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從出苗到拔節,需要追幾次肥料?

田園金子


不知題主是哪裡人?看題主的問題描述,說的是冬小麥的施肥問題,怎麼你們那裡的小麥畝產才100斤左右?冬麥區是我國的小麥主產區,冬小麥的畝產量過千斤的比比皆是、非常普遍。


一、小麥產量的高低,受到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以及品種特性、肥料施用、種植管理等技術條件的影響很大,特別是與基肥的施用及後期追肥的安排密切相關。

一般情況下,土壤越貧瘠、產量要求越高,小麥生長髮育所需要的養分也將隨之增多,所以相應的施肥量也就會越多。

小麥有小麥的生長特點,其生長髮育對養分的需求有一定的規律。在正常栽培條件下只有按需配施肥料、按需供應養分,才能實現小麥的優質和高產。

冬小麥的生育期由出苗、分櫱、越冬、返青、起身、拔節等營養生長階段和孕穗、抽穗、開花、灌漿、成熟等生殖生長階段組成,不同的生長時期對各種養分的吸收數量和比例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根據小麥的需肥規律和特點進行配方施肥、分期施肥。

題主說的出苗至拔節期間的追肥,只是小麥生育期中施肥的很小一部分,種植時的基肥施用、苗期追肥、冬期追肥、返青期追肥、拔節期追肥、孕穗期追肥、灌漿期追肥等都是重要的施肥時期,需要根據苗情需要進行看苗追肥,尤其是基肥的施用不是追肥所能替代的。


二、小麥從出苗到拔節期間如何進行追肥,關鍵看基肥施用情況以及苗情狀況,基肥是基礎,追肥是輔助。

種植小麥,施足基肥是增加麥田土壤養分,及時滿足小麥苗期生長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促進根系發育和出苗整齊,確保小麥能在越冬前達到根系發達、麥苗健壯、能夠安全越冬併為翌春生長打好營養基礎的先決條件,對於小麥植株中期的穩健生長、促進成穗灌漿、防止後期早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麥基肥應以長效完全肥料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氮磷鉀等化肥。基肥用量因地力狀況、品種特性和產量目標不同而不同。一般基肥用量要佔到施肥總量的65%左右,其他養分量作為追肥使用。

一般情況下,每畝施用優質農家肥2噸~4噸、過磷酸鈣30公斤~45公斤、氯化鉀5公斤~10公斤。氮肥的施用根據地力狀況和有機肥施用量來確定,如果有機肥施用量大可以不再施用氮素化肥。對於貧瘠地塊,基用氮肥可每畝施用1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45公斤左右的碳酸氫銨。對於中等及以上肥力的地塊,基用氮肥可每畝施用10公斤~15公斤尿素或18公斤~40公斤碳酸氫銨。對於土壤缺鋅的地塊可每畝施用1公斤的硫酸鋅。農家肥和化肥要充分混合於播種前耕地整地時均勻施入土層。

對於地力較差、播種過晚、基肥用量不足的地塊可適當施用種肥,一般每畝施用2.5公斤左右的尿素、7公斤左右的過磷酸鈣,對於促進小麥在越冬前的根系生長和植株分櫱具有很好的效果。


三、小麥從岀苗到拔節需要追幾次肥需要根據苗情確定,目的是促弱苗、強壯苗、控旺苗。

根據小麥各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特點適時進行追肥也是提高小麥產量的重要手段。根據苗情看苗施肥是追肥的基本原則。

小麥從出苗到拔節,一般情況下可考慮苗期追肥、越冬期追肥、返青期追肥和拔節期追肥。

1、關於苗期追肥。對於地力狀況較好、基肥施用比較足的麥田,苗期一般不進行追肥。

對於地塊貧瘠、播種較晚、基肥施用不足、苗情較差的麥田,一般可在小麥苗開始分櫱時進行一次追肥,每畝追施4公斤左右的尿素或碳酸氫銨5公斤~10公斤以促苗促分櫱。

2、關於越冬追肥。對於播種質量差、苗情較弱、分櫱較少的麥田,如果出苗後沒有進行追肥,一般可在澆灌越冬水時進行一次追肥。可每畝追施4公斤左右的尿素或碳酸氫銨5公斤~10公斤。

