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山之戰中,明軍是怎樣被日軍擊敗的?

勞倫斯602


第一次蔚山城之戰,1597年,日本第二次入侵朝鮮。在日本陸軍兵力有限、海軍遭遇幾次戰敗之後,日軍退守慶尚道防線之內,並在軍需補給斷絕的狀況下退守沿岸,建造一系列倭城以防禦。

日軍加藤清正部退守蔚山一帶,建造蔚山倭城以作為據點。明、朝聯軍得知後,決定攻陷此倭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廿九,楊鎬、麻貴率領明軍四萬四千人,權慄率朝鮮軍一萬一千五百人,第一次攻打蔚山倭城。此時蔚山倭城尚有一大部分未建完,不少日軍在城外駐紮,並無防備。明、朝聯軍趁此機會攻之,但被加藤清正率部擊退,日軍以五百餘人的損失退入城中據守。

戰鬥經過

攻城的明、朝聯軍裝備了神機箭、火車包圍蔚山倭城,並曾數度發起攻城,但被日軍集中火力擊退。而日軍也傷亡慘重,六百人以上被殺,許多士兵受傷。

  在圍攻的第十天,日軍由於飢餓和寒冷,被迫嚮明、朝聯軍求和。不久,小早川秀秋、毛利秀元、黑田長政等率援軍自西生浦趕來,長宗我部元親也率水軍前來支援。此時援軍兵力以達到一萬三千人,加上城內守軍已逾兩萬。麻貴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為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於正月三日再次發起攻城。楊鎬、麻貴親自督戰,陣斬畏縮不前者,但明、朝聯軍士氣已挫。而城中的日軍得知援軍到來後則士氣大振,彈飛如雨,明、朝聯軍被迫向慶州方向撤退。由於撤退匆忙,再加上突如其來的暴雨,明、朝聯軍軍心大亂。日軍方面參謀本部編《日本戰史-朝鮮役》中204頁記載加藤清正守城所用兵力一萬三千,206頁記載戰後所餘一萬人,減員在三千。推算死者應當超過千人, 由於圍城僅十餘日,不可能有餓死,病死也應當是極少數。

戰鬥影響

第一次蔚山城之戰後,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蜂須賀家政等十三將聯名向豐臣秀吉提出放棄蔚山、順天、梁山三個倭城,但被秀吉拒絕。


A視頻剪


蔚山大會戰是明朝萬曆三大徵之抗倭援朝中有名的戰役之一,發生於明萬曆二十五至二十六年間。

一、雙方情況

明軍:36000人

朝鮮軍:近10000人

明、朝聯軍指揮官:楊鎬(明軍將領)

明、朝聯軍副指揮官:麻貴(明軍將領)

明軍副將:高策、李芳春、李如梅、盧繼忠、董正誼、王問、許國威等

朝鮮軍指揮官:柳如龍

日軍:第2軍團、第3軍團、第6軍團、第9軍團、總共64000餘人

軍團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小早川秀秋(小早川隆景之子)、羽柴秀勝

副將:淺野長政、淺野幸長、竹森義盛、飯田角、森本儀太夫、九鬼四郎等

二、戰役過程

戰局伊始明軍在戰場上優勢明顯,日軍的野戰能力無法與明軍相抗衡,在遭受重大傷亡後,日將加藤清正放棄了與明軍打野戰的想法,而採取了堅守城池的做法。日軍邊打邊撤,撤退到最後一個也是最堅固的陣地:島山。由於城高牆厚,加之地勢陡峭,明軍火炮威力發揮有限,所以久攻不下,且連續作戰後傷亡增多。後期又持續下雨十多天,明軍士氣低落彈盡糧絕,最終被迫撤退。因在撤退過程中發生混亂,明軍被日軍追擊,傷亡慘重,但日軍在追擊過程中被明軍後衛部隊阻擊,一時無法擴大戰果,戰局再次進入僵持階段,雙方又恢復到了戰前的態勢。

三、結果

明、朝聯軍苦戰卻失利,形勢退回到戰前狀態;日軍後期雖有反擊,但兵源、物資損失太大,無力發動反攻,戰局又回到僵持階段。

雙方傷亡人數:明軍傷亡11000餘人(陣亡7000餘人,傷4000餘人),朝鮮軍傷亡近4000人,日軍傷亡12000餘人

陣亡將領:盧繼忠(明軍);竹森義盛(日軍),森本儀太夫(日軍)

