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六次宗教性質的遠征,是如何促進沿海城市快速崛起的?

從1096年到1291年,在西歐歷史上發生了一場宗教性質的軍事行動,期間共有六次遠征,統稱為十字軍東征。

這場東征的名字緣由是教會給每一個參與東征的戰士十字架,因為這是由西歐基督教國家發動的戰爭,所以得名十字軍東征。這場戰爭跨越範圍大、時間長,成為歷史上罕有的大規模爭鬥。

十字軍六次宗教性質的遠征,是如何促進沿海城市快速崛起的?

這場戰爭的發起人——西歐基督教,其實主要目的是想討伐伊斯蘭教教徒,藉此機會搶奪耶路撒冷。戰爭爆發之後雖然有經濟方面的損失,但是對意大利沿海城市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促進了沿海城市的快速崛起。

十字軍六次宗教性質的遠征,是如何促進沿海城市快速崛起的?

十字軍東征受到西歐人民的廣泛支持,無數西歐人自願加入戰爭行伍,究其原因與西歐當時的經濟情況密不可分

在11世紀之前,西歐與其他地方的聯繫幾乎沒有,就連鄰近的穆斯林也只是在戰爭中有過接觸。本身自給自足的經濟就很難與外界掛鉤,再加上宗教信仰方面的差異,就難免更顯生疏。農村生活的過於封閉化導致西歐經濟一直沒有很大的發展,一些民眾因為欠債、貧窮而走投無路。這也是他們大多數人支持並參與十字軍東征的一大原因。

十字軍六次宗教性質的遠征,是如何促進沿海城市快速崛起的?

在1095年,教皇號召全歐基督教國家一起發起東征,一下子就把西歐低迷的社會風氣帶動了起來,受到廣泛關注。

一般認為這樣的東征是教徒們的暴行,他們痛恨那些異教徒,想要將自己擁護的基督教宣揚出去,所有非本教人員都應該驅逐。這是一小部分人參與東征的目的,他們沒有經濟方面的逃避,純粹是為了一個神聖的目的而加入。不過有這麼純粹想法的人還是很少的,大多數參軍的人都是有自己的私心。

當時西歐經濟不景氣,大多數都是窮人,他們有負債累累的賭徒,有家庭窘迫無法支持生計的可憐人,通過參軍至少可以填飽肚子,這是大多數人的理由,當然,還有一些無所事事的人,出於對東方的好奇而去。不管怎麼說,教會的號召之下立即湧上了很多青年軍人,一個整齊的隊伍就此誕生了。

西歐人的宗教觀念非常強,首先是打擊異己,其次還有"聖地"這一說法,這是在四世紀起興起的習俗,人們需要虔誠的去聖地朝拜,以此來獲得神的眷顧。在這樣的朝聖活動中很多商人藉機大發橫財,他們主要在耶路撒冷一帶進行貿易,把宗教和商業結合起來,成為西歐商業發展的前身。

雖然這樣範圍較小的經濟活動並不能促進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但也可以有效減少貧窮人的數量,於個人而言是好事。

十字軍六次宗教性質的遠征,是如何促進沿海城市快速崛起的?

東征說起來是一場軍事戰爭,可實際上卻有著商業貿易的作用,在多年的東征道路上,讓意大利很多海濱城市得到較好的發展,其中就包括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這三個。這就像有了中國絲綢之路的作用,絲綢之路雖然有確定的目的地,但是絲毫不影響中間遇到的城市的發展,反而能夠通過貿易和交流拉動雙方經濟發展。

在前文中也提到,西歐一直都是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在這樣的商貿活動中崛起也是令人吃驚。興起的三個熱門城市可不僅僅侷限在十字軍東征這一條路線上,他們還逐漸向世界靠攏,成為國際性的貿易。只要是參與了這場貿易的城市都會在商業方面獲取一杯羹,這是難得的發展機會。東西方交流在一場戰爭中逐漸密切起來,帶動的經濟和城市發展是不容小覷的。

十字軍六次宗教性質的遠征,是如何促進沿海城市快速崛起的?

十字軍東征不僅解決了個別西歐人因窮困不能生存的問題,還通過貿易逐漸轉變了西歐經濟發展形勢

促進東西方交流之後就必然會有物品的交匯,由於東西方環境差異明顯,所以在物品的製作工藝方面也就有千差萬別,東方少有西方的羊毛、皮革類物品,而東方的藥材、香料、絲織品也是西方望塵莫及的。

這些物品在貿易中不僅傳播著東西方完全不同的思想文化,還把那些風俗傳統也一併交匯。這對於文化傳播和融合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隨著十字軍的不斷深入,把越來越多的西歐人智慧的結晶帶了出去,東方的文化又帶了回來,豐富了當時西歐的文化生活。

十字軍六次宗教性質的遠征,是如何促進沿海城市快速崛起的?

