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為何要帶陸遜出八卦陣?其中是否有諸葛亮安排?

烏文俊


我認為是有,因為黃承彥一直住在荊州,曹操拿了荊州之後他都沒搬家,何況陸遜還是劉備的敵人,女婿諸葛亮的對手。

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請求的話,黃承彥是絕不灘夷陵這趟渾水的。


諸葛亮為什麼要安排黃承彥救出陸遜呢?

其實早在諸葛亮看破劉備布營的弱點,讓馬良去告訴劉備時,他就對馬良說過:“陸遜不敢來追,我已經在魚腹浦埋伏下了十萬大軍了,可保成都無虞”。所以諸葛亮一開始設計八卦陣的時候,初衷就是為了嚇退陸遜,而不是殺死陸遜。

為了保證陸遜試過八卦陣的厲害之後,又能退兵,從而保護成都和劉備,諸葛亮才特意不遠千里地從荊州請來岳父黃承彥,讓他幫助陸遜逃脫。

那為什麼諸葛亮不願陸遜折在八卦陣裡呢?有三點原因。

第一:諸葛亮還是希望聯孫抗曹的。作為三足鼎立最重要的兩環,蜀漢和江東合則兩利,分則兩傷,最終得益者還是曹魏,這是諸葛亮和江東方面都不願看到的結局。劉備以怒興兵,兵敗是理所當然的。這時候的諸葛亮想著的是如何挽回蜀漢和江東的關係。


第二:諸葛亮也沒把握八卦陣能全殲陸遜大軍。從書中可以看出,諸葛亮僅僅在退陸遜時用過一次八卦陣,可見八卦陣也只是一種防禦性陣型,攻擊力則不足。再者,既然是“陣”,那就得進去了才能發揮作用,只要陸遜避開八卦陣,另找道路入蜀的話,那成都依舊危險(諸葛亮、趙雲等入蜀援助劉備時走的就是水路,只要陸遜走水路的話就能避開八卦陣了)。

陸遜也是聰明人,在陣中呆久了難保會想清楚破陣的辦法,所以諸葛亮並不指望八卦陣能把陸遜活活困死,而是讓岳父要在陸遜遇到危險時才出馬,把陸遜帶出來。讓他知道陣法的厲害之餘,又有恩於陸遜。

第三:借黃承彥之手,表達諸葛亮自己求和的意思。首先黃承彥是荊州名士,又是大名士蔡諷的女婿,和龐德公、水鏡先生等荊州上層社會人物都是好友。讓黃承彥來擔任救援陸遜的任務,更能表達出荊州名士對江東集團的歸順。

要知道孫權剛拿下荊州不久,人心不穩,劉備一伐吳,荊州各地就有不少的叛亂響應,尤其是五溪蠻夷沙摩柯還射殺了江東大將甘寧。這時候的江東雖然打贏了夷陵之戰,但後面更為重要的是要收服荊州的人心。而要收服人心,必先收服士心,而黃承彥剛好就代表了荊州士族的導向。

所以諸葛亮才需要黃承彥來向陸遜表明:蜀漢願意不再插手荊州,但你也別再追了,兩虎相爭必有一死。這其中的厲害關係,陸遜一想就明白了,所以他也沒有過多地思考破陣的辦法,而是急匆匆地帶兵回去了。


一貳一橙


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是沔南名士,是荊襄地區最上層社會人物,這一點幾乎是沒有爭議的。

黃承彥在三國演義的書中是一個神秘人物,可謂神龍不見首尾。黃承彥一生沒有異地出仕做官的記載,作為當地豪紳與名士,安葬地無疑應是在家鄉。根據碑文所云是“黃的生前友士在一起相議,立了此碑。”

這裡有兩處疑點:一說是黃承彥一生沒有異地出仕做官的記載,何以《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中,有諸葛孔明之岳父黃承彥指點陸遜走出八陣圖的故事?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黃承彥是隨諸葛亮一起出山的,一直在幕後充當諸葛亮的私人智囊,這一點恐怕連蜀軍上下整個都矇在鼓裡,其目的都是為了維護諸葛亮高、大、全的形象!

第二個疑點就是:黃承彥死後,僅由黃生前友士在一起相議立了碑。

諸葛亮乃一代人臣,集忠孝節義於一身,僅以漢相的地位,也不至於讓其岳父如此寒 磣吧?而且不見有任何祭奠文章遺傳下來,倒是涕零滿面給那個扶不起的阿斗皇帝的《出 師表》輝煌至今,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如果我們嘗試如下的推理,也許能夠得出一個合理的邏輯。

黃承彥在劉備二顧茅廬時現身一次後,再次現身時就是指點陸遜走出諸葛孔明擺下的八陣圖石陣了。當諸葛亮聞知陸遜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時,當時就仰天長嘆:漢朝氣數盡 矣!如喪考妣。緣何還有後來的伐魏興漢之壯舉呢?難道諸葛亮不是未卜先知,只是隨便 嘆口氣玩玩的?

事情當然不是這樣的,諸葛亮也不完全是泛泛之輩,他擔心的也不完全是東吳。他算 定的結局是:陸遜必定會身陷他預先佈下的八卦石陣遭到覆沒,但他沒有料到的是,曹魏 大軍已趁機逼近東吳,只待東吳空虛,一舉吞併東吳,然後兩軍合為一路,勢如破竹追剿 蜀軍,亡蜀指日可待也

。這就是諸葛亮深感末日來臨,長嘆一聲“漢朝氣數盡矣!”的根本原因。

當前形勢,除非東吳大軍及早回師防禦,抵抗魏軍,方可緩解蜀、魏兩國的滅頂之災。如何才能得解呢?那就是釋放身陷八卦石陣的陸遜,並曉諭厲害,使之不再繼續窮追劉 備,以免被曹魏得了魚翁之利。

劉備經此敗戰,狼狽逃竄到白帝稱帝后,不久就含恨託孤而死。火燒連營可以說是蜀 國的國仇了,說陸遜是蜀國的甲級戰犯一點也不為過。被家仇國恨燒昏了頭腦的蜀軍,恨 不得將陸遜及其十萬大軍碎屍萬段、食肉寢皮,就算諸葛亮被黃承彥提醒,又怎麼提出來放回陸遜呢?!

此時的黃承彥憂心如焚,因為《隆中對》原本就是他一手在策劃,諸葛亮只不過是一 個執行者,真正的內涵只有黃承彥一個人深知,在這緊要關頭,黃承彥終於忍不住從諸葛 亮的幕後帳中跳將出來,冒天下之大不韙,釋放陸遜,並闡明大義,令陸遜感激欽佩不已,發誓永不侵犯。

事實果不出黃承彥所料,由於陸遜及時回師,遏制住了曹魏吞併東吳的如意算盤,也 為劉備稱帝贏得了時間,當然,也才有了後來的諸葛亮窮兵黷武、伐魏興漢之舉!

黃承彥顧全大局釋放陸遜之後,並沒有被蜀國最高核心統治層所理解,而是以叛國罪 秘密處決了黃承彥。諸葛亮權衡厲害後,最終以保持沉默為代價,被核心統治層允許不被 牽連而繼續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