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評價乾隆皇帝?

柳育龍


清朝的皇帝中,個人認為乾隆帝算是比較英明的君主了。看清朝的帝王史,可以看出比較英明的君主集中在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其中以康熙的成就最為突出,雍正付出較多但是比較低調,乾隆最浮誇但成就也不小,之後清朝的帝王就守著祖宗的基業,沒有出現過傑出的君主了。

乾隆皇帝執政前期,勤勤懇懇,政治上任用賢臣,緩和滿清大臣之間的矛盾,政治比較清明,文化上發展也繁榮昌盛,經濟上經過了雍正的推丁入畝政策,乾隆繼續執行緩和了階級矛盾,並且在乾隆時期出現了歷史上人數最多的頂峰。

但是乾隆執政後期,個人膨脹,覺得自己功勳卓著,於是開始注重享受,政治上被奸臣矇蔽,出現了賣官鬻爵的現象,經濟上加徵賦稅,文化上大興文字獄,總體說來,乾隆後期政治較為黑暗,言路封閉,人民生活沒有前期幸福,文化上的發展沒有前期成就突出。乾隆執政的時期,是清朝的 轉折點,清朝在他手中達到了歷史的頂峰,然後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下坡的道路,清朝開始走向由盛而衰的道路。

但是綜合來看,乾隆帝仍然算的上明君,因為作為帝王他的確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領域都作出了貢獻,對於社會的發展進步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在其之後,清朝的皇帝都較為的平庸不堪,故而就清朝而言,個人覺得乾隆帝算是一個明君。




別了家駒26載


對於帝王可能大家的苛刻要求並不為過,覺得乾隆在豐功偉績上不如他的老子,對自己的爺爺更是望其項背。但是,對人的評價不應該是片面的。

拋棄政治,只談個人,我個人感覺乾隆生活上還是挺有文藝氣息的,或者說是不一樣的乾隆。

這兩年清宮劇火熱,提起乾隆大家想到的也不單單是那大明湖畔了,而是“蓋章狂魔”、農家樂審美。乾隆熱衷於蓋章最早是在《國家寶藏》中被央視爸爸吐槽。而後在《延禧攻略》中又遭到魏瓔珞的吐槽。

1800多枚印章,而且大小不一,小如指甲,大如手掌,然後整天到處“點贊”。王獻之30幾個字的《中秋帖》乾隆落款蓋了80多個章。以至於到現在說不清這到底是對文物的損壞還是使文物進一步價值化,因為乾隆也是個幾百年前的皇帝啊,皇帝的印章怎麼也價值不菲吧?

高產詩人,沒有寫錯,乾隆一生創作43630首詩。整個唐朝的詩被集合為一部《全唐詩》有48000餘首,乾隆憑一己之力傲視全唐。相傳楊萬里有詩兩萬餘首,也不過是乾隆一半。

乾隆的詩走的是量,數量。至於質量,不敢恭維。乾隆是好人,沒有坑孩子。小學課本中少見,更不用提背誦全文啦!

皇帝也是人,不能以片面的眼光看待一個人,乾隆在政治上或許有不足,但是,我們不能否定他啊!或者說在一些方面認可他。


清笛樽月


我就不說他的好了,說一說他犯的一些錯!首先是閉關鎖國,當時乾隆採取了這麼一種政策,關閉外交,要知道當時的西方的工業革命發生很大的轉變,也是人類史上空前的變化時代!在1730年英國人就已經發明瞭飛梭,在織布上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在乾隆34年,瓦特已經發明瞭蒸汽機!西方都在大興工業,而乾隆竟然不知道居安思危,還採取這麼種政策,也導致不能全面的瞭解世界。

在當時在皇宮裡也經常有傳教士從西方帶來的小物件,例如:鐘錶、望遠鏡之類的!但是乾隆沒有認識到科技的力量,也沒有去重視!對後來的國力衰弱,是要負很大責任的!如果當時能夠擴大外交的交流與貿易,或許也不至於會那麼的落後吧!

