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名臣朱買臣發跡後接前妻享福,後者為何羞愧自殺?

文史磚家


當初是朱買臣的妻子崔氏主動提出離婚的,崔氏嫌棄朱買臣窮酸不會掙錢,只會“之乎者也”。

朱買臣確實家貧,娶了崔氏後,主要經濟來源就是上山砍柴換點零用錢。



但朱買臣不向命運低頭,依然是個樂天派,每天大聲背誦詩詞歌賦,治國策論等文章,這在當時人們眼中就是不務正業,四鄰八家都笑他是個呆瓜。

老婆崔氏覺得臉上無光,不讓朱買臣背書,朱買臣說:“不吃飯可以,不讀書不行”。崔氏說,“你讀書我就和你離婚。”

其實崔氏想找理由離開朱買臣,她早就有了外心了。原來她常趁丈夫上山砍柴之機,和鄰村的小木匠偷情,小木匠手裡有個錢,每次都給她幾兩銀子。

這事只瞞過了朱買臣。

崔氏萌生了和小木匠做長久夫妻的念頭,於是逼著朱買臣寫休書。

崔氏三天一小鬧,五天一大鬧,朱看這日子確實沒法過了,乾脆寫了休書。

崔氏的目的達到了,和小木匠過起了日子。朱買臣孤零零一個人,更加努力學習。

誰知道離婚五年後,朱買臣被漢武帝劉徹慧眼識珠,提拔朱做了會稽太守,朱的仕途一帆風順,聽說還要提拔他做都尉。

這時朱的前妻崔氏心想:“太守可比木匠掙錢多,我抹下臉來求他和我復婚,如果能行,我後半輩子衣食無憂了。”



崔氏找到前夫朱買臣,一見面跪倒磕頭,現在朱是會稽(江蘇)太守,崔氏只是一個農村木匠的妻子,身份有天地之別。

崔氏哭著說:“千錯萬錯,看在曾經夫妻一場,咱倆復婚吧,說罷嗚嗚哭了起來。”

朱看了一眼前妻,說,“平身吧,外面自己搬個凳子坐在旁邊咱們嘮嘮嗑。”

崔氏一看有緩和的餘地,屁顛屁顛從外面搬了一個凳子坐了下來。

朱買臣開言道:“我以為咱倆這輩子不會再見面了,當初你死心塌地的要和我離婚,我苦苦挽留你,你還記得我說的話嗎?”

崔氏一臉的茫然。

朱接著說:“我就知道你忘了,但我不會忘記。你罵我四十歲了不會掙錢,只會上山砍柴換點小錢過日子,嫌我窮。我說再等10年,50歲時我就會發達,到時候好好讓你享清福。你不信,說我窮酸樣,你能當上官,天底下就沒有窮人了,難道你一點不記得了?”



崔氏這才想起來了,感覺當初自己確實夠尖酸刻薄的,畢竟夫妻一場,沒有給前夫一點時間和麵子,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堅決要離婚,這事確實怪自己。

崔氏低下了頭,諾諾說道:“誰知道離婚五年你走運了,知道這樣打死我也不離婚”。

朱買臣聽了心中暗笑:“這女人始終就是一個勢利眼,沒有真愛!”

朱買臣朗聲說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道君子貧,只是時未到”。

這話我愛聽,沒毛病,男人一時落魄不可怕,有時候苦難對強者來說是一筆財富。

比如歷史上的模範夫妻薛平貴與王寶釧,王氏始終對丈夫有信心,哪怕一時住寒窯,她相信有一天丈夫會住官府大殿,這就是真愛。

還有宋朝宰相、寫出著名《寒窯賦》的呂蒙正。呂蒙正家貧比朱買臣有過之而無不及,呂蒙正最後做了宋朝的宰相。

可惜崔氏目光短淺,有眼不識金鑲玉,把一顆明珠無情拋棄了。

也不知道崔氏咋想的?換做任何一個女人也沒臉來找前夫。自己也不照照鏡子,朱買臣是一方大員,他現在還能接納一個黃臉婆的村婦嗎?



崔氏簡直自取其辱,最後懇求朱買臣把他接回來。

朱買臣揮揮手命僕人打來一盆水,對崔氏說:“這樣吧,我把這盆水潑在地上,如果你能把水原封收回來,咱就復婚。”

崔氏不死心,想試一試,於是同意了。

朱買臣把水潑在地上,崔氏急忙跪在地上往盆中收水。急手忙腳收了半天,盆子裡只有少半盆泥水。

崔氏恍然大悟,這是前夫羞辱自己,天底下哪有“可收回的覆水”呢!

崔氏滿面羞愧地跑了,回到家就懸樑自盡了。

有時候人犯的錯誤無可挽回,如果崔氏不是如此弱智,她也許不會死。

對於崔氏的做法你有什麼說的,不妨留言評論一番。現在的女孩子不比崔氏多聰明,不是嗎?


