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了北大数院双学位,着实闪了一下腰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大数院),名列北京大学“四大疯人院

”之首,这里有太多的传奇。

不说北大数院“黄金一代”频频摘得国际数学界大奖,不说扫地僧张益唐的一鸣惊人,也不说在第四届邱成桐数学竞赛凭一己之力碾压清华和中科大的韦教主。就以每年数院录取的本科新生中,大多数都是竞赛大神,就足让非竞赛生望而却步。

选了北大数院双学位,着实闪了一下腰

被虐,是数院的流行语。这里既有被任课的教授在考试中来个下马威,更有无论你怎么努力总有同学会把你按在地上摩擦。

自认为理科思维还不错的我,在报高考志愿时还是没报北大数院,因为没有学竞赛的我,想起数院是竞赛大神的天下的传说,心里还是怕怕的。经过权衡,不仅不能报数院,更是绕开了整个“四大疯人院”,选择了文理兼收的光华管理学院。

但出于自己相对来说更擅长理科的考虑,还是埋藏着报数院双学位的小心思。当然,前提是光华的课程应付得过来。天随人愿,经过一个多学期的适应,觉得自己还是有精力挑战一下数院的双学位课程的,即使不拿学位,也要挑战一下自己在数学上的天赋。

选了北大数院双学位,着实闪了一下腰

选大二课的时候,也许是出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更可能是对个人精力的不尽切合实际的把握,再加上一些别的什么原因,我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光华的营销,给自己选了一门数院的数学分析三,总觉得凭着大一学高数的一些底子,学个这玩意可能也不是那么的困难。

当时,或者还有其它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想法,我总是会有很强的野心以及些许的狂妄。甚至还萌生出只要不撞课就再来一门抽象代数的想法(如今看来,把这个想法扼杀在自行车上的决定是多么的明智)。当时只是觉得,无非就是再多几门课,像学高数的时候那样,再多刷几套题的事儿。

事情是从前三次课开始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的。高数书上几页略过的内容,在这里成为了一整个章节。闭集套、聚点……作为对一元函数连续性的一系列定理并不熟练的“小萌新”,在理解上多少会栽一些跟头。

不过当时的心态还算良好,还敢于“微笑着面对恐惧”,一开始还产生了更强的学习动力,这种感觉甚至持续到了期中前。后来想想,那时候大概还处在愚昧之巅峰吧。

选了北大数院双学位,着实闪了一下腰

期中考试着实给了我当头一棒,一出考场,便意识到自己崩了两个大题,而且有一个题甚至自己知道了正确答案是什么。当然,最后也切切实实崩了两个大题。于是在强烈的不甘下郁闷了好久,觉得很对不起之前的努力。

由于北大的双学位是不分伯和仲的,成绩计入总成绩单,又一样的算绩点。而绩点的算法,是比较坑的。一门功课的“良”,也许需要几门课“优秀”来提携,因此一点点儿的野心,于保研甚至留学来说,也许是得不偿失的。

出于对这次期中考试结果的预判,以及对期末的担心,还有光华保研率北大最低的现实,也萌生了退课的想法。那时也曾向许多人咨询退课的影响,也有许多次在决心的边缘徘徊。但是,这样的念头也不断的在心中出现:等以后往回看,我会后悔,会觉得自己是懦夫吗?

选了北大数院双学位,着实闪了一下腰

还是坚定了继续学下去的想法,当然,后半学期的开始才是真正死亡的开始。定积分的理论部分在高数书上只值两页的“不加证明”和“超出本书范围”,重积分更是如此。达布理论、分割、振幅,一会任意一会存在,各种奇奇怪怪的名词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于是开始一整节课听得云里雾里,下了课一遍一遍的翻书,也只能得出“上面的字我都认识”的结论。一个章节看两三天,还是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翻书的时候,最害怕看见“与一元情形类似,不加证明”之类的话。

退课季已经结束,有几次也几乎崩溃,觉得自己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不自量力,为什么不先选数分一或数分二而直接选了数分三,为什么一定要去和数院大佬进行竞争?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已经“上了贼船”,也只有咬牙坚持了。于是继续一遍一遍理解,一点一点练,收集各种反例。期中已经爆了,期末说什么也不能再爆了!不过有的时候心态也会很佛系,一忙起来,确实也没时间焦虑什么了。

选了北大数院双学位,着实闪了一下腰

然而话说回来,大部分时间还是觉得挺痛快的。很多在学高数的时候觉得显然,或者从未关注到的东西原来也可以这么神奇;很多当时的疑惑在现在也得到了解决。当然更重要的可能也是挑战性。人总是要搏一搏,这样才能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当然也可以更清楚自己的能力和精力到底在什么水平。

最后的结果对于一个期中崩了的人来说已经很满意了,也算是给过去的自己了一个交代,当然也给未来的自己一些信心。

要坚持下去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