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保:幾年前買的保險不如現在的香 要不要退掉重買?

坤鵬論保:幾年前買的保險不如現在的香 要不要退掉重買?

如果你是在幾年前買的重疾險或是定期壽險之類的長險,和現在的產品對比過就會發現,自己之前買的好像比較虧。

與現在主流產品相比較,它們很可能不僅保障的疾病少、保額低,保費還挺貴。

於是就有人開始感到困惑:我之前買的保險,要不要退了重新買?

鵬哥發現,過來諮詢的朋友中,這還真不是一兩個人的想法。

應該說,只要瞭解過現在的保險,基本都會產生這樣的念頭。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本文重點內容:

  •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 要不要換新的?
  • 需要注意些什麼?

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2014 年,李小姐給自己買了一款重疾險,在當時,那絕對算是一款性價比非常不錯的產品,重疾險保障也到位。

隨著時間推移,重疾險產品不斷更新換代,李小姐發現,市場上的重疾險逐漸增加了輕症、中症,甚至特疾。

2019 年,重疾險又開始增加了癌症 2 次賠付。

2020 年剛開年,不分組多次賠付重疾險保費也被拉低,似乎保障全面型重疾險未來都會向不分組多次賠付方向發展。

更為關鍵的是,保費還不貴。

這麼一對比,李小組2014 年買的重疾險就顯得非常不值了。

不僅保障不到位,保費還賊貴。

李小姐心裡相當不舒服。

  • 退保吧,已經交了好幾年,損失不小。
  • 不退吧,花更多的錢保障卻不如現在,怎麼能不難過?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便成為縈繞在很多人心中的疑惑。

1. 互聯網保險把保費拉低

雖然國內保險業發展只有區區幾十年,與國外六百餘年曆史無法相比。

但這幾十年裡,國內保險行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

特別是最近幾年互聯網保險異軍突起,大量新興保險公司利用互聯網渠道進行銷售。

坤鵬論保:幾年前買的保險不如現在的香 要不要退掉重買?

與傳統保險公司相比,互聯網保險公司有兩個明顯的優勢:

(1)可異地投保

大家都知道,保險是個強監管行業,特許經營。

為了儘可能降低保險公司風險、提高服務質量、強化監管,監管機構對保險銷售區域是有限制的。

《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第四十一條規定:

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不得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保險業務,本規定第四十二條規定的情形和中國保監會另有規定的除外。

一個分支機構只能在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保險業務,如果想跨省開展業務,最直接的辦法是去該省再開一個分支機構。

分支機構的開設同樣需要監管機構審核。

如果沒有分支機構,就只能在總部所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

每個分支機構的開設前期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並且平時的經營同樣需要資金。

這些資金投入,都需要從保費中掙出來。

互聯網保險興起以後,雖然監管仍然對保險銷售區域有限制,但異地投保已經非常普遍。

這方面鵬哥之前還專門寫過文章,大家可以翻翻《異地投保有沒有問題?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異地投保的普及節省了保險公司開設分支機構的投入,只要一個總部就可以在全國範圍內銷售。

(2)弱化傳統代理人模式

互聯網保險興起之前,保險公司都是通過傳統代理人模式在銷售保險。

尤其是在 2015 年取消保險從業資格考試,轉向“分級分類管理”之後,代理人以年均百萬的速度在增長。

2014 年保險代理人有 300 餘萬人,到 2018 年底已經增長到 871 萬人。

雖然保險公司不需要為全部代理人支付底薪,但需要設計有競爭力的銷售激勵制度,以激勵代理人積極努力銷售。

分級分類管理下,每成交一個保單,保險公司要對整個分級下的不同等級都進行激勵,其中的成本絕不僅是銷售人員拿到手的獎金。

互聯網保險公司弱化了傳統代理人模式。

所有銷售都通過互聯網來完成,極大降低了銷售成本。

基於這些優勢,互聯網保險公司把節省出來的一部分成本用於降低保費。

所以相同的保障,互聯網保險要比傳統保險公司保費便宜很多。

2. 市場競爭加劇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 6 月底,共有 236 家保險機構,其中:

  • 保險集團(控股)公司 12 家
  • 財險保險公司 87 家
  • 養老保險公司 8 家
  • 壽險保險公司 81 家
  • 健康保險公司 7 家
  • 再保險公司 11 家
  • 資產管理公司 26 家
  • 出口信用保險公司 1 家
  • 農村保險互助社 3 家
坤鵬論保:幾年前買的保險不如現在的香 要不要退掉重買?

這些保險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成立時間不足 10 年,甚至不足 5 年。

這就意味著,最近幾年新增了很多保險公司。

互聯網保險可以全國銷售,大家可選擇性更多。

再加上保險自媒體的普及,讓大家在選擇保險產品時更注重性價比。

這種情況在 10 年前是無法想象的。

大家想想,10 年前購買保險時,誰會將所有保險公司同類產品全部比較一遍後再購買?

