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心中永远的怀念

35年前的那次高考让我这样的青葱少年第一次踏进了省城——武汉,来到了华师,在飘香的桂子山,在6号教学楼,在东区12号宿舍楼,在四食堂,在图书馆,在俄式与中式结合的华师西区,在武测的对面的华师正门,在鹦鹉洲,在黄鹤楼,在东湖,在长江大桥,在汉口新华书店,在正门口的利群书社,在街道口,广埠屯,洪山电影院,中南商业大楼,在、、、、、都留下了我四年大学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最怀念的是那里认识的学术造诣高超的教授老师,还有来自中南地区的精英才子班的同学,永远不会忘记的名字:董才林,黄传文,孙启标,邓宗琦,李修睦,郭驼英,廖晓昕,毛经中,胡广春,何森林,还有许多已经忘记了的老师们给我的教诲,更难忘记同学周从军,赵维锐,万喜乔,郑翔,陶宗保,吴曦,梁志雄,王传海,赵灿伟,廖毕文,刘刚,胡文学,苟幼松,吴树琛,皮惠玲,张毅敏,陈恩燕,刘玫星,江晓春,赵忠琴,小冯军,毛伟庇,杨亚明,大冯军,杨光荣,杨文标,杨文俊,曹慎春,胡张白鸽等四年结下的深厚学友情。

最怀念的是当时校园里的各种晚上的讲座和研习班,探讨学术、时势、辩论、自由争论的氛围,还有《摇蓝》《大学生》《华师校报》等刊物和杂志。那时我们买书最喜欢去的是校门口的利群书社和汉口的新华书店,街道口也有书店,但是品种少,珞喻大道早成了科技一条街了,这是自然的事情,周边聚焦了多少大学院校,影印中至少有纺织大学、武汉化工、华中,测绘、商业、武工、武体、交通、电力、中南政法 ,至少可以与中关村在数量上还是有一比的。

最怀念四食堂的饭菜,尤其是早餐的包子,还有每周末的四部免费电影,还有树荫下的石椅、石桌,还有四通八达的林荫小道,尤其那条从东区到图书馆的那条小道,路两旁种满了桂花,梅花、玉兰花。

最怀念武汉的山,华师所在的桂子山,武大的珞珈山,华农的狮子山,华工的喻家山,长江边对望的蛇山和龟山,东湖边的磨山,那个年代在武汉大学生中流行的一个段子:美在武大,学在华工,吃在水电,爱在华师。这个曾经引起了许多争论,但我至今也没有知道它的来历,至于对不对,现在也没有必要追究了吧?

最怀念的还有我们华师桂子山上的桂花,每年八月,满校园飘香,桂花基本上可以开到十月。去武汉,人们可能更多的是想去看武大的樱花,还有磨山的梅花,其实到武汉一定要去看华师的桂花的。桂子山还有枇杷,秋桔,葡萄,可能是宣传不够吧。

一晃35年左右了,这中间去过武汉很多次,包括20年同学聚会。今年,在这家居的日子里,更是怀念武汉,武汉真正是美丽的城市,英雄的城市,我相信在今年的秋天,2020年的秋天,我们同学30年聚会一定是要去武汉的,让我们再相会在武汉,相会在武汉的桂子山!


武汉,心中永远的怀念


武汉,心中永远的怀念


武汉,心中永远的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