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果業的西部崛起不僅是數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話語權的崛起

中國果業的西部崛起不僅是數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話語權的崛起

【導讀】前面我們用了4篇文章的篇幅,分別從“目標市場”“優勢品種”“極品品種”和“新品種”4個關鍵詞來解讀果園建設的“品種選擇”問題。如果跨出自己的家鄉,從全國甚至全球的角度去審視中國果業,那麼在果園投資的起步階段,除了“品種選擇”的問題,還有一系列更重要的、卻容易被人忽視的“產區選擇”的問題。比如,西部果業為什麼會崛起?哪個區域投資建園會更有市場競爭力?什麼才是真正的優勢產區?

很多人說:今生,一定要去一趟西藏。我今年居然去了4趟西藏。

第一次是春天去的,是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曾秀麗博士邀請我去看桃花的。很多人不知道,西藏有桃花。不僅有,而且都是桃祖宗,幾百年的光核桃,春天開花非常壯觀,是攝影家的天堂。

在隨曾博士團隊科考的過程中,在林芝經過“藏漢情緣”,她們告訴我,這裡就是黑鑽蘋果的產地。我進去看了以後,就覺得這個產區非常有特點。很普通的花牛(新紅星)蘋果,在那裡種出來卻是黑亮的,非常有賣點。去年最高價炒到100多元一個,還賣得非常火爆。

所以我在9月、10月、11月再連續去了三趟林芝,想從商業投資的角度來考察這個產區是不是有優勢?是不是值不值得投資?

中國果業的西部崛起不僅是數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話語權的崛起

楊開平和他在西藏林芝種植的蘋果

下半年邀請我去的楊開平(林芝盛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是四川人,原來是生豬場的老闆,後來養豬場被新希望集團收購,2017年開始在米林承包了1000餘畝土地種果樹,有600畝的蘋果,還有其他一些果樹。

9月份去嚐到嘎啦,長得很豔,很甜,很脆,冰糖心,我一口氣啃了5個,結果到晚上吃飯的時候肚子脹得不行;10月份是參加政府舉辦的西藏蘋果現場會,嚐了盛世的主栽品種瑞陽、瑞雪和響富,我對瑞陽的評價最高。在來林芝之前,我剛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白水試驗站嚐到這個品種,覺得口感很一般,沒啥特色,但是在林芝種植的瑞陽無論在外觀和口感方面都非常出色,我就立刻發信息給這個品種育種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趙政陽,我說你一定要找個時間來西藏看看,你的品種在這裡的表現非常好。

11月是專門陪浙江雨露空間董事長鬍志藝和幾位負責人一起去看這個單品,接下來就請他們站在水果零售銷商的角度,怎麼去評價西藏林芝的蘋果。


沈曉東(浙江雨露空間果品有限公司):西藏林芝的蘋果確實超乎我們的想象,第一個,外貌太漂亮了,中國這麼多蘋果產區,山東(蓬萊)也好,甘肅(靜寧)也好,這些都是做得很漂亮的產區,但是都沒有林芝的蘋果漂亮,色光好,顏色靚;第二個,味道無可挑剔,風味特別濃。除了瑞陽、瑞雪,我印象最深的是響富,我形容為“茅臺酒一樣的味道”,甜香醇厚,回味無窮。唯一的缺點就是那邊的包裝條件和基礎設施比較落後,運出來很不方便。但是我覺得那是一個可以種出好蘋果的地方,算是一箇中國蘋果很有期望的新興產區。


雨露空間在全國有50多家門店,門店做得很有特色,倉儲式陳列,分級銷售,每家門店的營業額都非常高,他們是願意為好水果出更高的價格,所以我會把自己找到的一些好水果介紹給他們。但胡志藝對水果的要求很高,有時候我覺得品質很好的,他都會有各種挑剔,唯獨這次去西藏看蘋果,他就非常肯定,評價為“有靈魂的蘋果”,在綜合品質上超過絕大多數進口蘋果,包括新西蘭蘋果。

我們在去林芝之前,剛好在陝西楊凌參加“木美土裡”杯中國好蘋果大賽總決賽暨中國好蘋果博覽會,在比賽和展會上我們也找了一些品質不錯的陝西蘋果帶到林芝,結果在現場一PK,就發現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中國果業的西部崛起不僅是數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話語權的崛起