3、關於返青追肥。對於苗偏少、生長較弱、分櫱不足的麥田,應重施返青肥並且要早施、深施。一般每畝追施15公斤~20公斤的碳酸氫銨或6公斤左右的尿素以促苗壯苗,嚴重缺磷的麥田可同時追施12公斤左右的過磷酸鈣。對於旺苗、苗壯的麥田一般不再追施返青肥。


4、關於拔節期追肥。小麥在拔節後進入旺長期,需要的養分量也將增加,調控好這一時期的養分供應對於小麥產量影響較大。這一時期既要滿足小麥健壯生長髮育對養分的需求,又要防止麥苗旺長徒長引發中後期倒伏,所以拔節期主要通過肥水調節以達扶弱壯強控旺之目的。

對於小麥植株生長不良、分櫱少、苗弱黃綠、缺肥表現嚴重的麥田,要儘早追施拔節肥以增加分櫱、提高成穗率,每畝可溝施12公斤左右的的尿素或30公斤左右的碳酸氫銨。

對於群體適宜、生長健壯的麥田,要等到第二節間開始伸長時結合澆水進行追肥以促花增加穗粒數,可每畝追施4公斤左右的尿素或12公斤左右的碳酸氫銨,同時施用8公斤左右的過磷酸鈣、4公斤左右的氯化鉀以補充磷鉀養分。

對於群體過大、麥苗旺長的麥田,不僅要控制肥水防止後期倒伏,還要適當噴灑矮壯素以控旺壯莖。


四、在小麥從岀苗到拔節期間看苗施肥以達促弱、壯株、控旺的基礎上,再適時巧追孕穗肥和葉面肥,對於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麥在孕穗期的追肥仍然針對苗弱穗少的麥田,主要是促進麥穗發育增加穗粒數提高成穗率。孕穗的用量不宜過大,一般畝施3公斤~4公斤的尿素即可。

葉面肥主要噴灑在小麥生長的後期,防止麥田脫肥導致植株早衰造成產量和品質下降。對於麥苗泛黃表現出早衰現象的麥田,可在抽穗至乳熟期適時噴灑1%~2%的尿素水溶液,畝噴60公斤左右。對於表現出貪青晚熟跡象的麥田,可畝噴60公斤左右的0.2%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對於催熟具有良好的效果。

總之,小麥的產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施肥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僅出苗至拔節期間的追肥重要,播種時基肥的施用更是關鍵,拔節後的適時追肥對於增加小麥產量、改善小麥品質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小麥施肥一定要科學配肥、分期施用。

以上介紹,僅供參考!謝謝閱讀,敬請關注和評論!


圖說農村事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曠野小明,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歡迎關注!我是河南省南陽市這邊的,在我住的地方屬於平原,我們這裡是冬天種小麥,夏季種玉米,種小麥很簡單而且種植速度也快,一般都是一次施肥直到麥熟,我剛看了你的描述,一畝地產一百多斤也太少吧,我們這邊的地,隨便一畝都能產1200斤左右,管理的好一畝地產1500斤左右,我願意把我的種植小麥經驗分享給你。



在收秋過後,大概在10月份左右就開始種小麥,先把地翻一遍,在有時間的情況下我們習慣用拖拉機耕地,不過在耕地之前我們通常會先施一些底肥,也叫作有機肥(牛、羊、馬)糞便,然後撒一包複合肥(50公斤左右),均勻撒在地面,通過耕地能有效的把底肥,複合肥均勻的摻雜在土壤中,緊接著是耙地,把耕過的大土塊耙碎,用拖拉機在地裡來回旋轉,使地面平整均勻。