保險市場的競爭不斷加劇。

保險公司為了爭奪市場,不斷降低自己的利潤率。

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現在保費不斷走低、保障越來越全的局面。

二、要不要換新的?

保險產品就像我們使用的手機、筆記本等電子設備一樣,都在不斷更新換代。

更何況保險產品更新的成本更低。

這就意味著,新產品大概率會比舊產品好。

坤鵬論保:幾年前買的保險不如現在的香 要不要退掉重買?

即使今天性價比最好、保障最全面的保險產品,2 年後再看,同樣會覺得保障不到位。

那你說我能等幾年後再買嗎?

明天總會有更好的產品。

可我們等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呢?

誰能保證在等待的時間內不會出現風險?

萬一身體健康出了小問題,導致我們無法投保,或者無法投保高性價比的保險產品。

你說這是賺了還是虧了?

所以呀,投保這個事情不要等。

在自己身體健康的時候,選擇優秀的保險產品投保並沒有錯。

如果以後再出現更好的新產品,我們要不要把之前的保險退掉,重新投保新的呢?

針對這個問題,鵬哥建議你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1. 先算經濟賬

我們之所以想退保重新上,主要就是覺得保費比較虧,所以算好經濟賬很重要。

坤鵬論保:幾年前買的保險不如現在的香 要不要退掉重買?

這與我們定期存款沒到期,但銀行存款利率上調了是一個意思,要算明白我們操作後是賺還是虧。

在計算虧不虧之前,要先把下面這幾個數據算清楚:

退的錢:只要過了猶豫期退保,只能拿回保單現金價值,這是我們能退回來的錢。保單現金價值都會與保險合同在一起,所以要查一下現金價值。

還要交的錢:這裡討論還要交的錢,是原有保險,如果不退保的情況下,在整個繳費週期內,一共還要再交多少錢。

新保險的錢:這個比較好理解,如果投保了新保險,在整個繳費週期內一共需要交多少保費。

有了這幾個數字以後,我們就可以計算了。

如果:

還要交的錢/(新保險的錢 - 退的錢)≥ 1

這種情況下,鵬哥建議可以考慮退保。

現有保險產品未來要交的錢比退保後重新購買一份保險花的還多,這種情況下選擇退了重新投保比較划算。

如果:

1 ≥ 還要交的錢/(新保險的錢 - 退的錢)≥ 原保險保額/新保險保額

這種情況下可退可不退。

  • 從保障角度講,退了重新投保會比較划算;
  • 從保費角度講,不退花費的保費會更少。

如果:

還要交的錢/(新保險的錢 - 退的錢)< 原保險保額/新保險保額

這種情況下就不建議退保了,至少從經濟角度考慮,原有保險繼續交下去會更划算。

2. 身體健康是否允許

隨年齡增長一起變化的還有身體健康情況。

像重疾險這類長保險,並不是有錢就能買,還要看身體健康情況能否通過健康告知。

  • 如果身體健康狀況完全沒問題,經濟賬又比較划算,那可以考慮退保換新的;
  • 如果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重新投保比較難,那還是不要換了。
坤鵬論保:幾年前買的保險不如現在的香 要不要退掉重買?

舊的退了,新的無法投保,這就得不償失了。

三、需要注意些什麼?

如果各方面都允許,你決定將原有保險退了換成新的,還需要注意一些事情。

1. 退保時間把握好

一定要等新產品過了等待期(90 天或 180 天),再退原產品。

萬一舊產品提前退了,新產品還在等待期內出現風險,導致無法繼續保障,那就虧大了。

2. 有效利用寬限期

自保險費約定交納日的次日零時起 60 日為寬限期。

寬限期內發生的保險事故,保險公司仍然會承擔保險責任。

所以在保費交納日之前選擇退保會比較划算。

比如新投保的產品等待期是 90 天,舊保險的寬限期是 60 天。

可以在舊保險繳費日之前 30 天投保新保險。

然後舊保險選擇不繳費,也不退保。

在新保險等待期內正好是舊保險的寬限期。

等舊保險寬限期到期以後,新保險也過了等待期,這樣投保是最划算的。

3. 可以加保

如果之前投保的保險算完賬以後發現退保不划算。

也不要太糾結,至少在這期間得到了保障。

如果現在看來這些保障不足,身體健康條件又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此基礎上考慮加保。

10 年前的保險,到如今保障不足也確實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這不是保險公司的錯,是通貨膨脹的錯。

不管是否願意接受,通貨膨脹都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保險也從來不是一個一勞永逸的事情,隨著經濟發展、個人收入增加,以及通貨膨脹,保險也有必要不斷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