秉燭讀春秋


朱買臣是西漢吳縣人,朱買臣家境貧寒,但是酷愛讀書,所以是個窮書生,家裡也沒啥產業,朱買臣和他的妻子崔氏兩個人到山裡去砍柴,然後再挑到集市把柴賣掉。

朱買臣有一個習慣,就是在挑柴的路上背誦詩文,大家都笑話他,崔氏也十分的難為情,就讓朱買臣別再背了,這樣會讓人笑話的,可是朱買臣完全不聽,依舊如此,崔氏實在忍不住了,就向朱買臣提出離婚。

在古代男子休妻還有一些,可是妻子休夫還是比較少見的,朱買臣也很尷尬,他跟崔氏說:崔氏,我現在雖然窮,但是我將來是在大富大貴了,你都跟我二十多年了,你就再多跟我幾年吧,我一定能飛黃騰達的,到時候肯定會好好的對你的。

崔氏說:像你這樣的,怎麼可能會富貴?我再跟著你,肯定餓死在馬路邊的,啥也別說吧,咱們離婚吧!我不相信你了。

崔氏後來也嫁人了,而朱買臣還像以前那樣,還是邊挑著柴,一邊背誦著詩文,樂此不疲,而崔氏與她的丈夫看到朱買臣沒有飯吃的時候,還是會給朱買臣飯吃的,看來崔氏對朱買臣還是有點同情心的。

後來朱買臣在朋友的介紹下在會稽郡當差,後來又出差到長安城,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自己的老鄉嚴助,嚴助把朱買臣推薦給了漢武帝,朱買臣就給漢武帝講四書五經,漢武帝很滿意,將朱買臣留在了身邊。

公元前111年,東越王不服漢朝廷,朱買臣向漢武帝獻計,漢武帝就封朱買臣為會稽太守。

朱買臣來到會稽郡,發現崔氏與她的丈夫正在修路(應該是服徭役),就讓人用車將兩人載到太守府裡,好吃好住一個月之後,崔氏就上吊自盡了,朱買臣給了崔氏的丈夫很多錢,讓他安葬崔氏。

而根據另外一個版本,那就是朱買臣當了太守之後,崔氏攔住了朱買臣的馬車,請求與朱買臣復婚,朱買臣就把一盤水倒在路上,說如果崔氏能把水給收回來,他就同意,這個就是馬前潑水,覆水難收的典故。


歷史簡單說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同見面。

朱買臣是西漢時期江蘇吳縣人,因“七國之亂”舉家逃到會稽郡下涯村躲避戰亂,他和妻子在深山裡搭了個茅蓬居住。夫妻倆靠砍柴為生,朱買臣偷閒就看書,挑柴去市場賣的途中還背誦詩文,這事被當地人當做笑料傳來傳去,妻子就勸他,我們都落到這種窮困境地了,別在丟人現眼了,可朱買臣依然如故。


妻子感到羞愧難當,就提出了離婚相逼,朱買臣對她說:“憑我的才學,估計50歲要大富大貴了,我現在40多歲了,再過幾年我會好好報答你的。”妻子忿恨地說:“別再做夢了,我跟了你20多年,聽的耳朵都起繭了,日子越過越苦不說,還讓人背後指點、當面嘲笑。”朱買臣再三勸說,妻子索性大哭大鬧,無奈之下,朱買臣寫了休書,妻子離家而去。

離家後的妻子又重新找了丈夫,沒有了妻子的朱買臣砍柴也少了,更加窮困潦倒,但他看書背詩從未停止,一日,他挑著柴從墓地走過,由於又冷又餓,就蜷縮著在墓地旁休息,這時,他的前妻和新丈夫來上墳,看到他如此落魄,不僅悲感交集,趕忙拿出祭祀的飯菜給他吃,為這一點,朱買臣永遠記住了她的好。


過了幾年,朱買臣經朋友幫忙,到會稽郡當了一名差役,郡裡的上計吏進京彙報工作,派朱買臣押車同往,他們到了長安後等待皇帝的詔令,上計吏讓朱買臣在公車署等候,由於詔令遲遲未下,朱買臣就無事上街遛躂,湊巧遇到了同縣人嚴助,嚴助官至中大夫,是漢武帝賞識的大臣,他在家鄉上不同於嘲笑朱買臣的平庸之人,是少有的知道他有真才實學的人,於是嚴助向漢武帝推薦了朱買臣。

漢武帝召見了朱買臣,朱買臣談說《春秋》,釋義《楚辭》,論證古今,有理有據,當時漢武帝正要準備修築朔方郡城,公孫弘進諫,認為財政吃緊,不宜動工,漢武帝看朱買臣如此博學,就讓他和公孫弘辯論,朱買臣幾個回合,就讓公孫弘心服口服,收回進諫。漢武帝很高興,就封朱買臣為中大夫,與嚴助一起在宮廷為職。後來東越王餘善不聽朝廷指令,漢武帝問計朱買臣,朱買臣獻策,漢武帝按朱買臣的策略,消滅了東越王,就封他為會稽郡太守。