完成以上步驟開始播種,一些有經驗的老農把麥種倒入筐內,人工撒種,一來一回就能撒出將近兩米的寬度,也能夠把小麥撒的均勻,對於那些才學種地的青年來說沒有把握就需要用專業的種麥機,進行耕種,不管是人工撒的麥種還是種麥機種的麥種,最後都要用拖拉機再耙一遍,使種子完全覆蓋在土壤裡,有利於種子快速發芽。



小麥種下後一般七天左右就可以發芽,就種的時候施一次肥,從發芽到收割都不用再施肥,在這期間需要做的就是除草和防蟲,另外再長期乾旱的時候要及時灌溉,以免影響到小麥正常發育。

總結:小麥在種植施一次肥就可以達到高產,多施肥小麥不一定能高產,反而會旺長,只長頸部和葉子,不結穗,需要後期的人工管理,抗旱抗澇,除草,防蟲害。


曠野小明


你好,我是陽信大鴨梨,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春季到來,小麥進入拔節期後,及應時、科學合理的施好小麥拔節肥,從而促進小麥分櫱成穗,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在施用小麥拔節肥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施用時間適時

一般在小麥第一節間已停止伸長,第二節間開始起身,手摸有明顯節時追施。適時追施拔節肥,可以有效的防止植株基部節間過分伸長而造成倒伏。但在小麥拔節時如果葉色過早落黃,落黃時間在7-10天以上,植株瘦弱,分櫱稀少的麥田,則應提前到5-7天追施;如果葉色濃綠,葉片披垂,植株群體龐大,分櫱仍在繼續增生的麥田,則宜推遲在7-10天追施,並且要少施或不施速效氮肥,以免產生無效分櫱過多現象。

施用數量適宜

一般8葉一心的正常麥苗,每667平方米麵積追施尿素或氯化鉀5-7.5公斤;6-8葉左右的瘦弱麥苗或遲播遲發麥苗,每667平方米麵積追施尿素7.5-10公斤或碳酸氨銨15-20公斤;10葉以上的旺長麥苗,宜每667平方米麵積追施磷肥和鉀肥各5-7.5公斤,少施或不是施氮肥。對於瘦弱麥苗、遲播苗、遲發苗、脫肥苗等田塊,在追肥時應以速效碳銨為好。因為碳銨比尿素肥效迅速。尿素施入土壤後,需經過土壤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轉化為碳酸銨或碳酸氫銨後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這種轉化的過程中受溫度條件的影響較大:一般在10℃時,需7-10天,20℃時需4-5天才能完成。春季小麥追肥時,常常會由於溫度較低,肥效遲緩而延誤最佳追肥適期。但在追施碳酸氨銨時,應注意以下二點:

(1)施用時一定要拌細土,追施量一般為每667平方米麵積20-25公斤。

(2)要待早晨露水乾後進行追施,以免產生肥害。

如果小麥拔節肥追施適期天干地燥,一般宜採用開溝條施或打洞穴施方式,施後立即覆土,以防止肥分流失。如果小麥拔節肥追施適期連續陰雨,則應將尿素或鉀肥撒施後現蓋淺土;如果追施人糞尿肥,則應採取對水淋施的方式施用。

以上就是小麥追施拔節肥注意事項的一些介紹,種植小麥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上施肥的方法,結合實際的種植情況,合理地進行施肥。


陽信大鴨梨


小麥從出苗到撥節,需要追幾次肥料?