接著是文字獄,清朝之前的文字獄並不多,到了清朝之後才慢慢的多了,而且乾隆時期最多,有一百三十餘起!康熙皇帝也就十來起,雍正帝也是二十起!到了乾隆就不得了了。可以說乾隆時期的文字獄超過了整個歷史的總和!想一下都知道他毀滅的書籍肯定非常的多,他也是歷史上毀滅書籍做多的皇帝!這種大興文字獄的做法毀了太多的古典!

他的貢獻也有很多,但是最為一個帝王,也不能沒有貢獻。多多少少也要做一些有利於百姓的事!但是他犯的錯倒是挺大的,直接影響中國18世紀的進程,也有人說他是清朝第一大罪人!





小小七9527


乾隆皇帝曾經總結自己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詡為“十全老人”,以示自己的一輩子幾乎十全十美,但真是這樣的麼?今天我們來說道說道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所謂的“十全武功”,《御製十全記》如此記載:“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而喀降,合為十。”


二平準葛爾: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發兵5萬,蕩平準噶爾阿瓦齊部,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困擾康、雍、乾三朝的準噶爾問題終於獲得徹底解決。雖然經康熙、雍正兩朝的鬥爭,準葛爾叛亂早已難成大氣,但乾隆皇帝維護國家統一的功勞不容否認,這兩次戰爭的徹底勝利也是其統治前期社會穩定、國力強盛的例證。


定回部一:即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乾隆二十年,清軍平定準噶爾阿瓦齊勢力後,將被囚禁在伊犁的回部宗教首領瑪罕木特(時已死)的兩個兒子大和卓波羅尼都、小和卓霍集佔釋放回南疆。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後,和卓兄弟乘機控制了喀什噶爾、葉爾羌(今新疆莎車)等地。二十三年,大、小和卓公開反叛,乾隆先後任命雅爾哈善和兆惠為靖逆將軍率兵進剿。次年,清朝重兵出擊,大、小和卓木兵敗西逃巴達克山,被當地酋長素勒坦擒殺,叛亂平息。本次平亂將天山南路重新納入中國版圖,乾隆最終完成了對天山南北的統一。也標誌著清代統一戰爭的完成,疆域基本穩定。

打金川二:金川戰爭進行了兩次,又稱大小金川之役。第一次清朝在喪師、殺將、虧餉之後,不得不與大金川言和以求保全面子。二十多年後,清軍用盡力氣終於平定金川,以至於乾隆帝感慨:“平伊犁,定回部,其事大矣! 然費祭不及三千萬,成功不過五年。茲兩金川小寇,地不逾五百里,人不滿三萬眾,而費帑至七千萬,成功亦遲至五年。”清朝雖然損失慘重、元氣大傷,當時可以說是得不償失。但仍然是利於千秋,大小金川之役的勝利標誌著 “改土歸流”政策終於取得了最終的成功,基本劃定了今日中國的南方邊界。


靖臺灣一: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天地會林爽文率眾起義,但僅一年零三個月後義軍就被清軍擊敗,林爽文被俘獲壓至北京殺害。事後乾隆為嘉獎諸羅義民義舉,而將諸羅改名“嘉義”。這是在當時社會矛盾積累下爆發的一次天地會無意識、無目的的農民起義,清廷用兵不過數萬,放在“十大武功”實在有點名不副實。

降緬甸一:清緬戰爭實在受不起一個“降”字。戰爭以1762年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自衛反擊為開端,至1769年雙方簽訂停戰合約,歷時7年結束。清朝雖然取得面子上的勝利,但損兵折將實在不算成功。在這場對外戰爭中清朝自上而下流露出的“傲慢”實在讓人痛心,如乾隆帝面對前線將領建議發展火器以“騎射乃建州之本”為由拒絕,地方官員欺上瞞下、謊報軍功更是貽笑大方。乾隆帝在晚年也承認,“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徵緬這樁不算成功。”