四、失利原因

首先一開始這次決戰的時機就不成熟,當時明朝水軍沒有到達朝鮮,無法從海面上切斷日軍的補給線,而日軍的援兵、糧食則源源不斷的支援蔚山戰場;其次,當時朝鮮已經進入雨季,大雨導致道路泥濘不堪,明軍火炮無法及時運送至蔚山戰場前線,使得本來在兵力上不佔優勢的明軍,在火力上也無法佔據絕對優勢;再次,加藤清正修建的島山城位置地勢陡峭,且城高牆厚,明軍久攻不下,將領們要求撤退到外圍採取"圍點打援"的戰術,而指揮官楊鎬卻一意孤行集中兵力強攻島山,致使傷亡慘重;最後,打援部隊兵力不足,被日軍援兵襲擊了後方,致使全軍敗退,幸好後衛部隊十分英勇,頑強阻止日軍追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第二次

蔚山戰役 - 戰役過程

這次戰役同樣打得十分激烈,加藤清正可以算是在這兩次戰爭中表現得最出色的日軍將領,這個時候的日軍本來已經是士氣低落了,可是在他的指揮下,日軍奇蹟般的恢復了戰鬥力,加藤清正在戰役中同樣採取了避開和明軍騎兵打野戰的方法,日軍死守城池,頑強抵抗,但是和上一次蔚山戰役不同的是明軍的火炮已經運到,所以日軍的傷亡和明軍一樣慘重。而加藤清正採取了疑兵之計使得明軍被小股日軍拖在城下,而日軍主力則撤退回國,日軍在撤退途中遭到了明軍水師的“屠殺”,據日本史書記載,加藤清正在回到日本後,部隊僅剩不到兩千人。


唐明國亮


萬曆東征之役期間的第一次蔚山戰


役,發生於1597年12月,結束於1598年1月,是明軍組織大軍團圍剿加藤清正所在的蔚山(包括島山)的一次大規模戰役,歷時十餘日,以日軍援軍自西生浦出動、明軍撤圍而告終(撤退到慶州)。最近,看到有觀點提出,說蔚山戰役在1598年1月結束以後,在朝的日本諸大名皆因現實原因而冷靜不前、停止追擊明軍,但豐臣秀吉本人仍求豬突猛進、擴大戰線,與在朝的日軍諸大名發生了重大的對立:豐臣政權下文治派與武斷派在侵朝之前有沒有過沖突?他們分裂的直接原因是不是福原長堯上訴事件?

據介紹,這一論點,是源於笠谷和比古的《關原合戰與近世的國制》在網上流傳的中譯文本。但事實上,該中譯文本存在著大量對朝鮮蔚山之戰的誤導性陳述,與事實嚴重不符,細節完全是錯得一塌糊塗。由於本人現在沒有買這本書的原書,所以還不清楚是翻譯者所造成的錯誤,還是該書原文就存在這些問題。一些小細節姑且忽略不談,主要存在的大錯誤是以下幾點

一、該中譯文本 說:

(上略)事實上從蔚山籠城戰之後清正放棄進軍慶州道就可以看出,他是戰線縮小論的主要支持者之一。 此外,關於上述文言中還有一點務必要清楚,那就是這封連署狀的性質不單是向秀吉申報的提案,更大程度上是前線武將實施共同決定的一份報告。換句話說,就是未經批准擅自行動後再向秀吉打一聲招呼而已。

修正:起因是在第一次蔚山戰役結束以後,在朝鮮的日本大名由宇喜多秀家起頭,十三個人聯名寫了一封信,提出放棄朝鮮最前線的幾個日據城池,集體撤守後方。而 該中譯文本 認為:這封聯署狀的性質是在朝大名“未經批准擅自行動後再向秀吉打一身招呼”。意思是說,在朝日軍主動放棄這幾座城以後,先斬後奏,報告給了秀吉。但這一種理解完全是錯誤的,這份聯署狀本身的性質是一份提案,先是十三名在朝大名寄給石田三成、大谷吉繼、增田長盛三奉行和前田玄以,再由他們轉交豐臣秀吉,最後由豐臣秀吉本人親自裁決,以決定這一份提案是否通過。原文見於《豐臣秀吉朝鮮侵略關係史料集成·第三卷》第910~912頁。

