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商務部、體育總局:加大力度幫扶文體旅遊、住宿餐飲等行業


文旅部、商務部、體育總局:加大力度幫扶文體旅遊、住宿餐飲等行業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召開,發佈會的主題是:加大力度幫扶住宿餐飲、文體旅遊等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司長劉克智和體育總局經濟司副司長彭維勇就幫扶小微企業、開放文旅設施、支持體育產業等回答了媒體記者提問。

▌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司長劉克智

文旅部:加強統籌調度,及時採取行動

疫情發生以來,文化和旅遊部按照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各項安排,加強統籌調度,及時採取行動,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加強文化活動及場所的管控。文化和旅遊系統所屬文藝院團全部停止組織文藝演出活動,所屬的演出場館、劇院停止組織接待文藝演出活動,全國公共文化場所包括各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停止對外開放,原組織安排的文化活動或取消或延期。各地網吧、遊藝、娛樂場所全面停止營業,全面停止了審批營業性演出活動和交流性演出活動。

二是全面加強旅遊經營活動的管控,全面停止了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經營旅遊業務,停止組織所有國內和出境的團隊旅遊業務,全國旅遊景區也停止對外營業。經過共同努力,有效地防止疫情通過文化和旅遊途徑傳播和擴散。

旅行社保證金已退還34.62億元

疫情發生以來,旅遊行業受到嚴重的影響,旅遊企業也面臨著經營困境,文化旅遊部高度重視,2月5日印發了相關的通知,決定向旅行社暫退部分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暫退的範圍為全國已依法繳納保證金、領取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旅行社,暫退標準是現有繳納額的80%。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按照要求確定了專人專班,建立了工作臺賬,主要加強與各銀行聯絡,為旅行社提供服務。

據統計,全國有3.9萬家旅行社,截至2月25日提出暫退質保金的共35200家,佔旅行社總數的90%。應退保證金總額達到80億人民幣,現在已經退還了34.62億元。從反饋的情況看,暫退保證金的政策有效地舒緩了企業現金流的壓力。

為文旅企業疏困解難

我們與多方共同努力為文旅企業疏困解難。

一是推動出臺扶持政策,我們與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密切溝通,積極推動惠及文旅行業的扶持政策出臺,涵蓋資金支持、金融政策、稅費減免、降低成本、政務服務等五個方面,特別是針對文旅行業出臺了延長旅遊企業2020年度虧損的結轉年限,對提供文化體育、旅遊娛樂等服務所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等專門政策。

二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2月6日,配合國家發改委下達了文化旅遊提升工程2020年度第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安排了33.37億元,共支持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343個。

三是豐富在線服務方式。為方便文旅企業及時瞭解中央和各地出臺的疏困措施,我部對這些政策在部官方網站按照地區和類型的政策措施進行分類,便於企業查詢。

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

當前,各地在科學有力地做好疫情防控,同時也在有序推動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部分地區的旅遊景區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有序開放。旅遊景區具有人員聚集性強、流動性大的特點,旅遊景區的恢復開放,應當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堅持分區分級的原則,根據疫情防控的總要求,對旅遊景區開放條件和必要性進行全面地評估,不宜搞“一刀切”。疫情高風險地區旅遊景區暫緩開放,疫情中風險和低風險地區景區開放由當地黨委政府決定。

文化和旅遊部相關司局發佈了《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指南》,指導各地旅遊景區控流量、防聚集、嚴防護,重點做好景區員工健康監測和管理、景區公共衛生和場館的防控、景區遊覽管理、異常情況處置等工作,推動各地景區繼續實施疫情防控,穩步做好恢復開放的工作。

確保境外旅遊團隊安全返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文化和旅遊部高度重視,立即組織瞭解境外旅遊團隊情況,特別是對在境外的湖北團隊遊客信息進行了全面核查。我們要求各組團社主動與我駐當地使領館聯繫,做好境外旅遊團組的信息備案工作。同時,我們將相關信息及時通報了海關總署等部門,一方面確保境外旅遊團隊安全返程,一方面協助做好遊客入境防疫工作。