朱買臣到了會稽郡城外時,令隨從在城外等候,自己穿著舊衣服進城走進郡邸,官吏們正聚在一起喝酒,對他的到來不屑一顧,朱買臣走到後廳,守邸人正在吃飯,朱買臣過去也吃了起來,朱買臣故意露出繫著官印的綬帶,守邸人出於好奇就去拉綬帶,結果拉出了一方官印,一看是會稽郡太守印,慌忙去前廳向官吏們彙報,他們不相信,都說守邸人亂說大話,有個平素輕視朱買臣的人說:“我到後廳去看看”,他走到後廳一看官印,嚇的回頭就跑,並高聲嚷道:“的確如此,朱買臣當太守了。”這時他們才相信,紛份來拜謁朱買臣,守丞得到稟報,也來拜會朱買臣,守丞得知他的隨從還在城外時,為了以示隆重,要搞的上任進城儀式,於是徵召民眾修整道路。

朱買臣出城後重新坐車進城上任,他看到前妻和丈夫也在修路的隊伍中,就停下車子,令後面的車子載上他倆送到太守府,他在太守府給他倆按排了房間,並每日提供精美的食物,後來他前妻不想再住下去了,他就在城裡給他倆買了一座豪華的房屋,並給了他倆足夠一生衣食無憂的銀兩,然而,一個多月了,他的前妻卻上吊而死。

至於為什麼上吊?主要是出於羞愧和懊悔,當初她和朱買臣離婚,主要是好面子,其次才是貧困,要說窮,自從她嫁給朱買臣後,就沒有富過,一直是過的窮日子,窮日子她還能忍受,但面子問題卻忍受不了,以前在吳縣是種地,和人接觸少,到了會稽下涯是砍柴,還要挑到市場賣,和人接觸多了,她讓朱買臣不要在人多的地方背詩,可朱買臣不但不聽,反而越背聲音越大,這讓她實在辱受不了,所以,鬧著要離婚。現在有朱買臣的資助,生活無憂了,但悔恨卻時時伴隨著她,她完全能想象到,那些嚼舌根的人又在背後議論紛紛和指手劃腳了,彷彿她聽到了“你看這個婆娘羞不羞,都和人家離婚了,還問人家要錢要房,當初嫌人家窮,可找了個還不是窮光蛋,”,她的上吊自殺,主要還是心理問題,是心靈的煎熬到了極限所造成的。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漢朝名臣朱買臣,發跡後接前妻享福,後者為何羞愧自殺?原因不是羞愧自殺,而是憤恨自殺。

朱買臣,西漢武帝朝名臣,後位列九卿,40歲左右與崔氏離婚,50歲左右任會稽太守,他的前妻崔氏自殺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個女人跟著你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勤勞生活

朱買臣是一個儒生,其實就是一個書呆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生活貧困如洗,崔氏嫁給他後,溫柔賢惠,勤儉持家,雖然朱買臣依然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但生活條件逐漸有了起色。

由於“吳楚七國之亂”爆發,兩人不得不來到會稽郡附近的山上生活,日子過的異常艱難,崔氏經常勸說買臣,出去找點工作,貼補家用,但朱買臣想通過讀書來幻想將來的富貴生活,

完全不顧及自己已經40多歲,依然毫無廉恥的享受妻子的付出,不肯出門,即便偶然和妻子上山打柴,依然口中背誦所謂的經典,完全不顧周圍人的奚落,結婚20多年,崔氏逐漸對朱買臣失望透頂,

無奈兩人離婚了。離婚後崔氏上山碰到快餓死的朱買臣,趕緊將身上的錢財都給了他,幫他渡過難關。

朱買臣性格陰暗,報復心強,喜歡做表面文章

朱買臣50多歲,通過老鄉嚴助,獲得漢武帝賞識,就任會稽太守,在就任途中,碰到崔氏和現任丈夫,朱買臣故意邀請崔氏夫婦上車,炫耀自己,想看到崔氏後悔的表情,但崔氏一臉坦然,毫無悔意,朱買臣不死心,強令崔氏夫婦住在太守府,對外宣稱救濟前妻,宣揚自己不計前嫌,念及舊情的好形象。

崔氏性格剛烈,面對朱買臣的報復,以死明志

住在太守府後,崔氏再三訴說,回家的意向,朱買臣不答應,崔氏和自己想象的一臉後悔態度完全不同,於是不允許他們夫婦出門,相當於軟禁起來,朱買臣性格的扭曲可見一斑,崔氏性格剛烈,憤恨不已,情急之下自殺身亡。朱買臣心中有愧,厚葬了崔氏。

古代文人墨客歪曲事實,普遍擁有“朱買臣心理”