所以我就非常質疑陝西洛川號稱“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的說法,還專門跟趙政陽教授聊過蘋果優生區的話題。


趙政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除了西藏,中國種蘋果的地方我幾乎都去過,各有各的優勢,但中國蘋果產業由東向西戰略轉移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這是生態條件所決定的,是一種自然稟賦,這是改變不了的。但產業發展需要各個要素的聚集,科技、資金、市場、政府幾大要素缺一不可,所以像雲貴川高原,包括你說的西藏林芝只能是一個特色產區,不會成為主產區的。西部最大的優勢是自然條件,最大的問題是經濟滯後、觀念落後、產業不完整。像現在南方的柑橘產業發展很快,企業投資很多,但北方人保守,捨不得投資啊,這是蘋果產業發展一個很大的問題。在西部,產業的發展政府往往佔主導作用,像甘肅靜寧的蘋果就是領導重視後抓起來的,現在西北的蘋果定價權在靜寧;像延安一共13個縣,南部5個縣,北部8個縣,現在政府提出來要13個縣全覆蓋,實現3個“4”目標——400萬畝、400萬噸和400個億。所以從長遠的發展來看,我覺得陝甘兩省會成為未來中國蘋果產業最核心的產區。


我在2016年曾經以中國歷史的版圖描繪過值得大資本去投資果業的種植領域:新疆,連同甘肅,如西域;陝西,如秦國;雲南,如大理國,均“民風彪悍”——光照充沛、晝夜溫差大,“兵強馬壯”——產量高、品質好,氣候資源得天獨厚,他們發力,如戰國之強秦,華北、中原、江南、華南等地區在大市場流通中根本不能與之相抗衡。

2017年我第一次去新疆阿克蘇,也是第一次參加“木美土裡”企業舉辦的中國好蘋果大賽。阿克蘇的冰糖心蘋果大家都知道,但阿克蘇也不是所有的蘋果都好吃,越靠近天山,糖度越高,可以高到20多度,膩口到根本吃不下去的那種糖度;越靠近市區,脆度越高。剛好在中間有一遛叫紅旗坡農場的蘋果是最好吃的。

在那裡,我又找到一家特別好吃的。

中國果業的西部崛起不僅是數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話語權的崛起

杜明超和他在新疆阿克蘇種植的蘋果

老闆叫杜明超,河南人,2006年到阿克蘇種蘋果,2012年秋天每畝地施下7噸油渣,接下來5年,什麼肥料都不施,通過灌溉來調節樹勢,保持中庸。我去一看一吃就跟他說,你肯定拿冠軍。外觀通紅,口感完全從當地的蘋果中剝離開來。但是因為新疆畢竟太遠了,運輸不便,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價格好像也不是很理想。這是新疆產區的缺陷。

相比之下,雲南是一個很成熟的產區,水果的價格也賣得貴。

我是浙江溫嶺人。溫嶺地處東南沿海,是颱風多發地區。如果按照正常的種植思路,葡萄要到七八月成熟,風險非常大,一刮颱風啥都沒了,所以我們是被逼無奈,就向“早熟”的方向發展。通過大棚保溫栽培把葡萄的成熟期提前到6月,後來發現提前成熟不光能避開臺風,而且價格也高,後面就通過雙膜覆蓋、環剝、噴乙烯利等措施把成熟期提早到5月。5月上市的葡萄,口感是很差的,但物以稀為貴。

後來又發現在雲南種葡萄成熟期會更早,所以很多人就去雲南投資種葡萄。

陳匡森就是其中一員。他原來是溫嶺葡萄主產區濱海葡萄合作社的社長,是溫嶺種植的元老級人物。我2016年去建水時,他在那裡種夏黑,3月成熟,一級果的價格是28元/公斤,而且品質遠遠高於溫嶺。所以我當時評價:

中國果業的西部崛起不僅是數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話語權的崛起

2018年,陳匡森又在建水以7000元/畝的價格從老鄉那裡盤下50畝夏黑葡萄園,收了一季夏黑之後,全部高接成陽光玫瑰,今年以50元/公斤的價格銷售之後,又把這個園子以每畝2萬元/畝的價格轉讓掉了。我估算了一下,贏利率達到300%。所以我感嘆“種地如炒房”,他的贏利率比炒房還要高。

