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蕭山地域範圍的變遷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越州永興縣為蕭山縣。

蕭山,又名蕭然山,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擊敗,率殘兵敗將退屯於此,四顧蕭然,故稱此山為蕭然山。


浙江蕭山地域範圍的變遷


從北宋中期開始,錢塘江主泓北移,最後於清乾隆年間穩定地走河莊山與今北岸海塘之間的北大門出入。江出北大門後,原海寧縣的南部地區,被錢塘江分開,“隔江而治,納課訴訟均不便”。嘉慶十六年,浙江巡撫羅長麟採納幕僚蕭山人汪輝祖的建議,上奏朝庭,獲清廷批准,將海寧錢塘江南岸的土地劃給蕭山蕭山管理”。

1950年10月,紹興縣進化區所屬青化、進化、城山等15個鄉及臨浦鎮原屬紹興縣部分劃歸蕭山縣。蕭山縣錢清鎮劃歸紹興縣。

1956年2月,紹興縣安昌區所屬東灣、夾灶、塘北等11個鄉劃歸蕭山縣,蕭山縣進化區的蓮東、蓮西、夏履3個鄉還回紹興縣;蕭山縣河上區的安山、桃源、徑遊3個鄉和尖山鄉的謝家、新河口2村劃歸諸暨(1957年3月又劃歸蕭山);諸暨縣嶽駐鄉的小山頭、方山前、蘭頭角、嶽駐4村和莫家的半個村劃歸蕭山縣。

1966年起,蕭山開始開展大規模圍墾,縣境面積有了很大擴大。圍墾之地,北、東、西三面瀕臨錢塘江,南接南沙大堤。

1996年5月8日,原屬蕭山的西興鎮、長河鎮、浦沿鎮設立濱江區。至此,形成今蕭山地域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