歷代文人墨客大多不得志,又比較清高,受到周圍人的側目,但經常幻想以後高頭大馬衣錦還鄉,使曾側目之人阿諛奉承他們,典型的“朱買臣心理”於是他們歪曲事實,將朱買臣的故事改編成自己理想的結果,於是有了“馬前潑水,覆水難收”的故事。

漢朝名臣朱買臣,發跡後接前妻享福,後者不是羞愧自殺,而是憤恨自殺。


帥帥讀史


蘇州的藏書養肉又上市了。提到藏書,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漢朝著名的朱買臣,藏書鎮因為此人而得名。


朱買臣是個窮儒,心有大志,痴迷讀書。到了40歲上下,仍然沒有治下什麼家產,仍然是個落魄儒生,常常靠砍柴賣掉以後換回糧食維持生計。

但是朱買臣前半生的時候,漢朝崇尚的時道學,像朱買臣這樣的儒生是沒有什麼前途的。所以他老婆對他意見非常發,不允許他買書讀書,希望他找個正經工作,置點家產,好好過日子。

朱買臣一面應付著老婆,一面就趁砍柴的時候,偷偷把書藏在樹林裡,趁每次出來砍柴的時候,偷偷看書。


於是朱買臣一家早先生活的藏書鎮,因此而得名。

但是漢景帝前元3年(公元前154年),朱買臣和他老婆搬到了會稽郡富春縣下涯(今建德下涯鎮),因為這一年“七國之亂”爆發了,吳王劉濞反了。

躲避戰禍成功,朱買臣到了會稽,乾脆連房子都不買了,估計也買不起。就在大山裡搭了個窩棚,仍然靠砍柴賣柴過日子。朱買臣對砍柴也不太上心,仍然酷愛讀書。

這日子一長,他老婆實在不能忍了,提出了離婚。漢朝女性的地位並不低,婚姻嫁娶不須啼。

朱買臣表示不同意,說“我都40多了,你嫁給我,已經過了20多年的苦日子了,你就不能再堅持10年?我最晚50歲肯定有出息。”

這話或許朱買臣是認真的,但是他老婆已經受不了了,“再等10年,我撒早就餓死在山溝裡了”,於是堅決離。

朱買臣很無奈,只好一紙休書離了。有一次朱買臣老婆(應該叫前妻了)和她新老公上墳,竟然看到了朱買臣餓得半死在墳堆子裡,竟然還在看書,於是還好心地給了口飯朱買臣吃。

看到這一幕,朱買臣前妻更認為自己這個婚離對了。

但是漢武帝即位之後,開始逐步籠絡儒生,儒學逐步開始變成了顯學,朱買臣的機會則就到了,不過過程實際上也非常曲折。

朱買臣先是在會稽做了一個負責進京彙報的差役,算是有一個穩定工作了。然後進京又遇到了同為吳中的儒生嚴助,嚴助把他舉薦給了漢武帝劉徹。

本來一下子登天了,結果受公孫弘連累,連公職都給弄丟了。只能回來賴在會稽府的門房裡。

他前妻看到了,覺得這真是一坨爛泥扶不上牆啊,當初離婚離對了。


然而元鼎5年(前111年),東越王餘善反覆無常,屢次不聽朝廷命令。於是漢武帝又想起了朱買臣,讓人把他召回。

朱買臣這次很給力,提出瞭如何平定東越王餘善的方案。得到了漢武帝的認可,不但封他為會稽郡守,還派了很多造船的工匠,給了大量的錢財,跟著朱買臣回到會稽。

這一次才算是朱買臣衣錦還鄉。但是長久以來的憋屈,導致了朱買臣想報復一下曾經羞辱過自己的人。

他故意穿得破破爛爛的,跑到會稽。那些曾經奚落過他的官吏,仍然不拿正眼瞧他。直到朱買臣拿出綬印,眾人嚇得面無血色,從此不敢小瞧他。

在朱買臣做了會稽郡守後,一天騎著高頭大馬,遇到了正在修路的前妻和她的丈夫。但是這一次朱買臣並沒有像前妻羞辱自己一樣羞辱他前妻,或者說羞辱的手段比較高級。

他停下馬,叫後面的車子載上他們,送到郡守府,並安置在園中,好吃好喝地供應他們,但是自己卻避而不見,的確也可能是忙著平東越。

這樣的日子約莫過了一個月,朱買臣的前妻扛不住了,和現任丈夫也開始發生矛盾,嫌棄他太窮。於是跑到大街上攔了朱買臣的馬,提出了復婚。

因為他前妻認為朱買臣肯定不反對和自己復婚,畢竟生活在一起20多年,不然不會把自己養在他的園子裡;而且這一個月錦衣玉食的日子,使得自己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窮苦生活了。


朱買臣也不惱,說“留你們在園子裡住,是為了報答當初在墳地時的一飯之恩。既然現在你提出來要復婚,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你如果能做到這件事情,我便答應你。”

於是朱買臣讓人準備了一盆水,然後把水潑到了地上,把盆給了他前妻,冷冷地說,“你把地上的水裝回盆子裡,我們就復婚。”

