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画像微笑之迷,科学家终于要破解了

一个人坐在窗前,静静的听着《蒙娜丽莎》,歌词写着:高挂在心墙的酸甜苦辣 爱似油画 花前月下 看你的肖像心乱如麻 蒙娜丽莎 你不说话 是那么酷似青梅竹马 每次看见你的微笑 会让我的旧伤,听着歌曲心里流连忘返,下面探索君为大家详解答蒙娜丽莎画像微笑之迷,科学家终于要破解了吗?

蒙娜丽莎画像微笑之迷,科学家终于要破解了

蒙娜丽莎画像


一、蒙娜丽莎画像微笑之迷

相信大家就算不知道达芬奇,我也相信大家也听地或看过《蒙娜丽莎》,几乎算是世界第一名画了。想要看原作,去巴黎卢浮宫啊,蒙娜丽莎方圆几米一直被围得水泄不通,这种待遇也只有蒙娜丽莎这种镇馆之宝才有啊。

蒙娜丽莎画像微笑之迷,科学家终于要破解了

卢浮宫的围观人群


大家肯定会问,这幅画为什么这么牛?首先先了解一下她的作者达芬奇,他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所谓的文艺复兴,是用来反抗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和禁欲主义的,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蒙娜丽莎画像微笑之迷,科学家终于要破解了

按时间上推算来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对应的是中国明朝。

蒙娜丽莎画像微笑之迷,科学家终于要破解了

明朝的时候文征明书画


话说回达芬奇,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这个称号当之无愧,科学家、发明家、画家、雕塑家、天文学家等等,是全能型的选手。

蒙娜丽莎画像微笑之迷,科学家终于要破解了

达芬奇自画像


说蒙娜丽莎名垂千古得益于达芬奇,是因为达芬奇的其他身份——科学家。在他成名后的30年内,达芬奇共解剖了30具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体。达·芬奇也准备出版解剖学理作品并制绘了超过200篇画作。

正是因为这些解剖作业,达芬奇才会对人体的每一块肌肉都这么了解。

二、科学家终于要破解了吗?

对于这个迷之微笑,有一种说法是达芬奇利用高超的绘画技巧,来制造一个视觉假象,这也全赖于他对脸部每一块肌肉的了解。这是比较普遍的说法,但好像也不足以解释。因为这完全画出来了现代的3D效果啊

另一种说法,一个来自哈佛大学的神经学家玛格丽特·利文斯通发现,这个忽隐忽现飘忽不定的微笑与人体视觉系统有关。

蒙娜丽莎画像微笑之迷,科学家终于要破解了

玛格丽特·利文斯通


“笑容忽隐忽现,是由于观看者改变了眼睛位置。”意思就是,假如人们的中央视觉放在蒙娜丽莎的双眼,较不准确的外围视觉便会落在她的嘴巴上。由于外围视觉并不注重细微之处,无形中突出了颧骨部位的阴影。如此一来,笑容的弧度便显得更加大了。

蒙娜丽莎画像微笑之迷,科学家终于要破解了

蒙娜丽莎嘴巴

不过,当眼睛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中央视觉便不会看到阴影。利文斯通说:“如果看着她的嘴巴,使得我们永远无法捕捉她的笑容。”

对于科学盲的小编来说,虽然能看懂,但是觉得没有说服力。

据说,达芬奇为了使蒙娜丽莎保持愉悦的心情,以便捕捉那抹魅人的微笑,不仅用亚麻布盖住窗户营造晕柔的光线,还在四周装设喷泉,种满她最爱的花草,更请来乐师弹奏动人旋律,歌唱家现场演唱,喜剧演员进行幽默逗趣的表演,可说费尽心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