至於 該中譯文本 認為通過加藤清正放棄進軍慶州“就可以看出,他是戰線縮小論的主要支持者之一”,這番言辭更是非常膚淺可笑。加藤清正自己放棄進軍慶州能夠看出什麼門道?加藤清正自己本身在蔚山戰役就已經被明軍打殘了,哪裡還有什麼能力去追擊撤到慶州的明軍?作為當時蔚山城內苦受煎熬的親歷者,大河內秀元的《朝鮮日記》、慶唸的《朝鮮日日記》兩個當事人日記都很清楚地寫明瞭,蔚山籠城的日軍當時不僅斷糧缺水,且陣亡數千人,已經是快完的節奏了,如果不是西生浦的日軍援軍登陸、迫使明軍撤退,最後完全是必死無疑。加藤清正他自己在蔚山戰役結束以後,第一件事情是請毛利秀元幫助修築島山城,因為他害怕明軍再一次襲來(《徵韓錄》),到時候就扛不住第二次了。這個時候任何一個正常人,在經歷過蔚山籠城的煎熬後,都會是加藤清正這種反應,而不是去進軍什麼慶州。加藤清正“放棄”進軍慶州,是當時非常正常的反應,根本不能夠據此看出什麼門道。

二、該中譯文本 說:

正是因為這種態度,收到日軍從三方面撤退消息的秀吉才十分震怒,“大明·朝鮮一揆同然之もの共罷出、城を攻そこなひ敗軍仕候間、追付候て悉可打果思食候処、其段は逃かし遣、剰蔚山之儀、不得御[言定]、可引払之由、申遣候儀、曲事”(註解9)以極其粗暴的言辭反駁了前線將領。也就是說,秀吉認為未經批准的蔚山等地撤軍的行動是“曲事”。

修正:該中譯文本認為,豐臣秀吉“收到日軍從三方面撤退消息”、“認為未經批准的蔚山等地撤軍的行動是曲事”。這一說辭,仍然是將宇喜多秀家等人的戰線收縮提案,直接作為事實陳述了,完全理解錯誤。宇喜多秀家等人的聯署狀,在前文已經說過,就只是一份提案,必須是等豐臣秀吉親自裁決以後,才能夠通過施行的,並不是一份先斬後奏的“報告”。豐臣秀吉收到在朝日軍大名的這份提案後,他動怒的直接原因是這些在朝日軍的無能,他自己痛斥這些日軍大名的話說得非常明白:合大明、朝鮮二國之眾,尚且不能攻克一座缺糧乏食的孤城,但是你們還是讓他們逃了,還說出要棄守蔚山的喪氣話,為什麼你們這幫人這麼丟臉?秀吉自己動怒的直接原因,是在明軍、朝鮮聯軍攻打蔚山失利、主動撤退的前提之下,日軍大名竟然還自己主動提出從全面收縮戰線的要求,因而對在朝日軍極度失望。他生氣的原因,並不是該中文譯本所說的“秀吉認為未經批准的蔚山等地撤軍的行動是曲事”。

三、該中譯文本 說:

日軍真正斷絕進攻的想法、轉入消極持久戰還是以蔚山籠城戰為契機,是役之後前線諸將的態度急速轉變為戰線縮小論,和秀吉叫囂積極進攻的思路南轅北轍。

修正:該中譯文本 這一句話完全是胡說八道到極點,意思就說在朝日軍大名在蔚山戰役以後冷靜客觀,而豐臣秀吉還是豬突無腦、魯莽冒進,“叫囂積極進攻”。如果是當初翻譯的人自己的理解,還情有可原,但如果是該書作者自己的言論,那對於這場戰爭的理解實在是過於膚淺。一個基本事實是,豐臣秀吉在收到宇喜多秀家等十三位在朝大名的聯署狀後,做了回覆,在書信中,豐臣秀吉用極端激烈的語言痛斥了他們的無能(為什麼你們在自己打了勝仗的前提下,還提出要跑路的要求?),但是並沒有一句話提出要求在朝日軍“追擊”、“擴大戰線”,全然沒有這種要求,豐臣秀吉當時自己已經很清楚認識到了現實的情況。而且與中譯文本 完全相反的是,豐臣秀吉雖然否決了最主要的幾個要求,但是同意了撤守慶尚道的梁山城的提案,豐臣秀吉自己作為決策者,是親自批准了在朝日軍的其中一個撤守方案。所以,儘管豐臣秀吉死鴨子嘴硬,但是身體很誠實——你們真當豐臣秀吉是個豬突無腦的傻子?

事實上,在慶長之役的一開始,豐臣秀吉的戰略目標就和文祿之役的狂飆猛進完全不同,他變得非常保守。在日軍渡海之初,豐臣秀吉就要求日軍大名將戰線侷限在朝鮮半島南部的忠清道、全羅道(《島津家文書》),不要逾越這一道戰線、去侵犯朝鮮王京(《宣祖昭敬大王實錄》)。1597年8月20日,日軍在全羅道的全州開了一次會,這個時候秀吉的使者趕到全州,向日軍諸大名宣告秀吉的命令,命令他們退據朝鮮沿岸(慶念《朝鮮日日記》)。這是在1597年12月開始的蔚山戰役幾個月之前的事情,豐臣秀吉就命令日軍後撤了。但日軍內部出現了不同聲音,沒有立即執行秀吉的決策,仍然是分左、右兩軍繼續進軍(大河內秀元《朝鮮日記》)。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的意願是分三路進軍,直衝朝鮮京畿道的王京。這一設想實際上已經違背了秀吉的本來意願,秀吉在之後多次派人傳令前線的日軍撤退(《宣祖昭敬大王實錄》)。至1597年9月,日軍右軍毛利秀元、黑田長政與明軍在朝鮮忠清道稷山交戰,明軍一路退到水原,毛利秀元軍一路北上,迫近朝鮮京畿道的安城、竹山一帶,兵鋒直逼朝鮮首都王京,明和朝鮮雙方無力堵截,都極度緊張(《宣祖昭敬大王實錄》),毛利秀元此時萌生“將有經略遼東之志”,右軍別軍加藤清正也進軍朝鮮忠清道的鎮川佈陣,迫近王京。但是即便日軍右軍想要重現文祿之役時攻陷朝鮮國都的場景,豐臣秀吉依然是下了死命令,傳令前線的日軍退軍(志道廣行《毛利家記》)。經過豐臣秀吉事前和事後的一再傳令,加藤清正、毛利秀元這些侵略勢頭旺盛的日軍將領,才不得已按照其要求,撤到了瀕臨海濱的慶尚南道。

就實際上而言,豐臣秀吉在慶長之役的時候,他自己已經很清楚意識到不可能和明、朝鮮長期抗衡下去,慶長之役的性質和文祿之役本欲征服朝鮮的設想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豐臣秀吉在事實上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持“戰線收縮”論的實際執行者,就是因為他的關係,才遏制住了加藤清正、毛利秀元這些事實上持“戰線擴大”論的強硬派的前進勢頭。豐臣秀吉在慶長之役時是非常清醒的,他意識到了自己的能力侷限,根本沒有“叫囂積極進攻”,反而是在他的主導下,日軍在朝鮮一退再退,退到了幾乎無地可退,再退就要退回日本的節奏。

在收到宇喜多秀家等十三位在朝大名提出的棄守朝鮮諸城提案後,豐臣秀吉雖然罵了他們,但是也同意了其中的撤守慶尚道梁山城議案,沒有要求日軍“追擊”、“擴大戰線”,這難道還不足以體現他的思想嗎?在秀吉批准棄守梁山城以後,梁山城的日軍守軍退到了朝鮮加德島上,這已經是朝鮮非常南部的一個島了,在象徵性的駐屯加德島沒多長時間,豐臣秀吉下令乾脆把加德島上的日軍守軍也給撤了。這難道也還不能體現出豐臣秀吉的真實思想嗎?