小麥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全國南北各地都有種植。在黃淮海區域種的是半冬性冬性小麥品種,而在長江流域種的是春性小麥品種。半冬性小麥生育期在225天左右,春性小麥生育期在215天左右,半冬性小麥在黃淮海地區播種期在十月十日十五日前後,春性小麥播種期在沿江區域播種,十月二十日三十日之間。小麥要高產,施肥是關健。小麥從出苗到拔節要施三次肥才能獲得高產。

一、底肥。

麥要胎裡肥,氮磷一起施。畝產千斤高產小麥,畝需氮肥50斤,磷肥100斤作底肥施入,然後直播,可根據品種特性決定用量,適播期畝用種20斤左右,保證一播全苗,不斷壟,這樣為小麥高產打下基礎。

二、追肥。

小麥撥節期是需肥高峰,這時趁下雨時畝施尿素30斤,小麥長旺盛分孽多,有利於小麥抽穗揚花,從而提高產量。

三、葉面噴肥。

小麥進入灌漿期,選用微肥磷酸二氫鉀、黃腐酸、蕓薹素內脂混合,加上防病治蟲藥進行噴霧,每十天一次,連噴三次,有利於小麥大穗,千粒重增加,提前早熟提高產量。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小麥從出苗到撥節,需要追幾次肥料?

這個問題村民小江來回答。

小麥的整個生長過程要經過出苗、返青、撥節、抽穗、開花、灌漿、成熟等諸多不同的生長階段。其中不同的生長階段所需的養料和營養元素不同。所施料肥的頻次也不一樣。在小麥的前期生長過程中,所施入的料肥對小麥的整個生長過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小麥從出苗到撥節是其在生長前期的重要環節,這期間的施肥環節如下。

一:基肥(底肥)的施入。

基肥又叫底肥。是小麥在播種前期施入的養料肥。其主要作用是種植物地塊土壤保肥保墒。在基肥施入的期間應根據墒情,增施有機肥;並以補充磷肥為主(如常用過磷酸鈣等

);此間足量施肥能促進土壤活性,在發芽出苗期限間能提高出芽和狀苗所需的養分。一般為氮肥25公斤/畝,磷肥50公斤/畝;其用種量10~15公斤左右(根據地塊墒情,和播種方式而定。其施肥量可酌情增減)。

二:冬末春初的追肥。

此時段是小麥告別停滯生長或緩生長,進入醒發生長和開姓旺生長的關健階段。其所需料肥一般來說要比春前多許多。這時段追肥主要是滿足小麥返青分櫱的需要。主要以補充氮元素為主(一般常用尿素為主)。施肥量的多少及時間節點主要是看小麥分櫱多少和苗情的優劣。若小麥分櫱少且苗情差,則要適當早施肥多施肥;一般情況下如:小麥葉色較淡,根據品種長勢較弱的,可伴澆水畝施尿素5~8公斤。如若小麥分櫱旺盛苗情好,則可以適當的晚施肥且少施肥。一般情況下小麥葉色濃郁長勢旺盛的,可視情酌減。

三:小麥的撥節肥。

此階段的施肥也是為後續小麥抽穗(孕穗)、開花和灌漿成熟作輔墊。是決定小麥成穗率和結實率及狀大穗稈的關健。正常情況下小麥撥節期的施肥量佔其整個生長過程用肥量的50%左右。以平均產出100公斤小麥需純氮肥3.1公斤;磷肥1.1公斤;鉀肥3.2公斤來計算。一般平均畝施氮肥30公斤左右;磷肥12公斤左右;鉀肥30公斤左右。

總結。小麥的生長是與料肥分不開的。優質高產的小麥並非哪一個階段的生產管理。而是對小麥生長的全程跟蹤管理。當然在這過程中,前期的管理是後續小麥生產管理的基礎。


村民小江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小麥從出苗到成熟,需要吸收各種營養元素,這些營養元素有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等微量元素,鐵,錳,銅,鋅,其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約佔小麥幹物,中的95%左右,主要從空氣和水中吸收其他各種營養元素,主要靠小麥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含量雖然不多,但對小麥的生長髮育著重要的作用,缺少任何一種元素都會使小麥生長不正常,而影響產量其中氮,磷,鉀三種元素在小麥體內比較多,需要量較大屬於大量元素,而土壤中往往供應不足,需要靠施肥來補充