安南一:是指乾隆末年,清朝與安南(越南)發生的戰爭,又稱清平安南之戰、清越戰爭。這場戰爭清軍先勝後敗,前後僅兩個月。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農曆四月,安南阮氏發起叛亂,阮惠領兵攻入黎城,國王黎維祁出逃,乾隆帝為維護宗藩體制,派兩廣總督孫士毅兵分兩路進攻,僅一個月時間就收復黎城,但之後懸軍黎城一月有餘,最終被阮惠一次夜襲打的前功盡棄,不得不倉惶回逃。事後阮惠主動求和,乾隆帝又獲得了一次面子上的勝利。

二受廓而喀降: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爾喀(尼泊爾王國)入侵中國西藏,清廷隨即調兵進剿。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巴忠、雅滿泰等人私自議和,以每年元寶300錠為條件換取失地和退兵。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夏,廓爾喀以藏官爽約為名,再次入侵。乾隆帝派兩廣總督福康安、海蘭察等領兵入藏增援。隨後清軍收復濟嚨並攻入廓爾喀境內。廓爾喀遣使請求投降,福康安在八月准許廓爾喀歸降,戰事結束。平定廓爾喀是 “十全武功”中的最後一役,期間頒佈的《欽定藏內善後章程》確立了西藏此後100餘年間的政治、軍事、賦稅等制度,此役更是保障西藏地區50年無戰事。

縱觀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雖有一定“面子工程”,但仍不能否認在他治下的國力昌盛和文治武功,尤其是對維護中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貢獻不可磨滅,我國的現有領土也基本是在他手裡確定,在他之後,清朝再沒有開疆拓土的君主。


談史話歷


乾隆皇帝一生創造了多項紀錄,他是中國歷史上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最長壽的皇帝(南越武帝趙佗103歲存疑),還是歷史上作詩最多的皇帝(共計四萬多首)。此外,在中國曆代的帝王中,乾隆可能還是最幸運的那一個。

乾隆皇帝執政生涯中的成就有很多,但錯事也沒有少幹。因此後世在評價乾隆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支持者認為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之一,反對者認為乾隆好大喜功,驕奢淫逸,是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那麼究竟應該如何評價歷史上的乾隆皇帝呢?夜讀史書認為過分吹捧和過分抨擊都不客觀。事實上,乾隆皇帝有功也有過,但若論對後世的貢獻,應該是功大於過。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清朝國力達到了巔峰。他重視社會穩定,多次下詔免除百姓稅負,大幅減輕了底層百姓的生活負擔。他積極發展農業、提高生產力,養活了全國數億人口。他組織大批官員、學者耗時十三年,編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大成之作——《四庫全書》,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不過,乾隆皇帝一生最大的成就當屬開疆拓土,讓清朝版圖達到了極盛。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發動了十次大型軍事行動,乾隆稱之為“十全武功”,並因此自詡為“十全老人”。這“十全武功”中有的是貨真價實,有的是揚兵耀武,還有的甚至是小題大做,得不償失。其中,三次對新疆用兵(兩平準噶爾、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成功把新疆收復到了中國版圖之中。兩次對西藏用兵(兩平廓爾喀),鞏固了清朝對西藏的統治。這五項“武功”對後世意義極為重大,論成就和貢獻足以將歷史上的絕大多數帝王遠遠甩在身後。後世許多人指責乾隆為了達成“十全武功”不惜窮兵黷武,但卻忽視了他對中國領土的巨大貢獻。

當然,乾隆皇帝一生做錯的事情也有不少。如奢侈浪費、好大喜功、重用和珅等等。但乾隆最受後世指責的地方就是清朝在他執政期間出現了由盛到衰的苗頭。

乾隆皇帝出生於1711年,當時清朝是東方世界的一位“巨無霸”,而西方世界文藝復興剛剛結束,資本主義正開始萌芽。然而89年過去後,當乾隆皇帝在一片歌舞昇平中走到人生盡頭的時候,清朝依舊是一個龐大的農業帝國,西方世界卻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社會已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當然,乾隆皇帝一生做錯的事情也有不少。如奢侈浪費、好大喜功、重用和珅等等。但乾隆最受後世指責的地方就是清朝在他執政期間出現了由盛到衰的苗頭。


不許人間見白頭zzz


說到要如何評價的話,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乾隆,以前許多人對乾隆的評價是十分正面的,現在反而有不少評價是負面的。現在我們從幾點去研究他在位時做了什麼?