而蔚山戰役在1595年1月結束以後過了幾個月後的5月,豐臣秀吉又直接下令侵朝的總大將小早川秀秋、毛利秀元等直接撤回日本了,只在朝鮮留下了一部分的軍隊。可以說在這個時候,豐臣秀吉本人很清楚意識到,氣數已盡,在朝鮮已經摺騰不長多長時間了。試問他又如何會“叫囂積極進攻”呢?這不擺明了是在胡說八道嘛。

豐臣秀吉在之前收到宇喜多秀家等十三人的聯署狀後,勃然大怒,非常生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慶長之役在他主導之下,日軍已經一退再退,退到了只有全羅道和慶尚南道的區區幾座城而已,但是在朝日軍大名在蔚山戰役結束後(日軍勝利的前提下),又主動提出把僅有的前線的幾個城全部棄掉,連僅有的一點資產都無法保住,這能讓豐臣秀吉不生氣嗎?豐臣秀吉是痛恨這些在朝日軍大名的無能,恨鐵不成鋼,想不到他們這麼廢,完全不是 中譯文本 所謂的在朝日軍大名都清楚地認知到時勢,只有豐臣秀吉“叫囂積極進攻”。這番話完全是胡說八道。

除了上面這些提到的點以外,《關原合戰與近世的國制》一書在網上流傳的中譯文本仍然存在大量細節上的錯誤。出現這些差錯,現在還不知道是翻譯者造成的,還是原文本身存在的。但是就上文提到的中譯文本相關觀點而言,都是極端錯誤的,與事實並不符合,極具誤導性。


惪州元良1978


蔚山城之戰是萬曆朝鮮之役期間由明、朝聯軍發動的攻打蔚山倭城(遺址位於今蔚山廣域市)的失敗戰役。第一次,由於明、朝聯軍重大傷亡,被迫撤退。第二次,由於日軍防禦甚固,明、朝聯軍主動撤退。


明、朝聯軍圍攻蔚山城


第一次蔚山城之戰

1597年,日本建造一系列城以防禦。日軍加藤清正部建造蔚山城以作為據點。明、朝聯軍得知後,決定進攻此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廿九,楊鎬、麻貴率領明軍四萬人,權慄率朝鮮軍一萬一千五百人,第一次攻打蔚山城。此時蔚山城尚有一大部分未建完,不少日軍在城外駐紮,並無防備。明、朝聯軍趁此機會攻之,但被加藤清正率部擊退,日軍以五百餘人的損失退入城中據守。

加藤清正像


攻城的明、朝聯軍裝備了神機箭、火車包圍蔚山城,並曾數度發起攻城,但被日軍集中火力擊退。而日軍也傷亡慘重,六百人以上被殺,許多士兵受傷。

在圍攻的第十天,日軍由於飢餓和寒冷,被迫嚮明、朝聯軍求和。不久,小早川秀秋、毛利秀元、黑田長政等率援軍自西生浦趕來,長宗我部元親也率水軍前來支援。此時援軍兵力以達到一萬三千人,加上城內守軍已逾兩萬。麻貴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為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於正月三日再次發起攻城。楊鎬、麻貴親自督戰,陣斬畏縮不前者,但明、朝聯軍士氣已挫。而城中的日軍得知援軍到來後則士氣大振,彈飛如雨。明經理楊鎬誤認為日軍兵力有六萬人,且聯軍士氣低落,遂下令撤軍。日軍毛利秀元、小早川秀秋、黑田長政等又陸續出擊,追擊聯軍。此戰明軍陣亡1621人,傷2908人。朝鮮方面記載明軍死傷為“天兵是役也, 前後上陳死傷, 通考查報實數, 則死者幾七百, 傷者又三千餘人”“唐軍死者無數, 或雲三千, 或雲四千”

第一次蔚山城之戰後,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蜂須賀家政等十三將聯名向豐臣秀吉提出放棄蔚山、順天、梁山三個城,但被秀吉拒絕。

