个谈得来、知冷知热的老伴儿,能在需要的时候给倒杯茶,说说话,也不至于太孤单。但我知道能碰上一个能体贴入微的人也不易,也就没有太多奢望。

不曾想,在一年前,我报了老年大学,在学书法的老年课堂里,遇到了一个特别谈得来的同学。他老伴儿也病逝了,儿子已经结婚生子。现在和他住在一起。我们都插过队,一起回忆起插队的日子,脑海中都浮现出在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上拉犁耕地、码麦垛、起萝卜窖的日子,我们会一起哼唱那时共同喜爱的歌曲,回忆着那片挥洒过我们这一代人青春和汗水的贫瘠土地……

仿佛我们是熟识多年的老朋友,又同时轻拨了那不知在哪儿沉睡的,未曾想去撩拨的心弦。我们彼此没有太多的情感表达,他对人特别体贴,有时遇上眼神的交流,心里会暖暖的,偶尔也会有汩汩的清泉从心底涌出的感觉。

人到暮年,在一个人的寂寞生活之中,突然得到了一份深切的关爱,这份温情就会照亮丧偶之后孤寂的生活。我愿意和他待在一起,愿意听他条分缕析地品评一幅字画、一帧作品,抑或讨论社会时事。他似乎也愿意和我在一起,甚至主动到我家里做客。我会找出一些食材,我们一起做一顿美味佳肴,边吃边聊,我俩都希望时光定格在那一刻。

相处了一段时间,他想干脆搬来和我同住,我没有拒绝。我能理解,两代人同住,他不会那么自在舒服的。

同居的这段时间,我们相处得不错。他待人很真诚,搬到我这里之后,眼里有活儿,事事肯伸手帮助,对人要求不多,对我也很体贴。我觉得找对人了,很庆幸与他相识。本来我们想着就这样安静、幸福地安度晚年,但是女儿怀孕了,希望我到国外去照顾她,让我面临了两难选择。

我要去的话,一走至少半年。而且我明白,一旦孩子生下,就不会仅仅是半年。如果我同意,此后的生活就将以女儿的需要为轴心。作为母亲,我无法拒绝女儿,我们母女相依为命二十来年,我割舍不下。女儿在异国他乡打拼,第一代移民不容易,她不能为了带孩子而放弃自己的事业,我只能义无反顾地接受。

从感情上,我是果断做出了决定,但是结束一段尚且值得留恋的生活,心中还真有几分不舍。这个决定可能意味着目前的这份生活会终止,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履行法律手续,我若去,意味着他要改变现有的生活。我有些恍惚,本来希望能和这个靠谱的人安度晚年,可我又不得不放弃。

明知去女儿那里照顾孩子,孩子会长大,相比后半生,只是一段短暂的时光,我不可能在女儿家长住。而假如结束现在这段生活,很有可能我们会没有将来,再也不容易找到这样合适的老伴儿了。但是我不可能弃女儿于不顾,因而心里惴惴不安。

我明白,这是在母职与妻职之间纠结。受邀去照看第三代,如果是原生家庭,就不存在问题。据说现在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姥姥与奶奶单独前往儿女家照看第三代;而重组家庭,在亲情不一致的情况下,选择就变成难题。

无论从愿望,还是可能性上,他都不可能与我一同前往。无论如何我总愿意善待别人,并不想因为自己而造成他人的不便。我的选择让我心存歉意,而这不安之中包含了几许无奈。

点评

放弃一份美好的感情,确实有点儿遗憾。得到了希望得到的天伦之乐,却有可能失去相濡以沫的晚年生活伴侣。但这也正是人生两大快乐: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可以去品味和体验。一切皆协商从事吧,决定抽身而退,到女儿那里含饴弄孙充满了乐趣与挑战,回来之后也可试着再次牵手。

您自己得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往往做父母的如果对子女不能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就一定会出力帮忙。通常是把孩子排在第一位,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但是子女们未必会把父母排在第一位,他们会有自己的排序,对此应该想清楚。一旦孩子大了,不需要照看了,那时姥姥、奶奶可能就得重新再独自生活。到那时,不要懊悔眼下的选择。

如果将来回忆起这段时光,还能回眸一笑就好。人一生该付出时付出,该守望时守望。一个人如果意识到自己是无可取代的,就会将这份责任担当起来。在母亲能给孩子帮助时,拒绝给予,心中会不安。接受女儿的召唤能让人体会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能享受一份含饴弄孙的愉悦。

中国文化是一种相互依赖型的文化,而西方文化则是以个体自我为中心。对这种差异,得有心理准备。女儿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不太可能真切体会母亲的需求与渴望,让孩子从体贴您的角度理解情感对您的意义,并非易事。您觉得可贵,希望保存这小小的火种,可以一方面对同居前不曾有这层估计向对方致歉,另外,如果有把握,不妨在出国期间,依旧还让他住着您的房子,直到他安排妥帖为止,当然需要立字为证。这样让彼此都在心里给对方留一份牵挂和惦念。

(来源:中国妇女报婚恋周刊;作者系北京出版集团编审,曾任红枫妇女热线首批咨询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