這就是著名的成語——“覆水難收”的由來。

朱買臣前妻好歹也是受到20多年薰陶的,自然懂得這是什麼意思,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於是回去便懸樑自盡了。

不得不說朱買臣此舉實在太誅心。這也充分說明可朱買臣絕非良善之輩,也是一個手段極端之人。

朱買臣雖然後來位列九卿,富貴顯赫一時,但晚年捲入朝廷內鬥,著名的酷吏張湯之死,便和他有關,而他最終被斬首,也和張湯之死有關。


炒米視角


“朱買臣休妻”流傳已久,成為市井坊間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典故。是說當朱買臣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讀書人的時候,他的前妻嫌棄他一無所有,就逼迫他寫了一封休書放飛了自己。隨後,她另嫁他人。後來朱買臣時來運轉,當了會稽太守以後,有次坐車出行,看見前妻忙於修路。於是把她和她的現任丈夫接到太守府中,整天待如上賓。但,這樣養尊處優的生活還沒有過到一個月,前妻就上吊自殺了。

朱買臣前妻被接進府中享福,不到一個月為什麼就自殺了呢?

不言而喻,人人都有羞恥之心,朱買臣的前妻看到他目前志得意滿的狀態很後悔,又無功受祿,也很羞愧。聯想自己逼他寫休書的情節,竟無地自容。當初她覺得朱買臣沒有出息,跟他沒有出頭之日。在不允許妻子拋棄丈夫的環境下,想方設法,不擇手段地離開了他,自己太不仁不義了。但朱買臣飛黃騰達後,卻不計前嫌,讓她過上了她日子。自己的品格與之相比真是相形見絀,於是悔羞交加之際,她自殺了。我的姥姥給我講這故事時,就是這樣的觀點。



隨著歷史知識的積累,我認為這樣的認識有點樸素,甚至錯誤。眾所周知,朱買臣後來得益於好朋友嚴助的引薦,見到了漢武帝后才平步青雲的。他之所以獲得了漢武帝的青睞,是因為他不顧個人節操,為漢武帝排斥、打壓異己,立有功勞。但最終,朱買臣還是被漢武帝給殺掉了。由此推斷,朱買臣的前妻是很有眼光的,朱買臣真的沒有出息,否則不會做出出賣良心的事以博取功名。而且她再嫁後,與她的丈夫看到朱買臣飢寒交迫時,還屢次拿食物給他吃。這說明朱買臣的品格是惡劣的,而她的妻子🈶識人之明,且品格是善良的。

再回來看看,她妻子為什麼會自殺?可以說,是陰險的朱買臣逼迫的。

朱買臣很虛偽,他已經是太守了,卻故意衣衫襤褸回故鄉。讓那些衙門裡的人以世俗的眼光來輕視自己。隨後又假裝不經意地露出了印璽,讓人們對他大吃一驚。於是修路來接待太守。這就有點陰暗,他對自己先抑後揚,目的是彰顯自己的高貴地位,以享受別人在前倨後恭、驚惶失措的狀態中為自己帶來的快感。
他坐在馬車上看見前妻夫婦的時候,早已有了報復她的意念。他懂得前妻是善良的人,有羞恥之心。他正要利用她的一點,殺人不見血,殺人不償命!依紀驗判斷,有見識又善良的人自有節操。朱買臣接前妻夫婦來住,他是太守,前妻不能也不敢推辭。而她的現在的丈夫沒有見過世面,自然在太守面前有奴顏婢膝的表現。


朱買臣早明白他的前妻受不了這種對比,他卻處心積慮地與她現任丈夫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就是要展示出自己人優秀與尊貴!可以說朱買臣前妻進太守府後就明白了朱買臣的用意,畢竟同床共枕過,對他的品格早有認知。他太善於做作了,他的嘴臉太醜惡了,手段太卑劣了。朱買臣的前妻在無法逃脫朱太守掌控的情況下,不甘心受辱。於是,果斷地自殺了,以決絕的行動,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希望星晨58298869


朱買臣是西漢漢武帝年間的重臣,一個儒生,滿腹經綸,卻沒有做官。他和妻子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生活也清貧窘迫,常常上山打柴唱山歌,背誦儒學文章,招來鄉鄰們的諷刺與譏笑,但是他毫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妻為此也抱怨他,日子過得清貧寒苦,就一心幹活謀生,少在外面丟人現眼。而朱買臣卻說,都二十幾年了,你再忍忍,我會在五十多歲轉運的,可他妻子實在忍受不了了和他分手改嫁,過上了好一些的日子,後來,朱買臣在路上飢渴難耐暈倒了,他的前妻與丈夫把他救醒,給他衣食。終於,到了五十多歲時,他的故友嚴助舉薦他做了官。時來運轉了,朱買臣衣錦還鄉,就把前妻和丈夫接到他的府上,過上富貴日子,他妻子見他發跡了就後悔了,請求他回心轉意,他當面把一盆水潑在地上問:這潑下去的水還能再完滿收回來麼?他的前妻後來就羞愧自殺了。這個故事感覺朱買臣是利用人性的弱點在報復他前妻,表面上是很友善,實則用心險惡!雖然前妻離開他顯得絕情,但是陪他二十多年,也算夫妻一場,更何況他落難的時候,他前妻和再婚丈夫也救過他。若是誠心報答他前妻也會考慮報恩的方式。後來,朱買臣為了幫朋友莊青翟報復酷吏張湯,陷害張湯致死,真相大白後,漢武帝劉徹處死了朱買臣,朱買臣的下場也不好。