蔚山倭城戰役屏風 密密麻麻的明朝連合軍團團圍住蔚山倭城



第二次蔚山城之戰

第一次蔚山倭城戰役後,宇喜多秀家等13人向豊臣秀吉提出以蔚山,順天,梁山三城的援救困難的理由請求放棄案,遭秀吉不爽否決並加以叱責。 日本軍各城郭、増強城防工事、増強火器、備蓄兵糧,進一步強固倭城防衛體系。 各城郭防衛體系整備後,豊臣秀吉留下九州眾守備朝鮮,四國眾・中國眾與小早川秀秋、調回日本。 小早川秀秋其實是被人密告(可能是石田三成)不支援友軍,為化解日軍內訌被豐臣秀吉調回日本以示懲戒。 1598年秋、明朝聯軍發動全面性朝鮮半島南岸倭城群攻略計劃,分東路軍、中路軍、西路軍、水軍4軍編成開始南下試圖一舉掃蕩日本軍。 麻貴總兵指揮東路軍29500人(明軍24000人、朝鮮軍5514人),9月21日從慶州出發。


9月22日加藤清正守備蔚山倭城,這次籠城準備充分,加藤清正固守城池不出,麻貴在25日挑発罵陣,加藤清正置之不理。援軍立花宗茂軍1000人從釜山出發沿路偵查進擊至離蔚山西南方數十公里處的元濆,麻貴獲悉有不詳數量的日本援軍到達,分出分遣部隊10000人前往抵擋。


立花宗茂半夜起營火設假營故意讓明軍夜襲,並看破明軍的長蛇陣,將自軍1000兵以200分5隊隱兵於兩側,以暗號密語確認自軍,待敵軍深入後,以動如雷震之氣勢使伏兵盡出並用分斷包圍、游擊戰術擊退敵軍10000人,斬首500餘。26日清晨進軍至全澄。後在樹林中豎立噓旗示威,麻貴見金兜立花軍勢且不明其兵數,為防前後夾擊而逐次撤回分遣部隊回蔚山集中兵力。麻貴又開始罵加藤清正不敢出陣,一直罵到29日,但加藤清正依然置之不理。東路軍麻貴因上次戰役心有餘悸,從蔚山倭城撤退,加藤清正一見明軍突然撤退於是率5000軍力追擊再破明軍,而後加藤清正知道原來有立花軍的來援且僅1000人後,便當面讚美立花宗茂為日本軍第一勇將。

東路軍麻貴10月6日返回慶州。『明史』記載:日本軍假裝退卻引誘麻貴明軍進入蔚山倭城空壘時、遭到伏兵襲擊,明軍戰敗。

在1598年9月末到10月初,明、朝的東路軍第二次蔚山倭城戰役、中路軍泗川倭城攻撃與西路軍 順天倭城戰役3路大攻勢全部敗陣。


歷史的影像


第一次蔚山城之戰

1597年,日本建造一系列城以防禦。日軍加藤清正部建造蔚山城以作為據點。明、朝聯軍得知後,決定進攻此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廿九,楊鎬、麻貴率領明軍四萬人,權慄率朝鮮軍一萬一千五百人,第一次攻打蔚山城。此時蔚山城尚有一大部分未建完,不少日軍在城外駐紮,並無防備。明、朝聯軍趁此機會攻之,但被加藤清正率部擊退,日軍以五百餘人的損失退入城中據守

攻城的明、朝聯軍裝備了神機箭、火車包圍蔚山城,並曾數度發起攻城,但被日軍集中火力擊退。而日軍也傷亡慘重,六百人以上被殺,許多士兵受傷。

在圍攻的第十天,日軍由於飢餓和寒冷,被迫嚮明、朝聯軍求和。不久,小早川秀秋、毛利秀元、黑田長政等率援軍自西生浦趕來,長宗我部元親也率水軍前來支援。此時援軍兵力以達到一萬三千人,加上城內守軍已逾兩萬。麻貴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為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於正月三日再次發起攻城。楊鎬、麻貴親自督戰,陣斬畏縮不前者,但明、朝聯軍士氣已挫。而城中的日軍得知援軍到來後則士氣大振,彈飛如雨。明經理楊鎬誤認為日軍兵力有六萬人,且聯軍士氣低落,遂下令撤軍。日軍毛利秀元、小早川秀秋、黑田長政等又陸續出擊,追擊聯軍。此戰明軍陣亡1621人,傷2908人。朝鮮方面記載明軍死傷為“天兵是役也, 前後上陳死傷, 通考查報實數, 則死者幾七百, 傷者又三千餘人”“唐軍死者無數, 或雲三千, 或雲四千”

