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今天聊的这张唱片,叫《雾之恋》,谭咏麟早期的名作之一,与《爱的根源》和《爱情陷阱》并称“爱情三部曲”,也是奠定校长在香港乐坛地位的发韧之作。

而在聊《雾之恋》这张专辑时,先来聊《幻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在谭咏麟音乐生涯里,创造了一个新纪录,就是同一首词曲的歌,竟然出现在他的两张不同录音室专辑里,以我对校长粗浅的了解,这样的例子,以后似乎也没有过。

说到《幻影》,就不得不提到《阴阳错》这部电影,因为《幻影》也是后者的主题曲,歌曲创作者则是林敏怡和林敏骢这对姐弟。而林敏骢为这首歌曲填写的歌词中,有一句“紫色的小盒子里,尽藏着许多未了事”,初听起来非常诡异,但如果知道这是主题曲所服务的电影背景,就没什么好奇怪了。

《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要简单介绍《阴阳错》这部电影的类型,不难,你理解成现代版的《聊斋志异》,或者香港版的《人鬼情未了》,就对了。而且,这部电影最初的名字,确实就叫《人鬼恋》,但因为在电影开拍后,演员人员接连发生受伤的事情,比较信命理的香港人,认为是片名未算过笔划,于是在大师的指导下,换成了《奇妙》这个名字。至于后来为什么再度改成了《阴阳错》,好像一直没有人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阴阳错》也堪称香港电影史上最波折又最灵异的电影。作为“新艺城”初创时期的作品,《阴阳错》最终确定的导演,是杨德昌,但杨德昌的剧本和拍摄策划,却一再被“新艺城七怪”否决,直至最后中途被撤换。

之后“新艺城”又找了两个导演接班,也一直不甚满意,直到找来梁普智之后,才开始了正式的选角,也正是这个时候,同样是英归的梁普智,竟然一反常理的没选也是英归的张曼玉。恰巧,因为“新艺城”正好要开拓台湾市场,于由张艾嘉引荐的台湾新竹女孩倪淑君,最后被梁普智看中,并将“张小瑜”这个重要的角色,交给了当时年仅16岁的她。

《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但再后来,梁普智同样中途下课,于是又换上了当时没有导演经验的林岭东“赌一铺”,在更换了四名导演之后,《阴阳错》才终于正式开拍。不过事实证明,“新艺城”这一铺算是赌对了,因为电影不仅获得了一千四百万的票房,而且一手捧红了女主角倪淑君,更成就了未来香港影坛著名的动作片导演林岭东。

不过,因为《阴阳错》这部电影成名的倪淑君,日后倒是和这部电影的前导演杨德昌,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有过一次合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找找她演的是谁。

经历更换三次电影名字、五次导演、七次摄影师之后,《阴阳错》也并没有消停下来,拍摄期间五个工作人员的妻子,先后怀孕却流产的“巧合”,也让这部电影在镜头之外,达到了灵异的戏剧高潮。

《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倪淑君之外,《阴阳错》还有两个重要的主演,一个是后来以“许仙”形象闻名的叶童,另一个就是电影主题曲的演唱者——谭咏麟。

除了在片尾结束时响起《幻影》这首歌曲之外,《幻影》的旋律其实也贯穿电影始终,有时是以非常鬼马的形式,也有用八音盒的音色来呈现。从剧情的匹配、以及旋律本身的气质来讲,八音盒“演奏”的《幻影》,格外诡异但也格外好听。更重要的是,影片中响起这段旋律时,恰恰还出现了倪淑君裸背的镜头,更能加深人们的印象(这个解释是不是很牵强、很刻意)。

《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1983年12月15日,《阴阳错》正式上映,这也让半年前就已经出现在谭咏麟《迟来的春天》里的《幻影》,又回春般的出现在香港的电台。

不过,这首1983年版本的《幻影》,很快就被下架了,原因就是因为在电影上映的一个多月后,“宝丽金”公司又为谭咏麟推出了最新专辑《雾之恋》,而《雾之恋》里又收录了新版的《幻影》,接替了老版为电影打Call的任务。

这两个版本的《幻影》,从编曲层面其实变化不大,更没什么颠覆性的改动。《雾之恋》专辑版的《幻影》,完全保留了《迟来的春天》版《幻影》的钢琴、弦乐,以及最后加入鼓点,将歌曲推向高潮的结构。

不同之处,在于新版的《幻影》,于切入谭咏麟歌声的第一段,用了去乐器的清唱效果,再加上风铃声的加入,更有一种独特的画面层次。而这个版本其实也是出现在电影《阴阳错》结尾处的那个版本,只不过风铃声被电影情节里的雨声,给取代了。

