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城西门:流淌着一串故事

定城西门:流淌着一串故事

何俊飞


定城西门:流淌着一串故事


一座城市的历史往往封存在一条条老街区里。

定城西门,就真实地记录着县城发展的历史,是定城历史文化积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定城西门历史悠久,据《定远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定城主要街道呈十字形,分东西南北4条大街。由此可见,西大街在明嘉靖年间就是定城的主要街道。

让我们走近定城西门,聆听岁月故事……

定城西门曾是民国时期县衙和驻军所在地

民国县衙,遗址在西大街原公安局路北办公室,至原看守所一带。

赵镜源,清末民国湖南人,字仙洲,曾任定远县知事。县知事,官名。负责一县的行政官员职务。清以前称知县,辛亥革命后废府、州,仅设县,置县知事为一县行政长官,国民党执政后易名为县长。民国四年,赵镜源作联题县衙大堂。联中嵌“民国四年定远”六字。

定而静,危而安,愿吾民永奠厥居,弦诵讴歌,达乎四境;远者来,近者悦,祝我国自令伊始,生聚教训,期以十年。

定城西门:流淌着一串故事

上图为民国时期定城西门照片

民国初的县驻军营门,位于定城西门县衙门口附近。民国四年春节,赵镜源作颂联贴于营门。

左节钺,右干旄,看守卫森严,登坛则一军皆惊,列营则二矛并耀,轻裘缓带,气度雍容,记当时夹路旌旗,艳说封侯班定远;固国防,苏民困,喜武功赫奕,平贼如雪中淮蔡,斩关如元夜昆仑,火树银花,年华绚烂,听此日满城歌管,欢呼大将霍嫖姚。

可能受民国时期县驻军设在西门的影响,建国后,县公安局、武警中队和看守所均长时期设在西门。

多年前,在定城曾流传这么一句口头禅:不学好,把你送到西头去。西头,便是指定城西门,言下之意,不学好,你想进西门看守所了。这当然是个笑谈,随着看守所的搬迁,这句口头禅已不再流行了。

定城西门曾是曲阳八景之一“西寺晚钟”所在地

西禅寺,俗称“西大寺”,位于定城西门今县第二初级中学所在地。该寺始建于南宋。明太祖洪武年间,重修寺庙后,更名为西禅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铸造西禅寺大钟。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又募捐修建“捲轩山门”和“文昌宫”。

“西寺晚钟”为古代定远曲阳八景之一。

定城西门:流淌着一串故事

上图为西禅寺网络复制图

西禅寺,建筑雄伟,僧徒众多,树木幽深,环境优雅。大殿上高悬“大雄宝殿”四个正楷大字,笔势雄健,是晚清大书法家邓石如手笔。侧房有“状古于松”门额,正草结合,笔势洒脱,为定远人江西按察使凌涛所书。

寺内古钟一口,体大声洪,能闻十里。每晚敲钟,清脆嘹亮,使人振奋。故有“西寺晚钟”之誉。

日寇侵占定远县城后,西禅寺被毁坏。

西禅寺有不少名联,如:

西土同登来净地;禅灯指点到只园。

文运兴隆,蔚起人才高北斗;昌期美善,巍然星象见西禅。

西竺演真经,不将热眼观尘路;禅林参妙法,应把清心礼佛门。

定城西门曾是古代儒学重地

中国古代的正统官学是儒学。定远县儒学原在县治西,西禅寺一带(原定远二中所在地)就是古代定远的儒学重地。宋孝宗淳熙年间,定远儒学改建在县治东南(遗址位于县实验小学)。

1945年8月14日,新四军收复定城,1946年在西禅寺(原定远儒学所在地)开办了西关小学。

定城西门:流淌着一串故事


定远二中的前身为解放前的定城西关小学。1951年,定远县开办初级师范,校址即为定远二中所在地。197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定远县第二中学。

定城西门在清朝出过“一门三进士”