據統計,1月24日暫停旅行社和在線旅遊企業經營團隊旅遊業務後,當時在海外的團隊遊客達到25萬。這麼大規模的旅遊團隊在境外,如何使他們安全、有序、平穩的回國,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在外交、民航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包機、改簽航班,陸陸續續讓他們有序返回。在這個過程中,滯留在境外的中國遊客面臨著經濟和心理焦慮的多方面壓力,面對他們迫切回國的訴求,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全力安排他們回國。我們想,無論你在哪個遠方,祖國始終在你的身後。最終,在外交、民航、海關等相關部門大力協調下,境外團隊遊客返回工作有序推進。截至2月25日,在境外團隊遊客還剩下不到90人。

公共文化場館恢復開放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文化和旅遊部指導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公共文化機構以及國有博物館、文保單位等文博機構,從1月24日開始採取臨時閉館的措施,在此期間,我們的公共文化機構和文博機構推出在線博物館、在線圖書館、在線劇場等產品,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可以說是“線下關門、線上開花”。當然這也是我們長期以來公共文化和文博資源數字化工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同時,我們積極發揮文化藝術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組織廣大藝術家創作傳播抗擊疫情的文藝作品,為防控工作做正面宣傳,為一線人員加油鼓勁。

2月25日,文化和旅遊部相關司局印發了《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恢復開放工作指南》,就公共文化場館恢復開放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一是強調堅持分區分級,不搞“一刀切”。疫情高風險地區繼續閉館,中低風險地區恢復開館工作,由當地黨委政府決定。

二是擬恢復開放場館要做好預案和相關防範措施。比如加強員工的健康監測和管理,配備必要的防護物資,做好場地的通風和設施設備的清潔消毒。

三是加強群眾進出場館的管理和服務,比如採取人員限流措施,做好入館人員登記、體溫檢測,確保公共空間人與人之間安全距離的保證。原則上不舉辦線下講座、培訓、演出等人員聚集的活動。

國家文物局即將印發相關指導意見,要求:

一是分區分級精準施策,對低風險區,經地方政府批准後可有序恢復開放。對中風險區,室外露天場所可逐步恢復開放,室內封閉展館、展廳等區域原則上暫不開放,對高風險區,暫不開放。中低風險區的開放單位原則上均不接待團體參觀。

二是要求文物行政部門在審批項目、資金撥付方面加快進度,優先保障配合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的基本建設、考古和搶救性文物保護工程復工復業。

三是要求文博單位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人員健康監測、安全保護和場所通風消毒等,採取實名制預約、分時接待、錯時分批入館等舉措,減少人流密度。

四是要求文博單位建立疫情防控與恢復開放,復工復業工作機制。明確每個部門和環節的具體職責,制定應急預案,提前開展演練,確保一旦發現疫情,能夠做好防控應急處置工作。

維護導遊群體權益

為進一步加強對導遊、領隊群體的關心關愛,文化和旅遊部近期將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將導遊、領隊隊伍的穩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切實維護導遊群體權益,廣泛地開展線上免費培訓,積極協調行業組織免除導遊的會費,建立導遊人員關愛機制,及時回應導遊關切,做好政策服務和困難幫扶。我們也希望通過上述措施,全力保持疫情期間導遊隊伍的穩定,為旅遊業的恢復發展蓄力儲能。

▌體育總局經濟司副司長彭維勇

冰雪產業備受關注

疫情發生以來,我局高度重視和關注冰雪產業的運營情況,在這裡用三個對比來描述一下。

一個是最好的雪季與最短的營業,大家知道,今年部分地區降雪量比往年較多,對於滑雪場來說是減少人工降雪、降低運營成本的比較好的事情。但是隨著疫情以來,1月24日各地的滑雪場陸續關閉,這大大壓縮了運營時間。

第二個是最多的滑雪場與最少的客流量。近年來受政策利好的影響,社會主體投建滑雪場的積極性持續增高,目前為止已經建成770多座滑雪場,受疫情影響這些滑雪場的客流量斷崖式下滑,河北的冰雪場館接待人數較2019年下滑278萬人次,這對滑雪場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三是最充分的準備與最差的市場表現。去年年底京張高鐵的開通對沿線的滑雪場都起到很大作用,沿線滑雪場都信心慢慢,在人力、物力和環境等方面都做了充分的準備,投資也是很大的,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市場表現如寒冬一樣非常差,雪場損失很大。

