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夜来香》的演唱者:中国的“女儿”,日本的议员

“歌神”张学友有一首著名的歌曲《李香兰》,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名字,被张学友深情的嗓音,吟唱出了一种穿越人灵魂的幽怨。李香兰何许人也的疑问呼应着张学友吟唱出的沧桑,最终在听众的内心,勾画出了一个富有传奇魅力的女子。事实也的确如此,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她的父亲山口文雄是一名中国文化爱好者,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山口文雄一家到中国工作,而山口淑子便是在这段时期(1920年)出生在辽宁省灯塔市。从此山口淑子传奇的一生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山口淑子25岁之前,她大部分时间在中国生活。

她是《夜来香》的演唱者:中国的“女儿”,日本的议员

山口淑子的父亲有很多中国朋友,可能是出于未来生活的考量,可能是为了让女儿更快地融入到中国的生活氛围,山口文雄让山口淑子认自己的同学李际春为干爹,后来李际春被认定为汉奸。而从此山口淑子也有了新的身份中国人的“干女儿”,以及汉语名字李香兰。在十几岁的时候,李香兰便展现出了自己的歌唱天赋,并且经自己的俄罗斯好友柳芭的介绍,而师从著名的歌剧演员波多列索夫人。

由于机缘巧合的机会,以及过人的歌唱天赋,再加上她独特的“中国身份”,她很快被选入“伪满洲电影协会”。这是一个配合日本侵略的文化组织,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配合日本的侵略行动制作大量的宣传电影和歌曲,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上进一步麻痹中国同胞。李香兰很快被包装为一个歌唱明星,演唱一些特定的歌曲。此举让李香兰一跃成为中日闻名的歌星,只是她在中国的名字是李香兰,她在日本的名字是山口淑子。

她是《夜来香》的演唱者:中国的“女儿”,日本的议员

在刚刚成名时,李香兰一度陷入了成为明星的狂喜,但是随着她的日渐成熟,她渐渐发现了自己“两难”的身份定位。她在中国,一直是以一个欺骗性的身份出现在观众的面前,虽然她本人也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和中国名字。但是她明白“李香兰”仅仅是自己身上的一个符号,仅仅是被创造出来的一个文化“工具”。这种矛盾的定位,一直萦绕着李香兰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战败。

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李香兰的身份意识一直是一名日本人,但是她本人在中国出生,在中国成长,在中国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并且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人面对日本人侵略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李香兰更多的是以一个中国人的态度,来审视日本人的侵略行为。虽然她自己是一名日本人,并且因此她承担了自己民族赋予她身上的,在这场近似“卑鄙”战争中的责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从日本人的角度进行了反思,但是最后她悲哀地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符号。

她是《夜来香》的演唱者:中国的“女儿”,日本的议员

首先她本人在中国出生,在中国成长,和中国有着类似于半个故乡的渊源。而虽然她的“父亲”李际春最终被定义为一名汉奸,但是相对于更多的日本人而言,李香兰更懂得中国人想要的生活和未来,她也更懂得这个民族内在的力量和诉求。所以她自己从最开始就明白,日本人对中国人所做的,是一种徒劳,是一次伤害,是一个欺骗,是一番野蛮的行径,是一道久久不会愈合的伤疤。

然而恰恰就在这个时候,自己被夹在了两难的境地里,一方面是故国,一方面是自己成长的土地。而她自己则成为了这个过程中一颗暧昧的“棋子”,她加入的不是一场你死我亡的战争,而是代表一种暧昧的,类似于精神欺骗的文化宣传“工具”,她通过演电影,演唱歌曲,来麻痹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态度。她的这种行为,就好像她自我难以界定的身份一般,日本人希望通过李香兰这种暧昧的身份定位,来对中国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同化”。

她是《夜来香》的演唱者:中国的“女儿”,日本的议员

而在李香兰身上体现得比较有意思的过程则是,李香兰自我的反省,她在参与这些事情时,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可笑可叹的定位,从而她也认识到了这场战争的无理和无耻。这种自我的觉醒,让李香兰用一种崭新的视角和价值观审视自己当下的经历和行为。这也是李香兰最终被定义为传奇的核心原因,她并没有向时代的洪流妥协,她而是在时代激烈的变更中,进行了积极的自我精神搜索和觉醒。这种超越时代局限性的眼界,让李香兰有意识地做一些更为有意义的事情。

而凭借着自己的艺术天分,李香兰成为了和“金嗓子”周旋齐名的“七大歌后”之一。她的成名作,便是被后世反复传唱的《夜来香》。这首华语经典,在被李香兰演唱成经典名曲之前,也被很多传奇明星试唱过,但是都没有达到李香兰版本的效果。这首歌曲诞生在1944年,这也是李香兰在中国活动的末期,而在一年后,李香兰的名字也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随即浮出水面的是日本人山口淑子。

她是《夜来香》的演唱者:中国的“女儿”,日本的议员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李香兰被认定为“汉奸”,此时她亮出了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几经周折,李香兰回到了祖国,并改回原名山口淑子,从此她和中国天各一方。然而她人生中这段中国经历,给她留下了一生最难忘的回忆。她在中国出生,在中国长大,在中国成名。更重要的是,她在中日关系中,扮演了一个十分微妙、暧昧的角色,这个角色的扮演,让她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那段历史的残忍和悲剧。这种交杂的时代悲剧,在李香兰的人生经历中,被升华成了一种诗意的忧愁,这种哀伤,便成了张学友歌曲《李香兰》的意境。

她是《夜来香》的演唱者:中国的“女儿”,日本的议员

当李香兰挣扎徘徊在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身份和纠葛中时,她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场战争的荒谬可笑。于此同时,她也深陷在一种对中国暧昧的情愫当中,这种情愫中有感恩,有眷恋,有羞愧,有歉意,有那份理不清的“女儿”之情。与中国而言,李香兰更像是传统的中国女性,她终要有一个“归宿”。而恰恰这个归宿,对自己的亲人要做出无耻的行径,而自己却要夹在中间充当一个不能够干脆了断的角色。这既是李香兰的悲剧,也是李香兰的传奇。悲剧的是李香兰并不能对这种局势起到任何影响,传奇的是李香兰在时代的漩涡中,用自己二十多年的年华,亲身的感受了这一切。

她是《夜来香》的演唱者:中国的“女儿”,日本的议员

最终中国的女儿“李香兰”,成为了日本的女人山口淑子,但是她仍然没有忘记中国,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在对方心目中的印象,她想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行动来弥补那段历史。山口淑子后来当选为日本议员,她还曾以“那会深深的伤害中国人的心”规劝过小泉。

这就是传奇的“李香兰”,如今正如那幽怨的歌声一样,她依然游荡在历史时空浩瀚的烟海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