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價值互聯網,如何從企業的角度理解“區塊鏈思維”?

區塊鏈作為一門新興的技術,本身也是基於互聯網上發展起來的,但與傳統的互聯網不同,傳統的互聯網我們稱之為“信息互聯網”,而區塊鏈我們都叫做“價值互聯網”。網上關於信息互聯網和價值互聯網的區別以及聯繫的文章不少,在此就不做累述。

總的來說,兩者之間的區別,前者重在信息的傳播,後者重在價值信息的存儲

區塊鏈是價值互聯網,如何從企業的角度理解“區塊鏈思維”?


我們都聽過“互聯網思維”這個熱詞,也知道互聯網思維有別於傳統商業,更加註重用戶、注重流量,免費業務培養用戶習慣,增值服務拓寬管道收益。那麼,作為價值互聯網的區塊鏈,其“區塊鏈思維”又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區塊鏈最本質的東西,是共識,是低成本建立共識。比如企業之間簽訂的合同,就是共識的過程,傳統模式中共識的凝聚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比如前期溝通洽談,中期磨合,才有了後期的達成共識。區塊鏈有別於此,一切基於其上的社會主體,都能夠在沒有建立深度溝通的情況下達成共識,所以說它能夠降低信用成本。

所以,總結區塊鏈思維,駱駝認為至少有如下兩個特點

共識:

通過技術的手段來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省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一步到位。比如張三給李四借100萬,允諾2年後還。只是口頭協議,沒有立下欠條。維繫兩者之間的信任度,是源自張三和李四的交情,彼此交往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情誼。如果說張三看走眼了或者李四過於狡猾矇騙了張三,兩年後並沒有還錢。張三一怒之下把李四告上法院,法院由於沒有查到可靠證據,這個案子一度令法官十分頭疼,最後不得不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區塊鏈是價值互聯網,如何從企業的角度理解“區塊鏈思維”?


即便張三讓李四當初立下借條,後由於借條遺失……同樣也會出現這類信任危機事件。

這個例子中,法院作為第三方,但有公信力,法院之於張三和李四而言,都被認可,都具有強制的共識。如果兩者的借款信息使用區塊鏈技術,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切借款記錄都會被記錄在鏈上,甚至可以使用智能合約,到期強制執行當初的條件

如果說如此解析仍不明白!可以反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同樣是圈外人問的最多的:

“比特幣為何那麼值錢?”

可以說,比特幣的價值,也同樣是共識凝聚的結果。共識讓大量礦工參與其中挖礦,大量的算力維繫了整個比特幣網絡的穩定,共識凝聚的外在表現,即是價格,這有別於書法名畫、奇珍古玩。

共享:

數據的共享開放,鏈上信息透明公開。公有鏈面對所有用戶,聯盟鏈則對聯盟節點開放。信息的傳遞,價值的流轉,有跡可循,透明可信

哪怕是傳統的企業的深度合作,數據信息的公開,都會小心翼翼,企業甲要看企業乙的相關信息,還要通過一系列流程,經過層層審核,效率十分低下,駱駝就深受其害。


區塊鏈是價值互聯網,如何從企業的角度理解“區塊鏈思維”?


此前在一個業務型公司任職,該公司服務於公司A。駱駝長駐在公司A協助工作開展,但公司A的信息管控十分嚴格。哪怕創建一個文檔,都是加密狀態,無法查看,必須要讓公司A的經理級領導在線解密,才能進行訪問。

外來人員使用公司A的電腦製作一個PPT,保存一次就要解密一次,所以該公司的領導都會配備一個小助理,專門盯著解密系統幫公司員工實時解密。畢竟,製作一個方案,PPT就要解密數十次,得多影響效率,這就是信息不共享所導致的

有了共識凝聚、信息共享以後,共贏是自然而然的事,共贏是基於共識和共享之上。比如企業之間的聯盟鏈,能夠有效提升業務效率,這是協作共贏的結果。

這次疫情影響,讓不少業務型公司不得不遠程在線辦公,直接免除了線下見面溝通的環節,這同樣也是一種協作。

只是這種協作方式在當前的商業形態中,只能簡單處理一些簡單的事務。傳統的觀念和習慣已然根深蒂固,要想讓區塊鏈思維改變這種模式形態,不是三五年的事情。不過,也許用不了多久,相信更加有序、規則、高效的區塊鏈網絡能夠誕生。看到最後,也許你恍然大悟,沒錯,駱駝想說的就是聯盟鏈

區塊鏈是價值互聯網,如何從企業的角度理解“區塊鏈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