第一點,在國力上,基本沿襲的是康雍特別是雍正朝的政策,基本無太大的變化,而乾隆很多時候被詬病都是因為這點,因為乾隆就是歷史上最大的富二代。為何說是富二代,因為如果認真算起來,順治和康熙在位時滿清外部還具有十分大的威脅,這兩朝基本上都是在開疆拓土,對於民生髮展還是沒那麼細緻。而在雍正時期,貪官橫行,便下了重手段去整頓吏治,國庫也漸漸豐裕,乾隆從雍正繼承過來的,是一個四海昇平,國力鼎盛的國家。本來乾隆爺沒幹啥對民生太大的壞事,但因為以前很多人認為乾隆時期是清王朝最強盛的時代,對乾隆的評價十分好,有人看不過去,開始拿他當富二代來說事,這前後就形成了反差。所以這點在事實上沒必要過高評價也沒必要過於貶低。



第二點,在政治上是基本沒什麼好說的,對內皇權得到更大地鞏固,封建王權得到極大加強,朝內乾隆兄弟說啥就是啥,基本沒人敢頂嘴,延禧攻略上還說這乾隆的老弟造反,這還真是不可能的。


第三點,在軍事上,乾隆基本上能算功績就是徵安南,平定南方局勢。不過說真的這還真不算是多大的功績。

第四點,在文化上,沒心說,審美觀帶崩一個時代的人,從素雅變到大花,還發明瞭印章彈幕神功。

從總體來說,乾隆時期對於清前期來說,是趨於更加閉關鎖國的,對於外來的東西也更是傲慢和不屑一顧,當初康熙還是一個願意去鑽研數學,阿拉伯語,俄語的人,到了乾隆基本沒見他學這些了。而就整個滿清時期來說,乾隆朝基本是最好大喜功的朝代,修了不少宮殿,還下江南遊玩,花了不少錢,跟之前幾個皇帝的節儉也是不同,而跟後面幾個皇帝的慫也是不同。乾隆在滿清來說不是最差,但絕對不是最好。沒必要過度去解讀他。


小南讀


清高宗乾隆,姓愛新覺羅,諱弘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卒於嘉慶四年,終年89歲,葬於河北裕陵。


乾隆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國封建史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僅次於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壽命最長的皇帝。 乾隆帝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


但乾隆好大喜功,為人重奢靡,鋪張浪費,並自稱為“十全老人”。他在位後期任用和坤二十年。和坤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致使這二十年間貪汙成風,政治腐敗,各地農民起義頻繁。清王朝開始從強盛走向衰敗。


再看看其後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乾隆皇帝的所有的妃嬪,當中他最寵愛的就是富察孝賢皇后,她的一生皇帝對她都非常的寵愛,雍正皇帝登基的時候,乾隆皇帝是皇四子,住在乾清宮東側。



雍正五年他正好17歲,奉命和富察結婚了。後來遷到皇宮西北的重華宮,還把建福宮和敬勝齋作為休息的地方,雍正七年的時候雍正帝又賜給了長春仙館作為他們夫妻兩個人在圓明園的住處。


富察皇后溫柔體貼乾隆也很喜愛,兩個人也很恩愛。乾隆的心中富察就是他的知音也是所有女人的代表,在他的詩中也提出了富察皇后的美德。 她深深地瞭解乾隆皇帝,重視滿洲傳統的習俗,而且有一次她還親手製作了滿洲式的香囊,送給了乾隆,這讓皇帝很感動。

