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罕萬:“我想讓大家聽到我們的聲音。”

從1998年到2020年,玉罕萬從勐龍鎮曼別村曼景法村小組婦女組長成長為曼別村婦聯主席,從不被人理解和重視到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當中擔當重任,這條路,她走了22年。

玉罕萬:“我想讓大家聽到我們的聲音。”

1998年,年僅20歲的玉罕萬被村民推選為婦女組長,儘管有過猶豫,但是性格活潑開朗的她最終還是選擇迎接這個挑戰,與想象中不同的是,當時婦聯主要負責後勤保障,對於村內許多重大的決策並沒有發言權,敢想敢做的她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提高婦女的地位,讓大家聽到她們的聲音。

2002年2月9日,在曼景法村小組的群眾大會上,玉罕萬鼓足勇氣第一次走上前臺發言,“當時我心跳的特別快,手握著話筒直髮抖,結結巴巴差點講不出話來。”當她說到我們婦女要有自己的目標,並不是一味地在家洗衣做飯的時候,臺下投來了異樣的目光,有的人竊竊私語、甚至有的人直接離開了會場,大家的質疑和對婦聯組織的不重視讓努力工作的她想過放棄、也曾默默流淚,可不服輸的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我要向大家證明,我們可以獨當一面。”

玉罕萬:“我想讓大家聽到我們的聲音。”

玉罕萬:“我想讓大家聽到我們的聲音。”

玉罕萬:“我想讓大家聽到我們的聲音。”

2014年,玉罕萬以婦聯的名義在全村組織召開了群眾大會,站在人群面前宣傳婦女權益保護和未成年保護法,自信滿滿的她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在公共場合講話瑟瑟發抖的女孩,而是成為了村民眼中的全能戰士。

2020年1月25日,在曼邁辦村小組舉辦的勐龍鎮“把愛帶回家”寒假特別行動上,巖務班小朋友拉著媽媽的手對她說“媽媽,對不起一直讓您為我操心,以後我不會再討厭您了,我會好好學習,長大後掙錢養您,媽媽我愛您。”媽媽聽後激動地抱著他說,“兒子,媽媽也愛你,以後媽媽不會再罵你,你是媽媽最棒的兒子。”看到這一幕玉罕萬感慨萬千,多年來,婦女和兒童權益保護、家庭工作一直都是她工作的重點,她經常入戶瞭解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調節家庭矛盾,為他們排憂解難,此次“把愛帶回家”活動,她把父母和孩子組織在一起,分享良好家風家教,並讓每個參與的孩子寫一封信給父母,父母對孩子說一句鼓勵讚美的話,增進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

玉罕萬:“我想讓大家聽到我們的聲音。”

玉罕萬:“我想讓大家聽到我們的聲音。”

對於玉罕萬來說,讓別人聽到自己的聲音,並不是一句空喊的口號,而是7000多個日夜的堅守,脫貧攻堅、登革熱防控、人居環境提升、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從事婦聯工作幾十年來,玉罕萬和婦女們積極參與各項村內事務,從幕後走向了臺前,在越來越多的工作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了一支不可或缺的隊伍,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她們奮戰在一線,每天與執勤人員堅守在村寨防控點、去各村寨巡邏、入戶宣傳,早出晚歸。除了村委會統一捐贈外,她還單獨組織婦女們捐贈蔬菜900餘公斤。

玉罕萬:“我想讓大家聽到我們的聲音。”

玉罕萬:“我想讓大家聽到我們的聲音。”

面對質疑,玉罕萬做的不是爭辯和抱怨,而是默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證明和化解,從“不能說”到“不會說”到“大聲說”,她用22年的紮實工作讓自己的聲音變得底氣十足,在新時代譜寫著婦聯工作的新篇章。

(通訊員:楊海盈)


玉罕萬:“我想讓大家聽到我們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