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兄”斩落头角 畜牧业首个突破3000亿的企业终于出现

近期资本市场可谓哀鸿一片,然而猪肉股则继续逆势狂欢。3月9日,沪指跌超3%,再度击穿3000点,而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等猪肉股继续逆势上涨,盘中,牧原、新希望均均双双再创历史新高。牧原股份一度大涨9.3%,股价最高达到139.92元,市值首度突破3000亿大关,最高达3084亿元,成为农牧行业首个市值突破3000亿元的企业。同日,温氏股价继续弱势下行,两者市值差距已扩大至1000亿元以上。

自2月中旬以来,猪价连续回调,至3月9日,主产区生猪出栏均价回落至36.37元/公斤,较2月高点38.16元/公斤累计下跌近5%。同期,据农业农村部监测,集贸市场猪肉批发价格从2月中的50.55元/公斤回落至48.44元/公斤,累计跌幅也超过4%。而同期资本市场,猪肉股则出现普遍的上涨,多股涨幅超过50%,其中牧原和新希望均低点上涨近一倍,即使是涨势较弱的温氏,累计涨幅也接近30%。


“二师兄”斩落头角 畜牧业首个突破3000亿的企业终于出现


“二师兄”斩落头角 畜牧业首个突破3000亿的企业终于出现


猪价、猪肉价格连续回调,但猪肉股依然涨声不断,背后逻辑依然在于缺猪和规模企业市占率的快速提升。

日前,几大猪肉股都相继发布了2月生猪销售简报。从销量来看,生猪出栏量继续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同比跌幅明显。

牧原股份1-2月共销售生猪139.5万头,同比下降31.15%;销售收入46.24亿元,同比增长156.6%;商品猪销售均价32.5元/公斤,同比上涨266.67%。

温氏2020年2月销售肉猪53.12万头,环比下降38.90%,同比下降63.63%。毛猪销售均价38.00元/公斤,环比上涨3.77%,同比上涨227.30%,销售收入24.40亿元,环比下降34.37%,同比增长27.02%。1-2月,温氏共销售生猪140.06万头,同比下降64.57%。

正邦2月销售生猪34.27万头,环比增长14.33%,同比下降4.33%,商品猪销售均价37.02元/公斤,环比增长9.16%。1-2月公司共销售生猪64.24万头,同比下降42.76%。

新希望2月销售生猪22.34万头,环比下降27%,同比增长32%,商品猪销售均价33.76元/公斤,环比上涨6%,同比上涨185%。1-2月公司共销售生猪55.29万头,同比增长17.79%。

由于春节时间的关系,将1-2月生猪销量合并与去年同期相比更具有参考性。从目前养猪规模前4强猪企1、2月生猪销量来看,出栏情况依然不乐观,4家企业1-2月共出栏生猪399.09万头,较去年同期的757.14万头下降47.18%。4家企业中仅新希望一家同比销售保持增长,其余3家企业同比销量下降幅度均超过30%,其中温氏同比下降幅度超过60%。


“二师兄”斩落头角 畜牧业首个突破3000亿的企业终于出现

从温氏和牧原的情况来看,两者出栏量差距进一步缩小。2010年,温氏出栏首度突破500万头,而同年牧原生猪出栏量不到40万头;2019年,温氏生猪出栏量1851.66万头,牧原生猪出栏量1025.33万头,牧原生猪出栏量是温氏的55%;而2020年1-2月,两者生猪出栏量已基本持平。根据两家企业自己发布的2019年出栏目标,最终谁将位居第一依然很难预料,但2021年,牧原生猪出栏量超过温氏基本上已没有太多悬念。这或许也是近期两家企业股价走势差异的一大原因。


“二师兄”斩落头角 畜牧业首个突破3000亿的企业终于出现

猪肉股身价暴涨的背后,猪企重金投资养猪热潮依然在继续。

2月底,海垦新希望30万头生猪生态循环养殖项目、海南海口牧原农牧有限公司2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在海口市集中开工。

3月5日,新希望六和发布公告称,公司将继续加大生猪养殖业务投资力度,拟投资43.59亿元在广东、广西、湖北、山东、贵州、河北、陕西建设10个生猪养殖项目,新增年出栏生猪308万头。

同日,天邦股份公告,公司拟在滁州市区域内投资70亿元,建成年出栏50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暨食品产业园项目。

2月初,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3月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南方9省区畜禽生产视频调度会议,会议强调,进一步推动生猪家禽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完成全年稳产保供任务。

2020年,对于养殖行业来说,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是头等大事,对于各大猪企来说,扩大生产,既有政策红利,又有丰厚的利润回报,更重要的是抢占市场份额,一步落后,或许将步步落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