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朮一輩子幾乎都在打敗仗,為何還被稱為名將?歷史上還有哪些百戰百敗的名將?

洛克特人


絕對不能說金兀朮(完顏宗弼)一輩子打敗仗,此人是當世難得的軍事家兼政治家,金國曆史上,除了粘罕(完顏宗翰),論綜合實力,無出其右。金兀朮一生確實走過幾次麥城,搞得灰頭土臉,但總的來說,他還是勝多敗少,無愧於名將稱號。

倒是與他同一時期的宋朝大將劉光世,雖名列中興四將,其實是個名不副實的草包。此人一見金兵就逃跑,官越做越大,膽子越來越小。劉光世害怕金兵,竟然多次寧可抗旨,也不願意出兵抗金,與韓世忠、岳飛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的人乾脆送了他一個綽號:長腿將軍!

金國名將金兀朮

金兀朮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人稱四太子,女真名“兀朮”。金國皇位由完顏阿骨打傳給弟弟完顏吳乞買,再由完顏吳乞買,傳給完顏阿骨打的長孫孫子完顏亶,直接跳過了“宗”字輩。其實,完顏家族中,“宗”字輩才是人才輩出的一代。

金國滅國遼、滅北宋,功勞最大的就是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完顏宗弼(金兀朮)哥仨。相對於完顏家族中的溫和派,金兀朮是典型的“鷹派”人物,一直主張對大宋採取強硬的軍事力量,是堅定的“滅宋派”。

這就是中國人不喜歡金兀朮,甚至各種文學作品中,要大肆貶低金兀朮的原因。其實金兀朮不光是出色政治家,也是出色的軍事家。

除了滅遼和滅北宋戰爭,金兀朮的戰功主要體現天會六年、七年的“搜山檢海捉趙構”、天會八年的“富平之戰”、天眷三年的宋金戰爭。

這幾場戰爭跨度時間長,南宋拜得難以啟齒。“捉趙構”,金兀朮一路暢通無阻,打到寧波、舟山一代,逼得趙構從海上逃往福建。“富平之戰”,宋軍十八萬人馬全軍覆沒。不細說,丟臉!

金兀朮的三次走麥城

金兀朮被人譏諷為“常敗將軍”,主要是他經歷的三次慘敗。

第一敗:激戰黃天蕩

黃天蕩之戰發生在“搜山檢海捉趙構”後,金軍撤退的路中,被韓世忠打了個伏擊,又被岳飛搞了個襲擊。

金兀朮因為進軍太順,南宋軍隊如同紙糊,金軍搜刮了大量財寶,滿載而歸,心情過於放鬆。沒想到在鎮江,遭到了韓世忠的伏擊,損失不小,一時被堵在江口過不了江,雙方竟然僵持了四十八天。最後金兵一夜開通三十里河道,才由此河道進入秦淮河,逃往建康。

在得到了漢奸的指點後,金兀朮狠狠地報復了韓世忠,以火箭把韓世忠的水軍,燒得損失大半。就在金兀朮再次放心,準備渡江時,又在牛首山遭到了岳飛的襲擊,損失慘重,狼狽而逃。

實際上,黃天蕩及此後的渡江戰,宋金互有勝負,雙方損失都不小。不過考慮到這是南宋第一次,在正面戰場上的“大勝”,所以,後世對此多有神話。

第二敗:慘敗和尚原

這次讓金兀朮吃盡苦頭的是,扼守陝西的吳玠、吳璘兄弟。金國人的戰略意圖是,奪取陝西,今陝西入川,順江而下,形成北路和西路,兩路對南宋的夾擊。

這一次,金兀朮敗得沒臉見人,他自己身中箭傷,還被人描繪成“剃其鬚髯而去”。

第三敗:失手於劉錡和岳飛

這件事發生在天眷三年,在順昌,由於金兀朮麻痺大意,沒瞧得上劉錡的幾千人馬,結果被劉錡搞了個背後襲擊,吃了個大虧。

在穎昌,又被第四次北伐的岳飛接連打敗,被迫退守開封。

其實,金兀朮雖然也吃了幾次敗仗,但是損失遠沒有民間傳說的那麼大,更不能掩蓋他的強勁實力。

長腿將軍劉光世

跟金兀朮相比,劉光世才是名副其實的“常敗將軍”。劉光世打仗,一般自己不在前線,一切為了逃跑方便!他害怕金軍,害怕到讓人無語的程度,為了避免跟金軍交戰,他竟然多次抗旨,躲避徵調。

其實,劉光世的逃跑,完全是跟他爹學的。他爹劉延慶就是個逃跑將軍,曾經為了逃跑方便,放火燒自己的大營,導致自己的人馬相互踐踏死傷無數,還把大軍糧草燒得光光。劉光世一直追隨其父,逃跑的功夫青出於藍。

建炎三年:金軍自黃州渡江,江東宣撫使劉光世南逃;

建炎四年:金軍攻楚州,劉光世抗旨不出;

紹興元年:金軍渡淮,劉光世抗旨不行;

紹興六年:偽齊渡淮攻宋,劉光世棄城南逃

因此,劉光世被當世的人斥為“長腿將軍”,張浚就多次要求裁撤劉光世的部眾。但就這樣一位“長腿將軍”,不但活得滋潤,還被稱為“中興四將”!

名不副實的中興四將

不知道“中興四將”是誰評出來的,要是宋高宗趙構,他肯定也是咬著牙子給的。劉光世這傢伙打仗不行,自保的能力一等一,多次抗旨,甚至逃跑,朝廷只能對他乾瞪眼,趙構還得不停地給他加官進爵,最後被封為國公。

原因就是劉光世手上有一支“劉家軍”。大家都說“岳家軍”,其實根本就沒有岳家軍,岳飛也沒有把軍隊變成私人部曲的能力,但劉光世有。

首先劉光世是“將二代”,從他父親手上接過來的班,經過劉家父子兩代人改造,這隻軍隊只認劉光世,別人指揮不了!另外,劉光世對這支部隊的管理很奇特,一是放縱,二是恩遇。靠個人感情維繫上下級關係,從來不管部隊的戰鬥力,軍紀松得像土匪。這種管理,導致很多的流寇很願意加入“劉家軍”,“劉家軍”成了他們共同損公肥私的工具。

趙構曾經收繳過劉光世的兵權,但部下為此鬧出譁變,四萬人投降了偽齊。離開劉光世,無人管得了他們,就是這麼畸形,趙構不得不小心應承。這就是劉光世為什麼逃跑得那麼“大義凜然”,抗旨抗得那麼“習慣成自然”的原因!

“中興四大名將”,就算劉光世活得瀟灑,他一輩子被受到過打壓,安安穩穩享福,快快樂樂老死,真夠奇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