在乾隆登基的第二年還沒有正式冊封,她為皇后兩個人一起共度了13年,在這13年裡,他一直為皇帝分憂解勞,他在詩中最關心的事就是全國各地的降雨情況,因為乾旱或者會影響農作物的生產和百姓們的生活。所以他非常的焦慮,不知該怎麼辦了,所以就把這些焦慮都寫在了信裡面。在詩中,他還特別提到了皇后,在這一點上皇宮和他一起分憂。



富察就是他最愛的妻子,在這個世上除了他的母親之外。富察就是他最愛的女人,在後宮生活裡面皇后的美德也得到了讚賞,她不但孝敬皇太后,她也是後宮所有女子的表率。 不過遺憾的是在她生的四個孩子裡面,三個早早的就死掉了,永璉本來成為皇太子,但是九歲就夭折了。皇七子永琮兩歲的時候就死亡了,他的大女兒也死了,只剩下了一個女兒被封為了固倫和敬公主。


乾隆12年嫁給了科爾沁蒙古王公,仍然住在京城裡面,乾隆12年的除夕夜,永琮的死亡讓富察皇后深受打擊,雖然身邊還有一個女兒,但是生下的四個孩子裡面有三個已經死了,經歷了這些傷痛,她感到非常的累。

在乾隆13年的時候,乾隆帶著皇后和皇太后到了山東泰山,之後又到曲阜祭拜,在三月初乾隆回到濟南的時候,在城裡面深受百姓的愛戴。在濟南見到了張廷望的孫子,叫做永清。皇后兩個月前失去了皇子,觸景生情,原來就已經很疲憊了,又加上舟車勞頓,讓她感覺到身體不適。 但是她並沒有注意還鼓勵皇帝遊覽當地的名勝。趵突泉等一些著名的旅遊名地。

乾隆也沒有注意到皇后病重的嚴重性,仍然很有興致,當他們走到德州就改行了水路,之後發現皇后的病情加重,沒過幾天皇后就去世了,所以全隊人馬到了通州之後,就改為了陸地,到了京城,把皇后的遺體葬在了長春宮,後來又移到了景山觀德殿。

皇帝幾乎達到了崩潰的狀態,做了幾首詩,來表達對皇后的思念。他感嘆命運,他對已經去世的皇后很思念。自從她38歲失去皇后之後,直到嘉慶元年,86歲的他幾乎在半個世界中為皇后做了100多首詩,最痛苦的時候就是在皇后去世的幾個月裡面,幾乎每件事都能觸發他的傷感,一直不斷的回憶這20多年和皇后一起經歷的事。

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是一個很痴情的男人,也是一個很懂得感恩的男人,這樣的一個男人也是相當好的。


睿讀西遊


大清朝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也就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是大清入關以來的第四位皇帝。因年號“乾隆”,被後世稱為乾隆皇帝。乾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後繼續訓政,直到1799年2月7日,實際掌權達六十四年之久,是中國歷史上掌權時間最久的皇帝。乾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有見地的皇帝,在他統治時期達到了清朝最繁盛時期,被稱為“康乾盛世”。他在祖父康熙、父親雍正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文化都有很大進步。

乾隆皇帝的評價

正面評價

一、內政採用“寬嚴相濟”之策,整頓吏治,制定典章,厚待士人。經濟上延續雍正朝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政策,使得乾隆年間的士農工商都有很大發展。這一時期成為清朝最富裕的時期。

二、在對外政策上,開疆擴土,穩定疆域。在乾隆統治期間,徹底清除了準格爾部的叛亂,乾隆曾經遠征回疆,將清帝國的版圖擴大了近兩萬多里,將中國的版圖基本固定。

三、編訂中華典籍,流傳後世

乾隆朝組織多次大規模文化工程,包括編撰《四庫全書》、《周易述義》、《三禮義疏》等等,對於中國古典文獻的流傳做出了貢獻。

負面評價

乾隆皇帝也有被後人詬病的地方:一、大興文字獄。在乾隆朝文字獄達到了巔峰,讓很多重要的文化典籍毀於一旦。受文字獄株連的文人名士達數萬。讓中華文化受到很大打擊。

二、六下江南,勞民傷財。三、好大喜功,惡直好諛,後期賣官鬻爵,官場貪汙成風。整個乾隆朝,前期確實很不錯,到了乾隆統治後期,寵信小人,官場腐敗黑暗。經濟上採用閉關鎖國,讓中國與世界隔絕,開了歷史的倒車。到乾隆去世後,大清帝國走向衰落。