伯爵1857


朱買臣,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大官,位列九卿。雖然他官居高位,卻發跡很晚,直到50歲左右才開始步入仕途。朱買臣在歷史上的名氣,大多並非來自為官有方,亦非來自政績斐然,而是多來自於各種類別的戲曲,在戲曲之中,朱買臣從大臣搖身一變成了男主角,主要上演的劇目是《朱買臣休妻》。主要是講述了朱買臣為官前被妻子嫌棄而離開他,之後朱買臣衣錦還鄉,妻子羞憤自殺的故事。然而,事情真是如此嗎?

朱買臣妻子的為人

朱買臣在發跡之前,主要靠砍柴換食物為生,但是他砍柴和別人不同,他砍柴的時候,得帶著妻子一起,而且在砍柴歸來的時候,還得大聲誦讀詩書。妻子覺得他這樣很奇怪,希望他不要在路上大聲誦讀,周圍人都投來了異樣的目光,朱買臣卻不以為然,反而更加大聲的誦讀,這讓他的妻子覺得很羞愧。回到家中以後,就對朱買臣表示了他要是繼續如此的話,她就要離開了。朱買臣是怎麼說的呢?他說我算過卦了,我50歲必然發達,我現在都40多歲了,馬上就能過上好日子,帶著你享福了。妻子當然不信了,你這樣的人怎麼發達呢?不餓死就不錯了。於是,朱買臣寫了休書,與妻子分開了。

“買臣笑曰:“我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餘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漢書》

從這段故事來看,朱買臣的妻子根本不是主流宣揚的“嫌貧愛富”形象,她如果真是一個這樣的女人,又怎麼會和朱買臣一起生活這麼多年呢?她的離開,只是一個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女人,經過自己努力之後依然無法改變現狀後,最無奈的選擇。試問,一個知道羞愧,怕鄰居和路人笑話的女人,最終寧可選擇被“休”,這在古代,她需要做出極大的決斷,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丈夫朱買臣,40多歲還無法撐起這個家。

朱買臣這樣的砍柴郎,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罕見了吧?喜歡讀書,而“不治產業”,帶著不離不棄的妻子在深山裡搭一個茅草屋居住,每天砍柴的時候還得帶著妻子,去集市賣柴也要帶著妻子一起,他帶著妻子幹嘛呢?恐怕是朱買臣沉迷於讀書,那些柴大多數究竟是誰砍來的還不好說,這一點,從朱買臣休妻之後的生活就能看出來一二。

“其後,買臣獨行歌道中,負薪墓間。故妻與夫傢俱上冢,見買臣飢寒,呼飯飲之。”——《漢書》

朱買臣妻子離開之後,又找了人家,也不是富貴人家,可見其妻並非因“嫌貧愛富”而離開。她與現任丈夫在上墳的時候,看到了又冷又餓的朱買臣,她的妻子怎麼對他的?沒有落井下石的嘲笑,而是和現任丈夫一起給他吃喝,可見朱買臣妻子有情有義。

在漢武帝時期,生活比較穩定,那時候的男人平均年齡49歲,這位朱買臣說他50歲會發達,他的妻子不相信,這是出於一個正常人的正常判斷。她離開以後對朱買臣依然有接濟,說明她重感情,離開是因為多年的堅持下,朱買臣沒有任何改變,導致她心灰意冷,一個女人想要一個穩定的生活,最終離開也不是因為“嫌貧愛富”,所以,朱買臣的妻子人品不錯。

朱買臣衣錦還鄉更像是“小人得志”

朱買臣幾年後在會稽郡混了一份差,正好會稽郡的上計吏上京彙報,他去押車。在京期間,沒錢吃飯,全靠上計吏接濟。直到在街上遇到了同鄉嚴助,嚴助可是漢武帝身邊的紅人,就推薦了朱買臣,朱買臣見到漢武帝很會珍惜機會,張嘴《春秋》,閉嘴《楚詞》,討得了漢武帝的歡心,獲得了留在漢武帝身邊為官的機會。只不過後來朱買臣犯事被免了官,回到了會稽郡的府邸,天天跟守府邸的人混飯吃。