第一次蔚山城之戰後,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蜂須賀家政等十三將聯名向豐臣秀吉提出放棄蔚山、順天、梁山三個城,但被秀吉拒絕。

第二次蔚山城之戰

第一次蔚山倭城戰役後,宇喜多秀家等13人向豊臣秀吉提出以蔚山,順天,梁山三城的援救困難的理由請求放棄案,遭秀吉不爽否決並加以叱責。 日本軍各城郭、増強城防工事、増強火器、備蓄兵糧,進一步強固倭城防衛體系。 各城郭防衛體系整備後,豊臣秀吉留下九州眾守備朝鮮,四國眾・中國眾與小早川秀秋、調回日本。 小早川秀秋其實是被人密告(可能是石田三成)不支援友軍,為化解日軍內訌被豐臣秀吉調回日本以示懲戒。 1598年秋、明朝聯軍發動全面性朝鮮半島南岸倭城群攻略計劃,分東路軍、中路軍、西路軍、水軍4軍編成開始南下試圖一舉掃蕩日本軍。 麻貴總兵指揮東路軍29500人(明軍24000人、朝鮮軍5514人),9月21日從慶州出發。

9月22日加藤清正守備蔚山倭城,這次籠城準備充分,加藤清正固守城池不出,麻貴在25日挑発罵陣,加藤清正置之不理。援軍立花宗茂軍1000人從釜山出發沿路偵查進擊至離蔚山西南方數十公里處的元濆,麻貴獲悉有不詳數量的日本援軍到達,分出分遣部隊10000人前往抵擋。

立花宗茂半夜起營火設假營故意讓明軍夜襲,並看破明軍的長蛇陣,將自軍1000兵以200分5隊隱兵於兩側,以暗號密語確認自軍,待敵軍深入後,以動如雷震之氣勢使伏兵盡出並用分斷包圍、游擊戰術擊退敵軍10000人,斬首500餘。26日清晨進軍至全澄。後在樹林中豎立噓旗示威,麻貴見金兜立花軍勢且不明其兵數,為防前後夾擊而逐次撤回分遣部隊回蔚山集中兵力。麻貴又開始罵加藤清正不敢出陣,一直罵到29日,但加藤清正依然置之不理。東路軍麻貴因上次戰役心有餘悸,從蔚山倭城撤退,加藤清正一見明軍突然撤退於是率5000軍力追擊再破明軍,而後加藤清正知道原來有立花軍的來援且僅1000人後,便當面讚美立花宗茂為日本軍第一勇將。

東路軍麻貴10月6日返回慶州。『明史』記載:日本軍假裝退卻引誘麻貴明軍進入蔚山倭城空壘時、遭到伏兵襲擊,明軍戰敗。

在1598年9月末到10月初,明、朝的東路軍第二次蔚山倭城戰役、中路軍泗川倭城攻撃與西路軍 順天倭城戰役3路大攻勢全部敗陣。



御前帶刀侍衛


蔚山大會戰是明朝萬曆三大徵之抗倭援朝中有名的戰役之一,發生於明萬曆二十五至二十六年間,展示了中國人偉大的勇氣和堅韌不屈的精神。

明軍是怎麼樣被擊敗的。

首先一開始這次決戰的時機就不成熟,當時明朝水軍沒有到達朝鮮,無法從海面上切斷日軍的補給線,而日軍的援兵、糧食則源源不斷的支援蔚山戰場。

其次,當時朝鮮已經進入雨季,大雨導致道路泥濘不堪,明軍火炮無法及時運送至蔚山戰場前線,使得本來在兵力上不佔優勢的明軍,在火力上也無法佔據絕對優勢。

再次,加藤清正修建的島山城位置地勢陡峭,且城高牆厚,明軍久攻不下,將領們要求撤退到外圍採取"圍點打援"的戰術,而指揮官楊鎬卻一意孤行集中兵力強攻島山,致使傷亡慘重。

最後,打援部隊兵力不足,被日軍援兵襲擊了後方,致使全軍敗退,幸好後衛部隊十分英勇,頑強阻止日軍追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