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有兩個火車站,一個叫東站,一個叫西站

耀州區即耀縣,是關中通向陝北的天然門戶,素有"北山鎖鑰"、"關輔襟喉"之美譽。耀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裡曾是上古陰康氏的治地,置縣歷史2160多年,是隋唐醫藥學家孫思邈、西晉哲學家傅玄、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史學家令狐德棻fen和北宋山水畫家范寬等"一聖四傑"的故里。

耀州有兩個火車站,一個叫東站,一個叫西站

通向火車站的道路,當年很繁華的喲

耀州城區有兩個火車站,一個通往銅川方向鹹銅鐵路(咸陽至銅川鐵路)的耀縣火車站。另一個是通往瑤曲方向梅七鐵路(梅家坪至七里坪)的耀縣西火車站,這兩條鐵路在鹹銅線的梅家坪火車站交集。鹹銅、梅七線均因煤而孕育而生。鹹銅鐵路在解放前的1942年修成通車,是陝西省內在隴海鐵路之後第二條鐵路。解放後,鹹銅線也進行了多次擴能改造。當年,北京知青從北京下鄉到延安鍛鍊,就是坐火車到銅川后再轉汽車到的延安,而梅七線是七幾年開通,原計劃修到黃陵縣七里坪,當年修到前河鎮就沒再修。

耀州有兩個火車站,一個叫東站,一個叫西站

通往車站的道咱,兩側都是老房子

耀縣火車站靠近市區,車站有四條股道三條貨物線,候車室建的還是很寬敞的,當年也停幾趟客車。車站出去就是一條几百米的通站路,兩側民居、商店林立,不過都是磚瓦木結構,感覺也是好多年未改造啦。想當年這兒也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一番熱鬧景象。不過,隨著西銅一級高速公路開通,鐵路客運也隨之蕭條,到九十年代中期這條線客車就不跑了;加之當地產業調整轉型,好多廠子關閉、重組,車站對面有一個水泥廠,早已停產,不過高高的窯爐還是依然聳立著。這幾年,車站業務量也在萎縮,每個月裝卸量也不是特別大,車站周邊也失去了往日繁雜熱鬧場景,顯得冷清很多。車站還有工務、通信等幾個工區,周圍鐵路工房還比較多,不過好多房子已人去房空。

耀州有兩個火車站,一個叫東站,一個叫西站

車站站場

耀州有兩個火車站,一個叫東站,一個叫西站

車站站臺及站名牌

耀縣西站離城區稍遠點,是一個四等小站,除一趟綠色公益小慢車外,其它全是運煤列車,所以這個車站候車室很小,平時就是周邊群眾、職工坐坐車。站臺高大的白樺樹將小小候車室快遮擋完了,"耀縣西站"這幾個字透過樹葉間隙進入視線。

耀州有兩個火車站,一個叫東站,一個叫西站

耀縣西站候車室,地方很小

耀州有兩個火車站,一個叫東站,一個叫西站

耀縣西站候車室,法國梧桐見證了車站發展歷程


耀州有兩個火車站,一個叫東站,一個叫西站

車站站舍是有年代啦

隨著銅川煤炭資源枯謁,以及城市轉型建設,鹹銅鐵路梅家坪到銅川間煤車基本多數是跑個機頭,以及客車底回送等。鹹銅鐵路因煤而生,城市因煤而興。幾代鐵路人為確保鐵路運輸暢通,為將煤炭能源輸送全國各地,在祖國經濟建設事業中,奉獻著青春和熱血。隨著銅川地區煤炭資源枯竭,能源城市向可持續發展城市轉型;加之,經過銅川的西安至延安的高速鐵路開工建設,這條鐵路的位置和功能逐步降低。也許再過幾十年,鹹銅鐵路將會走完自己的路程,完成自己的使命,一切都將成為歷史……

不過,國家對西安至延安高鐵已立項開通,這條鐵路將穿越 耀縣,也要在這兒設立高鐵車站。高鐵開通,即將給這一縣城帶來新的生機、機遇和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