舂季第一次肥水的應用是麥田管理的關鍵措施,而第一次肥水通常用在起身期和拔苗期,首先回顧小麥起身期,拔節期肥水的作用

一起身期肥水的作用

起身期肥水有四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具有推遲分穗兩兩極分化,提高分區成穗率,增加穗數而不增加總分穗數,二是減少不孕不育小穗,促進小花分化總數,有利於爭取穗大粒多,三是促進中部莖葉面增大,有利於增加中後期光合產物,提高粒重。因此起身期肥水對群體小的麥田弊大於利。

二拔節期肺肥的作用

拔節期,肥水已有幾個方面作用,一是有效減少,不孕小穗和不用小花提高稅率數最為穩健和最有效的關鍵措施二是促進旗葉增大延長後期葉片功能效,提高生育後期企業的光合持續期和根系活力,延緩衰老。

  1. 春季對弱苗以促為主,在返青期和拔節期分兩次進行肥水管理,分別畝追肥尿素8至10公斤
  2. 對壯苗麥田促控結合,根據地理水平,在前期鎮壓保墒的基礎上,可適當推遲衝擊第一次肥水,再提升位置,拔節期追肥澆水畝追尿素15至20公斤

3.對有旺漲跡象的麥田以控為主,一是返青期鎮壓蹲苗,控上促下,二是在起身期噴施壯豐安等調節劑,三是推遲衝擊第一次肥水稻拔節甚至拔節中期的追尿素15到18公斤。


新疆農民小魏


如果您種植的小麥,種植時間比較早,前期使用的磷肥過多,只需要使用尿素就可以了,一畝地使用十公斤,前期如果磷肥用的比較少,可以使用尿素,加上二銨進行混合使用使用,二銨的用量,一畝地在七公斤左右。

小麥一般是在三月上旬進入拔節期,如果出現主經分櫱不足,早落黃,這種情況,拔節期的施肥要早點,一般使用尿素20斤,加上二銨十二斤,如果小麥缺鉀的話,可以使用三元複合肥一畝地使用70斤。如果前期使用磷肥過多的話,可以減少使用量。



如果小麥種植的比較晚,分次在返青期對小麥進行追肥,每一次使用12斤,再看情況,確定拔尖期追肥的使用量。


火娃說農業


目前小麥播種是大多采用種肥同播耕作方式,所以,小麥出苗到拔節期間,如果不是苗情差,不建議過多的追肥,尤其是追施尿素等氮肥,避免出現旺長現象,如果過多追施氮肥,出現旺長,後期易倒伏。但是小麥出年到拔節期間如果苗情較差,可根據苗情進行適當追肥,一般畝追肥7--10公斤(複合肥比尿素效果更好)。






老杜田間帶您選好種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的創作者平原小震子,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關於小麥從出苗到拔節,需要追幾次肥料這個問題,根據我種小麥的實際情況來說一下。帶底肥一共需要追3次肥,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

我這邊是黃淮平原地區,一年種植兩季農作物,小麥從10月份種植,次年6月收割,小麥生長週期長,不同時期需要肥料也不同。

在播種時底肥需要100斤/畝的氮磷鉀複合肥,滿足小麥出苗期,生長期,越冬期的養份,這幾個時期小麥沒有吸收大量養分。

在越冬後期,需要追加15-20斤/畝尿素,補充返青前需要的氮肥。

在拔節後期,小麥灌漿是時,給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促進麥粒飽滿增產,顏色圓潤。收割時賣出好價格。

上面幾點是小麥3次追肥的時節,風調雨順沒有天災的情況下畝產1000斤以上。

以上是我多年種小麥的經驗和觀點,僅供參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大家。

下圖是我前幾天給小麥追肥的圖片





平原小震子


我們這裡種小麥先施底肥,一般用美國二銨每畝100斤,到第二年春天,小麥返青澆水施尿素每畝30斤

,就二次,肥用多了,小麥就返青了,熟不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