總歸來說,乾隆皇帝還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拓跋飛翼


乾隆帝是歷史上最幸福的皇帝。

原因有三:

原因一: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帝生於1711年八月(康熙五十年),崩於1799年正月(嘉慶四年)。在位六十年,又當了三年的太上皇,無疾而終,終年89歲。

乾隆皇帝沒有經過血雨腥風的奪嫡之爭,順利繼承大統,而且是自己退位,順利的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嘉慶帝,當了三年太上皇。最後是無疾而終。

我輕輕地走了,正如我輕輕地走,不帶走一片雲彩。

原因二:自己說了算,不受他人制衡。

乾隆皇帝繼位是1735年(雍正十三年),當時是24歲。直接就是親政,沒有攝政王、沒有輔政大臣、沒有太上皇、沒有垂簾聽政。乾隆帝的權利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不受其他人的制衡。

原因三:文化型皇帝,個人才華橫溢,文治方面做了很多事。

1、 編修文化典籍。主持簨修《四庫全書》,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書籍;編修了《滿文大藏經》;整理《無圈點老檔》等。

2、 維護興建皇家園林,體現了清代園林文化的輝煌,留下了璀璨的世界文化遺產。

3、 精通新滿文、老滿文、漢語漢文、蒙、藏、維多種語言。喜愛書法,造詣精深。而且喜歡作詩,據統計,其一生作詩41863首。

4、 先後免天下錢糧五次,免江南漕糧三次,相當於國家五年的財賦收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效果好、影響大、受人稱讚。

5、 統一新疆,完善治理西藏,完成中華民族大統。

乾隆帝晚年自詡為“十全老人”,說自己有“十全武功”。

十全武功:平準葛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乾隆帝壽命長,掌權60多年,順利登基、退位,無疾而終。在位時,沒事了寫寫詩、編個書,下下江南,有不服氣的打到他服氣。

晚年之後再給自己做個總結。

這皇帝當的是不是很幸福呀?


逝去即歷史


1、運氣

生在帝王家,這運氣本身就已經無可挑剔了,但乾隆的運氣還不止於此,從小乾隆就得到爺爺和父親的寵愛,很早就確立了皇儲地位;

他父親雍正在經歷了九子奪嫡之後才登的皇位,他的競爭對手只有弘晝一人,而且弘晝還是個紈絝子弟,他的上位可以說是運氣相當好;

整個乾隆當政期間,國家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動亂,可以說乾隆當了60年的太平皇帝,為了不超過他的爺爺康熙執政的時間,還當了把太上皇。

2、貢獻

在乾隆執政期間,文治武功上均有建樹,重視農業,鼓勵開荒,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人口在乾隆末期達到3億,社會穩定;

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反擊廓爾喀,捍衛了西藏的主權完整; 平定林爽文叛亂,保衛臺灣的統一,鞏固國家的穩定和發展。自稱十全老人,當然這有些勉強。

編纂《四庫全書》,梳理和總結中國古典文化的知識體系,幾乎包含了中國古代所有學科的源頭和血脈,《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

3、不足

繼續明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處於封閉狀態,拒絕與英國的通商請求,使中國落後於歐洲;

也表現在他的 貪圖享樂上。在和珅的策劃陪同下,乾隆違背康熙皇帝南巡體恤百姓 的初衷,六下江南,並大興土木,擴建熱河行宮和木蘭圍場等勞民傷 財,加重了百姓負擔。

清朝的衰落,始於乾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