面對這個情況我們還是非常關注的,我們主要採取以下舉措。

一是實施“百城千冰”計劃,加大冰雪場館建設力度,普及青少年的冰雪運動,進一步實施三億人參與冰雪行動計劃,增加冰雪運動參與人口。

二是指導各地體育部門創新舉措,精準施策。比如北京已經對滑冰滑雪場所給予用水用電補貼,吉林對旅遊滑雪場給予專項補助等。

三是發揮中國冰雪產業聯盟的作用,搭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樑,做好行業服務,創新滑雪場四季運營的產品結構和運營模式。通過政企一起努力,滑雪場的春天一定會到來的。

體育產業線上&線下融合

此次疫情再次證明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提質和免疫力的重要性,大家非常尊敬的鐘南山院士的健身視頻廣泛傳播,更加激起了人們對強身健體的願望和需求。如何讓大家宅出健康,體育總局及時推出了科學健身十八法、健身短視頻以及動員知名運動員、教練員製作健身科普知識視頻,推廣居家科學健身方法等,我們注意到在抖音、快手上組織的三個居家健身活動和賽事,截至今天上午累計播放量已經超過26億次。特別是中國女籃在奧運資格賽對陣英國、西班牙賽前在更衣室的動員,叫出了“我們是中國女籃”,“我們為祖國而戰”,這都非常令人鼓舞,贏得了比賽以後喊出了為武漢加油的視頻更是感人至深,不僅為全民健身、更為疫情防控增加了體育正能量。

此次疫情確實帶來了機遇,催生了體育產業的一大熱點,就是線上與線下的融合,這一趨勢在體育培訓、健身休閒、場館服務等業態中尤為明顯,線上培訓、直播健身等新模式快速發展,培育了體育消費者線上的消費習慣。據統計某體育轉播平臺在春節期間的場均觀賽人數同比增長151.4%。我們也將大力發展互聯網+體育,推動電子商務平臺提供體育消費服務,支持以冰雪、籃球、足球、賽車等運動項目為主要內容的智能體育賽事發展。這些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的不斷增長對體育產業的發展一定會有更大促進作用。

▌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

新服務模式的四大明顯變化

疫情催生新的服務模式加快發展,我們注意到四個明顯變化。

一是線下向線上加速發展。生活服務業的數字化程度得到了較大提升,企業或者自己單獨開發數字化平臺,或者與大的電商平臺合作,通過互聯網進行業務拓展、客戶溝通、訂單達成、物流和配送管理。

二是服務的標準化、工業化程度提升。同時服務多個餐飲門店、餐飲企業的中央廚房在快速發展,標準化的生鮮配送,您剛才提到的一些招牌菜的外賣,標準化的半成品的配送都在迅速的增長。

三是行業融合互助。不同行業之間,平臺企業和商戶之間抱團取暖,相互融合、相互支持。比如餐飲企業的員工為快遞、批發、零售企業服務,住宿企業為返城復工的其他企業員工提供隔離場所等等。

四是全面推廣無接觸配送。一些餐飲外賣平臺和餐飲企業及時推出了“無接觸的配送”、“安心送”、“移動食堂”,“大廚直播帶貨”等服務。消費者在預定、製作和配送等環節,盡最大可能減少直接與企業員工接觸。

在發展新業務模式的同時,企業還在努力調整業務結構,比如,一些家政企業在居家服務受到影響,開展較慢的情況下,積極擴大或拓展在醫療機構、隔離點、公共場所、企業等對這些單位進行專業保潔和消毒殺菌服務。一些家政企業無法開展線下培訓,就在線上進行培訓。我們瞭解到,現在線上培訓已經成為很多大型家政企業在疫情期間的主要收入來源。

此外,一些生活服務企業、電商平臺還積極為抗疫一線提供服務保障,這種保障有些還是免費的。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中旬末,餐飲住宿企業共為武漢等地一線抗疫人員免費提供了40餘萬份餐飲、逾萬餘間的房間。這些模式創新和業務調整,有利於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滿足人民群眾乃至抗疫一線的需要,有利於行業自救和發展,也反映了生活服務業信息化、品質化、便利化、融合化發展的新趨勢,商務部對此積極支持。我們將進一步研究推動這些行業的數字化建設,完善流通網絡,推動“放管服”改革,促進服務消費在疫情結束後儘快恢復並提質擴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