中國果業的西部崛起不僅是數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話語權的崛起

陳匡森和他在雲南建水種植的陽光玫瑰

這種事情也只有在雲南才可能遇到,你在其他產區是絕對不可能的,甚至是無法想象的。

當然,在雲南種葡萄的成本也是很高的。雲南的土地瘠薄,缺水又缺肥。陳匡森介紹,在雲南種葡萄,地租、薄膜、肥料、農藥、人工等生產成本加起來一畝地最少要1.5萬元;在家鄉,一畝地 5000元的成本就足夠了。所以我在另一篇文章中總結道:

中國果業的西部崛起不僅是數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話語權的崛起

有人掙得盆滿缽滿,有人虧得傾家蕩產。

今年在建水,又遇到另一位種葡萄的老鄉徐夫明。他告訴我,他家在建水種了9年葡萄,走的是高產和高商品率的路線,無論市場如何動盪,都能獲得比較理想的效益,像2018年行情不好,價格只有12.5元/公斤,他還賣到5萬元/畝。今年一片10畝地的兩年生陽光玫瑰畝產量達到2噸,有經銷商出價140萬元仍然不肯脫手。

他跟我講了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有一位樂清老闆,2013年在建水投資種了300畝葡萄,第二年賣了1000多萬元,就把園子轉讓後回家。當地媒體寫了篇報道,某某某在雲南種葡萄一年掙了1000萬元,結果大家蜂擁而來,很多老闆連葡萄藤長什麼樣的都不知道,都來投資種葡萄。到現在這塊園子已經轉了好幾手,沒有一個掙錢的。

除了種植戶,蜂擁而來的還有經銷商。

今年我在建水還碰到陽光莊園的劉文豹,他一見到我就吐苦水,說他在雲南做得這麼辛苦,結果一算賬,虧的。他抱怨說,今年來建水看果的經銷商不低於200家,比去年翻了一倍。

經銷商搶貨,種植戶奇貨可居,價格上漲,品質下降,市場出現“倒掛”。難怪同樣在雲南做葡萄的王永春(雲南玉溪市紅塔區神園葡萄專業合作社)會說:

中國果業的西部崛起不僅是數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話語權的崛起

在建水,還有一位牛人,許家忠,比浙江人更早發現雲南這塊農業投資聖地。2001年到建水,2003年引進夏黑,2014年創造了夏黑產地批發價的最高紀錄——42元/公斤,接下來幾年由於浙江人大量湧入建水,他都想撤出建水去昆明發展了,後來又冒出陽光玫瑰,2018年他的陽光玫瑰又創造當年產地批發價的最高記錄——120元/公斤。他講到一個觀點:

中國果業的西部崛起不僅是數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話語權的崛起

怎麼去理解這句話?就是雲南葡萄下市的價格,就是其他產區開市的價格。比如雲南開始賣120元/公斤,到最後賣50元/公斤,那麼,這50元/公斤就是接下去的產區比如四川西昌的開市價格。當然,會存在一些交叉,但整體的市場行情就是按照這樣的節奏來的。

除了“早熟”的優勢,雲南葡萄還創造了一個奇蹟:想什麼時候上市,就能什麼時候上市。

因為成熟期早,可以做兩季栽培,通過修剪和破眠時間的調整,從而實現一年四季都可以上市。所以,雲南既是中國葡萄最早上市的產區,又是中國葡萄最晚上市的產區。

這是其他任何葡萄產區都無法實現的優勢。

中國果業的西部崛起不僅是數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話語權的崛起

除了建水的葡萄,還有昭通的華碩蘋果、安寧的彩雲紅梨、彌勒的妮娜女王、金沙江干熱河谷的沃柑、突尼斯軟籽石榴……在雲南,在整個西部,有太多得天獨厚的產品。

所以,中國果業的“西部崛起”,不僅是數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質量和話語權的崛起。

(下一篇:優勢產區)


中國果業的西部崛起不僅是數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話語權的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