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平線》:那曲

下午6點多,我們順利抵達高原之城——海拔在4600米的那曲。

《西藏地平線》:那曲

青藏高路一路彎曲向前,路旁成群的牛羊隨處可見,羊毛上的紅色印記是牧羊人用來區分自家羊只的標誌。


“那曲”因境內那曲河(怒江上游)而得名,舊譯“黑河”,明末清初和碩特蒙古稱喀喇烏蘇,清代作哈拉烏蘇、喀拉烏蘇,為“那曲”這一藏語地名的滿語義譯。


《西藏地平線》:那曲

那曲是西藏北部的重鎮,青藏鐵路開通後得到了更加迅速的發展。街道的兩旁幾乎全是各色的小商店,汽車維修店和銷售酥油的店最多,川菜館和藏餐廳也很多。


《西藏地平線》:那曲

讓我擔心的是,那曲的車輛排放和灰塵汙染比較嚴重。希望這座高原之城,可以在發展的時候避免先汙染再治理的怪圈,把藍天、白雲、綠草、鮮花的生態環境保護好。


《西藏地平線》:那曲

清晨6點,我們就在迷迷糊糊中離開那曲。開到安多時天色已大亮,我們在安多大橋旁邊的一家24小時營業的粥店裡解決了早餐。

前往唐古拉山的道路海拔在慢慢增高,隊友餘志川在車裡一個勁兒嘀咕,擔心高原反應重現。當我們真正翻越海拔5411米的唐古拉山口時,除了一點小頭疼,他並沒有大礙。


《西藏地平線》:那曲

穿越崑崙山的時候,迎面交匯的貨車明顯增多,在荒涼的高原開車也很容易疲勞。這時候一定要停下來休息一下,下車走走最好。

當我們經過4646米的崑崙山口時,一大群遊客站在那裡興奮得大叫,估計是剛剛從青藏鐵路進藏的客人。像我們這樣,在阿里地區就經過了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山口的人,對4646米的崑崙山口已經沒有多大興趣了。

翻過崑崙山口後,我們進入青海。


《西藏地平線》:那曲

在青藏高原的公路上見到這些旗杆一樣的東西,可不是搞歡迎儀式用的。這些深深插進土壤呢的其實是導熱杆,傳導溫度和溼度,防止凍土層因為溫差而出變形和損壞。

在經過一些路段的時候,公路兩邊插滿了兩排旗杆一樣的東西。原來這就是導熱杆,專門用於將凍土內的熱量傳導出去,以防止凍土從內部融化變軟,從而導致公路塌陷。

不多時,我們進入烏雲籠罩的區域,然後遭遇到雨夾雪。不一會,我們發現前後四周都變成了一片潔白的世界。

大約20分鐘後,我們才駕車衝出了冰雪區,沒有了雪,可是雨還在下。翻越五道梁後,我們冒雨衝進可可西里保護區的索南達傑保護站。




《西藏地平線》:那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