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冠状病毒的新药研发靶点

靶向冠状病毒的新药研发靶点

2019年末,武汉封城的消息吸引了世界的聚焦,2020年伊始,举国上下的“防疫战争”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2月12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宣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正式分类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同日宣布,由这一病毒导致的疾病的正式名称为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分子水平的MOA(mechanism of action):SARS-CoV-2利用病毒表面的Spike糖蛋白(刺突糖蛋白,简称S蛋白)识别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进而侵染人体的正常细胞。按照吴军教授的解读,一种可能的机制是当病毒侵入体内后,体内的免疫细胞发起奋起反抗,引发体内免疫风暴,释放自由基(如过氧化自由基)。自由基是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很容易和别的东西发生反应,让蛋白变性,DNA损伤等,类似于枪炮一样,这种枪炮不分敌我,好比如在肺部打一场“核战争”,正常细胞也无法幸免,肺部正常细胞无法工作,病人的肝肺功能受到损害。

这之前,研究人员基于SARS病毒的同源模建,评估SARS-CoV-2蛋白与人类ACE2分子相互作用的能力。据称可溶性ACE2受体蛋白对SARS S蛋白的亲和力为nM级别,与单抗的亲和力相当。作为同源蛋白的SARS-CoV-2目前还未见报道。

靶向冠状病毒的新药研发靶点

▲SARS-CoV-2 S-蛋白与人ACE2结合的预测模型


  • 基于分子水平的MOA,我们可以设计靶SARS-CoV-2与ACE2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protein protine interaction inhibitor)。如S蛋白抗体,Crucell的CR3022,目前还在临床前。
  • 基于细胞因子风暴和免疫炎症反应综合征,很多免疫相关靶点也可以列为冠状病毒的靶点。例如抗IL-6R抗体托珠单抗(Tocilizumab)已经开始开展新冠治疗临床。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联合维生素C片也在开启临床,不过靶点不清。据了解,甘草酸在2003年SARS治疗中被作为指定药物之一,可抑制由炎症刺激诱导的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PLA2/AA)、NF-κB及MAPK/AP-1关键炎性反应信号在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抑制3条炎症通路相关炎性反应信号的活性,下调炎症通路上游相关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8、IL-1β、IIL-6、相关趋化因子以及环加氧酶(COX)的表达,阻断炎症通路下游,包括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PG)和活性氧(ROS)的生成
  • 基于RNA聚合酶,Renmdesivir进入中国临床三期。
  • 基于蛋白酶抑制剂,艾伯维的洛匹那韦正在临床一期。另外,2020年1月26日,上科大公布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Mpro)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PDB ID: 6LU7)。我们可以研发靶向蛋白水解酶为靶点的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物靶点。
靶向冠状病毒的新药研发靶点


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还没有任何一款“神药”能够包治百病,面对新的病毒,目前也没有特效药能够帮助我们战胜疫情。随着我们医药人员的不断努力,一定能够研发出冠状病毒的特效药。


参考文献

1.Vir Biotechnology获得两款新冠病毒候选抗体药物

2.重磅!中科院科学家率先揭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以及传染人的分子作用机制和传染性风险丨科学大发现

3.PDB2月明星分子|上科大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联合团队预先公布新冠病毒3CL水解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

4.独家最新报道!美国华裔专家揭秘绝大多数医生都不知道的新冠病毒肺炎机理及自救措施!必看,救人救己!

5.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COVID-19已完成临床试验注册审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