《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雾之恋》对于谭咏麟来讲,就是一张承上启下的唱片,也正是通过这张专辑,让谭咏麟正式步入香港乐坛的一线行列,并开始了他人生第一个音乐辉煌期:“爱情三部曲”的序幕。

将这张专辑里出现的细节,放大到整个香港流行音乐历史来看,也有着很多先声的意义。一是对比半年多前发行的《迟来的春天》,《雾之恋》有意识的在歌词上,去粤语俚语话,像《少爷威威》、《一于少理》、《俾我试一次》这些完全俚语化的歌词,都不再出现。即使是歌词里偏俚语的,也只剩下《爱是这样甜》这首歌曲,这在一定程度上,让粤语歌能够更好的传播。

《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二是相对之后《爱的根源》专辑日本音乐团队的加入,《雾之恋》里所有的11首作品编曲,均出自香港本土音乐人之手,其中卢东尼多达7首、林慕德2首,以及林敏怡和周启生各一首,也可以看成香港乐坛开放国际门户前的压尾之作。

这里再插入一小段话,林慕德是中国和巴基斯坦混血,而卢东尼则是香港乐坛很重要的菲律宾裔群体重要的一员,我们熟悉的“宝丽金”版本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就是他编曲的。

《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雾之恋》的十一首作品,仅仅只有三首翻唱,这在谭咏麟早期、或者说同期香港歌手里,算是原创比例很高的专辑。这其中,《爱的替身》和《雾之恋》都是翻唱日本作品,前者的原作是H2O组合的《想い出がいっぱい》,后者的原作是高桥真梨子的《For You…》。

专辑同名曲《雾之恋》初听有点怪,因为谭咏麟带有念白的唱腔,常常和钢琴伴奏不在准确的节拍上,于是会产生一种错拍感。但也正是这种错拍感,增强了作品那种倾诉的真实感。

《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当然,《雾之恋》这首歌曲也有一个重大的Bug,那就是谭咏麟将“闪烁不停”的烁,唱成了砾,但从效果来看,唱成砾确实从语感上比唱烁更优美。至于这个错误的始作俑者,到底是谭校长还是林敏骢,甚至就连当事人都记不清了。或许,他们也是不想记清。

另外一首翻唱曲,是改编自李寿全作品《一样的月光》的《但愿不改变》。之所以选择了这首歌曲,很可能和“新艺城”有关系。因为当时“新艺城”正进入台湾市场,并且请来了张艾嘉担任台湾地区的总监,而《一样的月光》则是《搭错车》的插曲,《搭错车》又是“新艺城”的作品……

《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不过,从音乐的角度来讲,总觉得《雾之恋》这张专辑开头的《傲骨》,在先抑后扬的戏剧化处理上,手法非常像陈志远给《一样的月光》所做的编曲,不知道当时是否借鉴了这种编曲构思。

而说到《傲骨》,除了谭咏麟本人作曲之外,填词人也是当时正在发起“非情歌运动”的卢国沾。除此之外,《阴阳错》的制片人黄百鸣,也填写了蔡国权作曲的《创造命运》,这两首也成了这张专辑的励志二部曲。

《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但发起“非情歌运动”的卢国沾,终究还是难以免俗,写了《爱是这样甜》这首甜到死的情歌。作为一首以自己新婚生活为蓝本的词作,《爱是这样甜》充满了大量生活场景的细节,也用了很多粤语俚语。而卢冠廷的曲作也是温暖又清新,可能是对作品非常满意,所以后来在《第一阶段》的个人精选辑里,还特意回收重唱。

《午夜丽人》由周启生作曲并编曲,作为顾嘉辉的入室弟子,周启生采用了Boss Nova的节奏进行编曲,也赋予了作品以很香艳的色调。而向雪怀的歌词,也确实和香艳有关,因为“午夜丽人”,写的就是夜总会女郎。

《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歌词本身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即早年向雪怀因为家境不好,常常和弟弟一起帮母亲倒垃圾,有天拿垃圾进电梯时,一个喷有浓烈香水的女郎,不仅没有嫌弃他,还帮他按了电梯钮,也让他从底层人的惺惺相惜角度入手,写下了这首虽然香艳但很现实主义的《午夜丽人》。

专辑也有一首合唱作品《爱火》,和谭咏麟合作的张淑玲,当时也是“宝丽金”准备力捧的新人。但事实证明,新人起点太高,尤其是和谭咏麟这个级别的歌手合作,很容易虚不受补。而最后,张淑玲除了在《凉茶·马尾·飞机头》里,独唱过一首《了解》,与蔡国权合唱过一首《爱到浓时》,甚至没有等到出个人专辑的机会,就消失在了香港娱乐圈。

《雾之恋》这张专辑,要从《阴阳错》这部电影开始说起

关于这张专辑,说得有点多,最后再说一句,谭咏麟第一张被CD化的专辑,就是《雾之恋》,专辑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