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端投資人將招行告上法庭,能挽回損失嗎?

小馬讀財


從目前披露的案情看,尚不足以導致招行承擔責任,但是不是說,招行就一定沒責任。看後續案情的發展。如果有證據,證明招行有過錯,完全是可以起訴招行。


李小平大律師


據媒體報道,廣東錢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起訴招商銀行的案件定於3月27日在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案由為合同糾紛。

那錢端事件為什麼再起波瀾呢,銀行背書類產品還能投嗎?

【現在的情況】

自去年5月錢端理財產品出問題後,招行回應稱已在2017年終止與錢端所有合作,目前與錢端無任何關係。那為什麼現在錢端又起訴招行了呢?在這裡我們陳述兩個事實:

1、此次起訴招行,其實是錢端投資者的行為,錢端的負責人已經被抓了;

2、投資者心中有氣,當初買錢端的理財產品,是衝著招行這個牌子來的,覺得招行理應負責任。

小馬讀財認為,投資者起訴招行是一種維權的嘗試行為,但從招行那摳出錢的概率很小。

【如何維權】

不管最後結果如何,值得肯定的是,錢端投資者法律維權的意識很強,因為法律是理財的保障。那法律是保障投資者權益的呢?分三個層面:

1、針對非吸詐騙:搞清楚刑事責任關係,把犯事的人抓緊去蹲幾年牢;

2、針對債務糾紛:搞清楚資金去向和資產保全;

3、針對資產糾紛:搞清楚受益順序,儘量保證資產處理價值。

在此次事件中,招行的責任不大,但不排除個別員工的違規行為。

【如何投資?】

有投資者反應,當初都是在招行的網點,或通過招行業務經理,才瞭解並下載了錢端App。那就有人問了,當銀行工作人員向你推薦理財產品時,還能投嗎?這要從兩方面看:

1、銀行自營產品更有保障,代銷的產品就不一定了,需要投資者自己辨別;

2、銀行自營產品比P2P更有優勢,代銷產品和P2P半斤八兩。

所以,普通投資者應該規避銀行代銷產品,但可以投銀行自營產品。但對於小馬讀財的粉絲來說,銀行自營理財產品也不要投,因為收益和風險不對等。

【總結】

綜上,錢端事件再起糾葛,是投資者法律意識強,維權的結果,畢竟法律是理財投資的最終保障。不管結果如何,小馬讀財建議大家不要投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了。

以上內容僅代表小馬讀財觀點,並非標準答案,小馬讀財也不提供標準答案,如有質疑歡迎提出,我們歡迎高質量的不同聲音與我們共同探討與進步。


小馬讀財


錢端問題非常複雜,之前與招行的合作出事前早已終結,因此招行承擔連帶責任的可能性不存在。但如果在合約解除或公示等環節,如招行存在過失的話,應承擔相應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