後來東越叛亂,漢武帝召了朱買臣進京,重新任命朱買臣為官,漢武帝認為,這人發達了,不衣錦還鄉就像是繡衣也行,沒人看到,於是任命了朱買臣為會稽太守。

朱買臣衣錦還鄉,頗有點“小人得志”的感覺。他回到會稽郡府邸的時候,沒有敲鑼打鼓的回去,而是像落魄的時候一樣,穿舊衣服回到了府邸。他為什麼要這樣的做呢?他想讓那些瞧不起的他的人,過一陣知道真相後大吃一驚,紛紛跪倒他的面前,為自己的有眼無珠而感到羞愧。

“買臣衣故衣,懷其印綬,步歸郡邸。”——《漢書》

朱買臣穿舊衣服,帶著打印和綬帶來到會稽郡府邸的時候,會稽郡府邸任職的人大夥兒都在喝酒,沒有理他。他就直接去找了跟著混吃很久的守邸人,守邸人一如往常一樣,請他吃了飯。朱買臣吃飽後,似乎覺得也差不多了,就故意讓守邸人看到了綬帶,又看了大印,這才大驚,趕緊跑出去告訴了所有人,趕緊迎接太守老爺。起初,大夥喝醉了都不信,最終看到了太守大印,這才紛紛慌張起來,去拜朱買臣,這讓朱買臣很受用,他衣錦還鄉為了什麼呢?不就是為了這一刻嗎?他下一步就要回到他曾經住的吳縣。

當朱買臣高頭大馬開道,車隊跟在後邊,風光無限進入吳縣的時候,看到了兩個人正在為了迎接他而在修路。他們不是別人,正是朱買臣的妻子和她的現任丈夫。朱買臣衣錦還鄉,他要證明的就是之前瞧不起他的人都是錯的,都該腸子悔青他才開心,而在他朱買臣心中,最該腸子悔青的正是眼前的這對夫妻。

於是,故妻和現任丈夫被朱買臣“請”到了太守府中居住,每天給他們準備飯菜,以此來“報恩”。

朱買臣“報恩”一個月,妻子自殺

朱買臣的妻子,並非是一位嫌貧愛富的拜金女,如今看到了朱買臣富貴,想來只會是吃驚,但不會去糾纏諂媚。如果她真是貪慕虛榮,貪戀錢財和富貴生活的人,她又怎麼會自殺呢?上一次她因為羞愧痛下決心,離開朱買臣。這一次她自盡身亡,會不會是因為更加羞愧呢?

朱買臣妻子和現任丈夫,被朱買臣請到了太守府養著,他的目的顯而易見,就是想向故妻炫耀,證明她當年的選擇有多麼的錯誤。

所以,朱買臣的妻子和現任丈夫,被“請”進了太守府,每天看著朱買臣在他們面前炫耀,朱買臣的妻子本來就性格貞烈,自然受不了這樣,她寧可靠勤勞的雙手養活自己,但是她沒能和自己的丈夫離開太守府,而是選擇了自縊結束自己的生命。她為什麼不離開呢?畢竟太守府不是她的家,她能否離開是朱買臣說了算。朱買臣不讓她離開,就是要讓她每天都看著自己富貴,每天都要吃他給的吃食,於其說朱買臣是在“報答”故妻,不如說是在“報復”故妻。朱買臣的妻子自然受不了這樣的羞辱,最終被朱買臣逼得自盡。

“朱買臣休妻”,一個醜陋的“小人得志”故事,卻成為了讀書人勵志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最終,朱買臣因為陷害張湯事發,被漢武帝斬首,足可見朱買臣並非什麼光明磊落之人,只可惜朱買臣故妻,與朱買臣多年貧賤生活,最終又遭她羞辱致死。


野史日記


小編,你提的問題對嗎?你看過漢書沒有?誰說朱買臣發跡後去接前妻享福的,你嗎?朱買臣發跡後,明明是因為前妻年老了,生活也極為困難,有好心人跟她說你家老公現在做大官了,富貴了!可以去找他,或許他會顧念你一輩子為了讓他讀書獲取功名而辛勞,受苦受累,幫你解決一下生活的困難,前妻本來就不好意思去找他的,在一些街坊鄰居的鼓勵下,抱著僥倖心態去看看,誰知朱買臣卻讓手下端了一盆水潑到地面上,讓他前妻把水收回來,收🉐️回來,就可以讓她一起回去,資助她的生活!前妻知道朱買臣是在羞辱她,深感愧疚,受不了屈辱,於是自盡身亡!








黃河75542


都別搶,我來答。

事實證明:今日的你對我愛答不理,將來的我你高攀不起是一條古今通用的生活智慧。

朱買臣和他妻子是一個老套的物質女與鳳凰男的故事,在我看來,感情這東西,談不上誰對誰錯。物質女沒有什麼不好,一個男人如果不能給女人提供物質上的保障,為什麼還要用那些虛無縹緲的承諾和誓言欺騙一位女性呢?