定城西门人才辈出,曾是名门望族聚居地。定远县城西门陈,俗称“老大门”陈姓,为定城望族,居“陈、凌、何、方”四大家之首。

查阅清朝光绪六年《定远县志》可以看出,西门“老大门”陈姓在清朝出过“一门三进士”,即:陈俊千,字常伯,嘉庆五年进士,曾任户部山东司主事、福建司员外郎、广东肇庆知府、福建建宁知府、台湾府知府。陈鼎雯,字子巽,陈俊千之子,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内阁中书。陈鼎雯在道光年间曾任代州知州,雁门关的“雁门第一楼”为陈鼎雯所立。陈钟芳,字润森,陈鼎雯之子,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内阁中书,崇仁府主事,吏部主事,文选司员外郎,五品京堂,江宁知府。


定城西门:流淌着一串故事

陈鼎雯所题“雁门第一楼”

陈家三进士所担任的官职不低,都在正五品以上。陈鼎雯曾被钦加按察使衔(正三品),担任过河南河陕汝道、粮储盐法道(正四品官员)。陈鼎雯家族与孙家鼐(咸丰九年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家族、何声灏(光绪十六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扬州何园园主之子。何声灏祖父何俊担任过江苏布政使司布政使一职,从二品官员)家族互为姻亲关系。孙家鼐的胞侄女是何声灏母亲;何声灏第四嫡堂姊妹许嫁给陈鼎雯的孙子;陈鼎雯的胞妹则是孙家鼐的再从堂兄弟孙家穆的母亲。孙家鼐又与李鸿章有姻亲关系,孙家鼐的侄孙女是李鸿章侄子李经畲的儿媳。

定远人陈鼎雯与李鸿章、孙家鼐、何声灏等大家族建立起错综复杂的联姻网,使家族的文化与政治势力在地方上甚至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得以巩固和扩张。

定城西门大桥(通济桥)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

定城西门在古代交通不便,元统二年(1334年),县主簿卜从善捐献俸禄修建县西门外通济桥(西门大桥)。

定城西门:流淌着一串故事


通济桥历史悠久, 命名“通济桥”取其“必通而后有济也”之意。

西门大桥(通济桥)在历史上多次修缮,今天的西门大桥(通济桥),其规模与繁忙程度远非古时可比,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给出行的人们带来了便利。

定城西门是十年前县城规模最大的公园所在地

西门花园湖一带原是一片沼泽地,低洼、潮湿、荒芜,无人建像样的居住房屋。

花园湖公园建设工程是十年前定远县确定的城市十大工程之一。位于定城西门,景区内地势起伏,河湖交错,自然形成了“五洲三岛”景观。公园里树木葱葱,环境优美,是定城西门居民休闲娱乐、踏青赏景的好去处。

定城西门:流淌着一串故事


公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花园湖公园主景区为中心,以建设开放性的生态公园为主线,在定城西门建成全省县级城市中一流的,集休憩、文化、娱乐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新景区,以期拉动定城西门的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

目前,位于花园湖公园下游的南城河改造正在进行。该工程难度大,任务艰巨,体现了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担当和魄力。

定城西门作为县城的一张文化名片,积淀历史变迁,见证定城的沧桑巨变。

定城西门就像一个故事容器,每一个街角,每一条巷道,每一盏路灯,都在时间轴上叠加着充满人味的故事。这些故事记录着西门的发展轨迹,承载着几代定城人的回忆。

这就是定城西门,把沧桑与时尚融合得恰到好处。

这就是定城西门,一座没有围墙的定远历史博物馆。

这里留下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

草鞋、布鞋、皮鞋……

它又向世人诉说着多少故事呢?


定城西门:流淌着一串故事

作者简介:何俊飞 现任定远县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曾在《新民晚报》、《特别关注》等20多种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百万字。近年来研究文史,著有《定远历史人物新考》、《定文章代表人物研究》、《拨开浮云看历史》、《定远往事》、《随笔录》等书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