當然,物物交換促進經濟發展也是十分緩慢的,既然有了貿易就會有逆差這方面的問題。十字軍促進了貨幣的流通,各色各樣的貨幣在商貿中流傳開來,這也為以後經濟全球化和國家貿易奠定了基礎。貨幣需求逐漸增多,也能促進商業的持續發展,協調經濟。

大量現金是十字軍出征必備的,這些現金從哪裡來也是讓人頭疼的。地主和主教藉著這次機會從需求中謀取利益,但是地主們對於十字軍的需求如果供應不上就需要從自己的農奴那裡入手,他們可以通過金錢換取自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農奴,不過這樣的範圍還是比較小。

在這樣的東征中,既然有了興起的城市,那麼肯定會有鬥爭,關於誰是領導者誰是附屬者的問題必然會出現。所以就有了"三足鼎立"——威尼斯、熱那亞、比薩。

按照黨派為這三位劃分的話,前兩者是教皇黨,唯獨比薩是皇帝黨。這麼說來難道是前兩者打擊比薩?

實際上並非如此,雖然威尼斯和熱那亞是統一黨派,但是由於二者經濟發展差距不太,所以屬於對手的關係。而誰擁有比薩的支持,就等於有了底氣,這一點威尼斯做到了。

十字軍六次宗教性質的遠征,是如何促進沿海城市快速崛起的?

霍亨斯陶芬王朝勢力加入了比薩陣營,這就更讓威尼斯佔據先導位置了。可惜後來因為意外,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離世了,失去左膀右臂的比薩很快就敗下陣來,到了15世紀,更是淪為佛羅倫薩的領屬地,從此一蹶不振。三個城市之間的較量也就變成了二虎相爭。

相比而言威尼斯有著教會的支持,比熱那亞更有優勢,熱那亞眼紅威尼斯的成就,對威尼斯愈發痛恨,此時威尼斯正想著霸佔拜占庭,也沒有閒心對付熱那亞,可惜拜占庭的餘黨們迅速建立起反抗威尼斯入侵的戰隊,雖然有教皇的支持,但也失去了在拜占庭的優勢,一時間熱那亞崛起了。

十字軍六次宗教性質的遠征,是如何促進沿海城市快速崛起的?

十字軍東征讓意大利海洋商業城市興起,雖然伴隨著城市之間的爭鬥,但歸根結底促進了這些城市的發展,密切了世界的聯繫

有了商業貿易之後就必須要有法律的制約,不然各地法律不一也是沒辦法進行商業活動的。關於貿易法的形成,很多人都說它是被逼出來的法律,商業法制定起來比較繁雜,意大利人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因為要管理那些殖民地,所以早早就有了領事一類的官員去管理,在法律上自然也是責無旁貸的第一人。

法律制定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主要是處理商業活動中的糾紛,在多國貿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意大利城市出去貿易都會有自己的領事跟隨,這樣也可以減少貿易摩擦。可以解決各國衝突事件。當然,這些還都是小把戲,不能上升為國際貿易法,但也為後來商業國際法的建立打下基礎。被逼出來的法律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能夠維護商人的正常貿易活動。

當然,貿易也不可能都拿著現金出行,那樣未免過於招搖也不符合現實。就這樣,新型商業經營模式也誕生了,人們需要從異地取款或者成立股份制的公司,銀行一類的可以開具發票和證明的場所就變得十分必要。聖殿騎士團在哈丁之戰中失敗之後開始借鑑別人的經驗,把異地取款變成現實,人們通過聖殿騎士團的憑證到其他地方取款,類似於現在的銀行。我們如今熟悉的銀行業務和營業方法也都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十字軍六次宗教性質的遠征,是如何促進沿海城市快速崛起的?

總而言之,十字軍的東征帶來了市場經濟的萌芽,促進城市的發展和經濟的迅猛提升,那些以商業貿易為生的人得到很大的助力,成為了城市發展的主力軍。當然,這也預示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西歐國家開始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養料和土壤,為後來經濟的發展打造良好的進步環境。

十字軍東征帶來的影響暗示著它已經不僅是一次宗教性的戰爭那麼簡單,它是一項不可多得的商業活動,在商業上的貢獻更為突出。它把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釋放出來,將世界市場緊密聯繫,對於現代化建設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歐洲史》

《歐洲文化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