朱買臣是漢景帝時代的一個人,他早年貧窮,出身不怎麼好。除了喜歡讀書,又沒有什麼本領,他靠什麼來養活自己的妻子呢,就是上山砍柴換取一些糧食補貼家用。

這種境況一直持續到他四十歲,想必換成任何一個女人都會感到絕望,人生已經匆匆快要過去一半。朱買臣還是沒有任何出人頭地的機會。

成天抱著那幾本書,又不能轉化為財富,去當個老師什麼的,或者出來做個官。在歷史記載中,記載這個故事的人刻意把朱買臣的妻子崔氏塑造成為一個尖酸刻薄的人。

我的天,封建時代的價值觀實在太過於扭曲和變態,一個男人到四十歲還一事無成,難道還要求一個女人每天像侍女一樣溫柔體貼的服侍他嗎?

對此,我只覺得噁心。

這樣的生活讓崔氏看不到希望,您說朱買臣但凡會點其他技能,能夠養活家庭,恐怕也不會招來妻子的反感。對此,這位書呆子還大言不慚的說自己五十歲的時候會大富大貴。

能夠說出這樣的承諾也真可謂是奇葩,您說崔氏要是二十歲的懵懂年紀,可能還會相信,如今她已徐娘半老,哪裡還會相信朱買臣這些鬼話。

對朱買臣徹底失望的崔氏便堅決和他離了婚,找到一個木匠重新組建家庭。人家這可不是嫌貧愛富,話說回來,這世上誰不嫌貧愛富呢?

女人嫌貧愛富就是一種過錯,一種道德淪喪了嗎?

扭曲的是,古代的封建觀念就是這樣認為的,這位朱買臣也是一位毫無上進心的主,成天抱著他那捲書過得跟神仙似的,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叫做佛系。

實際上,任何一個女人碰上這麼一號主都要直呼絕望。

而且這位朱買臣是個連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的人,崔氏和新的丈夫有一天去上墳的時候,看到他寒酸極了,大冬天的穿著一件單薄的衣服,連飯都沒有得吃。

出於同情,崔氏還招呼了他一頓飯,您說,遇到這樣的男人誰不糟心吶?

相反之下,人家崔氏甘願忍受貧苦和他生活數十年,可見崔氏並不是那種十足的物質女,人家要求的只是生活有個基本保障。

好傢伙,您朱買臣倒是自己活的悠哉悠哉,每天吟詩看書,難道還能看出一坨肉來?關鍵這人完全不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他倆一起上山打柴。

朱買臣詩興大發,又是高聲吟詩,惹得路過的人笑他,崔氏勸他不要吟詩了。他非但不聽,反而讀的更大聲了,崔氏深感羞辱,一氣之下這才和他離了婚。

對於這種男人,真是無力吐槽——

漢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這位朱買臣時來運轉,經朋友介紹成為漢朝一名基層公務人員。後來逐漸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居然一路做到了太守的職位。

這個朱買臣也是一個奇葩的鳳凰男,他當上會稽太守以後走馬上任,到了會稽的地界,他故意穿上又舊又破的衣服去上任,搞得那些官吏一看,這模樣哪是像來做官的呀?

因此都很瞧不起他,結果這人恬不知恥的緩緩把官印拿出來,大家這才相信他就是新到任的太守大爺,滿足自己那種惡趣味後的朱買臣這才把官服換上。

您說,這種行為惡不噁心?

新官上任,地方官員於是要求人們翻修道路,當時朱買臣的前妻和她丈夫也在裡面。朱買臣看見以後,也不知道是出於好心還是想要故意羞辱自己的妻子,就讓他們坐上自己的車隊,一路浩浩蕩蕩向著太守府走去。

崔氏後悔嗎?肯定後悔,跟著朱買臣吃了半輩子的苦,毛福氣沒享受上,結果這位主還真的時來運轉,鹹魚大翻身,心中恐怕是又氣又怒。

朱買臣將自己的前妻和他丈夫安置在太守府裡,好吃好喝的招待他們,好歹算幹了一件人事。但是崔氏心裡憋屈啊,跟著這個不爭氣的朱買臣吃了這麼久的苦。

本以為離開他算是脫離苦海了,但是沒想到人家狗屎運氣就是好,轉眼就當上了太守。

如今自己又已經嫁為人婦,朱買臣自然是看不上她了。想到這些,崔氏的心中如何不氣,於是住了一個月就上吊自殺了,屬實可憐。

其實能說人家崔氏嫌貧愛富嗎?肯定不能,您朱買臣但凡會一點謀生的技能,崔氏恐怕也不會離開他。但這位主活到四十歲還一副佛系的生活態度,每天就靠砍幾根柴來維持生活。

估計誰去跟他過都覺得夠嗆。

可恨的是古代封建社會那些思想已經扭曲的文人還編了一個“覆水難收”的故事來羞辱崔氏,真可謂是無恥之極了。

這位朱買臣後來也沒有得到什麼好下場,因為在官場和別人搞鬥爭,最後被漢武帝斬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